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班主任是学校班级管理的组织者、领导者和教育者,是学生健康成长的引路人,是联系班级与科任教师、沟通学校以及社会教育力量的桥梁。做好班主任工作是做好学校工作的关键,一所好的学校必定有一支强有力的班主任队伍。针对班主任工作应注意的问题,笔者谈几点粗浅的认识。
一、倾注学生以“爱”
爱是教育的灵魂,爱是塑造美好心灵的力量。班主任对学生的爱,是纯洁的爱、无私的爱,是胜似母爱,高于母爱的爱。教师对学生的爱,可以影响学生的情感,可以使教师的影响长久地保存在学生的内心深处。
一个班主任只有倾注了爱才能受到学生们的尊重,才能走进学生的心灵,才能成为学生的良师益友。在处理问题时,如果没有一颗真正关爱学生的心,就很容易流于简单化。表面上唬住了学生,但学生心里并不服气。他们的心灵是最敏感的。他们能够通过教师对自己的态度来准确地判断出教师是否真心地爱学生。同时,他们也渴望教师能够时时刻刻地关心爱护自己,处处感受到师爱的存在。教师要满足学生的这种需要,只有爱学生,才能真正了解学生,做到因材施教、因人而教。作为班主任就要用自己的爱去感染身边的每一位学生,让爱在校园里的每一个角落,在师生之间、学生之间互相传递,使学生在充满爱的环境中快乐成长。
没有爱就没有教育。爱学生是教师的天职和高尚的道德情感,也是学生成长的需要。同时,教师还应特别关心学生的身心健康,使他们能够乐观积极、幸福愉快地生活。另外,还应该充分地信任学生,多为他们创造自我表现的机会,开启智慧的大门,发掘他们潜在的能量,促使他们全面发展、健康快樂地成长。
二、注重德育要“实”
德育是“五育”之首。 德育工作的落脚点应该是培养符合社会要求的、具有健全人格的人。作为班主任,我们不能受应试教育的影响而重智轻德,而应该更加坚定“成才须成人”的教育理念。只有班主任的德育观和学生观得到改变,才能实现学生的德智共进。
“教育就是培养良好的生活习惯。”(教育家陶行知语)良好的生活习惯能造就人才、助人成功;不良的生活习惯则会埋没人才、毁人一生。“学生守则”和“学生日常行为规范”是学生必须遵守的行为准则。它是对学生进行文明行为及其他道德品质教育的基本要求。对学生进行基本道德和行为规范的教育是德育内容的重中之重。因此,我们在授业、解惑的同时,要充分利用教材资源和教学资源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集体主义和人格素养等方面的渗透教育,培养学生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让他们在获取知识的同时,又能在潜移默化中陶冶高尚的道德情操。
三、管理工作要“细”
精细化管理不仅是一种管理方法和管理手段,更是一种管理策略和管理理念。一个良好的班集体对每个学生的健康发展有着巨大的教育作用,而形成一个良好的班集体,需要我们班主任做大量深入细致的工作。作为班级管理的领导者、组织者的班主任,要领导和管理好班集体,就要科学民主地管理班级,建立和谐、融洽的师生关系,才能为班级管理活动的顺利开展创造良好的条件,从而优化班级管理,提高教育质量。
班主任要比任课教师多留心眼、多下功夫,要细心观察学生的情况,注意他们的一举一动。抓细节、重小事、勤渗透是班主任工作不可或缺的部分。不论做什么工作,都要重视小事、关注细节,把小事做细、做透,并不是只管好学生、上好自己的课,还要求学生认真上好其他的课。每次课后还要及时了解学生上课的纪律怎样、表现怎样,一旦发现不良的苗头,就要及时教育学生,与他们谈心说理,认真、妥善地处理问题。只有这样才能管理好班级,提高班级的管理水平。
四、评价目标要“公”
评价的目的从某种程度上讲是为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使学生看到自己的进步,发现自己的学习能力与潜力。每次对学生的前一次评价,会直接影响他的下一次行动。对于评价,学生除了关心对自己以往表现的赞许或批评外,还将把这次评价标准作为以后行动的目标。
平等对待,做到不放弃每一个学生,相信他们都是最棒的。班主任对全班所有同学都应一视同仁,公平对待,不能有男女之别、贫富之别、亲疏之别。对学生的评价不能单单是一个等级、一个分数,而要在体现教师对学生尊重和关爱的基础上,通过评价促进学生在原有水平上的提高,达到基础教育的培养目标,发现学生的潜能和特长,帮助他们认识自我、建立自信。
在课堂上,老师的笑容,能够提升自己的亲和力,使学生愉悦地去学习,积极地开发潜能,这样才能达到教学相长的目的!对于学生的表现要及时评价,用语言、声调、眼神、体态等对学生的表现进行正面鼓励,从而激发学生的主动性,使他们有勇气、有信心地去学习。
总之,面对不同层次、个性迥异的学生,更需主张“有教无类”。从学生的内心深处发掘其闪光点,用恰当的语言引领他们走向正确的道路,只有这样,才能使学生健康成长。
一、倾注学生以“爱”
爱是教育的灵魂,爱是塑造美好心灵的力量。班主任对学生的爱,是纯洁的爱、无私的爱,是胜似母爱,高于母爱的爱。教师对学生的爱,可以影响学生的情感,可以使教师的影响长久地保存在学生的内心深处。
一个班主任只有倾注了爱才能受到学生们的尊重,才能走进学生的心灵,才能成为学生的良师益友。在处理问题时,如果没有一颗真正关爱学生的心,就很容易流于简单化。表面上唬住了学生,但学生心里并不服气。他们的心灵是最敏感的。他们能够通过教师对自己的态度来准确地判断出教师是否真心地爱学生。同时,他们也渴望教师能够时时刻刻地关心爱护自己,处处感受到师爱的存在。教师要满足学生的这种需要,只有爱学生,才能真正了解学生,做到因材施教、因人而教。作为班主任就要用自己的爱去感染身边的每一位学生,让爱在校园里的每一个角落,在师生之间、学生之间互相传递,使学生在充满爱的环境中快乐成长。
没有爱就没有教育。爱学生是教师的天职和高尚的道德情感,也是学生成长的需要。同时,教师还应特别关心学生的身心健康,使他们能够乐观积极、幸福愉快地生活。另外,还应该充分地信任学生,多为他们创造自我表现的机会,开启智慧的大门,发掘他们潜在的能量,促使他们全面发展、健康快樂地成长。
二、注重德育要“实”
德育是“五育”之首。 德育工作的落脚点应该是培养符合社会要求的、具有健全人格的人。作为班主任,我们不能受应试教育的影响而重智轻德,而应该更加坚定“成才须成人”的教育理念。只有班主任的德育观和学生观得到改变,才能实现学生的德智共进。
“教育就是培养良好的生活习惯。”(教育家陶行知语)良好的生活习惯能造就人才、助人成功;不良的生活习惯则会埋没人才、毁人一生。“学生守则”和“学生日常行为规范”是学生必须遵守的行为准则。它是对学生进行文明行为及其他道德品质教育的基本要求。对学生进行基本道德和行为规范的教育是德育内容的重中之重。因此,我们在授业、解惑的同时,要充分利用教材资源和教学资源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集体主义和人格素养等方面的渗透教育,培养学生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让他们在获取知识的同时,又能在潜移默化中陶冶高尚的道德情操。
三、管理工作要“细”
精细化管理不仅是一种管理方法和管理手段,更是一种管理策略和管理理念。一个良好的班集体对每个学生的健康发展有着巨大的教育作用,而形成一个良好的班集体,需要我们班主任做大量深入细致的工作。作为班级管理的领导者、组织者的班主任,要领导和管理好班集体,就要科学民主地管理班级,建立和谐、融洽的师生关系,才能为班级管理活动的顺利开展创造良好的条件,从而优化班级管理,提高教育质量。
班主任要比任课教师多留心眼、多下功夫,要细心观察学生的情况,注意他们的一举一动。抓细节、重小事、勤渗透是班主任工作不可或缺的部分。不论做什么工作,都要重视小事、关注细节,把小事做细、做透,并不是只管好学生、上好自己的课,还要求学生认真上好其他的课。每次课后还要及时了解学生上课的纪律怎样、表现怎样,一旦发现不良的苗头,就要及时教育学生,与他们谈心说理,认真、妥善地处理问题。只有这样才能管理好班级,提高班级的管理水平。
四、评价目标要“公”
评价的目的从某种程度上讲是为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使学生看到自己的进步,发现自己的学习能力与潜力。每次对学生的前一次评价,会直接影响他的下一次行动。对于评价,学生除了关心对自己以往表现的赞许或批评外,还将把这次评价标准作为以后行动的目标。
平等对待,做到不放弃每一个学生,相信他们都是最棒的。班主任对全班所有同学都应一视同仁,公平对待,不能有男女之别、贫富之别、亲疏之别。对学生的评价不能单单是一个等级、一个分数,而要在体现教师对学生尊重和关爱的基础上,通过评价促进学生在原有水平上的提高,达到基础教育的培养目标,发现学生的潜能和特长,帮助他们认识自我、建立自信。
在课堂上,老师的笑容,能够提升自己的亲和力,使学生愉悦地去学习,积极地开发潜能,这样才能达到教学相长的目的!对于学生的表现要及时评价,用语言、声调、眼神、体态等对学生的表现进行正面鼓励,从而激发学生的主动性,使他们有勇气、有信心地去学习。
总之,面对不同层次、个性迥异的学生,更需主张“有教无类”。从学生的内心深处发掘其闪光点,用恰当的语言引领他们走向正确的道路,只有这样,才能使学生健康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