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童禁区

来源 :家庭科学·新健康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edixx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孩子发烧,要不要吃退热药?呼吸道感染该吃抗生素吗?没有“儿童装”,小孩可以吃大人药吗?普通家长日常生活中的困扰,正逐渐成为一个公共卫生话题——
  
  ——— 儿童用药备忘———
  
  1服药过量女童死亡
  2010年7月12日,四川内江发生一起群体预防性服药不良反应事件,导致100多人出现不良反应,一名3岁女童死亡,死因“用药过量”,服药量超正常6倍……
  2滥用抗生素男婴脑瘫
  15斤重的男婴小宝,一次用了150斤重成人剂量的阿奇霉素,剂量整达10倍,最终在北京儿童医院确诊为脑瘫……
  3一片药能掰成几份
  孩子如何吃药是家里一项大工程。怕在用量上不准,再三地平分。遇到是药片的话,分成两半还好分,如果是1/6片,如何分均匀,则是个不大不小的难题……
  ……………
  
  来自“2010年儿童安全用药国际论坛”的消息称,根据监测报告,我国儿童服药不良反应率达12.9%,新生儿达24.4%。权威专家表示,提高儿童用药安全性,需要监管部门、医药机构的共同努力,也需要医生和家长的配合。
  
  世面少见“儿童药”
  孩子是家庭的宝,若是生病了就是家里头等大事儿。而“儿童用药”问题一直是人们十分关注却又显得“无助”的难题,大多数家长在给孩子用药上有盲区和误区。比如,面对说明书上“儿童酌减”等模糊不清的用量,家长们常一头雾水。许多家长抱怨:酌减?到底减多少?而有些家长更是“语出惊人”:差不多就行吧?吃多吃少应该没啥大问题……可一次又一次出现的因错误用药造成儿童死亡、伤残的事件告诉我们,药绝对不能随便吃。
  据有关部门统计,我国现有儿童3.6亿,位居世界第一。衣服、玩具……很多东西都有“儿童装”,但在关乎性命的药品市场,却出现了“儿童装”匮乏的情况。资料显示,在我国3500多个药物制剂品种中,儿童药物剂型占比例不足2%。之所以会出现儿童药品匮乏这样的局面,业内人士表示,关键还是药品生产企业的利益驱动不足。“儿童药品研发较难、开发周期较长而利润相对较低。且小规格、小剂型的药品生产起来不方便,成本更高,以利益为重的厂家就不愿在儿童药上花心思。”有关人士说。
  
  用药量需考虑多方面因素
  刘女士说,5岁的儿子每次一生病,如何吃药就是家里的一项大工程。很多药品的说明书上写着“酌减”字样,这个减到底该减多少呢?刘女士很迷糊。有次儿子感冒,医生给开了4包药,让分3次喝。刘女士就让老公将其中的颗粒一粒一粒地数,数好总共多少粒,然后再除以3。颗粒状的好分,但遇到是药片的话,分成两半还好分,如果是1/6片,如何分均匀,则是个不小的难题。
  因缺少专门的儿童用药,家长在给孩子服药时对剂量的把握很难。药品说明书上的“儿童酌减”、“遵医嘱”,为用药安全埋下了隐患。“估摸一下量”,“凭感觉”,甚至“药量减半”是很多家长给孩子喂药时常用的办法。
  辽宁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儿科主任王雪峰教授说:“对于西药来说,一份合格的说明书,在儿童用量上应既有按年龄分的量,又有按体重分的。也就是说,按照药典规定,儿童用西药一般按公斤体重或体表面积计算。而中成药一般按年龄分段粗略计算:新生儿用量为成人用量的1/6;婴幼儿(1-3岁)用量为成人的1/3;学龄或青少年为成人的2/3或按成人量。”王教授也特别强调,学龄前儿童用药问题以前一直是盲区,在已上市的中成药中没有准确的用量。而如今研制的新药给予了弥补,用药量按照各个年龄段区分得非常清楚。
  
  【链接】
  世卫组织发布了“世界卫生组织儿童标准处方集”
  去年6月,世卫组织发布了“世界卫生组织儿童标准处方集”。处方集提供了有关如何使用240多种基本药物治疗0-12岁儿童疾病的信息。
  据专家介绍,这一处方集,以全球现有最佳临床证据为基础,说明了应当如何使用药物治疗特定病症、如何服用药物及服用多大的剂量。处方集还突出说明了所需采取的防范措施、可能需要监测的不良反应,及患者若同时服用其他药物时可能引起的药物相互作用。如,处方集指出,常给儿童开的镇痛药布洛芬,如果与所列21种药物中任何一种药物同时服用,可能会引起不良反应。另外,这种药物还必须与食物同时服用或饭后服用。有专家表示,该处方集的出台,意味着世界各地可以获得与这些儿童药物有关的用法、剂量、副作用及禁忌症方面的标准信息。“相信有了这份用药手册,中国版的儿童用药标准也会逐渐成熟和完善。”多名儿科方面的专家表示。
  
  【TIPS】
  不是所有药品都能拆分
  如果是片剂,一般情况下单次剂量只要一片药的1/3甚至更少时,可先把药品研成粉末,然后用牙签等分。但应注意不是所有的药品都可以拆分,如缓释片或控释片等这些特殊剂型一般情况下不能掰开服用。如果是液体,可到药房买个带刻度的喂药器,这样可精准地给孩子喂药。如果是袋装的颗粒,最好也先倒出来均分后再给孩子服用,不要大概倒倒。
  
  【延伸阅读】:
  其他国家如何对待儿童用药
  ?茺美国:临床医生通常会将儿童分为2岁以下、2-6岁、6-12岁三个阶段,2岁以下通常不许服用非处方药,儿童用非处方药多用来缓解症状,很少会引发不良反应。更为重要的,取药时,药剂师必须向家长明确交代药物的用法、用量、不良反应等,否则可能会招来诉讼。
  ?茺日本: 特别规定,幼儿园、小学、中学均须设置“学校药剂师”,职责是防止患病学生在没有校医指导的情况下擅自服药,以预防服药过量,同时对学生的既往病症、用药情况进行记录。
  
  
  
  用药不准易中毒
  6岁的琳琳因上吐下泻到医院就诊,医生为他开了药。说明书注明,此药每片5毫克,成人1次吃1―2片,1日3次,儿童每次服用1―2.5毫克,分3次服用。也就是说,家长需自行把片剂掰开后,让琳琳服用。服用两天后,琳琳的症状有所好转,但却出现兴奋、全身痉挛的情况。医生询问得知,琳琳的父母看孩子吐得难受,盼孩子的病早好,再加上掌握不准,便在每次掰药的时候有意识加大剂量。最后经医生治疗,琳琳的不良反应才得到明显好转。
  由于儿童体质较弱,肝肾等脏器发育不全,解毒排泄功能较弱,对药物的敏感性明显高于成人。据统计,我国儿童服药不良反应率为12.9﹪,新生儿高达24.4﹪,而成人只有6.9﹪,由于不当用药而致聋的儿童,现在以每年3万余人的速度增加;从北京、上海、重庆等地的聋哑学校了解得知,70﹪左右的孩子是因为小时候患病后,药物使用不当而造成残疾。
  
  【提醒】
  以下症状须停药
  如果孩子用药后出现下列症状,应停药并尽快就医。
  皮疹:多为药疹,多喝温开水能促进药物排泄,轻者可自行消失。
  发热、寒战:有时和皮疹同时出现,为药物过敏。需立刻停药,到医院接受检查。
  恶心、呕吐:多为药物副作用。用药前吃点东西,可减少药物对胃肠的刺激。出现呼吸困难或头痛等症状,可能是过敏,也可能是病情加重,需立刻停药,以免干扰诊断。
  
  有些成人药物儿童禁用
  王先生夫妻俩不得不把6岁的儿子送往医院。三天前孩子拉肚子,吃了两粒诺氟沙星,效果不明显,很快又加了两粒。随后,孩子开始不吃不喝,昏睡不醒,除了四肢老是发抖以外,身上还长满小红点。一系列问诊和化验后,意外得知:孩子是药物中毒,因过量服用诺氟沙星而出现四肢震颤,伤及中枢神经,肾脏也有伤害。
  王主任表示,拿成人药随便给孩子吃的父母并不少见,但其实有些成人药儿童应当禁用或者慎用。常见的,如成人常用的阿司匹林,儿童就禁用,因为伤害胃黏膜;去痛片会导致再生障碍性贫血或者紫癜;诺氟沙星会影响生长发育等等。
  
  【提醒】
  常见儿童禁用或慎用药
  氨基糖甙类药物:如庆大霉素、卡那霉素、链霉素等。这类药物主要对听神经和肾脏有一定毒性作用,可引起耳聋和肾脏损伤,尤其在长期大剂量用药时更容易发生。孩子年龄越小,发生损伤的概率越大,因此,不要轻易给孩子选用这类药物。
  氯霉素:新生儿和早产儿禁用,儿童慎用,会导致再生障碍性贫血、肝功能衰竭。
  喹诺酮类药物:例如诺氟沙星、环丙沙星和氧氟沙星等。经动物实验及临床观察发现,此类药物可引起儿童关节软骨损伤,影响骨骼生长发育,因此,不宜用于14岁以下的儿童。
  四环素族药物:如四环素、强力霉素和米诺环素等。该类药物被人体吸收后,会和血液中的磷酸钙结合,沉积在生长阶段的骨骼和牙齿上,影响骨骼的正常生长,在牙釉质沉积,牙齿会变黄,所以孩子应忌服这类药物。
  磺胺类药物:如复方新诺明等。这类药物主要经肾脏排泄,对肾脏具有一定的刺激和毒性作用,如果在服用这类药物期间,不注意多喝水,可在尿路中形成磺胺结晶,堵塞肾小管,损伤肾脏。因此,孩子在服用这类药物时要多喝水。
  成人退热药:儿童若每日用量超过3g,可能发生急性中毒,甚至引起致死性肝损伤。
  
  儿童用药要“专一”
  不少家长为了让孩子尽快康复,经常在短时间内频繁给孩子用药,或是将两种甚至多种药叠加给孩子用,或是服用一种退烧药后没见效,马上又换另一种退烧药。王主任说:实际上由于孩子特殊的生理病理特点,脏气清灵,非常容易康复,所以一般来说家长不要过于着急,短时间内孩子就可以恢复。
  还有一种情况,家长总是想“全方位”下手,于是两种甚至多种药一起给孩子服用。对此,王主任表示,应该尽量避免联合用药,因为药物之间可能发生作用。药往往由多种药物组合而成,每种组分各有功效,也各有不良反应,而不同商品名的药常含有相同成分。因此,如果同时使用含有同一种成分而不同商品名的药,就有可能造成重复用药、超常剂量,引致叠加的不良反应,使毒副作用增加。
  例如退烧药的成分都差不多,主要有布洛芬、对乙酰胺基酚、扑热息痛、氨基比林等。使用一种就可以了,如果将两种药物联合使用,药物毒副作用会增加,很可能导致孩子大汗淋漓、失水过多,甚至是引起休克。目前儿童常用的退烧药,单独使用一种就可以达到退烧目的。没有用完的退烧药,只要在保质期内仍然可以使用,不用每次都买新的。
  
  【提醒】
  孩子发烧家长别太焦虑
  任何退烧药均需间隔4小时后使用,4小时内家长应耐心地给孩子做物理降温,不要反复带着孩子找医院找大夫,这样不仅很容易导致用药过量,在流感高发的季节,还很容易导致孩子反复感染。
  
  抗生素不能随便用
  15斤重的男婴小宝输完阿奇霉素点滴十几分钟后,快要睡着的小宝突然呼吸急促,脖子处有些痉挛,在床上翻滚,号啕大哭,接着,嘴唇和脸变得发紫。此后,父母带着小宝辗转包头、北京多家医院,最终在北京儿童医院确诊为脑瘫。
  原来,当时小宝的体重不足7.5公斤,每次最高使用剂量应该是不超过0.075g,但实际上医生一次用了0.75g,是正常情况的10倍!如今小宝已经19个月大,会爬,会坐,但不会像同龄小朋友一样说话、走路,只有在着急的时候才会叫一声妈。
  
  4岁的小明父母在外地,一直由姥姥带着。小明从小身体就弱,经常感冒。每次只要他咳嗽一下,姥姥就赶紧给他吃上头孢类消炎药,一给药就不咳了。可这次小明发烧后吃了很多消炎药也不管用,直至转变成了肺炎,医生表示,因平时总用“消炎药”而造成了耐药性。
  北京大学第一医院临床药理研究所肖永红教授推算,我国每年生产抗生素约21万吨,3吨左右出口,其余人畜各消耗一半,产量和出口量均位居世界第一。我国人均年消耗量在138克左右,这一数字是美国的10倍,同样位居世界第一。而真正正确使用抗生素的不到20%,其余80%以上属于滥用抗生素。
  由于孩子体内的各种器官发育还不成熟,抗生素很容易残害或潜在地残害孩子的身体器官,最主要是容易导致肝和肾功能的损害,因为很多抗生素都是通过肝脏和肾脏代谢的。此外,还有氨基糖苷类抗生素,如庆大、丁胺卡那等,容易造成孩子耳聋;喹诺酮类药物,如环丙沙星等对孩子软骨有潜在损害;氯霉素则可导致骨髓抑制和儿童灰色综合征。滥用抗生素还会导致小孩抵抗力下降、对抗生素依赖性增强。滥用抗生素还会增加小孩对药物的过敏反应,容易导致小孩二重感染、真菌感染以及湿疹、哮喘等疾病。
  另外,由于经常给药,许多孩子对抗生素产生了真正耐药。比如,有些孩子一咳嗽,家长就给孩子吃抗生素,也不管究竟什么原因引起的咳嗽,结果往往造成了耐药性的产生。
  
  【提醒】
  “上感”大多不必用抗生素
  大多数发烧的孩子,尤其是婴幼儿,大多是由病毒感染而引起的,用抗生素来治疗病毒感染性疾病纯属是滥用。只有当儿童有明确的细菌或支原体感染依据时,才可以使用抗生素治疗,比如出现白血球数值升高、咳嗽、浓痰、肺部水泡音、化脓性扁桃体炎等症状。至于上呼吸道感染等一般性疾病,大都不需要使用抗生素治疗。
  
  儿童最好不用补药
  杨大娘极其溺爱9岁的小孙女,将晚辈们孝敬她的补品,人参蜂王浆、花粉晶、珍珠粉、阿胶浆等全都“补”给了小孙女。带孩子上街玩的时候,还要买些青春宝、奶油巧克力之类的食品,总想把孩子调理得结结实实的。大约过了一年多时间,问题出现了,才10岁的小女孩即见早熟体征,体态浑圆,双侧乳房隆起,并发生月经初潮样的阴道出血,吓坏了孩子也吓坏了家长,只好带孩子去医院找专家诊治,方知乃滥服补品所致。
  儿童滋补品热潮正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和独生子女在家庭中的特殊地位变化一浪高过一浪。一些热心的父母在千方百计地为自己的宝贝孩子寻觅营养品时,补药自然而然地进入了儿童世界。当今的滋补品,名目繁多,花样百出,许多有滋补作用的食品中都含有药物成分,而有些具有补益性能的食品,本来就介于药物与食物之间,其药理作用往往被人们忽略。如果长期给儿童服用,其结果只会是事与愿违,反而害了孩子。儿童无病或生长发育较好者不必服用营养药。
  
  【提醒】
  滥用补品适得其反
  补品补药:许多补品、补药中都含有生长激素和性激素,甚至含有相当量的雌二醇(女性激素)或睾酮(男性激素),这些东西是未成年人,尤其是婴幼儿千万补不得的。有的家长为了造就出聪明的下一代,幻想通过某种补药来提高孩子的智商、增强记忆力,一古脑儿给孩子补充赖氨酸或吃加入赖氨酸的强化食品。这样无节制大剂量地服食赖氨酸,身体根本吸收不了,大多被排出体外,加重了孩子排泄器官的负担。
  营养类药:营养类补品毒性虽小,但如果不加选择地、长期或短期大量服用,也会发生一些不良反应。比如维生素A和D是治疗小儿夜盲症和佝偻病的良药,但服用过量或长期服用,会出现头痛、呕吐等一系列中毒症状;维生素C对人体有许多益处,但长期大量服用,血浆中维生素C的浓度一直处于饱和状态,幼儿容易产生草酸盐尿,或形成泌尿系统的草酸盐结石。还有的家长规定孩子每天必须服钙片,或者是多种维生素、葡萄糖酸锌片等,既无临床指征,亦无医嘱,只是凭自己的感觉,以为孩子缺少这些营养成分。这种盲目的做法,其实不是爱护孩子,而是害了孩子。
  另外,现在市场上有许多专为儿童配制的口服营养补剂,含有各种维生素、脂肪、蛋白质及糖类,具有较高的营养价值,但也不能长期多量服用,否则会使胃口变差,造成消化不良,发生腹胀、腹泻等症状,反而阻碍了小儿的生长发育。近年来儿童性早熟的发病率也明显升高,这也与不合理的一味滥用蜂王浆类营养品有关。
  王主任还提醒,有一些营养药可能会降低药效,比如补钙补锌的同时如果服用抗生素,就会降低药效。
  
  家长别给孩子当医生
  “孩子发烧了,快用退热药啊!”现在很多广告也会给家长很多误导,于是当孩子稍有个风吹草动,家长就会充当“救火队长”,给自己的孩子当医生。凭经验判断孩子病情,看到孩子发烧咳嗽就吃退烧药加消炎药,根本弄不清楚孩子生病是病毒性、细菌性还是其他原因就随便去买药给孩子服用。同一种病,成人症状可能会与儿童症状完全不同,用药不当,轻者可能会延误了治疗时机,重者则会造成药物中毒,加重孩子病情。
  王主任说:家长其实不必过分紧张,就拿发烧来说,如果没有超过37.5℃的话,一般都不用吃药。对于孩子发烧的用药原则是,不超过37.5℃可以物理降温或贴退热贴外敷,超过37.5℃可服中药,超过38℃以上再用西药。
  
  【提醒】
  不要强求医生给孩子输液
  即使再着急,家长也不要强求医生为孩子输液。目前,许多家庭都是独生子女,孩子一旦生病,家长便急得不得了,恨不能孩子的病立刻好转,于是很多家长要求医生为孩子进行输液治疗。殊不知,输液和其他给药途径相比,危险系数要大得多,更容易发生输液反应,或引发各种脏器损伤,甚至造成终身残疾,严重者还可导致死亡。
  
  用药原则:外为先
  儿童用药原则为弄清原因以物理治疗为先。能外治的不内服,能内服的不输液。从儿童用药原则来看,外治因其特点,还是有一定优势的。并且,一些外治手段能够达到很好的效果。
  
  【儿童发烧的外治方法】
  宝宝发烧是机体对疾病的应激反应,一般体温不是很高,宝宝的状态良好时,不要马上服用药物降温。除了可以用物理降温的方法对付宝宝的发热外,还可以试试这些外治方法。
  洗浴疗法
  用药液洗浴患儿全身或局部,既可达到物理降温的效应,又可经皮吸收而发挥解肌退热的作用。
  【常用药物】儿感退热洗剂(含柴胡、荆芥、连翘等)、柴胡、细辛、薄荷、冰片等。
  贴敷疗法
  将中药捣烂或研磨,用易于黏附的物质调匀后贴敷于体表,通过药物直接接触特定穴位,经透皮吸收以发挥药物治疗的作用。
  【常用药物】连翘、黄连、吴茱萸等外敷治疗小儿风热感冒,生石膏、山栀、蒲公英等外敷大椎、曲池、合谷等穴治疗小儿高热。
  涂膜疗法
  将药剂涂于穴位上直接成膜,这与上面说的贴敷疗法相比,不但吸收快,疗效强,而且更方便使用。
  【常用药物】柴胡、细辛、黄芩、薄荷脑、冰片等药物。
  雾化吸入法
  将中药制成液体后放入雾化泵中,通过从口鼻吸入,使得药物作用于局部,这种方法吸收快,达到抗炎解热作用。
  【常用药物】清开灵。
  灌肠、直肠滴注疗法
  由于肠黏膜吸收药物成分,而且吸收后不经过肝脏而是直接进入大循环,避免了药物的首次过滤效应,同时又避免上消化道酸碱度和酶对药物吸收的影响,因此这些疗法具有起效快、副作用小等特点。
  【常用药物】柴胡、黄芩、葛根、薄荷、枳实、大黄、金银花、连翘、葛根、石膏、知母等。
  推拿疗法
  通过特定的手法按摩,达到调整阴阳、疏通经络、调节脏腑、疏风解表、解肌散热的功能,常用手法包括治外感发热手法和清解里热手法。
  针灸疗法
  通过针灸经络上的穴位可以激发和调整体温中枢及大脑皮质的功能,从而达到调节体温的作用。因为涉及选位和灸治等,具体的针灸手法需要专业人士进行操作。
  
  【小儿咳嗽的中药外治方法】
  足浴
  1将生姜30克放入药罐中,加清水适量,浸泡5~10分钟后,水煎取汁,放入盆中,待温时足浴,每次一剂,每日2~3次,每次10~30分钟,连续2~3天。此法可温肺散寒。
  2麻黄、杏仁、甘草各5克,大力子15克,石膏30克。将上述药材如上法足浴,每次15~30分钟,每日2~3次,每日一剂,连续3~5天。此法可清热宣肺,止咳化痰,适用于肺热咳嗽。
  敷足
  1石膏6克,枳实10克,瓜蒌12克,明矾、冰片各3克。
  将上述药材研成细末混合均匀,加凡士林调为糊状,外敷患儿双足心涌泉穴,每日一换,连敷5~7天。此法可清热宣肺,化痰止咳。
  2吴茱萸10克,法半夏6克。
  研成细末,加醋适量调为糊状,外敷双足心涌泉穴,并用棉布包好,24小时一换,连敷3~5次,伴喉间痰鸣者,可加风化硝10克,其效尤佳。此法可化痰止咳。
  
  【药浴善治小儿“夏日病”】
  方一: 艾叶15g、藿香10g、野菊花15g、蒲公英15g、薄荷10g、金银花10g。
  【功效】 可用于平日预防保健,有清凉消暑之效,也可用于痱子、疖肿、蚊虫叮咬等。
  方二: 大黄10g、黄芩10g、黄柏10g、苦参10g。
  【功效】 有清热解毒消肿之功,可用于痱子较重,疖肿有红肿、痛痒出水者。
  注:以上方法须在医师指导下进行。
其他文献
梦者:女,32岁,心理咨询师,给失恋的病人进行认知心理治疗时,感到困难重重,病人认为她治疗水平一般,只讲些大道理,不解决根本问题。为此她感到很难堪,在心理治疗上称为出现“阻抗状态”,不能顺利地把心理治疗进行了。为了走出困境,她在接受心理督导(分析者作为她的导师)的过程中,描述了在她心理治疗“失败”的当天晚上所做的梦。  梦境:开始的梦境我好像是在戏台上,透过前面的消防窗口看,里面似乎有个鬼影,细看
有些人认为胃病就是“三分治七分养”,不需要就医,只要注意饮食就行了,事实并非如此。其实,胃病是一个很宽泛的概念,常见的胃病包括胃炎、胃溃疡、胃癌等。如果是幽门螺杆菌感染引起的胃炎,必须要通过医生的正规治疗,杀灭病菌,否则,再怎么调养,胃炎也很难自愈。所以说, “养”是在“治”的基础上进行的,而不是单纯地”养”。    胃病“三分”如何治    胃炎常见的症状有上腹不适、腹痛、腹胀、饱胀感、反酸、嗳
卢女士前些日子开始,忽然变得有些暴躁,总是无缘无故的闹腾。由于正处于更年期时期,而且天又热,家人也没太在意。而最近卢女士变得沉默寡言了,且手出现颤抖,就在前天早上,醒来之后又变得有些神志不清,对什么事儿都很糊涂。卢女士的丈夫和儿子怀疑卢女士是不是得了老年痴呆,赶紧把她送到神经内科就诊。医生经了解得知,卢女士患肝硬化多年,怀疑卢女士的这些症状并不是老年痴呆,而是肝病患者很常见的肝性脑病。于是建议到急
筷子与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同样也与我们的健康息息相关。  筷子材质调查:43.25%的人选择木质筷子,48.5%的人选择竹筷,一小部分人选择塑料筷。  [注解]:塑料筷子最好不要买,塑料遇热会释放对人体有害的化学成分,且质感脆弱易变形;最好的选择是竹筷,本色的木筷也不错,如杉木做的,无毒无害,也很环保。  筷子储存调查:18%的人将筷子放在密封的筷子筒或抽屉中。  [注解]:筷子应放在镂空的筷子筒
规范药品价格已经不止一次,但老百姓总会有一个疑问:究竟是不是越新生产出的药品就越好?越昂贵的药品就越让人放心?其实,这几乎是所有人的疑惑,无论国内还是国外。     贵的就是好的?    以美国为例。其实美国的药厂的生意人非常了解客户的心理,美国普通大众在心理上和中国老百姓十分相似:东西越贵越好。因此有的药厂在产品初放市场时,把价格抬得高高的,反而比低价格药品更容易销售。为了限制药厂的过度膨胀,保
春天吃“春 芽”  春天,許多地区的饮食都有着与春相拥的表示,饮食上要食“春”韭、“春”芽、“春”笋、“春”菇……,而春芽的第一使者当数豆芽菜了。  初春这乍暖还寒之时,人体的阳气上升,加之一冬的厚味膏补,这时选择清热解毒,利湿消积的豆芽菜不仅合春也合体。  春芽是指豆生成豆芽,豆芽不仅保存了豆原有的营养,而且还增添了多量的维生素C和氨基酸,对防止心血管病很有好处。由于豆芽中不含胆固醇,豆芽中的叶
每天清晨逛公园时走鹅卵石路按摩足底,类似的养生健身方式有一定效果,并已成为了不少老年朋友的爱好。但中医专家提醒:养生要注意细节,类如踩鹅卵石按摩足底的方式,做法不当会适得其反,不养生,且伤身。  “为什么我每天逛公园,踩鹅卵石按摩足底后,反而觉得脚疼,不觉得舒服?”一位70多岁的老人向中医专家提出了这样的问题。  专家解释称,足底按摩要求的是良性刺激,对老年人来说,身体机能在退化,骨骼也在退化,踩
李小姐面色有些黑黄,在朋友的推荐下,采用了“饮花美容法”,把玫瑰花、菊花、红花等花的花瓣用水煎服。一个月后,不但面容没变美,而且还浑身乏力,月经不止,下腹疼痛,面容憔悴。经查,患了高血压症、严重的内分泌紊乱和月经失调。  人群的体质有个体差异,有虚实寒热之分,对症入药的花也应在医生的指导下“对症下花”。  如双花具有清热解毒、消肿止痛的功效,但脾胃虚弱者则不能常用;红花具有活血破瘀的作用,但如果用
著名的YouGov问卷和一家名为Parship的约会机构联合开展了一项由20万人参与的问卷调查,结果显示,一个人拥有的宠物类型、数量以及他们对待宠物的方式会对其亲和力构成潜移默化的影响,过分关注自己的宠物会对交友带来麻烦。  拥有蜘蛛作宠物的男性对女性伴侣尤其不感兴趣,约有48%的男性承认对异性感到乏味。同样,那些在宠物身上花费巨大的女性们也对男性不感兴趣。大约1/4的男性表示,他们不会同一位拥有
近几年来,所谓“牛奶有毒有害”“牛奶是牛喝的,不是人喝的”“中国人喝牛奶过量了”等诸多说法,使很多人产生困扰:被人类长期饮用的古老食品牛奶到底怎么了?饮用牛奶究竟会不会导致营养失衡并因此导致疾病?牛奶是酸性的还是碱性的?中国居民饮用牛奶是否过量?究竟该不该饮用牛奶等问题均亟待澄清。    【营养主张】  奶类除了不含有膳食纤维外,几乎含有人体所需要的各种营养素,并且易于消化吸收,是适合所有人群的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