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随着教育体制改革步伐的不断加快,我国高校所处的社会环境和经济环境发生了前所未有的巨大变化。在新的内部控制环境下,高校财务内部控制制度也急需作出相应的调整来适应瞬息万变的市场经济。本文立足于财务内部控制的相关定义,提出了高校财务内部控制制度中存在的一些问题和相应的改进方法。
【关键词】高校 财务 内部控制制度
财务内部控制的概念于20世纪初期被提出,随后在业界得到广泛推崇。发展初期,财务内部控制的功能仅限于对财务工作进行组织和审核,以此来维护单位资产的安全性,保障会计工作的可靠性。在我国,随着市场经济的迅速发展和经济体制的深入改革,财务内部控制逐渐有了更加丰富的外延定义,针对财务内部控制的规定和标准也越来越规范化,它要求相关单位采用适当的核算方法,合理地展开财务工作,在确保会计信息真实性的基础上实现各项资源的有效配置,并提供充分的信息来帮助管理者做出准确的判断和科学的决策。高校财务内部控制在贯彻上述定义的前提下,还应当配合高校的其他内部制度,不仅要确保高校资产的安全,还要努力减少财务损失、降低财务风险,维护高校的社会声誉,共同促进高校教研活动和日常经营的顺利进行。
一、高校财务内部控制制度中存在的问题
(一)相关政策不健全
我国高校财务内部控制制度普遍建立在各级财政部门和教学质管部门的相关规定的基础上,再联系自身的实际情况制定而成,在此条件下,各高校的财务内部控制制度理所当然地缺乏系统性和统一性。在我国的内部控制理论中,很少有针对高校财务内部控制制度的深入研究,这导致了高校财务内部控制的实施和展开只能依附于少数的单向管理办法,而不是具有针对性和实践性的法律法规。立足于理论定义的角度,高校财务内部控制制度并没有形成规范化的规章制度,这限制了高校财务内部控制制度的进一步发展。
(二)预算管理存在缺陷
在高校的日常活动中,各项费用的收入和支出都应严格按照预算来执行,而实际上,高校仍旧存在不重视教育事业经费预算的现象存在。很多高校在预算编制过程中,未能实施合理的定额测试,也缺乏充分的资料基础和严格的测定方法,类似“基数+增长”的简单预算编制方法的应用使得经费预算出现了只能增、不能减的畸形状态,极易诱发高校的经费预算赤字。在预算执行方面,很多高校没有建立与预算执行相匹配的预测、跟踪、评价、分析机制,因此难以准确地分析评价各部门的不同经费的使用情况以及资金的使用效益。
(三)缺少有效的风险评估机制
我国高校普遍存在风险意识淡薄的问题,在考虑自身发展需求的时候往往会忽视了经济政策、偿还能力、融资成本、资金筹措渠道等风险因素,风险预警机制的缺乏使得高校的风险应对能力迟迟得不到本质上的提高。此外,高校对贷款规模、建设项目等方面的可行性、合理性、科学性的论证不足,加之由于盲目地追求高标准、高效益而忽视了基本的风险识别程序,同时对相关的风险也缺乏透彻的评估、分析和控制,上述行为会导致贷款额度和建设规模超出高校所能承受的经济负担能力,无形中增加了风险发生的可能性。
二、关于完善高校财务内部控制制度的建议
(一)国家制定有针对性的政策
高校财务内部控制的长足发展和有效运作需要良好的内部环境。基于内部环境的影响出发,高校财务内部控制制度向有效化、合理化、规范化发展的重要宏观前提就是国家相关法律、法规和会计政策的完善。因此,国家急需制定专门的、统一的高校财务内部控制制度,对内部控制的各要素进行细化规范。如此一来,各高校建设财务内部控制制度的行为便有章可循,更有利于各高校设立内部组织机构、健全风险评估机制、夯实监督控制、完善信息系统等举措,从而更加有序地开展学校内部的各项活动。
(二)深入推进全面预算管理
预算管理是高校财务内部控制制度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有利于保障高校财务信息的真实性和财产物资的安全性,建议高校采用如下措施来加强自身的全面预算管理:一是发展“校务公开”机制。在每年年初,高校相关部门向全体教职工和学生公布本年度的预算指标;在年末,展开公开、透明的预算考核,形成资金开支由预算控制的内部控制形式;二是联系高校的整体战略发展目标。高校的全面预算管理要将校内综合预算和部门预算紧密地联系在一起,最大程度地减少全面预算管理工作的盲目性;三是树立成本意识。高校必须引入成本管理的理念,在合理范围内,尽可能地将教育成本降到最低,使得学校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实现可持续性的发展和壮大,取得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双重收获;四是建立与预算相匹配的预测、跟踪、评价、分析机制。为了完善全面预算控制制度,高校管理者要将预算指标细化到各个部门和相关人员的身上,并严格考核各项指标的执行情况,以此来保证预算列支的合理管控和预算目标的贯彻执行,最终实现提高高校资金使用效益的目标。
(三)建立健全风险评估机制
高校的建设资金来源呈现着多元化的特点,除了财政拨款外,很多高校也会选择银行贷款的方式来进行融资,资金的使用范围的广泛化,使得高校的运营风险也随之增大,而高额的本息负担很容易引起高校的财务困境。因此,为了避免重大损失的出现,各高校必须重视对财务风险和市场风险的防控工作,建立健全风险监管机制,对可能发生的各项风险有针对性地制定相应的风险防范和风险评估机制。
首先,各高校必须不断提高自身的风险意识,更加重视财务内部控制工作。高校财务内部控制主要面临着以下两种风险:一是由于负债过重、财务收支不平衡等因素引发的内部风险,二是与宏观经济因素(如国家政策调整)紧密相连的外部风险。在日常经营中,高校所需面对的内部风险远远大于其所面临的外部风险,其中最为普遍的就是由于大量负债而产生的融资风险,笔者建议各高校利用下表所示的相关指标来对自身的风险承担能力进行综合评价。
此外,各高校要加强对风险的监控力度,不断完善风险监控制度,实现对风险的实时动态监控,及时发现、分析财务工作中存在的或可能存在的风险,通过监督风险的运行动态来将风险系数稳定在可控范围内。高校必须全面监督各项经济活动,特别是融资和投资项目,全面衡量现有财务水平所能承受的风险最大值,理性估算项目的风险系数和预期收益。
不仅如此,建立风险应急机制和风险预防机制也是非常重要的,这有利于提高高校的风险抵御能力。高校财务人员要熟悉各项风险的属性和成因,完善重大财务风险预警机制,对于突发性的风险,能够及时地采取有效的紧急应对措施。建议各高校借鉴国际上的优秀案例,例如耶鲁大学通过计算、排序学校各部门和各单位的财务风险来决定审计工作的重点、难点和先后顺序,再如康奈尔大学会定期审查各项财务工作并对其进行风险评估,一旦发现薄弱环节,立即采取措施,以此来监控财务内部控制的有效性。
三、结束语
综上所述,我国高校财务内部控制制度中存在相关政策不健全、预算管理不完善、风险评估不到位的问题,面对新形势下的新挑战,为了支持教育事业的长足发展,国家有必要制定关于高校内部控制制度的相关法律法规,帮助高校克服各种困难,更加快速地发展和壮大,为社会主义事业培育出更多优秀的人才。除了上述做法外,各高校还可以通过加强信息沟通、提高内审范围等手段来完善财务内部控制制度。
参考文献
[1]陈红旗.高校财务内部控制制度建设浅析[J].财会通讯,2012(32).
[2]陈奇.高校财务内部控制制度研究[D].云南大学,2015(11).
[3]毛茂.完善高校财务内部控制制度问题研究[J].经济师.2016(4).
【关键词】高校 财务 内部控制制度
财务内部控制的概念于20世纪初期被提出,随后在业界得到广泛推崇。发展初期,财务内部控制的功能仅限于对财务工作进行组织和审核,以此来维护单位资产的安全性,保障会计工作的可靠性。在我国,随着市场经济的迅速发展和经济体制的深入改革,财务内部控制逐渐有了更加丰富的外延定义,针对财务内部控制的规定和标准也越来越规范化,它要求相关单位采用适当的核算方法,合理地展开财务工作,在确保会计信息真实性的基础上实现各项资源的有效配置,并提供充分的信息来帮助管理者做出准确的判断和科学的决策。高校财务内部控制在贯彻上述定义的前提下,还应当配合高校的其他内部制度,不仅要确保高校资产的安全,还要努力减少财务损失、降低财务风险,维护高校的社会声誉,共同促进高校教研活动和日常经营的顺利进行。
一、高校财务内部控制制度中存在的问题
(一)相关政策不健全
我国高校财务内部控制制度普遍建立在各级财政部门和教学质管部门的相关规定的基础上,再联系自身的实际情况制定而成,在此条件下,各高校的财务内部控制制度理所当然地缺乏系统性和统一性。在我国的内部控制理论中,很少有针对高校财务内部控制制度的深入研究,这导致了高校财务内部控制的实施和展开只能依附于少数的单向管理办法,而不是具有针对性和实践性的法律法规。立足于理论定义的角度,高校财务内部控制制度并没有形成规范化的规章制度,这限制了高校财务内部控制制度的进一步发展。
(二)预算管理存在缺陷
在高校的日常活动中,各项费用的收入和支出都应严格按照预算来执行,而实际上,高校仍旧存在不重视教育事业经费预算的现象存在。很多高校在预算编制过程中,未能实施合理的定额测试,也缺乏充分的资料基础和严格的测定方法,类似“基数+增长”的简单预算编制方法的应用使得经费预算出现了只能增、不能减的畸形状态,极易诱发高校的经费预算赤字。在预算执行方面,很多高校没有建立与预算执行相匹配的预测、跟踪、评价、分析机制,因此难以准确地分析评价各部门的不同经费的使用情况以及资金的使用效益。
(三)缺少有效的风险评估机制
我国高校普遍存在风险意识淡薄的问题,在考虑自身发展需求的时候往往会忽视了经济政策、偿还能力、融资成本、资金筹措渠道等风险因素,风险预警机制的缺乏使得高校的风险应对能力迟迟得不到本质上的提高。此外,高校对贷款规模、建设项目等方面的可行性、合理性、科学性的论证不足,加之由于盲目地追求高标准、高效益而忽视了基本的风险识别程序,同时对相关的风险也缺乏透彻的评估、分析和控制,上述行为会导致贷款额度和建设规模超出高校所能承受的经济负担能力,无形中增加了风险发生的可能性。
二、关于完善高校财务内部控制制度的建议
(一)国家制定有针对性的政策
高校财务内部控制的长足发展和有效运作需要良好的内部环境。基于内部环境的影响出发,高校财务内部控制制度向有效化、合理化、规范化发展的重要宏观前提就是国家相关法律、法规和会计政策的完善。因此,国家急需制定专门的、统一的高校财务内部控制制度,对内部控制的各要素进行细化规范。如此一来,各高校建设财务内部控制制度的行为便有章可循,更有利于各高校设立内部组织机构、健全风险评估机制、夯实监督控制、完善信息系统等举措,从而更加有序地开展学校内部的各项活动。
(二)深入推进全面预算管理
预算管理是高校财务内部控制制度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有利于保障高校财务信息的真实性和财产物资的安全性,建议高校采用如下措施来加强自身的全面预算管理:一是发展“校务公开”机制。在每年年初,高校相关部门向全体教职工和学生公布本年度的预算指标;在年末,展开公开、透明的预算考核,形成资金开支由预算控制的内部控制形式;二是联系高校的整体战略发展目标。高校的全面预算管理要将校内综合预算和部门预算紧密地联系在一起,最大程度地减少全面预算管理工作的盲目性;三是树立成本意识。高校必须引入成本管理的理念,在合理范围内,尽可能地将教育成本降到最低,使得学校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实现可持续性的发展和壮大,取得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双重收获;四是建立与预算相匹配的预测、跟踪、评价、分析机制。为了完善全面预算控制制度,高校管理者要将预算指标细化到各个部门和相关人员的身上,并严格考核各项指标的执行情况,以此来保证预算列支的合理管控和预算目标的贯彻执行,最终实现提高高校资金使用效益的目标。
(三)建立健全风险评估机制
高校的建设资金来源呈现着多元化的特点,除了财政拨款外,很多高校也会选择银行贷款的方式来进行融资,资金的使用范围的广泛化,使得高校的运营风险也随之增大,而高额的本息负担很容易引起高校的财务困境。因此,为了避免重大损失的出现,各高校必须重视对财务风险和市场风险的防控工作,建立健全风险监管机制,对可能发生的各项风险有针对性地制定相应的风险防范和风险评估机制。
首先,各高校必须不断提高自身的风险意识,更加重视财务内部控制工作。高校财务内部控制主要面临着以下两种风险:一是由于负债过重、财务收支不平衡等因素引发的内部风险,二是与宏观经济因素(如国家政策调整)紧密相连的外部风险。在日常经营中,高校所需面对的内部风险远远大于其所面临的外部风险,其中最为普遍的就是由于大量负债而产生的融资风险,笔者建议各高校利用下表所示的相关指标来对自身的风险承担能力进行综合评价。
此外,各高校要加强对风险的监控力度,不断完善风险监控制度,实现对风险的实时动态监控,及时发现、分析财务工作中存在的或可能存在的风险,通过监督风险的运行动态来将风险系数稳定在可控范围内。高校必须全面监督各项经济活动,特别是融资和投资项目,全面衡量现有财务水平所能承受的风险最大值,理性估算项目的风险系数和预期收益。
不仅如此,建立风险应急机制和风险预防机制也是非常重要的,这有利于提高高校的风险抵御能力。高校财务人员要熟悉各项风险的属性和成因,完善重大财务风险预警机制,对于突发性的风险,能够及时地采取有效的紧急应对措施。建议各高校借鉴国际上的优秀案例,例如耶鲁大学通过计算、排序学校各部门和各单位的财务风险来决定审计工作的重点、难点和先后顺序,再如康奈尔大学会定期审查各项财务工作并对其进行风险评估,一旦发现薄弱环节,立即采取措施,以此来监控财务内部控制的有效性。
三、结束语
综上所述,我国高校财务内部控制制度中存在相关政策不健全、预算管理不完善、风险评估不到位的问题,面对新形势下的新挑战,为了支持教育事业的长足发展,国家有必要制定关于高校内部控制制度的相关法律法规,帮助高校克服各种困难,更加快速地发展和壮大,为社会主义事业培育出更多优秀的人才。除了上述做法外,各高校还可以通过加强信息沟通、提高内审范围等手段来完善财务内部控制制度。
参考文献
[1]陈红旗.高校财务内部控制制度建设浅析[J].财会通讯,2012(32).
[2]陈奇.高校财务内部控制制度研究[D].云南大学,2015(11).
[3]毛茂.完善高校财务内部控制制度问题研究[J].经济师.201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