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一、引言
沙特阿拉伯王国是具有重要地区和国际影响力的阿拉伯和伊斯兰大国,在世界经济、政治、能源、安全、宗教等问题上都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近年来,随着中国“一带一路”倡议的推进和沙特“2030愿景”的实施,中沙各领域合作不断拓展和深化。2016年,中沙全面战略伙伴关系的建立标志着两国关系向更高水平、更宽领域、更深层次迈进。沙特已成为我国维护国家安全、推进全方位对外开放、推动中华文化走出去、塑造良好国际形象的重要对象。
2012年11月,党的十八大明确提出“要倡导人类命运共同体意识,在追求本国利益时兼顾他国合理关切”。①2017年10月,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坚持和平发展道路,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②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是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基于对国内外形势的准确把握和人类发展历史与现实的深入思考向世界提出的中国方案,该理念于2017年2月和11月两次被写入联合国决议,体现了其在国际社会获得的普遍认同,也彰显了中国对全球治理的重要贡献。
沙特作为中东地区的大国,其媒体影响力和辐射作用已经超越本国而扩展到整个阿拉伯世界。沙特主流媒体对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的报道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着我国对沙乃至对阿国家形象构建、软实力建设,进而影响中沙关系、中阿关系。本文以沙特最重要的纸媒之一《利雅得报》为研究对象,该报首刊于1965年5月11日发行,是沙特最大报业机构叶玛麦报业公司的核心产品之一,至今已发展成为沙特本土发行量最大、阅读量最大、发行范围最广的阿拉伯语报纸。《利雅得报》在全球设有58个记者站,发行范围涵盖全部海湾阿拉伯国家合作委员会(简称海合会)国家和伊拉克、黎巴嫩、埃及、叙利亚、约旦、摩洛哥、英国、法国等国,并覆盖美国部分州。1998年,《利雅得报》官方网站上线并成为阿拉伯国家访问量最多、点击率最高、受众最广的新闻网站之一。该报在阿拉伯国家具有较强的代表性,綜合分析该报对中国提出的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及相关议题报道的数量、报道内容、报道倾向等问题,可以更好地了解阿拉伯主流舆论的立场和观点。
二、文献综述
国内学界对阿拉伯媒体关于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传播情况的系统性研究成果较为缺乏。截至2020年6月,中国知网载录的有关阿拉伯媒体关于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传播情况的学术论文仅有1篇,这篇文章题为《沙特主流媒体涉华报道分析:以〈利雅得报〉为例》,主要分析了2012年至2018年《利雅得报》对中国治国理政新思想十大议题的报道,认为《利雅得报》对人类命运共同体议题的报道较少。
相比之下,国内学界较多地关注阿拉伯媒体对“一带一路”倡议和十九大议题的报道,中国知网载录的相关学术论文共5篇。现有成果多以定量分析和定性分析相结合的方法,从报道量、报道主题、话语分析、倾向性分析等维度剖析相关内容在阿拉伯媒体中的呈现状况。例如,孟炳君在《沙特阿拉伯主流媒体对“一带一路”倡议的认知》一文中,以沙特三大日报《利雅得报》《麦地那报》《半岛报》有关沙特国王访华报道中涉及“一带一路”倡议的新闻语篇为语料,综合解读沙特主流媒体对“一带一路”倡议的认知。黄慧在《阿拉伯媒体的“一带一路”报道倾向性研究》中利用数据库进行定量分析,认为阿拉伯媒体对于“一带一路”的报道经历了从少到多、由浅入深的变化,且以正面报道为主。韩博和薄立伟在《阿拉伯媒体十九大报道及中国国家形象研究》中详细解读了阿拉伯主流媒体对十九大报道的文本,发现在报道中媒体经常使用正面、积极的词句报道中国经济、军事、治国理念,但也有少量报道刻画了中国负面的国家形象。
近年来,中阿命运共同体议题越来越多地受到国内学界的关注,中国知网共载录5篇相关论文。《红旗文稿》刊登的《打造中阿利益和命运共同体》一文认为中阿人民的命运因中阿合作论坛和“一带一路”建设而变得更加密切,中国经济能为阿拉伯世界发展提供助推力。前中国中东问题特使、中国驻沙特、埃及大使吴思科在《中阿科技论坛》发表了一篇题为《中阿携手向着构建命运共同体迈进》的文章,指出在当今“一带一路”的倡议下,中阿应当秉承传统友谊,在技术、资源、金融等方面进一步加强合作,同时注重中阿之间的人文交流,携手共建中阿利益和命运共同体。
三、研究方法
本文主要采用文本分析法。本文以《利雅得报》为研究对象,以2011年9月6日为考察起点,以2020年5月31日为考察终点,研究沙特主流媒体对中国提出的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相关报道的发展变化,对报道文本进行定性和定量分析,归纳其中的特点和趋势。
本文以“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几种阿拉伯语译法为关键词,在《利雅得报》官方网站检索系统进行检索,并对所得检索结果进行逐一筛选,获得5篇研究样本。考虑到“人类命运共同体”作为一种理念,并不局限于词汇本身,笔者将检索范围放大,对考察时间内《利雅得报》的所有涉华新闻报道进行逐一筛选与文本分析,共得到344篇与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相关的考察样本。
四、《利雅得报》对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报道分析
(一)报道量
在《利雅得报》官方网站的检索系统中以“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几种阿拉伯语译法为关键词进行检索,并对所得检索结果进行逐一筛选,共得到5篇关于“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报道。可以发现,《利雅得报》对“人类命运共同体”议题的直接报道十分有限,但这并不意味着该报不认同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与之相反,该报对“一带一路”“中沙关系”“和平发展道路”“中国文化”和“美丽中国”等相关议题的不少报道都在行文中体现了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事实上,“人类命运共同体”不仅仅是一个政治术语,它更多地传达出一种理念——倡导相互尊重、平等相处、和平发展、共同繁荣,反对冷战思维和零和博弈,诸如“一带一路”“中沙关系”“中国文化”“和平发展道路”和“美丽中国”等议题均能够直接或间接体现这一理念。尽管以《利雅得报》为代表的沙特主流媒体对“人类命运共同体”的直接报道不多,但其对上述相关议题的报道却并不鲜见,这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该报对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的认同和关注。基于此,笔者在考察《利雅得报》对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的报道情况时,将该理念相关议题,即“一带一路”“中沙全面战略伙伴关系”“汉语推广”“和平发展道路”和“美丽中国”纳入考察范围。
如表1所示,自2011年9月6日至2020年5月30日,《利雅得报》对“人类命运共同体”的直接报道量仅为5篇,但该报对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的相关议题——“一带一路”“中沙全面战略伙伴关系”“汉语推广”“和平发展道路”和“美丽中国”的总报道量则达到344篇。其中,对“一带一路”议题的报道量最多,为156篇。
(二)报道议题
1. 《利雅得报》对“人类命运共同体”的直接报道
《利雅得报》对“人类命运共同体”议题的5篇直接报道分别为《沙特与中国:各领域的战略关系加强》《中沙务实合作……从能源到更广阔的领域并着眼于共同利益》《我们期待新时代“一带一路”框架下的中阿合作伙伴关系》《中国为实现中东持久和平做出贡献》和《中国驻沙大使:病毒不分国界,责任跨越重洋》。显然,这些报道全部倾向于正面报道,且均在行文中直接提及“人类命运共同体”这一术语,通过报道中沙关系、“一带一路”、中国中东政策、中国应对疫情等议题阐释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例如,《中国驻沙大使:病毒不分国界,责任跨越重洋》一文指出,中方秉持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愿同有关国家分享防控有益做法,开展药物和疫苗联合研发,并向出现疫情扩散的国家提供力所能及的援助;《中沙务实合作……从能源到更广阔的领域并着眼于共同利益》一文表明历史见证了中沙友谊的发展,中沙乃至中阿是一个命运共同体,双方之间的共同利益是推动双方务实合作的不竭动力。
2. 《利雅得报》对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的相关报道
笔者对《利雅得报》近10年的涉华报道进行了逐一筛选与文本分析,发现除直接报道外,该报对“一带一路”“中沙全面战略伙伴关系”“汉语推广”三大相关议题的多数报道在一定程度上传播了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
(1)对“一带一路”议题的报道
从“一带一路”议题报道的内容上来看,《利雅得报》主要聚焦于以下三个方面:第一,中国“一带一路”倡议与沙特“2030愿景”的战略对接。2013年10月,“一带一路”倡议正式提出,2016年4月,沙特正式发布“2030愿景”。自此,《利雅得报》很大程度上将报道焦点转向中国“一带一路”倡议与沙特“2030愿景”对接,关注这一背景下的经贸合作、政治互信和文化交流等议题。例如,2016年9月1日,《“2030愿景”与“一带一路”倡议》报道了中沙两国作为当前国际舞台上的重要经济力量,两国分别提出的“一带一路”倡议和“2030愿景”将极大地促进两国之间的政治互信、经贸合作、文化和人文交流;2017年3月17日,一篇题为《愿景与道路》的报道指出,沙特“2030愿景”与中国“一带一路”倡议是在新的国际形势下提出的具有时代意义的倡议和战略,二者对实现中沙两国经济转型具有重要意义。第二,“一带一路”框架下的中沙经济合作项目。随着“一带一路”倡议的落实与深化,中沙经济合作项目推进顺利,《利雅得报》不少报道也就此展开。例如,《阿美公司寻求在中国发展其成品油投资,预计投资额将超过240亿里亚尔》一文提到,在“一带一路”倡议背景下,沙特阿美石油公司与中石化投资100亿美元兴建沙特延布炼厂,设计加工能力达每天40万桶;《沙特阿美、朱拜勒和延布皇家委员会与两家中国公司签署合作协议》一文报道了在“一带一路”倡议推动下,沙特阿美石油公司与中国北方工业公司和中国银川育成投资有限公司签署合作协议,推动在华建设石化项目和其他战略性项目。第三,对“一带一路”倡议国际影响的评价。《利雅得报》发表多篇评论文章,对“一带一路”倡议的国际影响进行分析。2017年5月13日,《“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世界在等什么?》一文指出,“一带一路”倡议是中国提出的以经贸和基础设施建设为基础的、连通亚非欧三大洲的发展方案,该倡议值得世界关注;2017年5月20日,一篇题为《中国倡议:表象与实质》的文章引发沙特读者广泛关注,该文指出,2013年美国总统奥巴马在第二任期开始“重返亚太”,加大对中国在政治、经济、军事上的遏制,因此,开放连接60多个国家的经济走廊是中国对美国的回应。当前世界正处于历史上重要的大变革时期,这一倡议如果成功,未来30年中国将同二战后的美国一样,将自己置于全球秩序的核心位置;同年10月,该报刊登《“一带一路”——世界发展的黄金机遇》一文,指出“一带一路”倡议为世界提供了不可忽视的投资和经贸发展机遇,该倡议为世界带来的是更快速的投资、更健全的基础设施网络、更强的发展动力和互利共赢。
2017年5月召开的“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圆桌峰会上,习近平主席提出了“在‘一带一路’建设国际合作框架内,各方秉持共商、共建、共享原则,携手应对世界经济面临的挑战,开创发展新机遇,谋求发展新动力,拓展发展新空间,实现优势互补、互利共赢,不断朝着人类命运共同体方向迈进”的倡议。事实上,伴随着“一带一路”倡议的实施,以“一带一路”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已成为国际社会的广泛共识。可以说,“一带一路”倡议是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重要抓手,也是中国将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付诸实践的有力证明。以《利雅得报》为代表的沙特主流媒体对“一带一路”倡议的报道很大程度上向阿拉伯受众传播了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综合分析《利雅得报》对“一带一路”倡议的报道,可以发现,该媒体对“一带一路”议题的绝大多数报道持正面立场,认为“一带一路”战略有利于沿线国家和全球经济发展,有利于人类整体利益和不同国家之间的共同利益,但也有个别引自西方媒体的少部分报道持负面立场,认为该倡议的提出和实施意在使中国称霸全球,是霸权主义野心的体现。
(2)对“中沙关系”议题的报道
《利雅得报》对中沙关系的报道同样向受众传达了人类命运共同体的理念。2016年1月,习近平主席访问沙特,同沙特国王萨勒曼签署《中华人民共和国和沙特阿拉伯王国关于建立全面战略伙伴关系的联合声明》,一致决定将两国关系提升为全面战略伙伴关系。自此,《利雅得报》在报道中沙关系时更加注重突出两国的共同利益,持续报道不断向好的中沙关系。例如,2016年9月25日,《中沙经济转型中新的合作机遇》一文提到,“一带一路”倡议是中国基于新的国内外发展形势提出的倡议。中沙两国全面战略伙伴关系建立,标志着两国关系迈向新阶段,这一关系应在加强经贸合作的基础上,进一步丰富战略性内涵。当前,中国和沙特都处于经济转型时期,在“一帶一路”倡议背景下,转型中的两国不断深化各领域的合作,迎来诸多新的合作和发展机遇;2019年11月23日,《萨勒曼国王与习近平主席建立了两国之间的全面战略伙伴关系》一文回顾了中沙两国自2016年建立全面战略伙伴关系以来所开展的产能、海运、工业、人文合作,阐明两国在实现互利共赢方面承担了各自的责任。 近来,受新型冠状病毒肆虐全球的影响,我国所面临的外部舆论环境日益严峻,不少西方国家媒体借疫情之势抹黑中国,而以《利雅得报》为代表的沙特主流媒体则倾向于坚持与中国并肩作战、共抗疫情。据统计,疫情暴发以来,《利雅得报》发布的疫情相关新闻有1236条,其中,提及中国的新闻有821条,占比66.4%。在提及中国的新闻当中,正面新闻有95条,中立立场新闻有678条,负面新闻仅有48条,分别占比11.6%、82.6%、5.8%,如表2所示。分析《利雅得报》对疫情议题的报道,可以发现,该报对中国在抗击疫情方面所做出的努力与贡献持正面态度,对病毒来源的阐释倾向于中立与客观,认为病毒于2019年11月出现在中国,但并未指出病毒来源即是中国。当然,该报也援引西方一些关于病毒的报道,或阐释西方对病毒的立场,这些报道中不乏负面报道。
总体来看,在中沙两国建立全面战略伙伴关系的框架下,《利雅得报》对中国新冠肺炎疫情的相关报道是倾向于正面和客观的,这些报道的口径往往体现出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例如,2020年3月28日,该报刊登了一篇题为《中国驻沙大使:病毒不分国界,责任跨越重洋》的文章,其中直接指出“疫情没有国界,病毒是人类公敌。我们同在一个全球化时代,同处一个人类命运共同体,世界各国利益与共、责任相连。有识之士已意识到,在疫情挑战面前,任何国家都不能独善其身,排外排他、零和博弈思维是行不通的”。当日,该报还刊登了一篇题为《沙特赞赏中国经验并与意大利团结抗疫》的文章,指出萨勒曼国王赞赏中国在抗击疫情过程中为各国提供的宝贵经验,沙特愿同二十国集团(G20)国家一起努力,遏制病毒在全球范围内的蔓延。2020年6月7日,该报发布了一篇题为《萨勒曼国王中心向也门转运中国政府提供的援助》的文章,表明中国向沙特的兄弟国家——也门提供医疗物资援助,以抗击新冠肺炎疫情。
(3)对“汉语推广”议题的报道
除“一带一路”和“中沙全面战略伙伴关系”议题外,《利雅得报》对“汉语推广”议题的报道也一定程度上反映了该报对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的关注。2019年2月沙特王储穆罕默德·本·萨勒曼访华时,中沙两国领导层就在沙特全国中小学及大学开展汉语教学计划达成一致。自此,以《利雅得报》为代表的沙特主流媒体更加关注汉语推广议题。截至2020年5月31日,《利雅得报》对汉语推广议题的报道已达到52篇,这些报道普遍认为在沙特推广汉语教学是两国战略伙伴关系框架下的重要举措,汉语是中沙两国人民之间的桥梁,两国人民同处一个文化多样性的世界,加强沙特国内的汉语教学对实现不同文化、文明之间对话与交流具有重要意义。具体而言,2019年7月7日,《利雅得报》刊登了题为《汉语是暑期教学计划的热门之选》的报道,认为在“2030愿景”框架下设立的暑期教学计划中,汉语学习成为广大沙特学生的热门之选,这场沙特的汉语热有利于为两国人民搭建桥梁,有利于增进两国之间的友谊与合作。2020年1月19日,该报发布的题为《中国大使:教授汉语造就了两国拥抱光明未来的一代人》的文章,表明中方赞赏沙特各个层面的学校都增设了汉语教育的做法,认为中方愿成为沙方推动汉语教学的坚实伙伴。
可以发现,《利雅得报》对“汉语推广”议题的报道基本呈正面,且大多可以突出语言文化在推动两国关系发展、丰富世界文化多样性方面的作用,从而在一定程度上体现并肯定了语言文化在弘扬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方面的作用。
五、对向阿拉伯世界传播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的思考与建议
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是在当今复杂多变的国际形势下,中国为促进世界和平与发展、解决人类社会共同面临的问题所贡献的中国智慧与中国方案。随着该理念被写入联合国决议,越来越多的国家开始认同这一理念,并在诸多国际场合提及这一理念。在阿拉伯世界,这一理念也得到了不少国家领导人的认同,甚至有些国家在对外交往,特别是对华外交过程中已经开始践行这一理念。然而,以《利雅得报》为代表的阿拉伯主流媒体对该理念的直接报道却相对有限,这表明我国在对外传播相关治国理政理念过程中仍存在不足。事实上,阿拉伯媒体和阿拉伯受众并非刻意回避对这些理念的报道与了解,他们只是无法准确理解和把握相关政治术语的真正含义,仅仅将具备中国特色的治国理政术语传播至阿拉伯世界并无法得到受众切实的正反馈,有时还可能会造成对象国受众对相关政治术语的曲解和误读。要提高我国治国理政理念的对外传播效率,进一步改善传播效果,就需要我们在进行对外传播时,找对方法,把握分寸,尽可能地客观、全面地展示中国,减少外媒对中国的偏见与误读。本文谨提出以下三个方面的思考和建议:
第一,采取恰当的话语方式,构建当代中国话语体系。在进行对外传播时应考虑到不同民族和国家间的文化背景、价值观念、利益关切和思维方式差异,针对不同对象国采取不同的传播策略和话语方式。例如,西方国家和阿拉伯国家在意识形态、价值观念、思维方式和语言方面有着明显的差异,因而不能将对西方国家的话语方式应用于阿拉伯国家。在构建中国话语体系时,既要讲清中国的历史传统、基本国情、制度优势、人民意愿和发展进步,又不讳言中国发展中面临的诸多困难和问题,在国际话语和对外交流中努力做到用公共的“道”讲公认的“理”,找到中外双方精神的共通点、思想的共享点和情感的共鸣点。
第二,加强中外媒体间的对话与合作。媒体是我国进行对外传播的重要窗口,单纯通过本国媒体进行对外传播往往难以达到传播效果,而利用外媒为中国发声是中国治国理政新思想对外传播的重要途径,与阿拉伯媒体建立对话和合作关系有助于中国治国理政新思想真正“走出去”。此外,与援引或转载文章相比,外媒派遣驻华记者或对中国进行实地考察更有助于形成客观、全面的报道,因此,应进一步加强中外媒体和相关部门间的机制性合作,定期组织媒体人士、专家学者进行专题考察互访,有意识地推动中国治国理政理念“走出去”并“走进去”。
第三,增强新闻的可读性。在对治国理政理念进行对外宣传时,官方的、单向的直接宣传往往达不到良好的传播效果,找到好的报道切入点而使新闻报道更具可读性和吸引力十分重要。为此,要做到陈情和说理结合,贯“道”于故事之中;语言和形象结合,寓深刻道理于生动形象;共识和个性结合,将读者想读的与说者想讲的相结合,巧妙增进共鸣;价值与文化集合,互相尊重,求同存异,以礼动人,以文化人。埃及著名汉学家穆赫森在接受笔者采访时就曾表示,政治理念的传播比一般意义的文化传播更加讲究技巧,例如把中国改革开放40年来发生的精彩故事展现出来,可以很好地吸引阿拉伯受众,而这些故事中自然包含着中国治国理政的新思想、新理念。
(本文为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大项目“冷战后全球主流媒体意识形态演变与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引领国际舆论对策研究”的部分研究成果,项目编号:18ZDA320)
「注释」
①《中共首提“人类命运共同体” 倡导和平发展共同发展》,新华网,http://www. xinhuanet.com/politics/2012-11/10/c_113657062.htm,2012年11月10日。
②《習近平提出,坚持和平发展道路,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新华网,http:// www.xinhuanet.com/politics/19cpcnc/2017-10/18/c_1121821003.htm,2017年10月18日。
沙特阿拉伯王国是具有重要地区和国际影响力的阿拉伯和伊斯兰大国,在世界经济、政治、能源、安全、宗教等问题上都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近年来,随着中国“一带一路”倡议的推进和沙特“2030愿景”的实施,中沙各领域合作不断拓展和深化。2016年,中沙全面战略伙伴关系的建立标志着两国关系向更高水平、更宽领域、更深层次迈进。沙特已成为我国维护国家安全、推进全方位对外开放、推动中华文化走出去、塑造良好国际形象的重要对象。
2012年11月,党的十八大明确提出“要倡导人类命运共同体意识,在追求本国利益时兼顾他国合理关切”。①2017年10月,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坚持和平发展道路,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②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是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基于对国内外形势的准确把握和人类发展历史与现实的深入思考向世界提出的中国方案,该理念于2017年2月和11月两次被写入联合国决议,体现了其在国际社会获得的普遍认同,也彰显了中国对全球治理的重要贡献。
沙特作为中东地区的大国,其媒体影响力和辐射作用已经超越本国而扩展到整个阿拉伯世界。沙特主流媒体对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的报道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着我国对沙乃至对阿国家形象构建、软实力建设,进而影响中沙关系、中阿关系。本文以沙特最重要的纸媒之一《利雅得报》为研究对象,该报首刊于1965年5月11日发行,是沙特最大报业机构叶玛麦报业公司的核心产品之一,至今已发展成为沙特本土发行量最大、阅读量最大、发行范围最广的阿拉伯语报纸。《利雅得报》在全球设有58个记者站,发行范围涵盖全部海湾阿拉伯国家合作委员会(简称海合会)国家和伊拉克、黎巴嫩、埃及、叙利亚、约旦、摩洛哥、英国、法国等国,并覆盖美国部分州。1998年,《利雅得报》官方网站上线并成为阿拉伯国家访问量最多、点击率最高、受众最广的新闻网站之一。该报在阿拉伯国家具有较强的代表性,綜合分析该报对中国提出的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及相关议题报道的数量、报道内容、报道倾向等问题,可以更好地了解阿拉伯主流舆论的立场和观点。
二、文献综述
国内学界对阿拉伯媒体关于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传播情况的系统性研究成果较为缺乏。截至2020年6月,中国知网载录的有关阿拉伯媒体关于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传播情况的学术论文仅有1篇,这篇文章题为《沙特主流媒体涉华报道分析:以〈利雅得报〉为例》,主要分析了2012年至2018年《利雅得报》对中国治国理政新思想十大议题的报道,认为《利雅得报》对人类命运共同体议题的报道较少。
相比之下,国内学界较多地关注阿拉伯媒体对“一带一路”倡议和十九大议题的报道,中国知网载录的相关学术论文共5篇。现有成果多以定量分析和定性分析相结合的方法,从报道量、报道主题、话语分析、倾向性分析等维度剖析相关内容在阿拉伯媒体中的呈现状况。例如,孟炳君在《沙特阿拉伯主流媒体对“一带一路”倡议的认知》一文中,以沙特三大日报《利雅得报》《麦地那报》《半岛报》有关沙特国王访华报道中涉及“一带一路”倡议的新闻语篇为语料,综合解读沙特主流媒体对“一带一路”倡议的认知。黄慧在《阿拉伯媒体的“一带一路”报道倾向性研究》中利用数据库进行定量分析,认为阿拉伯媒体对于“一带一路”的报道经历了从少到多、由浅入深的变化,且以正面报道为主。韩博和薄立伟在《阿拉伯媒体十九大报道及中国国家形象研究》中详细解读了阿拉伯主流媒体对十九大报道的文本,发现在报道中媒体经常使用正面、积极的词句报道中国经济、军事、治国理念,但也有少量报道刻画了中国负面的国家形象。
近年来,中阿命运共同体议题越来越多地受到国内学界的关注,中国知网共载录5篇相关论文。《红旗文稿》刊登的《打造中阿利益和命运共同体》一文认为中阿人民的命运因中阿合作论坛和“一带一路”建设而变得更加密切,中国经济能为阿拉伯世界发展提供助推力。前中国中东问题特使、中国驻沙特、埃及大使吴思科在《中阿科技论坛》发表了一篇题为《中阿携手向着构建命运共同体迈进》的文章,指出在当今“一带一路”的倡议下,中阿应当秉承传统友谊,在技术、资源、金融等方面进一步加强合作,同时注重中阿之间的人文交流,携手共建中阿利益和命运共同体。
三、研究方法
本文主要采用文本分析法。本文以《利雅得报》为研究对象,以2011年9月6日为考察起点,以2020年5月31日为考察终点,研究沙特主流媒体对中国提出的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相关报道的发展变化,对报道文本进行定性和定量分析,归纳其中的特点和趋势。
本文以“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几种阿拉伯语译法为关键词,在《利雅得报》官方网站检索系统进行检索,并对所得检索结果进行逐一筛选,获得5篇研究样本。考虑到“人类命运共同体”作为一种理念,并不局限于词汇本身,笔者将检索范围放大,对考察时间内《利雅得报》的所有涉华新闻报道进行逐一筛选与文本分析,共得到344篇与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相关的考察样本。
四、《利雅得报》对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报道分析
(一)报道量
在《利雅得报》官方网站的检索系统中以“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几种阿拉伯语译法为关键词进行检索,并对所得检索结果进行逐一筛选,共得到5篇关于“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报道。可以发现,《利雅得报》对“人类命运共同体”议题的直接报道十分有限,但这并不意味着该报不认同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与之相反,该报对“一带一路”“中沙关系”“和平发展道路”“中国文化”和“美丽中国”等相关议题的不少报道都在行文中体现了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事实上,“人类命运共同体”不仅仅是一个政治术语,它更多地传达出一种理念——倡导相互尊重、平等相处、和平发展、共同繁荣,反对冷战思维和零和博弈,诸如“一带一路”“中沙关系”“中国文化”“和平发展道路”和“美丽中国”等议题均能够直接或间接体现这一理念。尽管以《利雅得报》为代表的沙特主流媒体对“人类命运共同体”的直接报道不多,但其对上述相关议题的报道却并不鲜见,这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该报对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的认同和关注。基于此,笔者在考察《利雅得报》对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的报道情况时,将该理念相关议题,即“一带一路”“中沙全面战略伙伴关系”“汉语推广”“和平发展道路”和“美丽中国”纳入考察范围。
如表1所示,自2011年9月6日至2020年5月30日,《利雅得报》对“人类命运共同体”的直接报道量仅为5篇,但该报对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的相关议题——“一带一路”“中沙全面战略伙伴关系”“汉语推广”“和平发展道路”和“美丽中国”的总报道量则达到344篇。其中,对“一带一路”议题的报道量最多,为156篇。
(二)报道议题
1. 《利雅得报》对“人类命运共同体”的直接报道
《利雅得报》对“人类命运共同体”议题的5篇直接报道分别为《沙特与中国:各领域的战略关系加强》《中沙务实合作……从能源到更广阔的领域并着眼于共同利益》《我们期待新时代“一带一路”框架下的中阿合作伙伴关系》《中国为实现中东持久和平做出贡献》和《中国驻沙大使:病毒不分国界,责任跨越重洋》。显然,这些报道全部倾向于正面报道,且均在行文中直接提及“人类命运共同体”这一术语,通过报道中沙关系、“一带一路”、中国中东政策、中国应对疫情等议题阐释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例如,《中国驻沙大使:病毒不分国界,责任跨越重洋》一文指出,中方秉持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愿同有关国家分享防控有益做法,开展药物和疫苗联合研发,并向出现疫情扩散的国家提供力所能及的援助;《中沙务实合作……从能源到更广阔的领域并着眼于共同利益》一文表明历史见证了中沙友谊的发展,中沙乃至中阿是一个命运共同体,双方之间的共同利益是推动双方务实合作的不竭动力。
2. 《利雅得报》对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的相关报道
笔者对《利雅得报》近10年的涉华报道进行了逐一筛选与文本分析,发现除直接报道外,该报对“一带一路”“中沙全面战略伙伴关系”“汉语推广”三大相关议题的多数报道在一定程度上传播了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
(1)对“一带一路”议题的报道
从“一带一路”议题报道的内容上来看,《利雅得报》主要聚焦于以下三个方面:第一,中国“一带一路”倡议与沙特“2030愿景”的战略对接。2013年10月,“一带一路”倡议正式提出,2016年4月,沙特正式发布“2030愿景”。自此,《利雅得报》很大程度上将报道焦点转向中国“一带一路”倡议与沙特“2030愿景”对接,关注这一背景下的经贸合作、政治互信和文化交流等议题。例如,2016年9月1日,《“2030愿景”与“一带一路”倡议》报道了中沙两国作为当前国际舞台上的重要经济力量,两国分别提出的“一带一路”倡议和“2030愿景”将极大地促进两国之间的政治互信、经贸合作、文化和人文交流;2017年3月17日,一篇题为《愿景与道路》的报道指出,沙特“2030愿景”与中国“一带一路”倡议是在新的国际形势下提出的具有时代意义的倡议和战略,二者对实现中沙两国经济转型具有重要意义。第二,“一带一路”框架下的中沙经济合作项目。随着“一带一路”倡议的落实与深化,中沙经济合作项目推进顺利,《利雅得报》不少报道也就此展开。例如,《阿美公司寻求在中国发展其成品油投资,预计投资额将超过240亿里亚尔》一文提到,在“一带一路”倡议背景下,沙特阿美石油公司与中石化投资100亿美元兴建沙特延布炼厂,设计加工能力达每天40万桶;《沙特阿美、朱拜勒和延布皇家委员会与两家中国公司签署合作协议》一文报道了在“一带一路”倡议推动下,沙特阿美石油公司与中国北方工业公司和中国银川育成投资有限公司签署合作协议,推动在华建设石化项目和其他战略性项目。第三,对“一带一路”倡议国际影响的评价。《利雅得报》发表多篇评论文章,对“一带一路”倡议的国际影响进行分析。2017年5月13日,《“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世界在等什么?》一文指出,“一带一路”倡议是中国提出的以经贸和基础设施建设为基础的、连通亚非欧三大洲的发展方案,该倡议值得世界关注;2017年5月20日,一篇题为《中国倡议:表象与实质》的文章引发沙特读者广泛关注,该文指出,2013年美国总统奥巴马在第二任期开始“重返亚太”,加大对中国在政治、经济、军事上的遏制,因此,开放连接60多个国家的经济走廊是中国对美国的回应。当前世界正处于历史上重要的大变革时期,这一倡议如果成功,未来30年中国将同二战后的美国一样,将自己置于全球秩序的核心位置;同年10月,该报刊登《“一带一路”——世界发展的黄金机遇》一文,指出“一带一路”倡议为世界提供了不可忽视的投资和经贸发展机遇,该倡议为世界带来的是更快速的投资、更健全的基础设施网络、更强的发展动力和互利共赢。
2017年5月召开的“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圆桌峰会上,习近平主席提出了“在‘一带一路’建设国际合作框架内,各方秉持共商、共建、共享原则,携手应对世界经济面临的挑战,开创发展新机遇,谋求发展新动力,拓展发展新空间,实现优势互补、互利共赢,不断朝着人类命运共同体方向迈进”的倡议。事实上,伴随着“一带一路”倡议的实施,以“一带一路”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已成为国际社会的广泛共识。可以说,“一带一路”倡议是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重要抓手,也是中国将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付诸实践的有力证明。以《利雅得报》为代表的沙特主流媒体对“一带一路”倡议的报道很大程度上向阿拉伯受众传播了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综合分析《利雅得报》对“一带一路”倡议的报道,可以发现,该媒体对“一带一路”议题的绝大多数报道持正面立场,认为“一带一路”战略有利于沿线国家和全球经济发展,有利于人类整体利益和不同国家之间的共同利益,但也有个别引自西方媒体的少部分报道持负面立场,认为该倡议的提出和实施意在使中国称霸全球,是霸权主义野心的体现。
(2)对“中沙关系”议题的报道
《利雅得报》对中沙关系的报道同样向受众传达了人类命运共同体的理念。2016年1月,习近平主席访问沙特,同沙特国王萨勒曼签署《中华人民共和国和沙特阿拉伯王国关于建立全面战略伙伴关系的联合声明》,一致决定将两国关系提升为全面战略伙伴关系。自此,《利雅得报》在报道中沙关系时更加注重突出两国的共同利益,持续报道不断向好的中沙关系。例如,2016年9月25日,《中沙经济转型中新的合作机遇》一文提到,“一带一路”倡议是中国基于新的国内外发展形势提出的倡议。中沙两国全面战略伙伴关系建立,标志着两国关系迈向新阶段,这一关系应在加强经贸合作的基础上,进一步丰富战略性内涵。当前,中国和沙特都处于经济转型时期,在“一帶一路”倡议背景下,转型中的两国不断深化各领域的合作,迎来诸多新的合作和发展机遇;2019年11月23日,《萨勒曼国王与习近平主席建立了两国之间的全面战略伙伴关系》一文回顾了中沙两国自2016年建立全面战略伙伴关系以来所开展的产能、海运、工业、人文合作,阐明两国在实现互利共赢方面承担了各自的责任。 近来,受新型冠状病毒肆虐全球的影响,我国所面临的外部舆论环境日益严峻,不少西方国家媒体借疫情之势抹黑中国,而以《利雅得报》为代表的沙特主流媒体则倾向于坚持与中国并肩作战、共抗疫情。据统计,疫情暴发以来,《利雅得报》发布的疫情相关新闻有1236条,其中,提及中国的新闻有821条,占比66.4%。在提及中国的新闻当中,正面新闻有95条,中立立场新闻有678条,负面新闻仅有48条,分别占比11.6%、82.6%、5.8%,如表2所示。分析《利雅得报》对疫情议题的报道,可以发现,该报对中国在抗击疫情方面所做出的努力与贡献持正面态度,对病毒来源的阐释倾向于中立与客观,认为病毒于2019年11月出现在中国,但并未指出病毒来源即是中国。当然,该报也援引西方一些关于病毒的报道,或阐释西方对病毒的立场,这些报道中不乏负面报道。
总体来看,在中沙两国建立全面战略伙伴关系的框架下,《利雅得报》对中国新冠肺炎疫情的相关报道是倾向于正面和客观的,这些报道的口径往往体现出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例如,2020年3月28日,该报刊登了一篇题为《中国驻沙大使:病毒不分国界,责任跨越重洋》的文章,其中直接指出“疫情没有国界,病毒是人类公敌。我们同在一个全球化时代,同处一个人类命运共同体,世界各国利益与共、责任相连。有识之士已意识到,在疫情挑战面前,任何国家都不能独善其身,排外排他、零和博弈思维是行不通的”。当日,该报还刊登了一篇题为《沙特赞赏中国经验并与意大利团结抗疫》的文章,指出萨勒曼国王赞赏中国在抗击疫情过程中为各国提供的宝贵经验,沙特愿同二十国集团(G20)国家一起努力,遏制病毒在全球范围内的蔓延。2020年6月7日,该报发布了一篇题为《萨勒曼国王中心向也门转运中国政府提供的援助》的文章,表明中国向沙特的兄弟国家——也门提供医疗物资援助,以抗击新冠肺炎疫情。
(3)对“汉语推广”议题的报道
除“一带一路”和“中沙全面战略伙伴关系”议题外,《利雅得报》对“汉语推广”议题的报道也一定程度上反映了该报对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的关注。2019年2月沙特王储穆罕默德·本·萨勒曼访华时,中沙两国领导层就在沙特全国中小学及大学开展汉语教学计划达成一致。自此,以《利雅得报》为代表的沙特主流媒体更加关注汉语推广议题。截至2020年5月31日,《利雅得报》对汉语推广议题的报道已达到52篇,这些报道普遍认为在沙特推广汉语教学是两国战略伙伴关系框架下的重要举措,汉语是中沙两国人民之间的桥梁,两国人民同处一个文化多样性的世界,加强沙特国内的汉语教学对实现不同文化、文明之间对话与交流具有重要意义。具体而言,2019年7月7日,《利雅得报》刊登了题为《汉语是暑期教学计划的热门之选》的报道,认为在“2030愿景”框架下设立的暑期教学计划中,汉语学习成为广大沙特学生的热门之选,这场沙特的汉语热有利于为两国人民搭建桥梁,有利于增进两国之间的友谊与合作。2020年1月19日,该报发布的题为《中国大使:教授汉语造就了两国拥抱光明未来的一代人》的文章,表明中方赞赏沙特各个层面的学校都增设了汉语教育的做法,认为中方愿成为沙方推动汉语教学的坚实伙伴。
可以发现,《利雅得报》对“汉语推广”议题的报道基本呈正面,且大多可以突出语言文化在推动两国关系发展、丰富世界文化多样性方面的作用,从而在一定程度上体现并肯定了语言文化在弘扬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方面的作用。
五、对向阿拉伯世界传播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的思考与建议
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是在当今复杂多变的国际形势下,中国为促进世界和平与发展、解决人类社会共同面临的问题所贡献的中国智慧与中国方案。随着该理念被写入联合国决议,越来越多的国家开始认同这一理念,并在诸多国际场合提及这一理念。在阿拉伯世界,这一理念也得到了不少国家领导人的认同,甚至有些国家在对外交往,特别是对华外交过程中已经开始践行这一理念。然而,以《利雅得报》为代表的阿拉伯主流媒体对该理念的直接报道却相对有限,这表明我国在对外传播相关治国理政理念过程中仍存在不足。事实上,阿拉伯媒体和阿拉伯受众并非刻意回避对这些理念的报道与了解,他们只是无法准确理解和把握相关政治术语的真正含义,仅仅将具备中国特色的治国理政术语传播至阿拉伯世界并无法得到受众切实的正反馈,有时还可能会造成对象国受众对相关政治术语的曲解和误读。要提高我国治国理政理念的对外传播效率,进一步改善传播效果,就需要我们在进行对外传播时,找对方法,把握分寸,尽可能地客观、全面地展示中国,减少外媒对中国的偏见与误读。本文谨提出以下三个方面的思考和建议:
第一,采取恰当的话语方式,构建当代中国话语体系。在进行对外传播时应考虑到不同民族和国家间的文化背景、价值观念、利益关切和思维方式差异,针对不同对象国采取不同的传播策略和话语方式。例如,西方国家和阿拉伯国家在意识形态、价值观念、思维方式和语言方面有着明显的差异,因而不能将对西方国家的话语方式应用于阿拉伯国家。在构建中国话语体系时,既要讲清中国的历史传统、基本国情、制度优势、人民意愿和发展进步,又不讳言中国发展中面临的诸多困难和问题,在国际话语和对外交流中努力做到用公共的“道”讲公认的“理”,找到中外双方精神的共通点、思想的共享点和情感的共鸣点。
第二,加强中外媒体间的对话与合作。媒体是我国进行对外传播的重要窗口,单纯通过本国媒体进行对外传播往往难以达到传播效果,而利用外媒为中国发声是中国治国理政新思想对外传播的重要途径,与阿拉伯媒体建立对话和合作关系有助于中国治国理政新思想真正“走出去”。此外,与援引或转载文章相比,外媒派遣驻华记者或对中国进行实地考察更有助于形成客观、全面的报道,因此,应进一步加强中外媒体和相关部门间的机制性合作,定期组织媒体人士、专家学者进行专题考察互访,有意识地推动中国治国理政理念“走出去”并“走进去”。
第三,增强新闻的可读性。在对治国理政理念进行对外宣传时,官方的、单向的直接宣传往往达不到良好的传播效果,找到好的报道切入点而使新闻报道更具可读性和吸引力十分重要。为此,要做到陈情和说理结合,贯“道”于故事之中;语言和形象结合,寓深刻道理于生动形象;共识和个性结合,将读者想读的与说者想讲的相结合,巧妙增进共鸣;价值与文化集合,互相尊重,求同存异,以礼动人,以文化人。埃及著名汉学家穆赫森在接受笔者采访时就曾表示,政治理念的传播比一般意义的文化传播更加讲究技巧,例如把中国改革开放40年来发生的精彩故事展现出来,可以很好地吸引阿拉伯受众,而这些故事中自然包含着中国治国理政的新思想、新理念。
(本文为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大项目“冷战后全球主流媒体意识形态演变与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引领国际舆论对策研究”的部分研究成果,项目编号:18ZDA320)
「注释」
①《中共首提“人类命运共同体” 倡导和平发展共同发展》,新华网,http://www. xinhuanet.com/politics/2012-11/10/c_113657062.htm,2012年11月10日。
②《習近平提出,坚持和平发展道路,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新华网,http:// www.xinhuanet.com/politics/19cpcnc/2017-10/18/c_1121821003.htm,2017年10月18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