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人之主体性的双重内涵

来源 :社会科学战线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xi00xi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正> 一、自然性、神性和主体性什么是主体性?人们往往从不同的角度(逻辑恩维、价值意向、美的塑造、感性实践活动)揭示主体性的表现。然而,主体性本质上是同一个,即人的主体性,因为人是一个复杂的、整体性的(总体的)存在物,只是在思维的抽象中,或在特定的史阶段上,我们才有可能把人的活动区分为彼此
其他文献
羔羊口疮,是一种由口疮病毒引起的急性接触性传染病,该病常呈群发性流行,病羊和带病毒动物为传染源,主要通过损伤的皮肤、粘膜感染,病情轻者采食困难,体型消瘦,重症者导致死
随着分子生物学的发展,并应用于细菌分类学,使得链球菌的分类也发生了一些变化.本文综述了国外有关研究的最新进展,将链球菌属按β溶血性和非β溶血性进行了归类.
目前认为万古霉素中度耐药的金黄色葡萄球菌菌株一般从苯唑西林耐药的金黄色葡萄球菌转变而来。万古霉素中度耐药的金黄色葡萄球菌感染患者往往长期使用万古霉素或有慢性疾病
动物实验及临床研究表明,在噬菌体与宿主菌严格配型的基础上,噬菌体是治疗细菌感染的一种有效手段.噬菌体治疗的前景有赖于人们对噬菌体寄生性的基因控制及特异吸附的分子生
<正> 《人民日报》1987年10月20日,刊登了一篇介绍欧洲跨文化研究院院长皮雄博士北京之行的报导,题目是《需要另一种文化的批评》.大意是说,阿兰·勒·皮雄博士(Dr.AlainlePichon)强烈地感到欧洲文化可能出了些毛病,便亲自跑到北京,希望借华夏文明的智慧为欧洲“号号脉”.这篇报导所内涵的“中华”思想的某些色彩,姑且不去说了,它之所以引起我的注意,有两方面的原因.一是皮雄博士拜访了我的导师——早年曾留学法国的我国人类学家杨堃教授,受杨先生的影响,我自然对来自法国人类学的信息倍加留
<正> 在1939~1945年的第二次世界大战中,共产国际的策略发生两次较大的转变,由反法西斯统一战线策略逆转为原来的“下层统战”策略,再由“下层统战”策略回转为反法西斯统一战线策略。本文仅就两次策略转变的原因和正反影响,试做评析。自1935年共产国际“七大”确立反法西斯统一战线政策,世界各国广泛开展统一战线和人民阵线运动以来,法西斯反动势力十分恐慌。继1936年11月日本和德国签订《反共产国际协
期刊
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检测血清庚型肝炎病毒(GBV-C/HGV,以下简称HGV)胞膜蛋白E2抗体是新建立的一种实验室检测方法。这种抗体像是一种中和抗体,是HGV既往感染的标志,在清除病毒血症和阻止再感染方面起
丙型肝炎病毒(HCV)是一种在世界范围内引起肝脏疾病的主要致病因子,严重威胁人类健康。由于缺乏可靠的体外培养系统,致使对HCV生活周期的研究受到了阻碍。虽然HCV基因组和亚基
结核分枝杆菌对抗结核化疗药物异烟肼的耐药机制较为复杂,其中katG和inhA基因是主要的耐药基因。katG的丢失或突变导致其编码的过氧化氢-过氧化物酶活性丧失或下降,而inhA基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