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有效教学是教师的社会价值和个人价值的共同体现,表现为教学目标的实现和学生综合素质的发展。目前,在高中数学教学中还存在着与新课程标准不相适应的教学计划和教学方法,主要表现在把学生当做教育的客体,视他们为接受知识的容器,忽视了学生学习的自主性和终身学习能力的培养;教学是学生和老师之间的一种特殊的精神交往,如果师生之间缺乏互动和感情交流,就会造成无效教学或者低效教学。本文对数学有效教学的策略进行了探究。
关键词: 高中数学教学 有效教学 教学方法 教学评价
一、教师正确定位自己的角色,做好本职工作。
教学内容是为教学目标服务的,而教学目标的设计又应紧紧围绕新课程标准的要求,并把它落实到每一堂课的课堂教学中,也就是说,练习的目的最终是为了实现教学目标。由此,我们要根据教学目标来设计练习。那种盲目的、机械的、重复的练习往往是无益的。同时,我们在练习设计中,既要有目的性,更要有针对性,所有的练习设计都应充分体现因材施教、分层施教的原则,应该从教材和学生的实际出发,根据教学内容的要求和学生的心理特点,有针对性地设计练习。首先,应抓住教学中的重难点设计专项练习;其次,应针对学生学习中的薄弱之处设计专项练习。根据作业中普遍存在的薄弱环节进行专项习题的设计,使得学生能很好地掌握知识点。要发展学生个性,就是要发展学生的批判思维能力,使他们富于想象力。还要鼓励学生从多方面,多角度去理解问题。允许独立从事探索活动,提供最大限度伸展空间的创新性作业,让学生有机会充分展示自我。实践性作业可以是学科内容的扩展和延伸,也可以不受课内学习内容的限制,不拘泥于教学大纲和教材,让学生拥有自主创造的空间,让学生自主选择、计划、探究、体验。学生在自主学习、自主探究的过程中,对问题就会有一定深度的思考和研究,各方面的能力和技能都会有所提高,更重要的是学生完成作业的兴趣和责任感都会大大加强。在课堂练习的设计中,还要注意练习题组的多样形式,如改错、竞赛、抢答、填写必答卡等。通过这些形式新颖、趣味性较强的练习题,变学生被动做题为主动参与,既能增大练习面,又能使全体学生主动参与,从而达到较好的教学效果。
二、改变教学方法,以学生为本,因材施教。
在传统课堂教学中,许多教师在教学中采用知识“灌输”,“一刀切”式教学方式进行知识的传授,从而导致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出现“两极分化”现象的产生。这种完全背离了因材施教原则的教学模式,严重损害了学生的自尊心和自信心,不利于学生的整体进步和发展。而新课程改革纲要提出,教师要用全面的、发展的眼光“面向全体学生”,“善待每一个学生”,将学生当做不断进步和发展学习体,针对不同学生提出不同的学习要求,为他们提供学习成功的适当条件,努力营造宽松、和谐的良好氛围,创设多样化的学习情境,引导并帮助他们把潜在的能力变成现实的水平,让全体学生在有效教学活动中都能得到学习效能的提高和个性的充分发展。教师在具体问题教学过程中,应遵循分层教学原则,将不同难易程度的数学问题布置给高、中、低不同层次学生,让不同学生进行不同问题的解答活动,使所有学生都能得到锻炼和探究的机会,从而使学生在分层教学解题过程中实现学习效能和学习能力的同步提升。
三、突出促进功能,在师生评价上实现“新突破”。
教学评价是依据教学目标对教学过程及结果进行价值判断并为教学决策服务的活动,是研究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的价值的过程,具有诊断作用、激励作用、调节作用、教学作用。这就要求教师在教学活动中,按照客观性原则、整体性原则、指导性原则、科学性原则,对学生的学习程度进行诊断性评价,对学生的学习成果进行形成性评价,对学生的阶段性学习效能进行总结性评价,使学生在评价活动过程中学习方法得到有效改进,解题思维更加灵活,学习效能更加优化。
对学生在数学教学活动中的学习状况的评价,教师既要关注学生知识和技能的理解和掌握,更要关注他们情感与态度的形成与发展;既要关注学生数学学习的结果,更要关注他们参与数学活动的程度、自信心、合作交流意识,以及独立思考的习惯、数学思考的发展水平等方面的变化与发展。同时,对学生实施评价,要特别关注学生的个性差异,对评价结果的描述应采用鼓励性语言,发挥评价的激励作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强学习数学的自信心,使学生以极大的热情主动参与到数学教学活动之中。
四、要创建优质高效课堂。
要实现优质课堂的创建,在教学方法上,要注意发挥学生主体作用,在课堂上提倡学生自主学习,平等地与学生进行心灵的沟通和朋友式的合作交流。我们要让学生学会生活,注重学生学习的兴趣培养和经验的获得,让学生在课堂上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富于创新,让学生在良好的教育情境中健康成长。
优质课堂上,学生的学习发生了实质性的变化,提倡自主、探索与合作的学习方式,较多地使用小组讨论法,课堂提问法,师生交流法等方法组织课堂教学。这样彻底打破了教师“一言堂”的局面,出现了生动、活泼的探究型学习的场面,多了宽容、鼓励、赞许、微笑乃至满意的眼神;同时教师较多地使用多种教学手段,充实了课堂教学内容,开阔了学生的眼界,增强了课堂的生动性,学生学起来比较轻松。现代教育一个核心是追求课堂效率,发展优质教育。而打造优质课堂首先要把握住教学的本质,课堂教学就是师生之间、生生之间的“对话与交流”;教学的关键是“激发学生对问题的兴趣和对问题解决的追求”。课堂教学要营造民主、交流的氛围,师生在平等基础上对话、交流,师生情感上的交融能不断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课堂教学体现开放性、活动性、实践性、多样性、选择性,体现了现代优质教育的特点。在创建优质课堂的探索中重视知识与实践的联系,在学习过程中指导学生将知识与学生个人生活和社会实践结合起来。教师在教学中关注学生的兴趣爱好,尊重学生人格,认可个体差异。
每位数学老师都应该认识到:学生是有着巨大潜能和发展差异的个体,他们是需要教师开发的宝藏。教师必须有伯乐的眼力和点石成金的本领,让每一位学生在老师的教育和指导下健康发展并获得成功。
关键词: 高中数学教学 有效教学 教学方法 教学评价
一、教师正确定位自己的角色,做好本职工作。
教学内容是为教学目标服务的,而教学目标的设计又应紧紧围绕新课程标准的要求,并把它落实到每一堂课的课堂教学中,也就是说,练习的目的最终是为了实现教学目标。由此,我们要根据教学目标来设计练习。那种盲目的、机械的、重复的练习往往是无益的。同时,我们在练习设计中,既要有目的性,更要有针对性,所有的练习设计都应充分体现因材施教、分层施教的原则,应该从教材和学生的实际出发,根据教学内容的要求和学生的心理特点,有针对性地设计练习。首先,应抓住教学中的重难点设计专项练习;其次,应针对学生学习中的薄弱之处设计专项练习。根据作业中普遍存在的薄弱环节进行专项习题的设计,使得学生能很好地掌握知识点。要发展学生个性,就是要发展学生的批判思维能力,使他们富于想象力。还要鼓励学生从多方面,多角度去理解问题。允许独立从事探索活动,提供最大限度伸展空间的创新性作业,让学生有机会充分展示自我。实践性作业可以是学科内容的扩展和延伸,也可以不受课内学习内容的限制,不拘泥于教学大纲和教材,让学生拥有自主创造的空间,让学生自主选择、计划、探究、体验。学生在自主学习、自主探究的过程中,对问题就会有一定深度的思考和研究,各方面的能力和技能都会有所提高,更重要的是学生完成作业的兴趣和责任感都会大大加强。在课堂练习的设计中,还要注意练习题组的多样形式,如改错、竞赛、抢答、填写必答卡等。通过这些形式新颖、趣味性较强的练习题,变学生被动做题为主动参与,既能增大练习面,又能使全体学生主动参与,从而达到较好的教学效果。
二、改变教学方法,以学生为本,因材施教。
在传统课堂教学中,许多教师在教学中采用知识“灌输”,“一刀切”式教学方式进行知识的传授,从而导致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出现“两极分化”现象的产生。这种完全背离了因材施教原则的教学模式,严重损害了学生的自尊心和自信心,不利于学生的整体进步和发展。而新课程改革纲要提出,教师要用全面的、发展的眼光“面向全体学生”,“善待每一个学生”,将学生当做不断进步和发展学习体,针对不同学生提出不同的学习要求,为他们提供学习成功的适当条件,努力营造宽松、和谐的良好氛围,创设多样化的学习情境,引导并帮助他们把潜在的能力变成现实的水平,让全体学生在有效教学活动中都能得到学习效能的提高和个性的充分发展。教师在具体问题教学过程中,应遵循分层教学原则,将不同难易程度的数学问题布置给高、中、低不同层次学生,让不同学生进行不同问题的解答活动,使所有学生都能得到锻炼和探究的机会,从而使学生在分层教学解题过程中实现学习效能和学习能力的同步提升。
三、突出促进功能,在师生评价上实现“新突破”。
教学评价是依据教学目标对教学过程及结果进行价值判断并为教学决策服务的活动,是研究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的价值的过程,具有诊断作用、激励作用、调节作用、教学作用。这就要求教师在教学活动中,按照客观性原则、整体性原则、指导性原则、科学性原则,对学生的学习程度进行诊断性评价,对学生的学习成果进行形成性评价,对学生的阶段性学习效能进行总结性评价,使学生在评价活动过程中学习方法得到有效改进,解题思维更加灵活,学习效能更加优化。
对学生在数学教学活动中的学习状况的评价,教师既要关注学生知识和技能的理解和掌握,更要关注他们情感与态度的形成与发展;既要关注学生数学学习的结果,更要关注他们参与数学活动的程度、自信心、合作交流意识,以及独立思考的习惯、数学思考的发展水平等方面的变化与发展。同时,对学生实施评价,要特别关注学生的个性差异,对评价结果的描述应采用鼓励性语言,发挥评价的激励作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强学习数学的自信心,使学生以极大的热情主动参与到数学教学活动之中。
四、要创建优质高效课堂。
要实现优质课堂的创建,在教学方法上,要注意发挥学生主体作用,在课堂上提倡学生自主学习,平等地与学生进行心灵的沟通和朋友式的合作交流。我们要让学生学会生活,注重学生学习的兴趣培养和经验的获得,让学生在课堂上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富于创新,让学生在良好的教育情境中健康成长。
优质课堂上,学生的学习发生了实质性的变化,提倡自主、探索与合作的学习方式,较多地使用小组讨论法,课堂提问法,师生交流法等方法组织课堂教学。这样彻底打破了教师“一言堂”的局面,出现了生动、活泼的探究型学习的场面,多了宽容、鼓励、赞许、微笑乃至满意的眼神;同时教师较多地使用多种教学手段,充实了课堂教学内容,开阔了学生的眼界,增强了课堂的生动性,学生学起来比较轻松。现代教育一个核心是追求课堂效率,发展优质教育。而打造优质课堂首先要把握住教学的本质,课堂教学就是师生之间、生生之间的“对话与交流”;教学的关键是“激发学生对问题的兴趣和对问题解决的追求”。课堂教学要营造民主、交流的氛围,师生在平等基础上对话、交流,师生情感上的交融能不断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课堂教学体现开放性、活动性、实践性、多样性、选择性,体现了现代优质教育的特点。在创建优质课堂的探索中重视知识与实践的联系,在学习过程中指导学生将知识与学生个人生活和社会实践结合起来。教师在教学中关注学生的兴趣爱好,尊重学生人格,认可个体差异。
每位数学老师都应该认识到:学生是有着巨大潜能和发展差异的个体,他们是需要教师开发的宝藏。教师必须有伯乐的眼力和点石成金的本领,让每一位学生在老师的教育和指导下健康发展并获得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