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高校学习型党组织建设是一项重要而经常性的工作,对于保证基层党组织的创新力的不断提升有着重要的意义。而纵观价值的主体性原则和学习型组织建设的理论,不难发现其中的相融通之处。本文尝试从价值的主体性原则出发,以价值哲学的所提供的视角来对高校学习型党组织建构的着力点进行分析和探究。
关键词:高校学习;基层党组织
高校各级党组织是党的基层组织的重要组成部分,高校建设学习型党组织是高校党建创新的源泉之一。高校要建设好学习型党组织首先要把握其有效的着力点,着力点的准确定位有助于提升对学习型党组织内涵的理解,有助于增强对学习型党组织建设范式的掌握,有助于推进学习型党组织建设的实践步伐。《中共中央关于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党的建设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提出“把建设马克思主义学习型政党作为重大而紧迫的战略任务抓紧抓好。”①党的十七届四中全会提出,建设学习型政党,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大众化,需要“培养造就一大批马克思主义理论家特别是中青年理论家”①,需要“加强理论宣建队伍建设”。②可见,高校学习型党组织建设的着力点在于提升党员对学习型党组织的认同度,激发党组织党员的主体性,从而不断提升党员的学习力、思考力和创新力,提升党组织的活力。③
一、“主体性”和“价值”都与现实的个人密切相关
主体性原则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本原则。在《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中,马克思写道,从前的一切唯物主义“对事物、现实、感性,只是从客体的或直观的形式去理解。……而不是把它们当作人的感性活动,当作实践去理解,不是从主体方面去理解。”④在这里,马克思意识到,在他之前的哲学要么是抽象的理解人从而陷入唯心主义的泥潭,要么忽视了人的主体性,仅把人看作是被动的客体。因此,要正确的理解人,首要的就是要释放人的主体性。在认识和实践活动中,主体性主要表现为目的性和能动性,承认主体性原则也就是承认和坚持了人在认识和实践中的重要地位和作用。
“价值”最初是在经济学中使用的一个概念,它指的是一事物具有能够满足人的某种需要的属性。而需要是实践的内在要素,生产力的最终动力作用是与作为生产力主体的人的需要联系在一起的,因此人的主体性活动与价值的形成和实现紧密相连。价值是客体的存在、属性及变化同主体的尺度和需要相一致、符合或接近。价值不是客体固有的属性,而是表示主客体之间关系的范畴,它表示二者之间需要与被需要、满足与被满足的关系。“凡是有某种关系存在的地方,这种关系总是为我而存在的。”⑤
价值哲学关注主体及其实践,实际上也是对马克思哲学思想精髓的复归。价值总是对于主体而言的,主体性是价值的根本特性。一方面,价值的形成总是与人的主体性活动即实践相联系;另一方面,任何客体对于不同的主体具有不同的价值,同一主客体在不同的条件下具有不同的价值关系。人的一切活动都以获得一定的价值为目的,但这并不是说任何一个具体的特殊的价值都具有最终目的的意义,相反,它往往是为下一个认识提供方向和动力。因而,人的一切活动都是为了满足作为主体的人的一定的需要,实现作为主体的人的一定的目的,实现客体对于主体的一定价值。价值关系是以作为主体的人为中心的。
二、学习型党组织的内涵
1990年彼得·圣吉的代表作《第五项修炼——学习型组织的艺术与实务》在美国出版,在书中,彼得·圣吉认为未来真正出色的企业将是能够设法使各阶层人员全心投入并有能力不断学习的组织——学习型组织。要建立学习型组织,就必须要把握五个关键内容:“系统思考”、“自我超越”、“心智模式”、“共同愿景”和“团队学习”。“系统思考”是核心,要考虑到组织、事件的前因后果,把握全局;“自我超越”是基础,需要通过主体提升自己来达成理想而非降低自我适应环境;“心智模式”:是态度,要求主体客服原有习惯障碍,突破旧有观念;“共同愿景”是组织成员的共同目标、价值观与使命感;“团体学习”是提高整体搭配行动能力的助推器。五项修炼的目标在于提高组织学习能力,通过学习获取、创造并运用知识,通过知识的获取和运用提升创造力思维。
三、高校学习型党组织构建的着力点
中共中央《关于推进学习型党组织建设的意见》指出,把各级党组织建设成为学习型党组织,是建设马克思主义学习型政党的基础工程。高校党建工作是党的建设伟大工程的重要组成部分,积极做好高校学习型党组织的建设具有重要意义。经过实践,各高校在探索学习型党组织建设上已呈现出一定的普遍性和特殊性,为继续推进高校学习型党组织的建设提高了有效的参考和一定的警醒。纵观目前各大高校学习型党组织建构现状及当下相关理论文章,对于高校学习型党组织构建的路径在于分析高校的特殊性与学习型党组织之间的关系。建设的路径多从三方面展开:第一,从学习型组织的涵义出发,强调理论学习在学习型党组织的基础地位;第二,从学习形式出发,强调高校基础党组织的学习方式;第三,从高校实际出发,强调学习内容的实效性。高校学习型党组织的建设离不开学习内容、学习形式、学习方式等相关内容的不断构建与完善,但其并非高校学习型党组织构建的根本着力点。在彼得·圣吉提出的学习型组织的理论中,学习型组织由五个部分组成,它们分别是:“系统思考”、“自我超越”、“心智模式”、“共同愿景”和“团队学习”。五个组成部分的核心在于通过团队成员的修炼借以达成对学习型组织的建设。所以,不论是学习型组织的构建,还是高校基层党组织的建设都离不开对其成员主体性的提升。
在对高校学习型党组织构建的着力点进行探究时,我们可从不同的视角对其进行理论分析,从而使它的深厚内涵得以彰显,從而指导实践。笔者尝试从主体性价值哲学的视角对其进行分析,尝试使其从党组织中的主体从主体性出发实现向“人”的回归;使高校党组织建设中党员的自身的主体性价值得到重视;同时它还充分体现了马克思价值哲学的思想。
(一)坚持主体性原则着力于实现高校学习型党组织向“人”回归的原则 马克思从来不是在“孤立”或“对立”的前提下考察人与他物、他者的关系的。坚持人的主体性的原则,实践活动确定了人的主体地位,只有在实践活动中,人才能证明自己与自然界都作为感性的存在,人的自然的存在对他来说才是自己的人的存在,自然对他而言才成为人。马克思说,和动物不同的是,人懂得按照任何一个种的尺度来进行生产,并将内在的尺度运用于对象,这里的内在尺度是相对于外在尺度而言的,正是指向主体内在规定性的价值尺度。在这里,马克思运用了一种价值的视角考察人,明确了人在真实的生活世界中,即“价值世界”的地位:人是主体,人永远都无法用动物或上帝的眼光来看世界,但这种主体性的彰显不以消解他物、他人的存在为前提的。马克思的话语告诉我们,既然人是世界的基础和本质,世界是为人而产生和存在的,就要坚持主体性,用人的观点、视野、需求去看待世界。这才标志着人向人自身的回归。高校学习型党组织的建设需要从党的建设的共同愿景出发,从党组织成员个人的生活实践需求出发,推动组织不断学习、创新,在竞争中变革发展。
(二)注重价值的人本化着力于消解高校学习型党组织建设的限制性
价值哲学注重将注意力集中到主体之上,在价值哲学的观点看来对象的存在意义在于主體在实践生活中的选择和作用,主体对对象的认识不是机械性的“映射”,而是有着一个选择、建构、创造的过程;主体在现实世界中按照规律、制度行事,并非意味着主体是任由对象进行“吩咐”,而是在实践过程中不断彰显主体的本性、需要、意志和情感。在《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中,马克思明确提出要从主体的实践方面去理解、认识与改变世界。价值的人本化则是要在高校学习型党组织的建设中逐渐消解建设过程中所出现的僵化、固化、行政化、官员化等问题。
(三)注重主体的价值性着力于彰显高校学习型党组织的实践性
人们最初在研究如何构建高校学习型党组织是,关注的是对学习型党组织各种制度的构建,就如同在过去的视野中,人们侧重关注的是对“物的价值”的研究和重视。我们对人的价值的反思既是出发点也是最终目的。如果对人自己的价值认识不清,那么人们就很难全面理解物的价值,更别说做到以正确的态度来对待“物”及其价值。而研究“人的价值”是其他具体科学无能为力的。因为人是最为复杂的社会存在,若以经验实证的方法来研究,那么,人就难逃被还原、被抽象的命运;人的价值也极易被物的价值取代。就这个意义而言,人应当是价值之源。过于重视对“物”的研究便会像费尔巴哈那样,“一方面仅仅局限于对这一世界的单纯直观,另一方面仅仅局限于单纯的感觉。”⑥高校学习型党组织的着力点应注重关注高校师生党员的知识结构、学习能力、学习愿景等,与高校教育的本质特征项结合,对不同类型的支部实施多元化指导。(作者单位:桂林理工大学化学与生物工程学院)
基金项目:桂林理工大学2011年度“党建与思想政治教育研究”专项课题资助GUTDJD05
注解:
① 《中共中央关于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党的建设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人民日报》2009年9月28日,第1——2版。
② 《中共中央关于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党的建设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人民日报》2009年9月28日,第1——2版。
③ 《中共中央关于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党的建设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人民日报》2009年9月28日,第1——2版。
④ 《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卷,人民出版社1995年版,第54页。
⑤ 《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卷,人民出版社1995年版,第35页。
⑥ 《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卷,人民出版社1995年版,第75页。
参考文献:
[1] 《马克思恩格斯选集》,人民出版,1995年版。
[2] 刘远传:《社会本体论》,武汉大学出版社,1999年版。
[3] 赵剑英、俞吾金:《马克思的本体论思想》,社科文献出版社,2000年版。
[4] 郭湛:《主体性哲学——人的存在及其意义》,云南出版社,2002年版。
关键词:高校学习;基层党组织
高校各级党组织是党的基层组织的重要组成部分,高校建设学习型党组织是高校党建创新的源泉之一。高校要建设好学习型党组织首先要把握其有效的着力点,着力点的准确定位有助于提升对学习型党组织内涵的理解,有助于增强对学习型党组织建设范式的掌握,有助于推进学习型党组织建设的实践步伐。《中共中央关于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党的建设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提出“把建设马克思主义学习型政党作为重大而紧迫的战略任务抓紧抓好。”①党的十七届四中全会提出,建设学习型政党,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大众化,需要“培养造就一大批马克思主义理论家特别是中青年理论家”①,需要“加强理论宣建队伍建设”。②可见,高校学习型党组织建设的着力点在于提升党员对学习型党组织的认同度,激发党组织党员的主体性,从而不断提升党员的学习力、思考力和创新力,提升党组织的活力。③
一、“主体性”和“价值”都与现实的个人密切相关
主体性原则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本原则。在《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中,马克思写道,从前的一切唯物主义“对事物、现实、感性,只是从客体的或直观的形式去理解。……而不是把它们当作人的感性活动,当作实践去理解,不是从主体方面去理解。”④在这里,马克思意识到,在他之前的哲学要么是抽象的理解人从而陷入唯心主义的泥潭,要么忽视了人的主体性,仅把人看作是被动的客体。因此,要正确的理解人,首要的就是要释放人的主体性。在认识和实践活动中,主体性主要表现为目的性和能动性,承认主体性原则也就是承认和坚持了人在认识和实践中的重要地位和作用。
“价值”最初是在经济学中使用的一个概念,它指的是一事物具有能够满足人的某种需要的属性。而需要是实践的内在要素,生产力的最终动力作用是与作为生产力主体的人的需要联系在一起的,因此人的主体性活动与价值的形成和实现紧密相连。价值是客体的存在、属性及变化同主体的尺度和需要相一致、符合或接近。价值不是客体固有的属性,而是表示主客体之间关系的范畴,它表示二者之间需要与被需要、满足与被满足的关系。“凡是有某种关系存在的地方,这种关系总是为我而存在的。”⑤
价值哲学关注主体及其实践,实际上也是对马克思哲学思想精髓的复归。价值总是对于主体而言的,主体性是价值的根本特性。一方面,价值的形成总是与人的主体性活动即实践相联系;另一方面,任何客体对于不同的主体具有不同的价值,同一主客体在不同的条件下具有不同的价值关系。人的一切活动都以获得一定的价值为目的,但这并不是说任何一个具体的特殊的价值都具有最终目的的意义,相反,它往往是为下一个认识提供方向和动力。因而,人的一切活动都是为了满足作为主体的人的一定的需要,实现作为主体的人的一定的目的,实现客体对于主体的一定价值。价值关系是以作为主体的人为中心的。
二、学习型党组织的内涵
1990年彼得·圣吉的代表作《第五项修炼——学习型组织的艺术与实务》在美国出版,在书中,彼得·圣吉认为未来真正出色的企业将是能够设法使各阶层人员全心投入并有能力不断学习的组织——学习型组织。要建立学习型组织,就必须要把握五个关键内容:“系统思考”、“自我超越”、“心智模式”、“共同愿景”和“团队学习”。“系统思考”是核心,要考虑到组织、事件的前因后果,把握全局;“自我超越”是基础,需要通过主体提升自己来达成理想而非降低自我适应环境;“心智模式”:是态度,要求主体客服原有习惯障碍,突破旧有观念;“共同愿景”是组织成员的共同目标、价值观与使命感;“团体学习”是提高整体搭配行动能力的助推器。五项修炼的目标在于提高组织学习能力,通过学习获取、创造并运用知识,通过知识的获取和运用提升创造力思维。
三、高校学习型党组织构建的着力点
中共中央《关于推进学习型党组织建设的意见》指出,把各级党组织建设成为学习型党组织,是建设马克思主义学习型政党的基础工程。高校党建工作是党的建设伟大工程的重要组成部分,积极做好高校学习型党组织的建设具有重要意义。经过实践,各高校在探索学习型党组织建设上已呈现出一定的普遍性和特殊性,为继续推进高校学习型党组织的建设提高了有效的参考和一定的警醒。纵观目前各大高校学习型党组织建构现状及当下相关理论文章,对于高校学习型党组织构建的路径在于分析高校的特殊性与学习型党组织之间的关系。建设的路径多从三方面展开:第一,从学习型组织的涵义出发,强调理论学习在学习型党组织的基础地位;第二,从学习形式出发,强调高校基础党组织的学习方式;第三,从高校实际出发,强调学习内容的实效性。高校学习型党组织的建设离不开学习内容、学习形式、学习方式等相关内容的不断构建与完善,但其并非高校学习型党组织构建的根本着力点。在彼得·圣吉提出的学习型组织的理论中,学习型组织由五个部分组成,它们分别是:“系统思考”、“自我超越”、“心智模式”、“共同愿景”和“团队学习”。五个组成部分的核心在于通过团队成员的修炼借以达成对学习型组织的建设。所以,不论是学习型组织的构建,还是高校基层党组织的建设都离不开对其成员主体性的提升。
在对高校学习型党组织构建的着力点进行探究时,我们可从不同的视角对其进行理论分析,从而使它的深厚内涵得以彰显,從而指导实践。笔者尝试从主体性价值哲学的视角对其进行分析,尝试使其从党组织中的主体从主体性出发实现向“人”的回归;使高校党组织建设中党员的自身的主体性价值得到重视;同时它还充分体现了马克思价值哲学的思想。
(一)坚持主体性原则着力于实现高校学习型党组织向“人”回归的原则 马克思从来不是在“孤立”或“对立”的前提下考察人与他物、他者的关系的。坚持人的主体性的原则,实践活动确定了人的主体地位,只有在实践活动中,人才能证明自己与自然界都作为感性的存在,人的自然的存在对他来说才是自己的人的存在,自然对他而言才成为人。马克思说,和动物不同的是,人懂得按照任何一个种的尺度来进行生产,并将内在的尺度运用于对象,这里的内在尺度是相对于外在尺度而言的,正是指向主体内在规定性的价值尺度。在这里,马克思运用了一种价值的视角考察人,明确了人在真实的生活世界中,即“价值世界”的地位:人是主体,人永远都无法用动物或上帝的眼光来看世界,但这种主体性的彰显不以消解他物、他人的存在为前提的。马克思的话语告诉我们,既然人是世界的基础和本质,世界是为人而产生和存在的,就要坚持主体性,用人的观点、视野、需求去看待世界。这才标志着人向人自身的回归。高校学习型党组织的建设需要从党的建设的共同愿景出发,从党组织成员个人的生活实践需求出发,推动组织不断学习、创新,在竞争中变革发展。
(二)注重价值的人本化着力于消解高校学习型党组织建设的限制性
价值哲学注重将注意力集中到主体之上,在价值哲学的观点看来对象的存在意义在于主體在实践生活中的选择和作用,主体对对象的认识不是机械性的“映射”,而是有着一个选择、建构、创造的过程;主体在现实世界中按照规律、制度行事,并非意味着主体是任由对象进行“吩咐”,而是在实践过程中不断彰显主体的本性、需要、意志和情感。在《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中,马克思明确提出要从主体的实践方面去理解、认识与改变世界。价值的人本化则是要在高校学习型党组织的建设中逐渐消解建设过程中所出现的僵化、固化、行政化、官员化等问题。
(三)注重主体的价值性着力于彰显高校学习型党组织的实践性
人们最初在研究如何构建高校学习型党组织是,关注的是对学习型党组织各种制度的构建,就如同在过去的视野中,人们侧重关注的是对“物的价值”的研究和重视。我们对人的价值的反思既是出发点也是最终目的。如果对人自己的价值认识不清,那么人们就很难全面理解物的价值,更别说做到以正确的态度来对待“物”及其价值。而研究“人的价值”是其他具体科学无能为力的。因为人是最为复杂的社会存在,若以经验实证的方法来研究,那么,人就难逃被还原、被抽象的命运;人的价值也极易被物的价值取代。就这个意义而言,人应当是价值之源。过于重视对“物”的研究便会像费尔巴哈那样,“一方面仅仅局限于对这一世界的单纯直观,另一方面仅仅局限于单纯的感觉。”⑥高校学习型党组织的着力点应注重关注高校师生党员的知识结构、学习能力、学习愿景等,与高校教育的本质特征项结合,对不同类型的支部实施多元化指导。(作者单位:桂林理工大学化学与生物工程学院)
基金项目:桂林理工大学2011年度“党建与思想政治教育研究”专项课题资助GUTDJD05
注解:
① 《中共中央关于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党的建设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人民日报》2009年9月28日,第1——2版。
② 《中共中央关于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党的建设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人民日报》2009年9月28日,第1——2版。
③ 《中共中央关于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党的建设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人民日报》2009年9月28日,第1——2版。
④ 《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卷,人民出版社1995年版,第54页。
⑤ 《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卷,人民出版社1995年版,第35页。
⑥ 《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卷,人民出版社1995年版,第75页。
参考文献:
[1] 《马克思恩格斯选集》,人民出版,1995年版。
[2] 刘远传:《社会本体论》,武汉大学出版社,1999年版。
[3] 赵剑英、俞吾金:《马克思的本体论思想》,社科文献出版社,2000年版。
[4] 郭湛:《主体性哲学——人的存在及其意义》,云南出版社,2002年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