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通过在学车过程中的感悟,笔者对于现在所提倡的小组合作学习中应该关注的一些具体细节进行了思考,以期让小组合作学习在小学教学,特别是农村小学教学过程中更具有效性。
关键词:小组;合作;细节
笔者在学车时,遇到这样一位教练,下午带着4个学员,在场地上将各个项目都讲解了一遍后将车给了学员,自己就走了。在练车过程中,当某个学员在忘记某项操作时,其他学员有记得的,就进行补充讲解。就这样,4个人在相互补充和帮助下,不到半天,每个人就都掌握了学车的基本要领。
这不正是我们所倡导的小组合作的教学方法么?但是,为什么我们在组织学生进行小组合作学习时,效率却没这么高,效果也没这么好?对照着此次学车,笔者觉得在小学生的小组合作学习过程中,有一些细节需要我们注意:
1
明确具体的目标
不管学习什么,开展怎样的教学活动,教学目标都应该是整个教学活动的中心,所有的教学活动都应该围绕这个目标进行。小学生们开展小组合作学习时,如果目标太大或者不具体,往往会令学生们有种无从下手的感觉。所以,我们在组织教学时,给学生们一个明确具体的目标,给学生们指明了学习方向,让他们知道要干什么、先干什么、再干什么,最后能得出什么结果。
教学目标的确定也需要依据学生的具体情况而定,让学生们能跳一跳、摘得到。例如,在教授《三角形的种类》时,针对农村小学的实际,明确目标:三角形有哪些种类?怎样归类?相互之间有什么区别和联系?然后就让学生们在大量素材里观察、比较、发现、归纳、总结,再到现实生活中的运用,从而让学生们在自我观察、思考和小组讨论学习中掌握相关内容。
2
简单具体的操作
农村小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抽象思维能力相对较弱。所以,我们在组织小组合作学习时,应该将一些抽象的概念、定理具体化,使其具有可操作性,帮助学生先有感性认识,然后再向理性认识转化。例如,在讲授《图形的平移》这一节时,针对农村的具体条件和学生的具体情况,教师带领学生拿着自制的正方形、棱形等来到校外的空地上,再让学生以组为单位,在地上画上坐标,然后按要求来操作,将图形进行相应的平移。当“地面”操作都掌握了,我们再回教室进行书面的操作和知识的梳理,学生们就容易理解和掌握了。
3
充足的时间
教学是一项“慢”的工程,而在农村,学生的知识素养和学习能力参差不齐,在短短的40分钟内要接受教师教授指导,又要进行必要的检测,留给学生真正合作学习的时间是非常有限的。在教学过程中,往往只要有一组学生或一个学生得出教师所想要的答案,教师就会进行下一个环节的教学过程。久而久之就会将小组合作变为教学过程中一个作秀的过程,而达不到帮助全体学生自我学习、自我提高的目的。所以,我们要给学生更多的时间去学习、观察、锻炼、总结,让学生在一个相对轻松、自由的时间段里,将知识点内化在自己的知识体系中。
鉴于小学课堂时间短,在开展一些具体的小组合作学习时,可以采用两节、三节课连上的形式。仍以《图形的平移》一节为例,我们先用两节课的时间进行户外操作,再回教室进行书面的理论的学习。这样看似时间很长,但因为不是呆板的室内教学,学生就不会有约束感和枯燥感。
4
全员评价考核
在教学过程中,评价考核常以小组合作学习为单位,这似乎大大提高了课堂效率。但是,我们往往忽视了小组内具体成员的表现和学习成果。我们给了学生充足的时间去合作学习,但也许这就成为“好学生”主导和表现的固定舞台,这在农村小学尤为明显。农村的小学生水平参差不齐,有的学生接受能力很强,有的就很弱。当某组的“好学生”将知识点掌握了,将答案报出了,就会让教师形成一种错觉,认为这个组已将知识点掌握了。而接受能力较弱的学生往往就会由学习的主体变为观众,从而不思考、不讨论、不参与,就等着现成答案。所以我们要像学车一样,需要小组合作学习,但也需要全员考核,全部过关才算小组合格。我们在小组合作学习后,需要及时地练习、巩固和检测,及早发现问题。最后将个人学习情况纳入到整个小组评价考核中去,促使个人积极参与和组内合作,从而真正实现小组合作学习互相帮助、共同提高的目的。
关键词:小组;合作;细节
笔者在学车时,遇到这样一位教练,下午带着4个学员,在场地上将各个项目都讲解了一遍后将车给了学员,自己就走了。在练车过程中,当某个学员在忘记某项操作时,其他学员有记得的,就进行补充讲解。就这样,4个人在相互补充和帮助下,不到半天,每个人就都掌握了学车的基本要领。
这不正是我们所倡导的小组合作的教学方法么?但是,为什么我们在组织学生进行小组合作学习时,效率却没这么高,效果也没这么好?对照着此次学车,笔者觉得在小学生的小组合作学习过程中,有一些细节需要我们注意:
1
明确具体的目标
不管学习什么,开展怎样的教学活动,教学目标都应该是整个教学活动的中心,所有的教学活动都应该围绕这个目标进行。小学生们开展小组合作学习时,如果目标太大或者不具体,往往会令学生们有种无从下手的感觉。所以,我们在组织教学时,给学生们一个明确具体的目标,给学生们指明了学习方向,让他们知道要干什么、先干什么、再干什么,最后能得出什么结果。
教学目标的确定也需要依据学生的具体情况而定,让学生们能跳一跳、摘得到。例如,在教授《三角形的种类》时,针对农村小学的实际,明确目标:三角形有哪些种类?怎样归类?相互之间有什么区别和联系?然后就让学生们在大量素材里观察、比较、发现、归纳、总结,再到现实生活中的运用,从而让学生们在自我观察、思考和小组讨论学习中掌握相关内容。
2
简单具体的操作
农村小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抽象思维能力相对较弱。所以,我们在组织小组合作学习时,应该将一些抽象的概念、定理具体化,使其具有可操作性,帮助学生先有感性认识,然后再向理性认识转化。例如,在讲授《图形的平移》这一节时,针对农村的具体条件和学生的具体情况,教师带领学生拿着自制的正方形、棱形等来到校外的空地上,再让学生以组为单位,在地上画上坐标,然后按要求来操作,将图形进行相应的平移。当“地面”操作都掌握了,我们再回教室进行书面的操作和知识的梳理,学生们就容易理解和掌握了。
3
充足的时间
教学是一项“慢”的工程,而在农村,学生的知识素养和学习能力参差不齐,在短短的40分钟内要接受教师教授指导,又要进行必要的检测,留给学生真正合作学习的时间是非常有限的。在教学过程中,往往只要有一组学生或一个学生得出教师所想要的答案,教师就会进行下一个环节的教学过程。久而久之就会将小组合作变为教学过程中一个作秀的过程,而达不到帮助全体学生自我学习、自我提高的目的。所以,我们要给学生更多的时间去学习、观察、锻炼、总结,让学生在一个相对轻松、自由的时间段里,将知识点内化在自己的知识体系中。
鉴于小学课堂时间短,在开展一些具体的小组合作学习时,可以采用两节、三节课连上的形式。仍以《图形的平移》一节为例,我们先用两节课的时间进行户外操作,再回教室进行书面的理论的学习。这样看似时间很长,但因为不是呆板的室内教学,学生就不会有约束感和枯燥感。
4
全员评价考核
在教学过程中,评价考核常以小组合作学习为单位,这似乎大大提高了课堂效率。但是,我们往往忽视了小组内具体成员的表现和学习成果。我们给了学生充足的时间去合作学习,但也许这就成为“好学生”主导和表现的固定舞台,这在农村小学尤为明显。农村的小学生水平参差不齐,有的学生接受能力很强,有的就很弱。当某组的“好学生”将知识点掌握了,将答案报出了,就会让教师形成一种错觉,认为这个组已将知识点掌握了。而接受能力较弱的学生往往就会由学习的主体变为观众,从而不思考、不讨论、不参与,就等着现成答案。所以我们要像学车一样,需要小组合作学习,但也需要全员考核,全部过关才算小组合格。我们在小组合作学习后,需要及时地练习、巩固和检测,及早发现问题。最后将个人学习情况纳入到整个小组评价考核中去,促使个人积极参与和组内合作,从而真正实现小组合作学习互相帮助、共同提高的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