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近年来高考作文中假话空话大话现象十分严重,学生言必李白、杜甫,文必李清照、陶渊明,一篇文章除了几个名人事例外,学生几乎没有自身的思考,于是呼唤真情作文的回归,让学生在作文中以“我手写我心”就成为一种共识。针对这种现象,我提出了在作文中要做到认真观察、积极思考,培养健康情趣,进而写出具有真情实感的文章。
【关键词】作文 真情 观察 思考
“文章合为时而著,歌诗合为事而作”,白居易给我们指出了文章的正确作法,写文章要有真正的内容和真实的情感。巴金先生也说:“我们写作,只是因为我们有话要说,有感情要倾吐,我们用文字表达我们的喜怒哀乐。”可见,真情是作文的法宝。只有说真话、写真情才能揭示生命的力度和厚度。
而看看这些年的考场作文,真实的状况令人震惊:很大一部分考生在作文中没有自己的观点,没有真实的生活,言必李白、杜甫;文必李清照,陶渊明,这样的文章虽然有“文化素养”,但却没有自己的生活,没有自己的真实感受。那么,作文为何不能回归本色,我们又如何写出有真情的作文呢?
真情,一个走丢的孩子
大家都知道,高考作文往往是围绕高考指挥棒转,高考怎么考,老师就怎么教。长久以来,“文以载道”的传统观念深入人心,作文动辄不是“人生的思考”,“哲理的思索”之类的沉重话题,就是“道德说教”,“是非判断”的抽象话题。而作文评分也一直受伦理道德的影响,走的仍是政治挂帅的那一套。这样,学生已没有了自己说话的份儿,这样做的后果就是学生作文时简单化、功利化、模式化,学生作文时不得不戴上面具,说假话、空话。与此同时,“满分作文”“作文宝典”之类的作文书“你方唱罢我登台”,像流水作业一样安排好道道工序,只需填料、压模、组装,作文过程基本成了造假和贩假的过程,成了丧失自我的一纸“空文”。而“文必已出”“言为心声”的写作原则早就被师者和学者抛之脑后。所幸的是,通过对这两年高考作文试题的分析,笔者明显感觉到作文正在淡化“人生的思考”“哲理的思索”之类的沉重话题,弱化关于“道德说教”,“是非判断”的抽象话题。取而代之的是更生动的“现实中的社会生活”,更真切的“我的生活”之类的话题,命题更贴近高中学生的思想、情感和生活。如07高考作文《必须跨过这道坎》、《我能》、《有句话常挂在嘴边》,08高考作文《他们》、《带着感动出发》等作文题目都是要让学生写出真情。
真情,掀起你的盖头来
要让真情回归作文,首先要有健康的情感,这是作好作文的根基。深刻的见解离不开对人生的深刻的思考,优秀的文章离不开健康的情感,因此要特别注意培养学生健康的情感。如坚持实事求是,“以我手写我心”,要坚持说真话,表真情,传达自己独特的感受和思考。即使是在虚拟情境的作文中,虽然写的不一定是“已有的事”,但一定是“会有的情”。笔者看到这样一则事例,为了让学生写真情作文,一位老师让他的学生们为母亲洗一次脚,然后写下自己的感受,我认为这样的作文应该多写,因为这样能培养学生“孝”的这种健康情感。
其次要有正确的正确的审美观。要走出旧的审美“围城”,抛弃“高大全”,可“审美”,也可“审丑”;重情感,也重艺术;尚崇高,也尚平凡。去年的一篇高考作文《怀想天空》写得相当平实,可以说是口语化,这篇作文看来虽然平淡,但它却有对父母辛劳的关心,有帮父母减轻生活重压的实际行动,字里行间,我们看到一个普通的家庭,看到普通的父亲母亲辛酸地挑起生活的重担,看到一位懂事的儿子想为双亲分担一点生活的忧愁。这样的作文,有一种淡然的愁,但却多了一份生活的真,少了所谓的文化底蕴,却多了一份对生活的真诚,得高分也是理所当然的。
再次还要学会观察。长期生活在一个地方,对周围的一切就会司空见惯,习以为常。所以总是听到有些同学埋怨生活的平淡、枯燥、无味。这种感觉导致思想与情感的浅薄与匮乏,造成文思的枯竭。其实,就在几乎“无事”的生活中却蕴含着深广的人生哲理。观察可以是直接的,也可以是间接的,直接的观察很是简单:留心路边的小草何时吐出了新芽,天上的流云如何地翻卷;留心同学读书时的不同情态;听小鸟的鸣唱是欢乐还是悲伤,听山泉的流淌是奋进还是低回……当你留意了,你就会感觉到生活的丰富多彩;当你留意了,你就会有如岩浆般的激情;当你留意了,你的作文就会字字珠玑、处处真情!
最后要及时记录心中的感受。最有效的方法应该是记日记了。听到鸟叫,我们要学习王维及时写下“鸟鸣山更幽”,学习他随时随地记录下他的体会;看到花开,我们马上会想起川端康成,他在凌晨的时候看到海棠花未眠,就萌生了这么多的深邃的思想;听到落雨,我们就要学习李清照吟出“梧桐更兼细雨,点点滴滴”,及时记下对雨的细微的感受。及时定格这些瞬间的感受,用文字记录下来,日积月累,将成为丰厚的文章题材,为真情的抒发打下良好的基础。读书时发现好的段落就一定要抄录下来,并且作一番的思考,把所领会的写进摘录本。一旦书中文字触发了你的思想感情,也要马上记录下来。平时还当养成随时记录感悟内容的习惯,这是一个中学生提高作文能力的最佳途径。
★作者简介:张平治,重庆市璧山来凤中学教师。
【关键词】作文 真情 观察 思考
“文章合为时而著,歌诗合为事而作”,白居易给我们指出了文章的正确作法,写文章要有真正的内容和真实的情感。巴金先生也说:“我们写作,只是因为我们有话要说,有感情要倾吐,我们用文字表达我们的喜怒哀乐。”可见,真情是作文的法宝。只有说真话、写真情才能揭示生命的力度和厚度。
而看看这些年的考场作文,真实的状况令人震惊:很大一部分考生在作文中没有自己的观点,没有真实的生活,言必李白、杜甫;文必李清照,陶渊明,这样的文章虽然有“文化素养”,但却没有自己的生活,没有自己的真实感受。那么,作文为何不能回归本色,我们又如何写出有真情的作文呢?
真情,一个走丢的孩子
大家都知道,高考作文往往是围绕高考指挥棒转,高考怎么考,老师就怎么教。长久以来,“文以载道”的传统观念深入人心,作文动辄不是“人生的思考”,“哲理的思索”之类的沉重话题,就是“道德说教”,“是非判断”的抽象话题。而作文评分也一直受伦理道德的影响,走的仍是政治挂帅的那一套。这样,学生已没有了自己说话的份儿,这样做的后果就是学生作文时简单化、功利化、模式化,学生作文时不得不戴上面具,说假话、空话。与此同时,“满分作文”“作文宝典”之类的作文书“你方唱罢我登台”,像流水作业一样安排好道道工序,只需填料、压模、组装,作文过程基本成了造假和贩假的过程,成了丧失自我的一纸“空文”。而“文必已出”“言为心声”的写作原则早就被师者和学者抛之脑后。所幸的是,通过对这两年高考作文试题的分析,笔者明显感觉到作文正在淡化“人生的思考”“哲理的思索”之类的沉重话题,弱化关于“道德说教”,“是非判断”的抽象话题。取而代之的是更生动的“现实中的社会生活”,更真切的“我的生活”之类的话题,命题更贴近高中学生的思想、情感和生活。如07高考作文《必须跨过这道坎》、《我能》、《有句话常挂在嘴边》,08高考作文《他们》、《带着感动出发》等作文题目都是要让学生写出真情。
真情,掀起你的盖头来
要让真情回归作文,首先要有健康的情感,这是作好作文的根基。深刻的见解离不开对人生的深刻的思考,优秀的文章离不开健康的情感,因此要特别注意培养学生健康的情感。如坚持实事求是,“以我手写我心”,要坚持说真话,表真情,传达自己独特的感受和思考。即使是在虚拟情境的作文中,虽然写的不一定是“已有的事”,但一定是“会有的情”。笔者看到这样一则事例,为了让学生写真情作文,一位老师让他的学生们为母亲洗一次脚,然后写下自己的感受,我认为这样的作文应该多写,因为这样能培养学生“孝”的这种健康情感。
其次要有正确的正确的审美观。要走出旧的审美“围城”,抛弃“高大全”,可“审美”,也可“审丑”;重情感,也重艺术;尚崇高,也尚平凡。去年的一篇高考作文《怀想天空》写得相当平实,可以说是口语化,这篇作文看来虽然平淡,但它却有对父母辛劳的关心,有帮父母减轻生活重压的实际行动,字里行间,我们看到一个普通的家庭,看到普通的父亲母亲辛酸地挑起生活的重担,看到一位懂事的儿子想为双亲分担一点生活的忧愁。这样的作文,有一种淡然的愁,但却多了一份生活的真,少了所谓的文化底蕴,却多了一份对生活的真诚,得高分也是理所当然的。
再次还要学会观察。长期生活在一个地方,对周围的一切就会司空见惯,习以为常。所以总是听到有些同学埋怨生活的平淡、枯燥、无味。这种感觉导致思想与情感的浅薄与匮乏,造成文思的枯竭。其实,就在几乎“无事”的生活中却蕴含着深广的人生哲理。观察可以是直接的,也可以是间接的,直接的观察很是简单:留心路边的小草何时吐出了新芽,天上的流云如何地翻卷;留心同学读书时的不同情态;听小鸟的鸣唱是欢乐还是悲伤,听山泉的流淌是奋进还是低回……当你留意了,你就会感觉到生活的丰富多彩;当你留意了,你就会有如岩浆般的激情;当你留意了,你的作文就会字字珠玑、处处真情!
最后要及时记录心中的感受。最有效的方法应该是记日记了。听到鸟叫,我们要学习王维及时写下“鸟鸣山更幽”,学习他随时随地记录下他的体会;看到花开,我们马上会想起川端康成,他在凌晨的时候看到海棠花未眠,就萌生了这么多的深邃的思想;听到落雨,我们就要学习李清照吟出“梧桐更兼细雨,点点滴滴”,及时记下对雨的细微的感受。及时定格这些瞬间的感受,用文字记录下来,日积月累,将成为丰厚的文章题材,为真情的抒发打下良好的基础。读书时发现好的段落就一定要抄录下来,并且作一番的思考,把所领会的写进摘录本。一旦书中文字触发了你的思想感情,也要马上记录下来。平时还当养成随时记录感悟内容的习惯,这是一个中学生提高作文能力的最佳途径。
★作者简介:张平治,重庆市璧山来凤中学教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