等死的“板材之都”

来源 :中国经济周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iangwang112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11月初,山东省临沂市费县探沂镇薛家村,李斗一家三口和两名工人正在自家的作坊里忙活着。
  
  村子里曾经家家户户都做木皮加工厂,现在,除了李斗一家,其他的都倒闭了,只剩下了空荡荡的厂房。
  
  夫妻店曾遍地都是
  
  一名工人用长柄刀具把从外地买来的原木一根根去皮,另一名工人将其送到旋切机上,李斗操作着机器切出一张张薄薄的木皮,李斗的老婆则把木皮一张张立放在支架上,等自然晾干后,就可以卖了。
  
  李斗的加工厂占地面积6000多平米,一台价值两万元的旋切机是厂里唯一的机器。西侧有四间瓦房,分别是李斗的办公室、客厅、厨房和卧室;紧挨着瓦房有两间板房,工人就住在这里。
  
  李斗的儿子去年大学毕业后没有找到理想的工作,就在自家的厂里帮忙了,负责采购原木、销售木皮。两名工人都是当地的农民,每月工资3000元左右,“农闲了,他们就过来帮忙,农忙季节还要放假让他们回家收割粮食,我们的生产就得先撂一下。”李斗说。
  
  李斗的木皮加工厂干了有10年。2001年,李斗和妻子所在的乡镇企业破产,当时他的一个朋友开了一个木皮加工厂,成本不高,效益还不错,于是李斗也学着干起了木皮加工生意。
  
  木皮加工企业在这个小镇慢慢生根发芽,由当初十几家工厂发展到高峰时期几乎家家户户都在做。整个探沂镇人口约有6万人,这种微型企业就有2000多家。据李斗介绍,“多是夫妻店,或者几个朋友合开,算是相对大一些的木板加工厂的上线,既不需要工商登记也没有税务登记,只要把自己的房子改建一下或者租个厂房,就可以做了”。
  
  “10万、8万的资金一谋划就可以搞了,没什么技术门槛,自己干活比给别人家打工自由,收入也相对多些,家里有点钱的都干了这个,没有资金的东拼西凑也干了起来。”另一个木皮加工厂的老板张金告诉《中国经济周刊》,“主要的资金用于购买机器,每台机器2万,一家也就是两三台,工商税务费用也很少。”
  
  李斗做得顺风顺水。到了2005年,李斗拿出十几万块钱,买下了现在厂房所占地块70年的使用权,去工商局注册了个体户营业执照,又花了五、六万元买了两台旋切机,多招了几个工人,产量和收入又增加了一番。李斗说,前些年市场好的时候,像自己这样的家庭作坊,在探沂镇几乎遍地都是,“生意特别好做,年收入几十万不成问题”。
  
  按照当时的利润和扩展速度,李斗想,用不了几年,自家的作坊就能变成小型甚至大中型企业。
  
  板材工人比公务员工资高
  
  2007年以来,探沂镇新开了特别多的夫妻店。“现在,镇里已经很少有耕地,也很少有人种地了,几乎所有的耕地都成了工厂用地,家家户户都是这种夫妻工厂,人人都是老板。”李斗说。
  
  这种微型企业在临沂市几乎俯拾即是,绝大多数企业年营业额不过几十万,人员不过几个,在木材产业链的最低端做着低附加值的原木加工业。
  
  今年1月13日,中国林产工业协会正式授予山东省临沂市“中国板材之都”的称号。资料显示,该市现有板材加工企业1.8万余家,年产各类成品板材1500万立方米,产品远销欧美、日韩等20多个国家和地区,占全国人造板出口量的34%。2010年,该市板材产量999.5万立方米,实现产值75.5亿元,同比增长26%。李斗所在的费县是该市最大的板材加工出口基地,截至2010年底,其板材业产量约占该市总产量的30%。
  
  张金留意到,2008年起木皮加工厂的利润开始下跌,由上半年15%的利润一路走低,年底已经不到10%了。“干的人越多,价格就越透明,之前的暴利时代一去不复返。2007年百萬元左右的年营业额,能净赚个二三十万;2009年产量增加了一倍,营业额能达到200万元,净利润却不到十万元。”
  
  “家家户户都开工厂,家家户户都是老板,家家户户都需要工人,但现在根本就招不到工人。”进入板材市场三年多的孙克抱怨道,“为了能招到工人,我们开出的薪水已经比2007年的时候高了一倍多,平均工资能达到3000元左右,而我们当地的公务员一个月也就能收入两千多一点。不开这么高,根本就招不到工人。”
  
  “我们甚至都开着车去别的有富余劳动力的乡镇请工人,逢年过节我们也不敢忘了他们,我跟老婆开着车给工人挨家挨户送礼物。”李斗说。
  
  躲税成风气
  
  在成本日渐增高、利润日渐微薄的情况下,平日“并不起眼”的工商、税务,就成了压在微型企业身上的大山。
  
  当地大部分木皮加工厂都没有去工商局登记,“规模太小,生产、用工都太随意,人家不给办证”,但各种税费一分都不能少。李斗给记者看了自家工厂2010年的缴费记录:交给村委会的土地使用费为9000元;地税按照当地规定每平方米每年5元计算,李斗10亩的厂地优惠后一年还要交15000元;不管有没有去工商局注册,每年要交给工商局两千多元;此外,环保局、技术监督局等单位也都各收几百元不等的各种费用。李斗拿着计算器,告诉记者:“去年我一共赚了不到10万元,这些税费加起来有三四万元,我们根本剩不下什么。”
  
  李斗坦言:“土地税和土地使用费前些年几乎就不收,就是这几年疯狂涨起来的,现在利润越来越少,这些税费却莫名其妙地越来越多。碰上收税的月份,我们都会歇业一个月出去躲税,现在生意不好做,每天都有工厂在倒闭,收税的一看厂子没人了就以为厂子倒闭了,也就不再来收了。干一个月挣不了几千元,躲一个月却能省一万多元,所以大家都选择出去躲一阵子。”
  
  “对个体户征税本来就不太规范,征收也很随意,弹性空间也最大,管理的规范是很有必要的。”张金认为,政府收税大张口,还在于当地定下的财政收入目标。
  
  临沂市财政局数据显示,今年上半年临沂市地方财政收入完成88.9亿元,占预算的65.8%,超过预期进度15.8个百分点,实现时间任务“双过半”目标。日前临沂市政府下发文件,确立了未来五年经济发展的目标,提出力争到 2015年,全市地方财政收入完成200亿元左右。
  
  临沂市费县一家微型企业老板王松认为,财政收入要达到这个目标,还是要从企业纳税来实现,面多量广的微型企业首当其冲,“针对我们的税收一路走高也是自然而然的事”。
  
  对这一说法,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探沂镇官员并不认同,他告诉《中国经济周刊》:“政府现在也处在两难的境地,现在整个探沂镇耕地已经寥寥无几,国家为了保护耕地,限制工厂用地的过度扩张,提高地税也是不得已的事。”
  
  都在等死
  
  跟李斗的木皮加工厂休戚相关的是另一类企业,当地的板材加工企业。板材企业的主要业务就是收集当地生产的木皮,生产胶合板或其他木板材料。
  
  木皮加工企业和板材加工企业,为临沂成为“中国板材之都”立下了汗马功劳。
  
  板材加工企业比木皮加工企业投入要大,一般要几百万元的投入,各种机器设备都要比李斗家里的那台旋切机要复杂得多,厂房面积一般也达到上百亩。当地一些板材加工企业就是从李斗那样的夫妻店慢慢做起来的。薛成勇就是其中之一。
  
  1998年薛成勇和亲戚投了几十万,干起了木皮加工厂,由于经营管理得好,10年后工厂升级成为资产几千万的板材加工企业。2007年,由于市场环境好,薛成勇进行了一次大规模的“扩张”,买了几百亩土地,新增了三条生产线,先后投入近两千万元,工人总数达到四五百人,年产值近亿元。
  
  曾经,薛成勇和他的企业一直是当地的美谈。如今,他遇到了前所未有的困难。“干得越多,亏得越多,几乎都在等死。”薛成勇告诉《中国经济周刊》,即使是2008年金融危机时,自己也没有经历过这样的窘困局面:工厂开工率不到最好时期的30%,之前每年产值过亿,现在也就2000万~3000万,工人压缩到了几十人,各种费用上来了,每卖一张板就亏损几块钱。
  
  2006年前,薛成勇的企业主要以内销为主,2007年扩大规模以后,出口外销占了半壁江山,“现在国内市场疲软,内销利润已经很微薄,外销的利润空间则因为人民币的升值备受挤压,因为我们出口结算一般都以外币结算。今年8月26日,我们走在路上800多万美元的货,等第二天到达目的地,收到的美元货款换算换成人民币以后就少了近20万元,在利润如此微薄的当下,这几乎就是致命打击。”
  
  “2008年金融危机时,我们面对的主要是订单下滑造成的生存危机,如今是有单不敢接,接的订单越大亏损越大。来订货的给出的价格已经低得超出了我们的承受底线。”另外一个板材加工企业的老板说。
  
  这些年,板材产业在当地的集中发展,导致木材需求极其旺盛,加上木材存在一定的生长周期,作为原材料的木材一度供不应求。
  
  记者从临沂市费县经贸局了解到,2008年,订单是一夜消失,死了也干脆,现在订单倒是有,但原材料、汇率、资金等大山一起压来,一下子死不了,这种温水煮青蛙似的煎熬,让很多微型企业痛苦不堪。针对一些处在死亡边缘的微型企业,经贸局正在采取保护行动。“通过对一些濒临倒闭的企业提供一些资金支持或者政策保护来拯救他们。”
  
  “死了也不能倒,倒了银行就会追着来讨贷款,几千万的机器成了一文不值的废铁,辛苦经营的企业到头来资不抵债。”薛成勇说。
  
  筹钱很难
  
  对于板材行业来说,资金链几乎就是生命链。前期固定投资是一部分,流动资产也占了绝大一部分比例。以薛成勇的企业为例,前期机器投入加上流动资产,动辄就要上千万元。
  
  2008年前,薛成勇的企业每年从本地银行贷出800万元,从信用社贷出300万元,这1100萬元资金刚刚能够维持工厂的日常运营。每年年底薛成勇还给银行全款和9%的利息,然后继续申请同等额度的贷款。“资金都投在厂子里了,哪儿有那么多现款去全额还上银行贷款,只能高息拆借,求助于那些高利贷。用高利贷还上银行贷款以后,继续申请贷款,如果申请成功日子还好过一点,可以用新申请出来的贷款把高利贷还上。要是申请不出来就完了,前几天这里一个老板跑路,就是因为用高利贷还了银行贷款以后,再申请贷款没申请下来,没钱还高利贷了。”
  
  “全额还款让很多微型企业老板吃不消,如果每年只需要还给银行利息,或是两年还一次全款,我们的日子就会好过不少。”另外一家板材加工企业的老板说。
  
  “板材的黄金时代已经过去,现在筹资明显一天比一天难。”薛成勇告诉《中国经济周刊》,“再加上自去年以来,通胀升温,银根收紧,就全国范围来说,银行普遍对中小企业贷款利率上浮20%~30%。银行本来就是嫌贫爱富的行业,宽松时银行信贷很少惠及微型企业,收紧时这些微型企业却最先被收缩。”
  
  一家木皮加工企业的老板告诉《中国经济周刊》,自己这种家庭作坊去银行贷款几乎不可能,所以他们从来都是通过自筹来解决生产和经营方面的资金问题,从来不寄希望于银行。“当地中农建工四大国有银行几乎把资金都贷给了当地的几个龙头国企,我们这些微型企业,他们是不放在眼里的。”
  
  7月初,工信部等四部委出台文件重新界定了中小企业的划分标准,第一次在中国企业中提出了微型企业的概念。银监会也对金融服务的概念作了进一步细分,细分出了微型企业金融服务。10月12日,国务院研究出台了包括信贷支持在内的九大金融财税政策措施帮助微型企业脱困。
  
  “把微型企业单挑出来,对企业融资没有任何的帮助。”当地中小企业信用担保中心一位负责人告诉记者,“这些政策无法从根本上解决微型企业的难题,之前也出台过类似政策,比如要求银行为中小企业设立专门的贷款部门,但最终贷款给微型企业的资金微乎其微,中间的层层设卡使微型企业拿到贷款难如上青天,最终还得需要红包等潜规则来解决,大量资金仍然是大企业碗里的肉。”
  
  “出台的政策是好的,执行就是另外一种说法了。有人,有关系,就能拿到贷款,这几乎就是通理。”李斗告诉《中国经济周刊》,附近有一家板材加工企业是当地目前少有的能有一些利润的工厂,“这其中的秘诀是,该厂厂长能通过银行的朋友拿到年利率只有5%的低息贷款,而通过正常渠道申请到的贷款利率则高达10%,浮动利率是很多企业有口说不出的苦”。
  
  转型也缺钱
  
  “微型企业的生存困境虽然受多种因素影响,但根本还在于企业的发展简单依赖于物力、劳动力投入的增加,真正掌握自主知识产权和关键核心技术、处于产业链高端的企业过少。”薛成勇一语道破板材之都的困局所在。
  
  以费县为例,费县木材加工微型企业近万家,其中板材加工企业不到400家,仅占4%。近几年,尽管费县的木皮加工厂每年以近千家的速度在增加,但是规模较大、产品竞争力强的高档板材企业却增幅较小。生产初级产品、附加值低的单板企业占据主导地位,而生产高档次的绿色环保板等产品的企业几乎为零。家具行业是木业的最高端,而大型家具厂在费县还是空白。
  
  “过去,这些规模较小的企业加工单位地点分散、设备相对落后,产品档次低、附加值不高,往往通过价格竞争占领市场,虽然短期内可凭借低价竞争优势抢占部分国际市场,但是长期却会影响临沂板材的品牌形象,不利于稳固市场,甚至将导致临沂板材陷入贫困化增长。”临沂市木业板材行业协会一位负责人说。
  
  转型成为临沂板材产业迫在眉睫的问题。“转型,还是要继续围绕板材行业做文章。市场低迷也许并非坏事,相反,这可能是临沂板材微型企业一次脱胎换骨、做强做大的良机。”李斗告诉《中国经济周刊》,“但我们这种微小企业根本无力转型,我们只能等待那些板材加工企业通过转型提升他们利润空间的同时,也能提高我们这些作为原材料的木皮的收购价格,这样我们也能好过一些。”
  
  板材加工企业作为临沂板材产业链的核心环节,将是行业转型的中坚力量。薛成勇告诉记者,自己的企业正计划向生产高档木地板转型,“原有的生产线都可以利用,只需要一笔投资来增加几条生产高档木地板的生产线,如果转型成功不仅可以增加一部分就业,也能把利润提上来。但是,新增生产线的投资估算下来至少要1000万元,资金的匮乏让转型遥遥无期。”
  
  时至今日,等待是这些企业唯一的选择。但等什么,能等来什么,他们都很迷茫。(文中部分为化名)
其他文献
十一国内楼市的表现基本上断了“金九银十”的幻想。银行惜贷、信托兑付压顶,资金供给让房产商倍感压力。  祝威(化名),一位浙江籍中小房地产商,长假过得异常纠结。调控仍捉摸不定,高利贷危机突然爆发,让这位在山东打拼经年的浙江商人“腹背受敌”。    长假从奔波开始    10月的鲁中平原秋风清凉。长假第一天,很多人都会选择在温暖的被窝里睡到自然醒。但祝威却睡不着。  他匆匆经过记者眼前。他在淄博邻市开
8月29日,华晨汽车集团控股有限公司(下称“华晨”)在北京推出中华H530。此时,距离中华上次推出新车,已过去两年。  华晨旗下的中华轿车、华晨宝马、金杯汽车一直是其发展的三驾马车。但近年来,华晨只能依靠华晨宝马与金杯汽车养家,其自主品牌中华轿车却成了最“蹩脚”的一个。2011年,是中国汽车业步履维艰的一年,也是华晨曲折难行的一年,中华轿车能否“中兴”决定着它的未来。    只有中华轿车在拖后腿 
当人们还在讨论中国的地方政府会否因为巨额的地方债务而出现危机时,严厉的房地产宏观调控不仅让房地产企业出现资金链断裂的风险,更让习惯于以土地、房产税为主要财政收入的地方政府感到了一种从未有过的“生存压力”。  有评论指出,如果要缓和中央和地方政府之间的关系,就必须缓解地方政府目前面临的“资金紧张”的困境。  10月20日,财政部的一则消息让地方政府看到了希望。当日,财政部发布了《2011年地方政府自
“从这两天的表现来看,甲醇期货的成交量有所下降。投资者还处于摸索期,市场的观望情绪较浓。”11月1日,郑州的一位资深期货分析师对《中国经济周刊》说,“作为新品种,甲醇期货将
当甲壳虫汽车还没有被设计出来时,人们很难想象以昆虫作为创意来源的汽车会是什么"德行",但当甲壳虫汽车问世时,它惊艳了整个汽车设计界,获得了消费者的高度认可。甚至很多人都
针对某矿区表层土壤地质环境,模拟多种化学元素浓度数据,采用MATLAB绘图程序做了5种重金属元素在该矿区的空间分布图和平面区域图,绘制了不同功能区重金属污染程度的统计图,
WannaCry(又叫Wanna Decryptor),一种“蠕虫式”的勒索病毒软件,大小3.3MB,由不法分子利用NSA(National Security Agency,美国国家安全局)泄露的危险漏洞“Eternal Blue”(永恒之蓝)进行
刚才,里加提·苏里堂同志代表厅党委作了自治区交通运输工作报告,全面总结2014年工作,认真分析当前形势,对2015年交通运输各项工作进行了全面部署,里加提·苏里堂所
1、新兴国家中产阶层崛起  尽管美国经济似乎在好转,但大部分美国人收入都没有增加。2002年以来,中产阶层的收入在下跌,工作岗位抑或被科技创新取代,抑或被海外竞争者夺走。同时,金砖国家的中产阶层则日渐崛起,他们不再只是“生产大户”,更是“消费大户”。这让许多西方人感到害怕。    2、世界上还有秘密吗?  如今,记者掩藏在政府和社会的每个角落,任何试图逃脱公众视线的丑闻和秘密计划最后都被大白天下。
5月15日,交通运输部部长杨传堂率团出席了在俄罗斯乌法举行的上合组织交通部长第七次会议.上合组织成员国、观察员国和对话伙伴国的部长及高官出席会议.会议由俄罗斯运输部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