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前,由于职教事业蓬勃发展,招生规模的不断扩大,一大批学业不良的学生集中到了职业学校。他们大部分不仅学习成绩不理想,行为习惯也较差,我们习惯称之为“双差生”,有的教师干脆称之为“不可雕的朽木”。这些学生不仅影响了班风、学风、校风的建设,影响到学校的声誉,令老师头痛;而且从某种意义上讲,也是社会不安定的因素之一。因此,如何有效地转化“双差生”是职业学校教育教学工作所在面临的一个重要课题,也是体现素质教育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现就“双差生”的心理、思想状况和转化措施,谈谈笔者的一些心得和看法。
一、“双差生”的心理、思想状况分析:
(一)自身因素对其心理、思想的影响
所谓的“双差生”就是指那些平时在学习、生活、工作中老师和同学很少能找到其闪光点的学生,他们的性格往往比较偏激,常采取不适当的行为,从而让老师嫌烦、同学厌恶。究其原因,主要是自身因素在起作用。
有的学生在初中阶段就染上了一些不良习气,不思进取,一进入职业学校,更显得行为乖张,与同学格格不入。
有的学生心胸狭窄,脾气暴躁,又缺乏自控能力,易与教师或同学产生矛盾,导致心理失衡,产生行为偏差。
有的学生对自己所学专业缺乏热情,“这山望着那山高”,听不进别人的劝告。由于“现实的我”与“理想的我”之间产生冲突面导致心理失衡,排斥该接受的知识,不求上进。
有的学生一时适应不了新的学习生活,出现了一次次失败,如成绩退步、班干部落选、评不到“三好生”等,再加上错误的归因,便对所学专业失去兴趣和信心,对周围的人和事缺乏热情,从而消极丧志,甚至走向反面。
(二)外部因素对其心理、思想的影响
当然,这些“双差生”的形成原因除主观因素外,还存在一定的客观因素。
从社会现状看,社会上仍有相当一部分人对职业学校的性质、作用认识不足,认为职业学生就是差生,鄙视职校生;“金钱万能”,“及时行乐”等腐朽思想还有一定的市场;有些企业单位在用人方面还存在不合理现象……这一切对那些辨别能力差、意志脆弱的学生造成了不良的影响,导致他们或放松学习、不思进取,或浑浑噩噩、怨天尤人,或悲观失望、情绪低落,由此渐渐步入“双差生”行列。还有的由于结交了社会上的一些不良青年,染上了不良习气,导致后进。
从家庭情况看,大部分“双差生”得不到良好的家庭教育,有的家长对子女一味溺爱,致使其依赖心强、惰性足,缺乏勤奋刻苦精神;有的家长对子女要求过严、要求过高,使其畏惧而逆反,影响了成长有的家长对子女放任自流,不闻不问,使其放松对自身的要求,不求上进;还有的家长素质低下,对子女起着潜移默化的作用,妨碍了子女的进步。而他们中又有大部分学生来自于单亲家庭。
从学校情况看,“双差生”往往因心理、思想等方面的缺陷而难以自我约束,难以与他人相处。有的还以欺负同学、顶撞老师、破坏公物、违规违纪等行为来显示自己的“强大”和“勇敢”,或是引起他人对自己的关注。如果老师、学校对此处理不当、引导不法,便容易使其变本加厉,造成恶性循环。
综观“双差生”种种思想状况,我们不难看到他们步入“双差生”行列的一条轨迹:自身因素、外部因素——思想混乱——心理扭曲——行为越轨。
二、转化“双差生”的方法与措施:
(一)沟通情感,激发上进心
在班级日常工作中,爱优等生易,而爱“双差生”难是存在于教师中的一种普遍现象。而“双差生”也由于各种原因,思想认识跟随不上,基础知识薄弱,在集体中长期处于落后状态,总有低人一等的自卑感,不愿接近教师,甚至产生对立情绪。要改变这种状态,教师尤其是班主任必须主动出击,接近他们,首先做到思想上不歧视他们,然后在生活上多嘘寒问暖,学习上多悉心指导,用炽热的情感点燃“双差生”心中上进的火花。同时发动优等生与其建立互帮互助小组,从而达到共同进步的目标。感情的沟通能使“双差生”消除思想上、心理上的障碍,感到老师的真情、集体的温暖,从而增强学习上进的信心,学习的热情就会象火山一样爆发出来。
(二)讲究方式,提高学习兴趣
在课堂教学中,教师提问习惯上偏爱优等生,把“双差生”冷落在一边,久而久之,“双差生”抱着反正教师不会提问的心理,虽身在教室,而思想的“野马”却在课堂外驰骋。因此,要改变“双差生”的这种状况,教师必须用课堂提问作为“缰绳”来缚住“双差生”课堂思想的“野马”。其办法是讲究提问方式,降低提问的难度,让“双差生”能在教师的提示、帮助下,经过自己的思考,正确地回答问题,从而获得成功的喜悦,使“双差生”增强“我也能行”的信心,以此激发”双差生”的听课兴趣,提高学习积极性,并循序渐进地引导他们主动参与到课堂教学中来,逐步养成良好的听课习惯。
(三)挖掘潜能,提供施展舞台
由于“双差生”成绩差、纪律差,常不愿参加集体活动。因此教师要联系社会对用人“优点加特长”的要求,对“双差生”进行教育,而后根据“双差生”的特长,促使其参与集体活动,发挥自身的潜能与优势,使其也能尝到成就感与自豪感。在班集体当中,也可以多给他们一些参与班级管理的机会,让他们多承担一些责任,使其感到老师和同学的信任,激发他们的集体荣誉感和上进心。事实证明这些方法对转化“双差生”有着显著的效果。即使有些“双差生”没有取得成绩,但在战胜自我方面他们已勇敢地迈出了一步,教师应及时地加以肯定。
(四)肯定成绩,促使奋发向上
“双差生”缺点比较突出,常常掩盖了他们的优点。因此,班主任及任课教师必须做到随时观察,对他们的闪光点要及时进行捕捉,用“放大镜”去看,并经常创造条件让“双差生”“立功”。通过褒扬闪光之处,肯定他们的成绩,勉励他们再接再厉,促使他们树立信心,抬起头来做人,使其在心理上得到满足和平衡。
素质教育强调提高全体学生的全面素质。在教育实践中,作为一名教师,尤其是一名职业学校的班主任,我们认为更应该优先转化差生,尤其是职业学校的“双差生”,“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了解学生,使每个学生的潜能都能得到有效的挖掘,形成符合学生个性特征的特长和优势。只有这样,才能使学生素质结构得到优化,使整体素质水平得到提高。我们坚信只要有的放矢,锲而不舍,朽木终可雕也。■
现就“双差生”的心理、思想状况和转化措施,谈谈笔者的一些心得和看法。
一、“双差生”的心理、思想状况分析:
(一)自身因素对其心理、思想的影响
所谓的“双差生”就是指那些平时在学习、生活、工作中老师和同学很少能找到其闪光点的学生,他们的性格往往比较偏激,常采取不适当的行为,从而让老师嫌烦、同学厌恶。究其原因,主要是自身因素在起作用。
有的学生在初中阶段就染上了一些不良习气,不思进取,一进入职业学校,更显得行为乖张,与同学格格不入。
有的学生心胸狭窄,脾气暴躁,又缺乏自控能力,易与教师或同学产生矛盾,导致心理失衡,产生行为偏差。
有的学生对自己所学专业缺乏热情,“这山望着那山高”,听不进别人的劝告。由于“现实的我”与“理想的我”之间产生冲突面导致心理失衡,排斥该接受的知识,不求上进。
有的学生一时适应不了新的学习生活,出现了一次次失败,如成绩退步、班干部落选、评不到“三好生”等,再加上错误的归因,便对所学专业失去兴趣和信心,对周围的人和事缺乏热情,从而消极丧志,甚至走向反面。
(二)外部因素对其心理、思想的影响
当然,这些“双差生”的形成原因除主观因素外,还存在一定的客观因素。
从社会现状看,社会上仍有相当一部分人对职业学校的性质、作用认识不足,认为职业学生就是差生,鄙视职校生;“金钱万能”,“及时行乐”等腐朽思想还有一定的市场;有些企业单位在用人方面还存在不合理现象……这一切对那些辨别能力差、意志脆弱的学生造成了不良的影响,导致他们或放松学习、不思进取,或浑浑噩噩、怨天尤人,或悲观失望、情绪低落,由此渐渐步入“双差生”行列。还有的由于结交了社会上的一些不良青年,染上了不良习气,导致后进。
从家庭情况看,大部分“双差生”得不到良好的家庭教育,有的家长对子女一味溺爱,致使其依赖心强、惰性足,缺乏勤奋刻苦精神;有的家长对子女要求过严、要求过高,使其畏惧而逆反,影响了成长有的家长对子女放任自流,不闻不问,使其放松对自身的要求,不求上进;还有的家长素质低下,对子女起着潜移默化的作用,妨碍了子女的进步。而他们中又有大部分学生来自于单亲家庭。
从学校情况看,“双差生”往往因心理、思想等方面的缺陷而难以自我约束,难以与他人相处。有的还以欺负同学、顶撞老师、破坏公物、违规违纪等行为来显示自己的“强大”和“勇敢”,或是引起他人对自己的关注。如果老师、学校对此处理不当、引导不法,便容易使其变本加厉,造成恶性循环。
综观“双差生”种种思想状况,我们不难看到他们步入“双差生”行列的一条轨迹:自身因素、外部因素——思想混乱——心理扭曲——行为越轨。
二、转化“双差生”的方法与措施:
(一)沟通情感,激发上进心
在班级日常工作中,爱优等生易,而爱“双差生”难是存在于教师中的一种普遍现象。而“双差生”也由于各种原因,思想认识跟随不上,基础知识薄弱,在集体中长期处于落后状态,总有低人一等的自卑感,不愿接近教师,甚至产生对立情绪。要改变这种状态,教师尤其是班主任必须主动出击,接近他们,首先做到思想上不歧视他们,然后在生活上多嘘寒问暖,学习上多悉心指导,用炽热的情感点燃“双差生”心中上进的火花。同时发动优等生与其建立互帮互助小组,从而达到共同进步的目标。感情的沟通能使“双差生”消除思想上、心理上的障碍,感到老师的真情、集体的温暖,从而增强学习上进的信心,学习的热情就会象火山一样爆发出来。
(二)讲究方式,提高学习兴趣
在课堂教学中,教师提问习惯上偏爱优等生,把“双差生”冷落在一边,久而久之,“双差生”抱着反正教师不会提问的心理,虽身在教室,而思想的“野马”却在课堂外驰骋。因此,要改变“双差生”的这种状况,教师必须用课堂提问作为“缰绳”来缚住“双差生”课堂思想的“野马”。其办法是讲究提问方式,降低提问的难度,让“双差生”能在教师的提示、帮助下,经过自己的思考,正确地回答问题,从而获得成功的喜悦,使“双差生”增强“我也能行”的信心,以此激发”双差生”的听课兴趣,提高学习积极性,并循序渐进地引导他们主动参与到课堂教学中来,逐步养成良好的听课习惯。
(三)挖掘潜能,提供施展舞台
由于“双差生”成绩差、纪律差,常不愿参加集体活动。因此教师要联系社会对用人“优点加特长”的要求,对“双差生”进行教育,而后根据“双差生”的特长,促使其参与集体活动,发挥自身的潜能与优势,使其也能尝到成就感与自豪感。在班集体当中,也可以多给他们一些参与班级管理的机会,让他们多承担一些责任,使其感到老师和同学的信任,激发他们的集体荣誉感和上进心。事实证明这些方法对转化“双差生”有着显著的效果。即使有些“双差生”没有取得成绩,但在战胜自我方面他们已勇敢地迈出了一步,教师应及时地加以肯定。
(四)肯定成绩,促使奋发向上
“双差生”缺点比较突出,常常掩盖了他们的优点。因此,班主任及任课教师必须做到随时观察,对他们的闪光点要及时进行捕捉,用“放大镜”去看,并经常创造条件让“双差生”“立功”。通过褒扬闪光之处,肯定他们的成绩,勉励他们再接再厉,促使他们树立信心,抬起头来做人,使其在心理上得到满足和平衡。
素质教育强调提高全体学生的全面素质。在教育实践中,作为一名教师,尤其是一名职业学校的班主任,我们认为更应该优先转化差生,尤其是职业学校的“双差生”,“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了解学生,使每个学生的潜能都能得到有效的挖掘,形成符合学生个性特征的特长和优势。只有这样,才能使学生素质结构得到优化,使整体素质水平得到提高。我们坚信只要有的放矢,锲而不舍,朽木终可雕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