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做你生命的同行者
在他眼中,她长得太寒碜,额头高,眼窝深,而且又瘦又小,脸上冻得红一块、紫一块的。这是他在新婚时看到的,新娘的模样,让他多少有些失望。
新婚那天,他实在太累,原本想在床上躺会休息下,不料竟睡着了。到了下半夜,胃痛令他醒了过来,大概是晚餐多吃了一些红薯粉条。得知原因后,她说:“你躺着别动,家中哪里有芝麻吗?”她找来了一把芝麻,捣碎,然后让他就着温水服下。说来也神,只一会儿他的胃就不痛了。
这让他惊讶:这么一个小姑娘,竟然懂得这么多。见她合衣坐着,问:“你怎么不睡啊?”她说:“天快亮了吧?我还要打开煤火添锅做饭。”他说:“早着呢,鸡还没叫头遍。”说到这,他不禁想:这是多么难得的好媳妇,家中没有钟表,怕耽误一家人吃早餐,就不敢睡觉了。这个丑丫头将和他在风雨坎坷中走过一辈子,将是他生命的同行者……
她就是出生于河南洛阳孟津县邙山岭上、后来改为董冰的董双,他是与她只离4里地的李凖。两人3岁时就定了亲,成婚时他们都只有16岁。
是贤妻,也是诤友
正因为有了妻子无微不至的关怀与呵护,十三四岁就去做学徒并没念什么书的李凖,在劳动之余能够静下心来学文化,并进行文学创作。1953年,李凖的短篇小说《不能走那条路》发表在《河南日报》上,受到毛泽东的赞扬。第二年,李凖调到河南省文联,成为专业作家。李凖成名了,成了山窝窝里飞出的金凤凰。当时有好多美貌的知识女性向他表达爱慕之情。但他始终认为丑媳妇董冰就是能和他风雨同舟的人。
1948年,李凖被招到洛阳市银行当职员。1951年“三反”“五反”运动开始,因为李凖出身地主家庭,被作为阶级斗争对象关了起来。这一关就是7个多月,对他放心不下的妻子经常抱着孩子去看他,看守人员不让进,她就远远地站着。
1962年,李凖在创作电影文学剧本《老兵新传》《小康人家》之后,又创作了《李双双》,这让他在文坛上声名大振。一次,董冰跟着丈夫去上海,各大电影院正在热播《李双双》,霓虹灯下到处都是大幅广告,李凖不无得意地对妻子说:“你看,多厉害!”不料董冰却淡淡地说:“这样的故事多啦。”妻子的话像一阵清凉的风,让李凖一下子清醒过来,他由衷地感叹:董冰不仅是贤妻,还是诤友。
爱是守护那份平实与细腻
“文化大革命”开始后,李凖被认为是“黑帮分子”。1969年,他们一家人下放到东黄泛区一个偏僻的小山村西华县屈庄。当时一家人被安排住在磨房里,地上全是牲口粪,房子里黑洞洞,一不小心就踩在粪上。孩子们哭了,李凖也看不到日子的光亮。倒是董冰心地敞亮,说:“你们看,唐朝韩愈的诗‘云横秦岭家何在?雪拥蓝关马不前’也是流放时写的,人一辈子不可能一帆风顺。”李凖没想到妻子竟然会用韩愈的诗来开导他,敬佩之情油然而生。
其实,董冰没进过学校,但她一直想在创作上帮助丈夫。6个孩子不仅全靠她抚养大,衣服、鞋子也都是她亲手做。特别是布票紧缺的那些年,她几乎整夜都在缝补袜子和衣服,鞋子一做就是几十双。然而,难得的是,她还把从高小到初中的语文、历史课文读完了,连4本字典都翻成了碎片。晚上坚持看书,经常一坐就到夜里两点,字练得有模有样,中外小说居然读了上百部。
又是做活计,又是练字看书,由于过于劳累,董冰开始失眠,后来发展成神经衰弱症。辛苦归辛苦,付出的努力让董冰也有了很不错的文学素养,实现了她最初的梦,成了丈夫写作上的好帮手和参谋。比如丈夫在把李存葆的小说《高山下的花环》改编成电影时,董冰指出了梁大娘这个人物的不足之处,李凖认为妻子的话非常有见地,按照她的意见作了修改。最终这部电影荣获了百花奖和金鸡奖,他觉得妻子功不可没,他曾说:“我的作品只要在她手里通过,就有七八分把握了,特别是那些写农村人物的作品。”不仅如此,董冰自己也拿起笔创作了30多万字的小说《老家旧事》,小说出版后,受到众多读者的喜爱。
进入老年后,董冰又成了李凖的“保姆”,除了吃饭、穿衣一如从前细心打理外,还新增了理发、洗脚、量血压……有时写作也靠她帮助记录。
爱是一把芝麻粉儿,它细腻平实,对一切的宠辱不惊。爱不需要什么惊天动地之举,恒守着一份平实与细腻,也恒守住了美好幸福的婚姻和爱情。
在他眼中,她长得太寒碜,额头高,眼窝深,而且又瘦又小,脸上冻得红一块、紫一块的。这是他在新婚时看到的,新娘的模样,让他多少有些失望。
新婚那天,他实在太累,原本想在床上躺会休息下,不料竟睡着了。到了下半夜,胃痛令他醒了过来,大概是晚餐多吃了一些红薯粉条。得知原因后,她说:“你躺着别动,家中哪里有芝麻吗?”她找来了一把芝麻,捣碎,然后让他就着温水服下。说来也神,只一会儿他的胃就不痛了。
这让他惊讶:这么一个小姑娘,竟然懂得这么多。见她合衣坐着,问:“你怎么不睡啊?”她说:“天快亮了吧?我还要打开煤火添锅做饭。”他说:“早着呢,鸡还没叫头遍。”说到这,他不禁想:这是多么难得的好媳妇,家中没有钟表,怕耽误一家人吃早餐,就不敢睡觉了。这个丑丫头将和他在风雨坎坷中走过一辈子,将是他生命的同行者……
她就是出生于河南洛阳孟津县邙山岭上、后来改为董冰的董双,他是与她只离4里地的李凖。两人3岁时就定了亲,成婚时他们都只有16岁。
是贤妻,也是诤友
正因为有了妻子无微不至的关怀与呵护,十三四岁就去做学徒并没念什么书的李凖,在劳动之余能够静下心来学文化,并进行文学创作。1953年,李凖的短篇小说《不能走那条路》发表在《河南日报》上,受到毛泽东的赞扬。第二年,李凖调到河南省文联,成为专业作家。李凖成名了,成了山窝窝里飞出的金凤凰。当时有好多美貌的知识女性向他表达爱慕之情。但他始终认为丑媳妇董冰就是能和他风雨同舟的人。
1948年,李凖被招到洛阳市银行当职员。1951年“三反”“五反”运动开始,因为李凖出身地主家庭,被作为阶级斗争对象关了起来。这一关就是7个多月,对他放心不下的妻子经常抱着孩子去看他,看守人员不让进,她就远远地站着。
1962年,李凖在创作电影文学剧本《老兵新传》《小康人家》之后,又创作了《李双双》,这让他在文坛上声名大振。一次,董冰跟着丈夫去上海,各大电影院正在热播《李双双》,霓虹灯下到处都是大幅广告,李凖不无得意地对妻子说:“你看,多厉害!”不料董冰却淡淡地说:“这样的故事多啦。”妻子的话像一阵清凉的风,让李凖一下子清醒过来,他由衷地感叹:董冰不仅是贤妻,还是诤友。
爱是守护那份平实与细腻
“文化大革命”开始后,李凖被认为是“黑帮分子”。1969年,他们一家人下放到东黄泛区一个偏僻的小山村西华县屈庄。当时一家人被安排住在磨房里,地上全是牲口粪,房子里黑洞洞,一不小心就踩在粪上。孩子们哭了,李凖也看不到日子的光亮。倒是董冰心地敞亮,说:“你们看,唐朝韩愈的诗‘云横秦岭家何在?雪拥蓝关马不前’也是流放时写的,人一辈子不可能一帆风顺。”李凖没想到妻子竟然会用韩愈的诗来开导他,敬佩之情油然而生。
其实,董冰没进过学校,但她一直想在创作上帮助丈夫。6个孩子不仅全靠她抚养大,衣服、鞋子也都是她亲手做。特别是布票紧缺的那些年,她几乎整夜都在缝补袜子和衣服,鞋子一做就是几十双。然而,难得的是,她还把从高小到初中的语文、历史课文读完了,连4本字典都翻成了碎片。晚上坚持看书,经常一坐就到夜里两点,字练得有模有样,中外小说居然读了上百部。
又是做活计,又是练字看书,由于过于劳累,董冰开始失眠,后来发展成神经衰弱症。辛苦归辛苦,付出的努力让董冰也有了很不错的文学素养,实现了她最初的梦,成了丈夫写作上的好帮手和参谋。比如丈夫在把李存葆的小说《高山下的花环》改编成电影时,董冰指出了梁大娘这个人物的不足之处,李凖认为妻子的话非常有见地,按照她的意见作了修改。最终这部电影荣获了百花奖和金鸡奖,他觉得妻子功不可没,他曾说:“我的作品只要在她手里通过,就有七八分把握了,特别是那些写农村人物的作品。”不仅如此,董冰自己也拿起笔创作了30多万字的小说《老家旧事》,小说出版后,受到众多读者的喜爱。
进入老年后,董冰又成了李凖的“保姆”,除了吃饭、穿衣一如从前细心打理外,还新增了理发、洗脚、量血压……有时写作也靠她帮助记录。
爱是一把芝麻粉儿,它细腻平实,对一切的宠辱不惊。爱不需要什么惊天动地之举,恒守着一份平实与细腻,也恒守住了美好幸福的婚姻和爱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