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如果没有PayPal联合创始人皮特·西埃尔的50万美元天使资金,扎克伯格一定创造不了Facebook;同样,如果没有斯蒂夫·斯奈德与比兹·斯通对人生的探讨,后者也不可能创造出Twitter。
在本世纪诞生的一些伟大的公司,似乎都有一个共同的特点——创业者都拥有一位或多位创业导师。就像扎克伯格遇到的是一位资金充盈的导师,而比兹·斯通遇到的则是一位充满了人生阅历的导师,尽管导师给予他们的帮助不同,但是一个共同的特点是他们都创业成功了。
在中国,“创业导师”不再是个舶来品。今天,无论是李开复的创新工场还是柳传志的“联想之星”,无一不是为年轻的创业者们提供一种“导师制”的帮助。因此,创业者们想要成功创业,拼的不再是勇气和胆量,而是最为核心的资源——创业导师。
农民企业家朱福顺,能够顺利地让代表绿色生态的“绿壳鸡蛋”进入人民大会堂,离不开导师刘永好的铺路搭桥;将科大讯飞从负资产做到上百亿资产,刘庆峰最该感谢自己的创业导师柳传志。
一边是渴求创业导师帮助的创业者,一边是义务担当创业导师的成功企业家。当好学的徒弟遇到高明的老师,成功只会变得更Easy。
从绝望中看希望
无师自通的艰难成长
十年前,联想正式成立了联想投资,其愿景很简单:“帮助有困难的创业企业”。或许,经历过生意场摸爬滚打的柳传志更能体味创业的艰辛,所以他决定拿一笔钱“交学费”——用联想的创业经验帮助更多成长中的创业企业。
16年前,海峡对岸的另一位企业家与柳传志息息相通。1994年,60岁的施振荣从宏碁退休,已经是台湾IT行业教父的他却不甘寂寞,又联合了一批“老宏碁人”成立了被称为“智慧银行”的中华智融集团,为初创企业提供包括资金、财务、人事、运营、法律、市场、税务、营销、技术等全方位的咨询和服务。
对于为什么要选择帮助初创企业,施振荣是这么看的:“我们实在经历过了太多,若在公司成长过程中能为他们及时提供建议和必要的服务,相信对其成长会有很好的帮助。这不仅能提高初创企业的存活率,也能提高其成功率。”
“最大的遗憾是抽了18年的烟,竟然一口好烟都没抽过。”柳传志调侃着当年创业时的窘迫,他颇为感叹:“刚办企业的时候,钱被骗了,一贫如洗,于是4个抽烟的男同志发了狠誓戒烟。”
创业初期的柳传志辛苦筹到300万元创业资金,但却轻易地“送”给了一家挂着进出口公司牌子的企业。“我那时拿板砖拍他的心都有了,”柳传志回忆,“这件事让我非常痛苦,一到夜里两点多钟我就会被噩梦吓醒,心脏狂跳不止。”
300万对今天的联想来说是九牛一毛,但是对当时全年利润不过百万的联想来说,等于要了命。如果不是那份执着创业的心,或许,经历了那次打击后,人们不会看到联想的影子。
如果创业者没有从绝望中看到希望,那么,今天不会有人看到联想,更不会有人看到新希望。
“无师自通”是上世纪创业家们经历心酸的“骄傲”,成功的创业者必须要凭借一种无比坚持的信念顽强地生存。
不过,这样的成功者毕竟只有少数,仍然有多数创业者踌躇满志地准备创业,最终却因为遭遇各种各样的挫折而彻底宣告失败,有的甚至倾家荡产、家破人亡,这些血和泪的案例或许很少在报道中出现,但是事实是存在的。
当代社会的创业与20年前不可同日而语,市场竞争更加惨烈,对创业者的个人要求也非常高。创业者最大的不幸是市场可能不会给他们犯错的机会,一个人想要在创业上获得成功,创业导师将起到非常关键的作用。至少,导师能够在创业者遭遇挫折和困难的时候,给予物质乃至精神上的鼓励,帮其渡过难关。事实证明,对于正在路上的创业者,除了自己要付出艰辛和努力,如果有幸得到成功者的开导,他们想要成功并不难。
创业不是一个人的战斗
导师引导的“捷径”
当扎克伯格创办Facebook之初面临资金压力的时候,导师皮特·西埃尔慷慨解囊。“这是一笔非常有价值的资金,对于Facebook简直就是雪中送炭。”这是扎克伯格发自内心的对导师的感激。
“送资金”,是导师对创业者最为直接的帮助形式,在中国也有很多和扎克伯格一样经历的创业者。比如,很多天使投资者纷纷扮演着用资金扶持创业者的导师角色。不过,在更多的创业者看来,他们收获到的导师的“经验”远比导师给的资金更有用。
1990年,17岁的刘庆峰刚成为中国科技大学无线电系的学生时,怎么都不会想到日后会踏上创业之路,更不会想到自己会拜柳传志为师。
有一次,福建一家公司看好刘庆峰做的与语音相关的技术,于是与中国科技大学合作成立了天音公司,刘庆峰被任命为总工程师。一年后,刘庆峰发现自己犯了一个致命错误:原来,当时自己只想搞技术,把管理和市场都交给了福建那边,导致现在管理人员不懂技术,市场开拓没有前瞻性,研发起来非常吃力。
面对电脑,刘庆峰绝对是一顶一的高手,但是面对人和事,刘庆峰就感到难以适应。管理不到位,产品太超前,没有准确找到市场需求。公司成立一年,就走到了生死存亡的关头。“到1999年底的时候,每个月花销要30万,但是公司账上却不到20万。”在逆境之中,团队也开始人心惶惶。
一次行业聚会,让刘庆峰有幸认识了自己的创业偶像柳传志。柳传志随意问道:“你未来的目标是什么?”“超过联想。”刘庆峰言简意赅的表达让柳传志不由得留意起这个毛头小子。而后的交谈中,柳传志发现和这个后生越谈越投缘。在得知了刘庆峰的难处后,柳传志主动当起了他的创业导师。
柳传志告诉刘庆峰,他自己从创业者到企业家花了50%的时间跟周围的人沟通。这让刘庆峰感到诧异,因为自己平时最多用10%的时间和自己的团队成员沟通。后来,刘庆峰慢慢尝试着花更多的时间跟团队、股东沟通,终于发现通过大家的智慧能够克服很多困难。
柳传志的言传身教,让刘庆峰受益匪浅。从资金到管理,柳传志一帮就是10多年。如今的科大讯飞已经上市,而这个创业之初不到20人的团队现如今已经发展到数百人的规模。
和刘庆峰同样幸运的还有朱福顺,农民出身的他经历过两次创业,最终在导师刘永好的帮助下走出了一条精彩的创业之路。
2003年,朱福顺建立了自己的货代公司,并实现了10万元的年收入,但是因为家里的一场灾难让朱福顺倾家荡产。“白天上班,晚上做兼职,才能保证家里的正常开销。”直到在给一家养殖场做临工的时候,朱福顺看到了二次创业的机会。
养殖行业巨大的利润空间,让朱福顺萌生建立养殖基地的想法。经过走访、调查、分析周边的市场,朱福顺决定养殖生长周期快、市场竞争小的七彩山鸡。2008年,在一个偶然的机会下,他遇到了刘永好。得知朱福顺的出身和背景后,刘永好竟然主动担当起朱福顺的创业导师。
对于朱福顺来说,刘永好这位导师给自己的帮助远远超乎自己的想像。除了传授技术和管理经验外,刘永好还打破了朱福顺的企业宣传少、渠道窄的瓶颈。在刘永好的帮助下,朱福顺联系上了当地政府,而在政府的帮助下,“七彩山鸡”的销路一下就被打开了。与此同时,朱福顺经营的另一个作为绿色生态的产品“绿壳鸡蛋”也被成功送入人民大会堂。
“山鸡”也能变“凤凰”,正是在创业导师刘永好的帮助下,朱福顺的第二次创业才变得一帆风顺。
“资源”之外的帮扶
创业导师更是心灵导师
初见创业青年张元刚,这位看似外表瘦削的年轻人内心却充满了创业的饱满激情,他毫不掩饰给记者分享自己的创业杰作。
从连锁餐饮的点菜系统到食品安全的监控系统,这样的产品过渡竟然没有任何“跳跃”的感觉,就好像这些都是张元刚呼之欲出的“作品”。而张元刚的滔滔不绝背后是无比的自信,这种自信足以令所有听众为之折服。
如果问张元刚创业的意义何在?他一定有让你惊奇的答案。因为,他已经把自己从事的事业上升到一种常人无法企及的高度。
“‘活着是为了改变世界’,可是现在的我们连中国都没有改变。中国不是一人之国,是亿众之国。一个人谈改善食品安全,必然只是空谈,而倾亿众之力,改变的又何止是中国?”张元刚表示。
在这位有理想的创业青年背后,是一位了不起的创业导师,他就是谢吉华。作为上海杨浦科技创业中心(简称“杨浦创业中心”)总经理,他一直都在尽心做好创业导师的角色。对于张元刚的业务,谢吉华并不是很熟悉,但作为创业导师,谢吉华给张元刚传递的是经营企业的理念。在谢吉华看来,尽管行业不同,但是经营的“道”是相通的。
“与其说我们是师徒,不如说我们就像一对父子。”在张元刚看来,谢吉华对自己的关爱已经远远超过师徒的关系,“我甚至会把交女朋友这样的私密话题和谢老师分享”。而这位“父亲”对张元刚的谆谆教导,也成为他在创业过程中收获到的一笔不小的财富。
和张元刚一样,收获到创业导师给予的“心灵”启迪的还有黑彦虎。
在宁夏有一个叫海原的地方,很多人知道这里曾发生过世界上最大的地震。这里也是黑彦虎创业的起点,这个年轻人最大的梦想是创立一个汽车修理连锁帝国。
在黑彦虎的创业历程中,一直把“诚信”两个字放在最重要的位置。他常常和自己的创业导师——海原县地震局局长李勇一起聊天,除了谈企业发展相关的政策法规外,俩人谈论最多的话题就是企业家的诚信。
一个政府官员从来没有管理过企业,但是李勇认为只需要教会黑彦虎做人的道理。“他经常告诫我的一句话是,不管做什么事情都要把做人放在最前面。”正是这句话,让这个小伙子从创业之初就有了与众不同的品质,按期还款、诚信待客,也让他的生意越做越红火。
的确,很多创业导师或许不会直接给创业者“资源”,但是导师却可以通过一种心灵上的沟通,让创业者感受到一种精神的教导。国外创业者也给了我们非常好的启示。
大学辍学的比兹·斯通在出版社找到一份工作——把装满书的箱子从一楼搬到三楼。在两层楼中间是美编室,喜欢画画的比兹·斯通有一天趁编辑们吃饭的功夫,偷偷在电脑上设计了一个图书封面,并把它放进了设计里。
此事最终被美术总监斯蒂夫·斯奈德发现了,当他知道是“搬箱子的家伙”干的后,就招比兹·斯通做图书封面设计,还教他使用Mac。
“他安排的一系列工作岗位和业务,最终推动了我创办Twitter的想法。”比兹·斯通回忆,那是一段不同寻常的学徒期。在一起共事的两年里,比兹·斯通会向斯蒂夫·斯奈德咨询各方面的事情,甚至包括“你怎么知道什么时候该向你的妻子求婚”。“我觉得这比上大学的收获要大得多,他教会了我如何应付脆弱的自尊心。”由此可见,创业导师不仅仅是给创业者“资源”的帮扶,往往在“心灵”上的帮扶更能让创业者树立一个正确的创业方向。比兹·斯通如此,张元刚如此,黑彦虎更是如此。
授之以渔
“导师制”成就创业梦
联想投资用10年的时间,帮助无数高科技创业企业实现他们的创业梦;同样,谢吉华也用了10年的时间摸索并打造出了一个创业者的“天堂”。而他们也都无一例外引入了“导师制”,一种帮扶创业者最直接、最有效的方式。
曾华宗的导师也是谢吉华,在上海杨浦科技创业中心的孵化器里聚集着诸多优秀的青年创业者,曾华宗创办的上海敏芯信息科技公司已经成长为园区的明星企业,这家起步不过4年的公司还承接了一个又一个千万级大单。
最近,曾华宗正在忙着张罗一场关于生物芯片的培训,这是在他创业的4年里做的第6次培训了。“培训的目的不是为了赚钱,而是为了找人。”曾华宗一脸神秘地说。
原来,曾华宗自从被创业园诱惑进来后,就接连不断地出现企业运营上的困惑。其中,最为突出的问题是缺人。“生物科技专业的同仁们都去外企谋求高就了,谁愿意来我这个刚创业的小公司?”曾华宗眼看着一个又一个大项目和自己擦肩而过,自己就只有几个共同创业的铁杆哥们,力量绵薄。
谢吉华为曾华宗献计——针对行业内关注的话题搞培训。在导师谢吉华看来,曾华宗在校期间拿过一些专利和奖项,只要他肯把自己的成果和大家分享,势必吸引行内人关注,借此机会再“推销”自己的企业。谢吉华的计策让曾华宗茅塞顿开,而培训也成为他追求人才屡试不爽的招式。
不仅仅是曾华宗,创业园区的大多数都是高科技企业,他们普遍缺乏专业技术类人才。为了让创业者们少走弯路,谢吉华决定学习国外引入导师帮扶创业者,这样一来,即便日后再有问题,他们都可以请教各自的导师。
今天,上海杨浦科技创业中心的创业企业中,有很多创业者都像曾华宗和张元刚一样,他们一边享受创业的快乐,一边感恩谢吉华给他们的帮助。而“导师制”正是杨浦创业园的一大优势。
在谢吉华的创业中心,90%的创业者都不会担心失败,而让他们有此自信的正是创业导师。随着杨浦创业园的成功,这股导师带路的创业孵化风暴也在此刻迅速遍及中国的每个角落,北京、大连、成都等都建立起了导师型的创业孵化工场。
2007年12月,中科院成立了“中科院联想学院”,其中最核心的“联想之星”创业CEO特训班由联想控股主导。2008年7月15日,特训班第一期正式开课,学员是从中科院体系中选拔出来的30位科技带头人。
柳传志为学员们讲了第一堂课——“如何做总裁”。整个“联想之星”的课程设置也是煞费苦心,完全针对创业型企业面临的问题。例如,针对科研院所企业普遍存在的机制困局,联想的老师们会结合联想当年的情况现身说法,告诉学员们都有哪些解决的办法。
这种课程马上就能够用到企业的实践当中。第一期学员中的石元亮成立了一家做复合肥料添加剂的公司,一开始他所在的沈阳应用生态研究所占了80%的股份,管理团队占20%。听完课程之后,他说服所里引入了新股东,并计划进一步提高后进管理人员的股份。
CEO特训班大受欢迎。2008年7月第一期结业的时候,已经有7名学员的公司获得了外部投资,其中有两家获得了联想控股的投资,其余5家则拿到了其他VC的投资。
在柳传志看来,由于中国的商业环境发育较晚,对于热情高涨的创业者来说,他们最缺两方面的东西:一个是资金,另一个就是管理。联想经过多年的发展,除了具备一些资金实力之外,还积累了非常多的管理经验。俗话说,授人以鱼,不如授之以渔;在给创业者提供资金支持的同时,能否再给他们提供更多管理上的帮助?
2011年9月,创新工场刚满2周岁。董事长兼首席执行官李开复将工场北京之外的第二个基地落户在了上海,希望创新工场在上海也能通过高科技企业的孵化,从无到有,打造一个产业集群。
各地“传教”,从种子基金到天使投资,再到全方位孵化,创新工场一直做的就是这样的事情。而“导师制”的创业孵化模式,也已经不再是个秘密,今天的孵化机构和投资者都义务地扮演起了创业导师的角色。
在本世纪诞生的一些伟大的公司,似乎都有一个共同的特点——创业者都拥有一位或多位创业导师。就像扎克伯格遇到的是一位资金充盈的导师,而比兹·斯通遇到的则是一位充满了人生阅历的导师,尽管导师给予他们的帮助不同,但是一个共同的特点是他们都创业成功了。
在中国,“创业导师”不再是个舶来品。今天,无论是李开复的创新工场还是柳传志的“联想之星”,无一不是为年轻的创业者们提供一种“导师制”的帮助。因此,创业者们想要成功创业,拼的不再是勇气和胆量,而是最为核心的资源——创业导师。
农民企业家朱福顺,能够顺利地让代表绿色生态的“绿壳鸡蛋”进入人民大会堂,离不开导师刘永好的铺路搭桥;将科大讯飞从负资产做到上百亿资产,刘庆峰最该感谢自己的创业导师柳传志。
一边是渴求创业导师帮助的创业者,一边是义务担当创业导师的成功企业家。当好学的徒弟遇到高明的老师,成功只会变得更Easy。
从绝望中看希望
无师自通的艰难成长
十年前,联想正式成立了联想投资,其愿景很简单:“帮助有困难的创业企业”。或许,经历过生意场摸爬滚打的柳传志更能体味创业的艰辛,所以他决定拿一笔钱“交学费”——用联想的创业经验帮助更多成长中的创业企业。
16年前,海峡对岸的另一位企业家与柳传志息息相通。1994年,60岁的施振荣从宏碁退休,已经是台湾IT行业教父的他却不甘寂寞,又联合了一批“老宏碁人”成立了被称为“智慧银行”的中华智融集团,为初创企业提供包括资金、财务、人事、运营、法律、市场、税务、营销、技术等全方位的咨询和服务。
对于为什么要选择帮助初创企业,施振荣是这么看的:“我们实在经历过了太多,若在公司成长过程中能为他们及时提供建议和必要的服务,相信对其成长会有很好的帮助。这不仅能提高初创企业的存活率,也能提高其成功率。”
“最大的遗憾是抽了18年的烟,竟然一口好烟都没抽过。”柳传志调侃着当年创业时的窘迫,他颇为感叹:“刚办企业的时候,钱被骗了,一贫如洗,于是4个抽烟的男同志发了狠誓戒烟。”
创业初期的柳传志辛苦筹到300万元创业资金,但却轻易地“送”给了一家挂着进出口公司牌子的企业。“我那时拿板砖拍他的心都有了,”柳传志回忆,“这件事让我非常痛苦,一到夜里两点多钟我就会被噩梦吓醒,心脏狂跳不止。”
300万对今天的联想来说是九牛一毛,但是对当时全年利润不过百万的联想来说,等于要了命。如果不是那份执着创业的心,或许,经历了那次打击后,人们不会看到联想的影子。
如果创业者没有从绝望中看到希望,那么,今天不会有人看到联想,更不会有人看到新希望。
“无师自通”是上世纪创业家们经历心酸的“骄傲”,成功的创业者必须要凭借一种无比坚持的信念顽强地生存。
不过,这样的成功者毕竟只有少数,仍然有多数创业者踌躇满志地准备创业,最终却因为遭遇各种各样的挫折而彻底宣告失败,有的甚至倾家荡产、家破人亡,这些血和泪的案例或许很少在报道中出现,但是事实是存在的。
当代社会的创业与20年前不可同日而语,市场竞争更加惨烈,对创业者的个人要求也非常高。创业者最大的不幸是市场可能不会给他们犯错的机会,一个人想要在创业上获得成功,创业导师将起到非常关键的作用。至少,导师能够在创业者遭遇挫折和困难的时候,给予物质乃至精神上的鼓励,帮其渡过难关。事实证明,对于正在路上的创业者,除了自己要付出艰辛和努力,如果有幸得到成功者的开导,他们想要成功并不难。
创业不是一个人的战斗
导师引导的“捷径”
当扎克伯格创办Facebook之初面临资金压力的时候,导师皮特·西埃尔慷慨解囊。“这是一笔非常有价值的资金,对于Facebook简直就是雪中送炭。”这是扎克伯格发自内心的对导师的感激。
“送资金”,是导师对创业者最为直接的帮助形式,在中国也有很多和扎克伯格一样经历的创业者。比如,很多天使投资者纷纷扮演着用资金扶持创业者的导师角色。不过,在更多的创业者看来,他们收获到的导师的“经验”远比导师给的资金更有用。
1990年,17岁的刘庆峰刚成为中国科技大学无线电系的学生时,怎么都不会想到日后会踏上创业之路,更不会想到自己会拜柳传志为师。
有一次,福建一家公司看好刘庆峰做的与语音相关的技术,于是与中国科技大学合作成立了天音公司,刘庆峰被任命为总工程师。一年后,刘庆峰发现自己犯了一个致命错误:原来,当时自己只想搞技术,把管理和市场都交给了福建那边,导致现在管理人员不懂技术,市场开拓没有前瞻性,研发起来非常吃力。
面对电脑,刘庆峰绝对是一顶一的高手,但是面对人和事,刘庆峰就感到难以适应。管理不到位,产品太超前,没有准确找到市场需求。公司成立一年,就走到了生死存亡的关头。“到1999年底的时候,每个月花销要30万,但是公司账上却不到20万。”在逆境之中,团队也开始人心惶惶。
一次行业聚会,让刘庆峰有幸认识了自己的创业偶像柳传志。柳传志随意问道:“你未来的目标是什么?”“超过联想。”刘庆峰言简意赅的表达让柳传志不由得留意起这个毛头小子。而后的交谈中,柳传志发现和这个后生越谈越投缘。在得知了刘庆峰的难处后,柳传志主动当起了他的创业导师。
柳传志告诉刘庆峰,他自己从创业者到企业家花了50%的时间跟周围的人沟通。这让刘庆峰感到诧异,因为自己平时最多用10%的时间和自己的团队成员沟通。后来,刘庆峰慢慢尝试着花更多的时间跟团队、股东沟通,终于发现通过大家的智慧能够克服很多困难。
柳传志的言传身教,让刘庆峰受益匪浅。从资金到管理,柳传志一帮就是10多年。如今的科大讯飞已经上市,而这个创业之初不到20人的团队现如今已经发展到数百人的规模。
和刘庆峰同样幸运的还有朱福顺,农民出身的他经历过两次创业,最终在导师刘永好的帮助下走出了一条精彩的创业之路。
2003年,朱福顺建立了自己的货代公司,并实现了10万元的年收入,但是因为家里的一场灾难让朱福顺倾家荡产。“白天上班,晚上做兼职,才能保证家里的正常开销。”直到在给一家养殖场做临工的时候,朱福顺看到了二次创业的机会。
养殖行业巨大的利润空间,让朱福顺萌生建立养殖基地的想法。经过走访、调查、分析周边的市场,朱福顺决定养殖生长周期快、市场竞争小的七彩山鸡。2008年,在一个偶然的机会下,他遇到了刘永好。得知朱福顺的出身和背景后,刘永好竟然主动担当起朱福顺的创业导师。
对于朱福顺来说,刘永好这位导师给自己的帮助远远超乎自己的想像。除了传授技术和管理经验外,刘永好还打破了朱福顺的企业宣传少、渠道窄的瓶颈。在刘永好的帮助下,朱福顺联系上了当地政府,而在政府的帮助下,“七彩山鸡”的销路一下就被打开了。与此同时,朱福顺经营的另一个作为绿色生态的产品“绿壳鸡蛋”也被成功送入人民大会堂。
“山鸡”也能变“凤凰”,正是在创业导师刘永好的帮助下,朱福顺的第二次创业才变得一帆风顺。
“资源”之外的帮扶
创业导师更是心灵导师
初见创业青年张元刚,这位看似外表瘦削的年轻人内心却充满了创业的饱满激情,他毫不掩饰给记者分享自己的创业杰作。
从连锁餐饮的点菜系统到食品安全的监控系统,这样的产品过渡竟然没有任何“跳跃”的感觉,就好像这些都是张元刚呼之欲出的“作品”。而张元刚的滔滔不绝背后是无比的自信,这种自信足以令所有听众为之折服。
如果问张元刚创业的意义何在?他一定有让你惊奇的答案。因为,他已经把自己从事的事业上升到一种常人无法企及的高度。
“‘活着是为了改变世界’,可是现在的我们连中国都没有改变。中国不是一人之国,是亿众之国。一个人谈改善食品安全,必然只是空谈,而倾亿众之力,改变的又何止是中国?”张元刚表示。
在这位有理想的创业青年背后,是一位了不起的创业导师,他就是谢吉华。作为上海杨浦科技创业中心(简称“杨浦创业中心”)总经理,他一直都在尽心做好创业导师的角色。对于张元刚的业务,谢吉华并不是很熟悉,但作为创业导师,谢吉华给张元刚传递的是经营企业的理念。在谢吉华看来,尽管行业不同,但是经营的“道”是相通的。
“与其说我们是师徒,不如说我们就像一对父子。”在张元刚看来,谢吉华对自己的关爱已经远远超过师徒的关系,“我甚至会把交女朋友这样的私密话题和谢老师分享”。而这位“父亲”对张元刚的谆谆教导,也成为他在创业过程中收获到的一笔不小的财富。
和张元刚一样,收获到创业导师给予的“心灵”启迪的还有黑彦虎。
在宁夏有一个叫海原的地方,很多人知道这里曾发生过世界上最大的地震。这里也是黑彦虎创业的起点,这个年轻人最大的梦想是创立一个汽车修理连锁帝国。
在黑彦虎的创业历程中,一直把“诚信”两个字放在最重要的位置。他常常和自己的创业导师——海原县地震局局长李勇一起聊天,除了谈企业发展相关的政策法规外,俩人谈论最多的话题就是企业家的诚信。
一个政府官员从来没有管理过企业,但是李勇认为只需要教会黑彦虎做人的道理。“他经常告诫我的一句话是,不管做什么事情都要把做人放在最前面。”正是这句话,让这个小伙子从创业之初就有了与众不同的品质,按期还款、诚信待客,也让他的生意越做越红火。
的确,很多创业导师或许不会直接给创业者“资源”,但是导师却可以通过一种心灵上的沟通,让创业者感受到一种精神的教导。国外创业者也给了我们非常好的启示。
大学辍学的比兹·斯通在出版社找到一份工作——把装满书的箱子从一楼搬到三楼。在两层楼中间是美编室,喜欢画画的比兹·斯通有一天趁编辑们吃饭的功夫,偷偷在电脑上设计了一个图书封面,并把它放进了设计里。
此事最终被美术总监斯蒂夫·斯奈德发现了,当他知道是“搬箱子的家伙”干的后,就招比兹·斯通做图书封面设计,还教他使用Mac。
“他安排的一系列工作岗位和业务,最终推动了我创办Twitter的想法。”比兹·斯通回忆,那是一段不同寻常的学徒期。在一起共事的两年里,比兹·斯通会向斯蒂夫·斯奈德咨询各方面的事情,甚至包括“你怎么知道什么时候该向你的妻子求婚”。“我觉得这比上大学的收获要大得多,他教会了我如何应付脆弱的自尊心。”由此可见,创业导师不仅仅是给创业者“资源”的帮扶,往往在“心灵”上的帮扶更能让创业者树立一个正确的创业方向。比兹·斯通如此,张元刚如此,黑彦虎更是如此。
授之以渔
“导师制”成就创业梦
联想投资用10年的时间,帮助无数高科技创业企业实现他们的创业梦;同样,谢吉华也用了10年的时间摸索并打造出了一个创业者的“天堂”。而他们也都无一例外引入了“导师制”,一种帮扶创业者最直接、最有效的方式。
曾华宗的导师也是谢吉华,在上海杨浦科技创业中心的孵化器里聚集着诸多优秀的青年创业者,曾华宗创办的上海敏芯信息科技公司已经成长为园区的明星企业,这家起步不过4年的公司还承接了一个又一个千万级大单。
最近,曾华宗正在忙着张罗一场关于生物芯片的培训,这是在他创业的4年里做的第6次培训了。“培训的目的不是为了赚钱,而是为了找人。”曾华宗一脸神秘地说。
原来,曾华宗自从被创业园诱惑进来后,就接连不断地出现企业运营上的困惑。其中,最为突出的问题是缺人。“生物科技专业的同仁们都去外企谋求高就了,谁愿意来我这个刚创业的小公司?”曾华宗眼看着一个又一个大项目和自己擦肩而过,自己就只有几个共同创业的铁杆哥们,力量绵薄。
谢吉华为曾华宗献计——针对行业内关注的话题搞培训。在导师谢吉华看来,曾华宗在校期间拿过一些专利和奖项,只要他肯把自己的成果和大家分享,势必吸引行内人关注,借此机会再“推销”自己的企业。谢吉华的计策让曾华宗茅塞顿开,而培训也成为他追求人才屡试不爽的招式。
不仅仅是曾华宗,创业园区的大多数都是高科技企业,他们普遍缺乏专业技术类人才。为了让创业者们少走弯路,谢吉华决定学习国外引入导师帮扶创业者,这样一来,即便日后再有问题,他们都可以请教各自的导师。
今天,上海杨浦科技创业中心的创业企业中,有很多创业者都像曾华宗和张元刚一样,他们一边享受创业的快乐,一边感恩谢吉华给他们的帮助。而“导师制”正是杨浦创业园的一大优势。
在谢吉华的创业中心,90%的创业者都不会担心失败,而让他们有此自信的正是创业导师。随着杨浦创业园的成功,这股导师带路的创业孵化风暴也在此刻迅速遍及中国的每个角落,北京、大连、成都等都建立起了导师型的创业孵化工场。
2007年12月,中科院成立了“中科院联想学院”,其中最核心的“联想之星”创业CEO特训班由联想控股主导。2008年7月15日,特训班第一期正式开课,学员是从中科院体系中选拔出来的30位科技带头人。
柳传志为学员们讲了第一堂课——“如何做总裁”。整个“联想之星”的课程设置也是煞费苦心,完全针对创业型企业面临的问题。例如,针对科研院所企业普遍存在的机制困局,联想的老师们会结合联想当年的情况现身说法,告诉学员们都有哪些解决的办法。
这种课程马上就能够用到企业的实践当中。第一期学员中的石元亮成立了一家做复合肥料添加剂的公司,一开始他所在的沈阳应用生态研究所占了80%的股份,管理团队占20%。听完课程之后,他说服所里引入了新股东,并计划进一步提高后进管理人员的股份。
CEO特训班大受欢迎。2008年7月第一期结业的时候,已经有7名学员的公司获得了外部投资,其中有两家获得了联想控股的投资,其余5家则拿到了其他VC的投资。
在柳传志看来,由于中国的商业环境发育较晚,对于热情高涨的创业者来说,他们最缺两方面的东西:一个是资金,另一个就是管理。联想经过多年的发展,除了具备一些资金实力之外,还积累了非常多的管理经验。俗话说,授人以鱼,不如授之以渔;在给创业者提供资金支持的同时,能否再给他们提供更多管理上的帮助?
2011年9月,创新工场刚满2周岁。董事长兼首席执行官李开复将工场北京之外的第二个基地落户在了上海,希望创新工场在上海也能通过高科技企业的孵化,从无到有,打造一个产业集群。
各地“传教”,从种子基金到天使投资,再到全方位孵化,创新工场一直做的就是这样的事情。而“导师制”的创业孵化模式,也已经不再是个秘密,今天的孵化机构和投资者都义务地扮演起了创业导师的角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