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生物是一门实验学科,能培养学生探索自然界中生物的兴趣。以体育为主要特色的中专学校生物教师如何抓住学生特点,构建高效的课堂,让学生喜欢上生物学科?我在多年的体育中专生物教学实践中发现,教师要认真吃透教材,结合中专生的学习心理、知识基础,抓住学生思维的关键点,设计有效的实验,学生就能产生学习的欲望,由浅入深地学习,从而构建高效的生物课堂。
一、有效解读教材,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
教材是课堂教学的依据,生物教师要抓住体育中专学生的特点,对教材进行有效处理,既要能符合中专生的水平,又要能实现教材的基本目标。体育中专学校以体育为特色,生物教师在制定教学目标时要结合教学大纲把握学科内容的深度、广度及教学要点、难点和学生的学习薄弱点,从而设计合理的教学目标,既实现基础知识的掌握,又能开发学生的智力,促进学生综合素质的发展。例如在教学“伴性遗传”时,教师并不是简单地照本宣科,而是对教材进行了处理,先和学生探究外耳廓多毛症,由于这种病有一个突出特点是传男不传女,能有效地解释伴性遗传。当学生有比较客观的认识后,教师再讲色盲的遗传特点,循序渐进地教学,让学生更容易理解什么是基因,什么是染色体,符合学生的认知特点。
体育中专的学生由于知识基础相对薄弱,学生的抽象思维能力比较差,对于生物中的一些概念、规律经常搞不清。如对于细胞的“有丝分裂”过程中染色体、DNA的形态、数量变化最容易搞混。我认真对学生进行分析,理性地思考教學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发现教材中关于细胞核部分只提到染色体的主要成分是DNA和蛋白质,而并没有系统地介绍DNA和蛋白质是如何构成染色体的,只是介绍染色质和染色体是细胞内同一种物质分别在细胞分裂间期和分裂期的不同形态。为了让学生更好地理解这部分知识,我对这部分内容进行了系统的备课,课堂上让学生明白:“DNA和蛋白质到底如何来构成染色质和染色体的?染色质和染色体到底是如何转化的?”通过系统地学习,大部分学生都能明白是怎么一回事,课堂效率自然就高了。
二、抓住思维关键点,促进学生思维的发展
教师是课堂教学的组织者、引导者,如何抓住学生思维的关键点,通过有效的课堂教学,开发学生的思维。生物教师要充分认识到思维开发的系统性,通过对教材的处理,引导学生有效地参与到学习中,促进学生思维的发展。
如在教学“影响光合作用的外部条件”时,教师抓住“外部条件”,精心预设,将“外部条件”分析成光、温度、二氧化碳的浓度等单个因子,结合“光合作用”的关系,让学生探讨“外部条件”在“光合作用”中的地位和作用;在探讨“有氧呼吸”时,将研究过程分为三个步骤,通过三个步骤的分析、探讨,让学生明白“有氧呼吸”所需要的条件,理解影响“有氧呼吸”的各种因素及其发挥的作用。通过有效分析,学生明白了生物学习的基本方法,然后再通过综合分析,将各个步骤联系起来,进行对比,从而找到一些共性的东西,形成系统的生物知识。
三、精心设计实验,培养学生动手探究能力
生物是一门实验性较强的学科,实验教学是学生发现生物知识、验证生物规律和定理的有效手段。体育中专的学生对动手操作的实验都比较感兴趣,这也是生物教师激发学生兴趣的重要方式,有趣的实验现象能激发学生产生探究欲望,从而让学生爱上生物学科。
实验教学可以培养学生实验分析能力,但实验教学需要教师做精心的预设,从实验方案的制订、实验材料的准备、实验的操作方法、实验操作过程的安全性来综合考虑。实验教学还应以学生为主体,教师要将课堂的主动权交给学生,让学生在实验过程中发现其蕴含的生物知识。教师在制订实验方案时,要结合教材,设计大的实验方案的大框架,然后和学生一起研究具体的实验详细的方案,通过制订实验方案培养学生系统的思维。实验方案制定好后,实验材料的准备至关重要,正确的材料准备是实验能否成功的关键,学生实验失败的原因很多是由材料准备方式不对引起的。如在做“观察植物细胞的有丝分裂”的实验时,需要切取洋葱的根尖生长点部位,才能确保实验的成功,但我们发现有些学生在观察自己制成的装片时,观察不到或观察到只有很少的分裂细胞,这就是取材的部分不对导致的。实验的操作方法是学生完成实验任务的操作步骤,关系到学生能否完成任务。如在制作临时装片时,有的学生为了省事,直接将将盖玻片直接放在清水滴上,通过这样制作的装片,气泡多,严重影响学生观察。实验操作时,还要注意安全,只有让学生在安全保证的前提下做实验,学生才会对实验产生最大的兴趣。
总之,生物教师要抓住体育中专生的学习特点,优化教学策略,积极调动体育特长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在实验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从而获得生物综合能力的发展。
一、有效解读教材,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
教材是课堂教学的依据,生物教师要抓住体育中专学生的特点,对教材进行有效处理,既要能符合中专生的水平,又要能实现教材的基本目标。体育中专学校以体育为特色,生物教师在制定教学目标时要结合教学大纲把握学科内容的深度、广度及教学要点、难点和学生的学习薄弱点,从而设计合理的教学目标,既实现基础知识的掌握,又能开发学生的智力,促进学生综合素质的发展。例如在教学“伴性遗传”时,教师并不是简单地照本宣科,而是对教材进行了处理,先和学生探究外耳廓多毛症,由于这种病有一个突出特点是传男不传女,能有效地解释伴性遗传。当学生有比较客观的认识后,教师再讲色盲的遗传特点,循序渐进地教学,让学生更容易理解什么是基因,什么是染色体,符合学生的认知特点。
体育中专的学生由于知识基础相对薄弱,学生的抽象思维能力比较差,对于生物中的一些概念、规律经常搞不清。如对于细胞的“有丝分裂”过程中染色体、DNA的形态、数量变化最容易搞混。我认真对学生进行分析,理性地思考教學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发现教材中关于细胞核部分只提到染色体的主要成分是DNA和蛋白质,而并没有系统地介绍DNA和蛋白质是如何构成染色体的,只是介绍染色质和染色体是细胞内同一种物质分别在细胞分裂间期和分裂期的不同形态。为了让学生更好地理解这部分知识,我对这部分内容进行了系统的备课,课堂上让学生明白:“DNA和蛋白质到底如何来构成染色质和染色体的?染色质和染色体到底是如何转化的?”通过系统地学习,大部分学生都能明白是怎么一回事,课堂效率自然就高了。
二、抓住思维关键点,促进学生思维的发展
教师是课堂教学的组织者、引导者,如何抓住学生思维的关键点,通过有效的课堂教学,开发学生的思维。生物教师要充分认识到思维开发的系统性,通过对教材的处理,引导学生有效地参与到学习中,促进学生思维的发展。
如在教学“影响光合作用的外部条件”时,教师抓住“外部条件”,精心预设,将“外部条件”分析成光、温度、二氧化碳的浓度等单个因子,结合“光合作用”的关系,让学生探讨“外部条件”在“光合作用”中的地位和作用;在探讨“有氧呼吸”时,将研究过程分为三个步骤,通过三个步骤的分析、探讨,让学生明白“有氧呼吸”所需要的条件,理解影响“有氧呼吸”的各种因素及其发挥的作用。通过有效分析,学生明白了生物学习的基本方法,然后再通过综合分析,将各个步骤联系起来,进行对比,从而找到一些共性的东西,形成系统的生物知识。
三、精心设计实验,培养学生动手探究能力
生物是一门实验性较强的学科,实验教学是学生发现生物知识、验证生物规律和定理的有效手段。体育中专的学生对动手操作的实验都比较感兴趣,这也是生物教师激发学生兴趣的重要方式,有趣的实验现象能激发学生产生探究欲望,从而让学生爱上生物学科。
实验教学可以培养学生实验分析能力,但实验教学需要教师做精心的预设,从实验方案的制订、实验材料的准备、实验的操作方法、实验操作过程的安全性来综合考虑。实验教学还应以学生为主体,教师要将课堂的主动权交给学生,让学生在实验过程中发现其蕴含的生物知识。教师在制订实验方案时,要结合教材,设计大的实验方案的大框架,然后和学生一起研究具体的实验详细的方案,通过制订实验方案培养学生系统的思维。实验方案制定好后,实验材料的准备至关重要,正确的材料准备是实验能否成功的关键,学生实验失败的原因很多是由材料准备方式不对引起的。如在做“观察植物细胞的有丝分裂”的实验时,需要切取洋葱的根尖生长点部位,才能确保实验的成功,但我们发现有些学生在观察自己制成的装片时,观察不到或观察到只有很少的分裂细胞,这就是取材的部分不对导致的。实验的操作方法是学生完成实验任务的操作步骤,关系到学生能否完成任务。如在制作临时装片时,有的学生为了省事,直接将将盖玻片直接放在清水滴上,通过这样制作的装片,气泡多,严重影响学生观察。实验操作时,还要注意安全,只有让学生在安全保证的前提下做实验,学生才会对实验产生最大的兴趣。
总之,生物教师要抓住体育中专生的学习特点,优化教学策略,积极调动体育特长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在实验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从而获得生物综合能力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