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教育是一种慢的艺术。因为生命的成长需要时间的打磨、岁月的洗礼,需要漫长的过程、拔节的经历。建校逾百年的中山市第一中学,从三百多年前的铁城义学发轫,到100多年前的丰山书院成型,再到如今成为中山教育的排头兵,几个世纪的岁月,多少故事,多少变迁,在她的身上烙下或深或浅的印迹。但无论怎样的沧桑,她总是执着前行,将一切慢慢内化为自我拔节向上的支点,不断强大的积淀。
源既远,流自长;根已深,叶正茂。中山市,东区,金字山下,中山一中静然伫立。深入中山一中的校园,走近中山一中的师生,你能清晰地感受到一中不事张扬中铮铮的风骨,勇于创新中笃定的理性,彬彬儒雅中个性的鲜明。
近年来,中山一中奉行“做最好的自己”的办学理念,以培养“志存高远、身心健康、有社会责任感、有个性特长的中学生”为目标,坚持“内和外拓、凝心聚力”的办学策略,在长期的探索和实践中,逐渐形成了“以优质教学为主体,科技教育与人文艺术教育两翼齐飞,让每一位学生都有特长”的办学特色。
缘起:高位发展下的理想追求
中山教育一直体现出沉静的品质、内敛的品性、务实的品位,作为拥有106年深厚底蕴的中山一中,如何在新时期将学校发展写进中山市“率先全面实现教育现代化,办中山人民满意的教育”的宏大叙事,真正实现从特色化办学向品牌立校跨越,从规范化办学向文化铸校跨越,从中山教育排头兵向省内外一流名校跨越?让自己在不断超越中实现新的理想追求。
1. 自我突围的内在需求。
“我是谁?我从哪里来?要到哪里去”?这一耳熟能详的人生终极追问,其实,它同样适合于对于学校发展的现实思考:中山一中,有着百年的办学历史,积累了丰厚的办学经验和文化底蕴;但在发展新时期,其面临诸多现实困境。在这样的一种情况下,中山一中谋划自己的转型发展,又应该如何看待故我,如何考量今我的现状,如何定位未来之我的教育理想与追求方向?
2. 教育改革的外在影响。
随着经济发展与社会的不断进步,中山人对中学教育不断提出新的要求。中山一中如何在区域教育改革发展中勇于担当,进而以优质办学来切实满足全市人民对优质教育的迫切要求?而与此同时,大的社会经济文化生活方式多元化浪潮对学生产生越来越大的影响力,中学生亚文化日益呈现出成人化和非主流的态势。学校的学生管理和德育工作又当如何应对新的挑战?
时代在变化,社会在发展,无论是社会对优质学位的新要求,还是学生的新特点对中学教育的新冲击。这一切都在要求中山一中必须应时而变,顺势而为,让自己的办学理念和发展目标与时代合拍,在本质上适应整个社会和教育改革发展的需要。
3. 办学理念的一脉相承。
对于同一个问题,不同的人有不同的看法,同一个人在不同的时期也会有不同的解读。作为一所百年名校,中山一中的办学理念必须与时俱进,不断的进行修正和调整,但无论是从丰山书院时期的“立志、立诚、立品、正学”等条约十则,到上世纪九十年代的“勤学多思,严谨进取”,到本世纪初的“面向全体学生,追求全面发展,建设和谐校园”,再到现在的“做最好的自己”,修正的只是表述,调整的只是侧重。始终如一的是为国育人育才的理想信念,未从动摇的是对学校教育的理性思考,一脉相承的是先进的理念、奋进的精神、求实的作风。
内涵:“做最好的自己”的维度与因子
“做最好的自己”,是新的发展阶段中山一中人对自己新的定位、新的要求、新的共同愿景。
“做最好的自己”,意味着对自我的认识与要求——在对自我清晰的剖析之下,实现自我发展的极致,追求自我提升的极限,让自我永远处于完善与突破的动态追求中;“做最好的自己”,意味着自我的与人相处之道——我们是在和自己比,和“昨天”比,比发展,比学习,比收获,做最好的自己,我们才能帮助那些有需要的人;“做最好的自己”,意味着我们对于社会的责任与担当——做最好的自己,我们才不会成为社会的负担,我们才有能力为社会的发展贡献力量。
于己、于人、于社会,我们可以从三个维度来解读中山一中现时的办学理念。在这三个维度之下,“做最好的自己”还包含三大因子,即学生、教师、学校都应该追求“做最好的自己”。因为,学生的发展、教师的发展、学校的发展三位一体,才有教育的发展。
1.“学生要做最好的自己”。
中山一中认为每个学生都是独特的,每个学生的存在都有其别人不可替代的价值。每一个学生都有不断超越自己的潜能,每个学生都可以为成就最好的自己而充满自信地走在自我发展、发展自我的路上。每个学生都可以精心经营自己的学习生涯,在自我探索、成长的过程中寻求到快乐的源泉。做最好的自己,不和别人比。除了文化课成绩不断提高外,中山一中关注的是每一位学生在一中的几年学习里,都能掌握一种或多种体艺、科普方面的特长。
2.“教师要做最好的自己”。
超越自我是教师专业成长永不满足的目标。中山一中提出每个教师都不能满足于现有的知识结构和教育教学经验与技能,要在实践的同时学习、思考、探究,不断地突破昨天的自我,在与学生的共同成长中,提升自身的职业素养,提高自己的专业能力和水平。并且,中山一中还强调教师在专业成长的同时,应该追求职业的幸福感,不仅善教,而且乐教——乐于教育,也乐在教育。只有在良好的职业心态下获得幸福的职业体验,激发内源性的成长动力,才能不断促进教师超越自我,推动教师不断成长。作为师者,只有在从教的过程中收获职业与生活的双重幸福,获得专业与灵魂的共同成长,“做最好的自己”才能因有追求而向往之,因以人为本而更加真实。
3.“学校要做最好的自己”。
学生做最好的自己,老师做最好的自己,就最终成就了学校做最好的自己。
做最好的自己,就必须要在超越过去、超越自身中,走出一条新的属于一中自己的路来——“做最好的自己”,这意味着,在新的历史发展阶段里,中山一中必须通过切切实实的奋斗,给自身注入新的教育文化、教育精神特质,把学校办成一所“特色鲜明、质量一流、在全国有较大影响力”的广东省名牌学校。
探索:“做最好自己”的支点
既然选择了远方,便只顾风雨兼程。作为拥有7500名学生的特大规模学校,如何在新时期转变思路,突破教学模式、德育理念、学校管理的发展难题,使教师收获专业成长、使学生得到个性而健康的发展,使学校真正成为中山人的精神家园,是摆在中山一中这所百年名校面前的实现困境。在“做最好的自己”的办学理念的引领之下,在探索“和善而坚定”的德育理念的浸润之下,中山一中“内和外拓,凝心聚力”,收获精彩连连。
1. 教师:专业成长之路幸福而有尊严。
新课程、新教材、新理念、新的教学方式,新一轮课改对教师的教育智慧带来全新的挑战。要驾驭好课堂,让学生有所收获,从而收获职业成就感和幸福感,教师必须不断提高自身的专业素养。
坚持“教师第一”。中山一中清醒地认识到一所学校的发展关键是教师,一所学校的核心竞争力在于教师的专业发展。中学教师不同于大学教授,唯有立足于课堂和学生的研究才是促进专业成长的关键。在教学中,中山一中要求教师专注学生及其成长过程,即从传统的关注结果转向关注过程。中山一中鼓励教师在改革教学方式和德育理念方面不断学习、探索、反思,并记录下这些教育案例。如今,承载这一探索路径的平台校刊《丰山杏坛》已经创刊,《和善而坚定的教育——中山一中教师教育故事集》一书已经公开出版,这不光是一个展示成果的舞台,更是一个分享教育教学困惑、交流心得、记录专业成长足迹的天地。
在教师专业成长的引领上,学校还创设条件、搭建平台,通过多种激励方式鼓励中青年教师参与校本课程教研、申报立足于课堂的微课题,逐渐形成了乐教善研的教学氛围。此外,学校采取“走出去请进来”等多种方式,学习、推行先进的教育教学方式。仅2013年,全校外出学习培训的教师就达300多人次。
在这种不断前行的力量浸染与感召下,中山一中正在形成崇尚学习、重视研究、同伴互助、共同发展的教师专业成长文化。
关心教师身心发展。在追求专业成长之余,中山一中关注教师工作和生活的幸福指数,在现有条件下,尽其所能让教师感受到学校大家庭的温馨。
中山一中主打“人文牌”,始终坚持以人为本的理念,关注细节,从关心教师生活、营造和谐的工作环境等小事、实事做起。比如为教师办公室配备冰箱、微波炉,在生活上关心教师;开设了健身室,向全体教师开放校内体育场馆,让教师在开心工作之余,有健康的身体;定期组织备课组、年级教师举办趣味运动会和户外徒步等,既放松身心,也为老师们提供一个相互沟通、相互理解的桥梁。
2. 学生:个性发展之路健康而全面。
每一个学生的天赋、性格特点、爱好兴趣、成长环境都不相同,从而每一位学生所表现出来的个性千差万别。中山一中遵循学生个性发展的规律和特点,针对其成长特征和发展实际,注重培养其知、情、意、行,为学生个性而健康的成长打造平台、拓展空间。
“和善而坚定”,培养学生完善人格。“和善”强调的是教育过程中的平等、尊重、沟通、友善与合作,“坚定”强调的是着眼于学生良好的综合素质与长远发展的教育目标和方向。和善而坚定就是目的坚定,过程和方式和善。
近两年,中山一中将“和善而坚定”的德育理念与目标导引下的小组合作学习相互融合,不论是在课堂学习还是宿舍生活中,教师都引导学生小组合作,小组中既有分工又有合作,既展示个性又关注集体发展,同时通过同伴互助、小组评价的方式,营造彼此尊重、荣辱与共的和谐氛围,学生的团队意识、责任意识、民主意识都得到较大的提升。
模块教学,让每个学生都有特长。每个人都是这个世界上独一无二的存在,成绩绝不是标榜一个人优秀与否的唯一标准,让每个学生都有特长、都有区别于他人的优势,获得学习的快乐,从而爱学好学,是中山一中“培养有个性特长的学生”的目的所在。
为此,早在2004年,中山一中就率先实现了体艺模块化教学,学校将艺术教学分为钢琴、声乐等17个模块,将体育分为健美操、定向越野等11个模块。当你走进服装设计室,这里正在开讲的扎染课引人入胜;当你步入雕塑室,你可以看到陈列在那的众多的学生作品惟妙惟肖、栩栩如生;在民乐室、管弦室,学生演奏的乐曲或悦耳动听,或气势磅礴;当你去到科普中心,学生的创新发明作品令人叹为观止……学校每年都会给予学生模块学习成果展示的平台,或许是挂在走廊上的艺术作品,又或许是一台节目丰富的文艺演出,也或许是食堂里的一个偶然的快闪表演。
课外活动,构造个性展示的空间。中山一中将培养有个性特长的中学生的办学理念切实释放到了学生课余生活的每一个角落,2012年中山一中奥运会版校运会开幕式无疑是同学们独特个性的真实注脚:“鸟叔”跳着《江南style》出场;代表巴西国际队的是足球宝贝;还有“牙买加飞人博尔特”、“英国女王”代表各自的国家前来助阵……中山一中高中部90个班级,自主设计了包含“该国”人文、建筑、地域等特点的出场仪式,分别“代表”世界90个国家参赛,充分展示了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3. 学校:建设师生共同的精神家园
学校的建设追根到底是文化的继承和发展,是一个由文化自省到文化自觉的过程。而在这个过程当中,师生始终是第一位的。正如中山一中校长王锡文所说:“学校因师生的存在而存在,因师生的发展而发展,因师生的精彩而精彩。”当中山一中真正成为全体师生精神的涵养之地和灵魂成长之源时,其“特色鲜明、质量一流、在全国有较大影响力的广东省名牌学校”的办学目标便触手可及。
营造校园“家文化”。时间转至2013年12月,当五湖四海的校友们收到中山一中建校105周年校庆嘉年华的邀请,怀着对母校的依恋从世界各地纷至沓来时,在温馨的校园里,他们感受到的不仅仅是青春的美好,不仅仅是母校今日的发展,更有一种家的归属感和荣耀感。当各届校友在校史馆寻找到自己青春影像的时候,当校友们相聚在一起回忆青葱岁月时,校庆已经变成了一场声势浩大的寻根之旅。
校庆仅仅是一个特定时空的欢聚盛宴,而构建家文化的理念已经深入中山一中校园生活的方方面面:在宿舍管理上,中山一中通过宿舍区绿化改造、组织温馨宿舍评比,开展向“105宿舍”(7人中有4人被清华、北大录取,宿舍倡导同舟共济、劳逸结合、求同存异)学习等活动,营造“环境幽雅、举止文雅、品位高雅”的宿舍“雅”文化;在家校联系方面,学校专门开辟了“校园温馨之家”,让家长来学校与子女共同就餐。在班级家委会的协助下,各班定期开展温馨感人的亲子活动;在师生生活方面,学校大力推进了学生饭堂、教工饭堂改革,丰富菜式品种,让每一位学生每餐都能吃上安全的蔬菜,放心的大米和食用油,并为学生增设了课间营养餐。这些周到而细致的安排,收获的不仅仅是师生、校友的赞许,更是一种精神上的认同与满足。
培养学生“民主之风”。中山一中为充分满足学生的参与权,特设置了校长信箱、回音壁、现场回音壁等,让学生广泛参与到学校管理中。在中山一中校网中有学生这样一段报道:
5月6日下午5:00,第38期现场回音壁在一号楼三楼学术报告厅召开。现场版回音壁一直都是学生与学校领导面对面沟通交流的平台,经过一个小时的热烈交流,现场版回音壁圆满结束。
本次回音壁原本邀请了学生处主任刘忠华出席前来为同学们解答问题。会议一开始,刘忠华向同学们介绍了新校服的情况,并以PPT展出了几款新校服的款式,由于最近讨论新校服的热潮在校园广泛传播,关于新校服的介绍瞬间激起了同学们的兴趣,一时间同学们热烈讨论,刘忠华还让现场的同学以举手表决的方式为自己喜欢的校服款式投票,会场气氛热烈。
“回音壁”仅仅是中山一中“民主管理”的一个缩影,为充分培养学生“民主之风”,学校学生会干部均由学生自主选举产生,社团活动由学生自愿报名参加。对于学生的疑问,学校有问必答,涉及学生切身利益的问题及时跟踪解决。在中山一中,“校长信箱”常常会出现不少“好的点子”。“校长,我认为一中的环境越来越美了,最近多了很多景观石头,但我觉得缺了一块‘一中人’的石头”、“校长,学校校庆每年都会奖励师生,我希望学校也能奖励那些优秀的保安叔叔和食堂的阿姨。”……这些好的点子时常会出现在校长信箱里。对于同学们好的建议,学校总是会根据实际情况采纳或回复,于是写着“一中人”的石头出现在高中部行政楼前,成为学生争相留影的地方;2013年中山一中105年校庆,数十名优秀保安、饭堂阿姨、清洁工阿姨站在了学校领奖台。
有人说,要想赢得尊重首先要对他人尊重,要想民主,首先要对他人民主。我想正是民主的环境,民主的做法,才让中山一中这个家显得更加温馨,更加让人留恋。
(本文照片由中山一中提供)
责任编辑罗峰
源既远,流自长;根已深,叶正茂。中山市,东区,金字山下,中山一中静然伫立。深入中山一中的校园,走近中山一中的师生,你能清晰地感受到一中不事张扬中铮铮的风骨,勇于创新中笃定的理性,彬彬儒雅中个性的鲜明。
近年来,中山一中奉行“做最好的自己”的办学理念,以培养“志存高远、身心健康、有社会责任感、有个性特长的中学生”为目标,坚持“内和外拓、凝心聚力”的办学策略,在长期的探索和实践中,逐渐形成了“以优质教学为主体,科技教育与人文艺术教育两翼齐飞,让每一位学生都有特长”的办学特色。
缘起:高位发展下的理想追求
中山教育一直体现出沉静的品质、内敛的品性、务实的品位,作为拥有106年深厚底蕴的中山一中,如何在新时期将学校发展写进中山市“率先全面实现教育现代化,办中山人民满意的教育”的宏大叙事,真正实现从特色化办学向品牌立校跨越,从规范化办学向文化铸校跨越,从中山教育排头兵向省内外一流名校跨越?让自己在不断超越中实现新的理想追求。
1. 自我突围的内在需求。
“我是谁?我从哪里来?要到哪里去”?这一耳熟能详的人生终极追问,其实,它同样适合于对于学校发展的现实思考:中山一中,有着百年的办学历史,积累了丰厚的办学经验和文化底蕴;但在发展新时期,其面临诸多现实困境。在这样的一种情况下,中山一中谋划自己的转型发展,又应该如何看待故我,如何考量今我的现状,如何定位未来之我的教育理想与追求方向?
2. 教育改革的外在影响。
随着经济发展与社会的不断进步,中山人对中学教育不断提出新的要求。中山一中如何在区域教育改革发展中勇于担当,进而以优质办学来切实满足全市人民对优质教育的迫切要求?而与此同时,大的社会经济文化生活方式多元化浪潮对学生产生越来越大的影响力,中学生亚文化日益呈现出成人化和非主流的态势。学校的学生管理和德育工作又当如何应对新的挑战?
时代在变化,社会在发展,无论是社会对优质学位的新要求,还是学生的新特点对中学教育的新冲击。这一切都在要求中山一中必须应时而变,顺势而为,让自己的办学理念和发展目标与时代合拍,在本质上适应整个社会和教育改革发展的需要。
3. 办学理念的一脉相承。
对于同一个问题,不同的人有不同的看法,同一个人在不同的时期也会有不同的解读。作为一所百年名校,中山一中的办学理念必须与时俱进,不断的进行修正和调整,但无论是从丰山书院时期的“立志、立诚、立品、正学”等条约十则,到上世纪九十年代的“勤学多思,严谨进取”,到本世纪初的“面向全体学生,追求全面发展,建设和谐校园”,再到现在的“做最好的自己”,修正的只是表述,调整的只是侧重。始终如一的是为国育人育才的理想信念,未从动摇的是对学校教育的理性思考,一脉相承的是先进的理念、奋进的精神、求实的作风。
内涵:“做最好的自己”的维度与因子
“做最好的自己”,是新的发展阶段中山一中人对自己新的定位、新的要求、新的共同愿景。
“做最好的自己”,意味着对自我的认识与要求——在对自我清晰的剖析之下,实现自我发展的极致,追求自我提升的极限,让自我永远处于完善与突破的动态追求中;“做最好的自己”,意味着自我的与人相处之道——我们是在和自己比,和“昨天”比,比发展,比学习,比收获,做最好的自己,我们才能帮助那些有需要的人;“做最好的自己”,意味着我们对于社会的责任与担当——做最好的自己,我们才不会成为社会的负担,我们才有能力为社会的发展贡献力量。
于己、于人、于社会,我们可以从三个维度来解读中山一中现时的办学理念。在这三个维度之下,“做最好的自己”还包含三大因子,即学生、教师、学校都应该追求“做最好的自己”。因为,学生的发展、教师的发展、学校的发展三位一体,才有教育的发展。
1.“学生要做最好的自己”。
中山一中认为每个学生都是独特的,每个学生的存在都有其别人不可替代的价值。每一个学生都有不断超越自己的潜能,每个学生都可以为成就最好的自己而充满自信地走在自我发展、发展自我的路上。每个学生都可以精心经营自己的学习生涯,在自我探索、成长的过程中寻求到快乐的源泉。做最好的自己,不和别人比。除了文化课成绩不断提高外,中山一中关注的是每一位学生在一中的几年学习里,都能掌握一种或多种体艺、科普方面的特长。
2.“教师要做最好的自己”。
超越自我是教师专业成长永不满足的目标。中山一中提出每个教师都不能满足于现有的知识结构和教育教学经验与技能,要在实践的同时学习、思考、探究,不断地突破昨天的自我,在与学生的共同成长中,提升自身的职业素养,提高自己的专业能力和水平。并且,中山一中还强调教师在专业成长的同时,应该追求职业的幸福感,不仅善教,而且乐教——乐于教育,也乐在教育。只有在良好的职业心态下获得幸福的职业体验,激发内源性的成长动力,才能不断促进教师超越自我,推动教师不断成长。作为师者,只有在从教的过程中收获职业与生活的双重幸福,获得专业与灵魂的共同成长,“做最好的自己”才能因有追求而向往之,因以人为本而更加真实。
3.“学校要做最好的自己”。
学生做最好的自己,老师做最好的自己,就最终成就了学校做最好的自己。
做最好的自己,就必须要在超越过去、超越自身中,走出一条新的属于一中自己的路来——“做最好的自己”,这意味着,在新的历史发展阶段里,中山一中必须通过切切实实的奋斗,给自身注入新的教育文化、教育精神特质,把学校办成一所“特色鲜明、质量一流、在全国有较大影响力”的广东省名牌学校。
探索:“做最好自己”的支点
既然选择了远方,便只顾风雨兼程。作为拥有7500名学生的特大规模学校,如何在新时期转变思路,突破教学模式、德育理念、学校管理的发展难题,使教师收获专业成长、使学生得到个性而健康的发展,使学校真正成为中山人的精神家园,是摆在中山一中这所百年名校面前的实现困境。在“做最好的自己”的办学理念的引领之下,在探索“和善而坚定”的德育理念的浸润之下,中山一中“内和外拓,凝心聚力”,收获精彩连连。
1. 教师:专业成长之路幸福而有尊严。
新课程、新教材、新理念、新的教学方式,新一轮课改对教师的教育智慧带来全新的挑战。要驾驭好课堂,让学生有所收获,从而收获职业成就感和幸福感,教师必须不断提高自身的专业素养。
坚持“教师第一”。中山一中清醒地认识到一所学校的发展关键是教师,一所学校的核心竞争力在于教师的专业发展。中学教师不同于大学教授,唯有立足于课堂和学生的研究才是促进专业成长的关键。在教学中,中山一中要求教师专注学生及其成长过程,即从传统的关注结果转向关注过程。中山一中鼓励教师在改革教学方式和德育理念方面不断学习、探索、反思,并记录下这些教育案例。如今,承载这一探索路径的平台校刊《丰山杏坛》已经创刊,《和善而坚定的教育——中山一中教师教育故事集》一书已经公开出版,这不光是一个展示成果的舞台,更是一个分享教育教学困惑、交流心得、记录专业成长足迹的天地。
在教师专业成长的引领上,学校还创设条件、搭建平台,通过多种激励方式鼓励中青年教师参与校本课程教研、申报立足于课堂的微课题,逐渐形成了乐教善研的教学氛围。此外,学校采取“走出去请进来”等多种方式,学习、推行先进的教育教学方式。仅2013年,全校外出学习培训的教师就达300多人次。
在这种不断前行的力量浸染与感召下,中山一中正在形成崇尚学习、重视研究、同伴互助、共同发展的教师专业成长文化。
关心教师身心发展。在追求专业成长之余,中山一中关注教师工作和生活的幸福指数,在现有条件下,尽其所能让教师感受到学校大家庭的温馨。
中山一中主打“人文牌”,始终坚持以人为本的理念,关注细节,从关心教师生活、营造和谐的工作环境等小事、实事做起。比如为教师办公室配备冰箱、微波炉,在生活上关心教师;开设了健身室,向全体教师开放校内体育场馆,让教师在开心工作之余,有健康的身体;定期组织备课组、年级教师举办趣味运动会和户外徒步等,既放松身心,也为老师们提供一个相互沟通、相互理解的桥梁。
2. 学生:个性发展之路健康而全面。
每一个学生的天赋、性格特点、爱好兴趣、成长环境都不相同,从而每一位学生所表现出来的个性千差万别。中山一中遵循学生个性发展的规律和特点,针对其成长特征和发展实际,注重培养其知、情、意、行,为学生个性而健康的成长打造平台、拓展空间。
“和善而坚定”,培养学生完善人格。“和善”强调的是教育过程中的平等、尊重、沟通、友善与合作,“坚定”强调的是着眼于学生良好的综合素质与长远发展的教育目标和方向。和善而坚定就是目的坚定,过程和方式和善。
近两年,中山一中将“和善而坚定”的德育理念与目标导引下的小组合作学习相互融合,不论是在课堂学习还是宿舍生活中,教师都引导学生小组合作,小组中既有分工又有合作,既展示个性又关注集体发展,同时通过同伴互助、小组评价的方式,营造彼此尊重、荣辱与共的和谐氛围,学生的团队意识、责任意识、民主意识都得到较大的提升。
模块教学,让每个学生都有特长。每个人都是这个世界上独一无二的存在,成绩绝不是标榜一个人优秀与否的唯一标准,让每个学生都有特长、都有区别于他人的优势,获得学习的快乐,从而爱学好学,是中山一中“培养有个性特长的学生”的目的所在。
为此,早在2004年,中山一中就率先实现了体艺模块化教学,学校将艺术教学分为钢琴、声乐等17个模块,将体育分为健美操、定向越野等11个模块。当你走进服装设计室,这里正在开讲的扎染课引人入胜;当你步入雕塑室,你可以看到陈列在那的众多的学生作品惟妙惟肖、栩栩如生;在民乐室、管弦室,学生演奏的乐曲或悦耳动听,或气势磅礴;当你去到科普中心,学生的创新发明作品令人叹为观止……学校每年都会给予学生模块学习成果展示的平台,或许是挂在走廊上的艺术作品,又或许是一台节目丰富的文艺演出,也或许是食堂里的一个偶然的快闪表演。
课外活动,构造个性展示的空间。中山一中将培养有个性特长的中学生的办学理念切实释放到了学生课余生活的每一个角落,2012年中山一中奥运会版校运会开幕式无疑是同学们独特个性的真实注脚:“鸟叔”跳着《江南style》出场;代表巴西国际队的是足球宝贝;还有“牙买加飞人博尔特”、“英国女王”代表各自的国家前来助阵……中山一中高中部90个班级,自主设计了包含“该国”人文、建筑、地域等特点的出场仪式,分别“代表”世界90个国家参赛,充分展示了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3. 学校:建设师生共同的精神家园
学校的建设追根到底是文化的继承和发展,是一个由文化自省到文化自觉的过程。而在这个过程当中,师生始终是第一位的。正如中山一中校长王锡文所说:“学校因师生的存在而存在,因师生的发展而发展,因师生的精彩而精彩。”当中山一中真正成为全体师生精神的涵养之地和灵魂成长之源时,其“特色鲜明、质量一流、在全国有较大影响力的广东省名牌学校”的办学目标便触手可及。
营造校园“家文化”。时间转至2013年12月,当五湖四海的校友们收到中山一中建校105周年校庆嘉年华的邀请,怀着对母校的依恋从世界各地纷至沓来时,在温馨的校园里,他们感受到的不仅仅是青春的美好,不仅仅是母校今日的发展,更有一种家的归属感和荣耀感。当各届校友在校史馆寻找到自己青春影像的时候,当校友们相聚在一起回忆青葱岁月时,校庆已经变成了一场声势浩大的寻根之旅。
校庆仅仅是一个特定时空的欢聚盛宴,而构建家文化的理念已经深入中山一中校园生活的方方面面:在宿舍管理上,中山一中通过宿舍区绿化改造、组织温馨宿舍评比,开展向“105宿舍”(7人中有4人被清华、北大录取,宿舍倡导同舟共济、劳逸结合、求同存异)学习等活动,营造“环境幽雅、举止文雅、品位高雅”的宿舍“雅”文化;在家校联系方面,学校专门开辟了“校园温馨之家”,让家长来学校与子女共同就餐。在班级家委会的协助下,各班定期开展温馨感人的亲子活动;在师生生活方面,学校大力推进了学生饭堂、教工饭堂改革,丰富菜式品种,让每一位学生每餐都能吃上安全的蔬菜,放心的大米和食用油,并为学生增设了课间营养餐。这些周到而细致的安排,收获的不仅仅是师生、校友的赞许,更是一种精神上的认同与满足。
培养学生“民主之风”。中山一中为充分满足学生的参与权,特设置了校长信箱、回音壁、现场回音壁等,让学生广泛参与到学校管理中。在中山一中校网中有学生这样一段报道:
5月6日下午5:00,第38期现场回音壁在一号楼三楼学术报告厅召开。现场版回音壁一直都是学生与学校领导面对面沟通交流的平台,经过一个小时的热烈交流,现场版回音壁圆满结束。
本次回音壁原本邀请了学生处主任刘忠华出席前来为同学们解答问题。会议一开始,刘忠华向同学们介绍了新校服的情况,并以PPT展出了几款新校服的款式,由于最近讨论新校服的热潮在校园广泛传播,关于新校服的介绍瞬间激起了同学们的兴趣,一时间同学们热烈讨论,刘忠华还让现场的同学以举手表决的方式为自己喜欢的校服款式投票,会场气氛热烈。
“回音壁”仅仅是中山一中“民主管理”的一个缩影,为充分培养学生“民主之风”,学校学生会干部均由学生自主选举产生,社团活动由学生自愿报名参加。对于学生的疑问,学校有问必答,涉及学生切身利益的问题及时跟踪解决。在中山一中,“校长信箱”常常会出现不少“好的点子”。“校长,我认为一中的环境越来越美了,最近多了很多景观石头,但我觉得缺了一块‘一中人’的石头”、“校长,学校校庆每年都会奖励师生,我希望学校也能奖励那些优秀的保安叔叔和食堂的阿姨。”……这些好的点子时常会出现在校长信箱里。对于同学们好的建议,学校总是会根据实际情况采纳或回复,于是写着“一中人”的石头出现在高中部行政楼前,成为学生争相留影的地方;2013年中山一中105年校庆,数十名优秀保安、饭堂阿姨、清洁工阿姨站在了学校领奖台。
有人说,要想赢得尊重首先要对他人尊重,要想民主,首先要对他人民主。我想正是民主的环境,民主的做法,才让中山一中这个家显得更加温馨,更加让人留恋。
(本文照片由中山一中提供)
责任编辑罗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