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 为了解决移动通信室分设计问题,笔者在此对设计方案进行了探究分析。其中包括方案设计中的导频、切换以及覆盖问题,在导频中通过对天线方位的调整,使其EC/IO的调测参数达到正常状态。在切换方式中通过软切,可降低掉话率的现象。在覆盖问题上通过调测基站的方位角及增大增益,降低了基站覆盖的局限性,这种方案的设计使之满足正常的需求。
【关键词】 移动通信 室分设计 调测参数 切换方式
原有设计人员在室分设计方案中存有一定的缺陷,一方面没有对传输损耗进行设计分析,另一方面没有对信号的切换方式进行调整,造成出现严重的掉话现象。但通过现有模式的调整,不但优化了室分设计内部的方案,而且也降低了通话系统的掉话率。
一、室分系统组成结构
室分系统包括:信号源、无源器件、天线及馈线组成,当前室分设计所用的信号源主要包括宏蜂窝、射频拉远模块、微蜂窝以及直放站等。宏蜂窝信号源系统稳定,但该基站在施工过程中操作较为复杂,一般对于选用的信号源类型为BBU+RRU的形式,该模式的信号源系统在安装条件上能独立分开,设备通过电接口直接把数据信息模块传输至宏基站机房内。微蜂窝信号源能够将多个设备集中于一点,该模式适用于话务量较多的分布局域。射频拉远模块是在宏蜂窝基础上进行了演进,一种是在宏蜂窝中直接采用BBU+RRU的形式,另一种是在宏基站内直接采用RRU,该两种形式需要对运行环境进行测定分析,然后选用适当的接入模式。无源器件包括功分器、耦合器、电桥、合路器以及衰减器等,功分器的主要作用便是分散传输信号;耦合器的主要功能是提取有效部分信号;电桥的主要功能是将输出功率与输入功率的波形等幅输出,输出显示的波形为平行状态。天线及馈线包括:全向天线及定向天线,全向天线适用于较为集中区域,保证各个区域都能接收到天线发射的信号。定向天线适用于室外,能够减少室内无线信号的损耗。
二、室分设计无线网络优化程序
室分设计在无线网络优化程序层次结构上分为了两个阶段,分别是:网络建设初期规划、后期运营维护优化,其中工程优化(全网优化)包括:单站优化、簇优化以及全网优化;而运维优化(日常优化)主要是完成商用放号后的工作,主工作内容包括:日常网络设备的维护和网络数据运维分析。
1.全网优化。单站优化是室分设计工程优化中的一项,主要通过基站自身检测的数据,查看问题所在以及优化内容。单站优化查看基站终端设备的吞吐量、基站的切换频点以及基站的覆盖角度等。优化项目与评判标准具有一致性,优化单站数据库、DT/CQT测试数据、功能数据测试更新以及硬件故障处理信息记录。在对室分设计无线环境优化分析中,优化的数据指标都在通用的标准范围内,RSCP优化数据指标在80%-90%,MOS优化数据指标在3-7,DT话音BLER优化数据指标在94%-98%,以及Tx_Power优化数据指标在91%-95%。全网优化解决的是室分设计网络信号覆盖问题,若信号发射功率小于-90dBm时,则会通过增大传输功率或者更换增益较大的天线,增大传输功率主要是增强基站的导频强度,增大原有的辐射范围。而换用较大增益的天线,主要指减少相邻基站信号的重叠,导致出现信号衰减区。
2. 运维优化。运维优化项目类型有:后台话务信息数据检测、用户投诉分析、路测数据分析以及CQT拨打测试数据分析,后台优化分析中包括:OMC数据的统计和基站告警分析,主要分析起呼的掉话率,技术人员在对室分设计CDMA1X数据分析时,出现故障的原因可能是基站天线信号的干扰,也有可能是由于外界障碍物挡住了外围的信号,使传输的信号无法覆盖至该区域,导致出现用户掉线的现象。运维优化能够实时分析掉话率的原因,使其保证用户通话率的畅通。
三、 室分设计网络优化问题及解决措施
1. 导频问题。导频问题的出现会使EC/IO数据值降低,通话率降低,其次还会使通信系统的容量降低,对于距离基站较远的区域,无线系统无法进行接入,导致主导导频功率的下降。在优化措施上要对导频功率或者对天线方位进行调整,若EC/IO的数据线出现断续时,在解决方案上可将机械角度下调2度,使原有的2度角转变为现有的4度角或者增大2db的发射功率,保证发射功率处于稳定阶段。
2. 切换问题。切换问题便是用户基站的选用,若一个用户距离2个基站距离不同,则会选用的基站也会不同。若用户到达另一个区域,选用的基站是另一区域的基站。在解决优化措施上对路测采集的信息点数进行采集,然后再切换方式上采用软切换,用户手机在切换至另一个站点时,才会断开与远站点数据的连接,防止出现掉话的现象。
结语:通过对移动通信室分覆盖设计方案的探究分析,使得笔者对方案的规划设计有了更为深刻的认知。在方案设计中要综合导频、切换以及覆盖问题,保证用户正常的通话质量。通过调测天线的俯仰角度,使得RSCP的参照系数达到正常数据值,保证通话质量的畅通性。
参 考 文 献
[1]高伟东,彭涛.TD-SCDMA无线网络规划优化及无线资源管理[M].人民邮电出版社,2007.
[2]程福宇.住宅小区深度覆盖建设解决方案[J].信息技术,2008,41(27):57-58.
[3]高泽华.室内分布系统规划与设计[M].北京:人民邮电大学出版社,2013.
【关键词】 移动通信 室分设计 调测参数 切换方式
原有设计人员在室分设计方案中存有一定的缺陷,一方面没有对传输损耗进行设计分析,另一方面没有对信号的切换方式进行调整,造成出现严重的掉话现象。但通过现有模式的调整,不但优化了室分设计内部的方案,而且也降低了通话系统的掉话率。
一、室分系统组成结构
室分系统包括:信号源、无源器件、天线及馈线组成,当前室分设计所用的信号源主要包括宏蜂窝、射频拉远模块、微蜂窝以及直放站等。宏蜂窝信号源系统稳定,但该基站在施工过程中操作较为复杂,一般对于选用的信号源类型为BBU+RRU的形式,该模式的信号源系统在安装条件上能独立分开,设备通过电接口直接把数据信息模块传输至宏基站机房内。微蜂窝信号源能够将多个设备集中于一点,该模式适用于话务量较多的分布局域。射频拉远模块是在宏蜂窝基础上进行了演进,一种是在宏蜂窝中直接采用BBU+RRU的形式,另一种是在宏基站内直接采用RRU,该两种形式需要对运行环境进行测定分析,然后选用适当的接入模式。无源器件包括功分器、耦合器、电桥、合路器以及衰减器等,功分器的主要作用便是分散传输信号;耦合器的主要功能是提取有效部分信号;电桥的主要功能是将输出功率与输入功率的波形等幅输出,输出显示的波形为平行状态。天线及馈线包括:全向天线及定向天线,全向天线适用于较为集中区域,保证各个区域都能接收到天线发射的信号。定向天线适用于室外,能够减少室内无线信号的损耗。
二、室分设计无线网络优化程序
室分设计在无线网络优化程序层次结构上分为了两个阶段,分别是:网络建设初期规划、后期运营维护优化,其中工程优化(全网优化)包括:单站优化、簇优化以及全网优化;而运维优化(日常优化)主要是完成商用放号后的工作,主工作内容包括:日常网络设备的维护和网络数据运维分析。
1.全网优化。单站优化是室分设计工程优化中的一项,主要通过基站自身检测的数据,查看问题所在以及优化内容。单站优化查看基站终端设备的吞吐量、基站的切换频点以及基站的覆盖角度等。优化项目与评判标准具有一致性,优化单站数据库、DT/CQT测试数据、功能数据测试更新以及硬件故障处理信息记录。在对室分设计无线环境优化分析中,优化的数据指标都在通用的标准范围内,RSCP优化数据指标在80%-90%,MOS优化数据指标在3-7,DT话音BLER优化数据指标在94%-98%,以及Tx_Power优化数据指标在91%-95%。全网优化解决的是室分设计网络信号覆盖问题,若信号发射功率小于-90dBm时,则会通过增大传输功率或者更换增益较大的天线,增大传输功率主要是增强基站的导频强度,增大原有的辐射范围。而换用较大增益的天线,主要指减少相邻基站信号的重叠,导致出现信号衰减区。
2. 运维优化。运维优化项目类型有:后台话务信息数据检测、用户投诉分析、路测数据分析以及CQT拨打测试数据分析,后台优化分析中包括:OMC数据的统计和基站告警分析,主要分析起呼的掉话率,技术人员在对室分设计CDMA1X数据分析时,出现故障的原因可能是基站天线信号的干扰,也有可能是由于外界障碍物挡住了外围的信号,使传输的信号无法覆盖至该区域,导致出现用户掉线的现象。运维优化能够实时分析掉话率的原因,使其保证用户通话率的畅通。
三、 室分设计网络优化问题及解决措施
1. 导频问题。导频问题的出现会使EC/IO数据值降低,通话率降低,其次还会使通信系统的容量降低,对于距离基站较远的区域,无线系统无法进行接入,导致主导导频功率的下降。在优化措施上要对导频功率或者对天线方位进行调整,若EC/IO的数据线出现断续时,在解决方案上可将机械角度下调2度,使原有的2度角转变为现有的4度角或者增大2db的发射功率,保证发射功率处于稳定阶段。
2. 切换问题。切换问题便是用户基站的选用,若一个用户距离2个基站距离不同,则会选用的基站也会不同。若用户到达另一个区域,选用的基站是另一区域的基站。在解决优化措施上对路测采集的信息点数进行采集,然后再切换方式上采用软切换,用户手机在切换至另一个站点时,才会断开与远站点数据的连接,防止出现掉话的现象。
结语:通过对移动通信室分覆盖设计方案的探究分析,使得笔者对方案的规划设计有了更为深刻的认知。在方案设计中要综合导频、切换以及覆盖问题,保证用户正常的通话质量。通过调测天线的俯仰角度,使得RSCP的参照系数达到正常数据值,保证通话质量的畅通性。
参 考 文 献
[1]高伟东,彭涛.TD-SCDMA无线网络规划优化及无线资源管理[M].人民邮电出版社,2007.
[2]程福宇.住宅小区深度覆盖建设解决方案[J].信息技术,2008,41(27):57-58.
[3]高泽华.室内分布系统规划与设计[M].北京:人民邮电大学出版社,20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