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分

来源 :七彩语文·中高年级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ixingand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纱一般的薄雾,丝丝缕缕地从弯曲的河沿上飘拂开来,萦绕着睡梦中的村落。树木刚刚生出细叶,还没能盖住村庄里参差的屋脊。一只黑色的大鸟,划出一个漂亮的弧线,轻轻落在一支扬向天空的房檐上,它四处观望了一番,昂起头,高声叫道:“架架格格,架架格格。”
  这只像是乌鸦的黑鸟,名叫元鸟。它在春分时来临,秋分时离去。不过,也有人说它其实就是燕子。燕子也是一种奇异的鸟,它只在和睦人家的房梁上筑巢。任何捣毁燕巢的顽童,都会受到父亲严厉的责打。
  “夜半饭牛呼妇起,明朝种树是春分。”元鸟的鸣叫,让村里早早就变得忙碌了。不只是要种树,还得卷起裤腿下到池塘去栽藕。麦子在这一天也开始拔节,得赶紧施肥。春分这天实在有太多的事要做。大人们很是忙碌,孩子也有自己的任务。
  他必须在村里找到一种叫做“佛指甲”的草,把它栽在小盆里,在爷爷的指导下,放到屋顶上。孩子身子轻,动作快,只要不是故意调皮,就不会弄塌屋顶房檐。老人们把这种草又叫做“戒火草”,说在春分这天放在屋顶,能消灾避火。孩子们呢,觉得好玩,能坐上屋顶,可不是常会有的机会。
  从屋顶下来之后,还有一件事要做,这也是孩子们喜欢的。母亲早已煮好十多只实心的汤圆,放在盘子里晾着。父亲昨天晚上,就从竹林里砍来十几根竹子,竹竿上还带着青叶呢。各家的孩童把一只只汤圆戳在竹竿的顶端,扛到地里,再一根根插在自家的田埂上。这叫“粘雀嘴”。希望糯米做的汤圆,能粘住偷食的雀儿的嘴巴,让它受个教训,今后不再敢来。
  事实上,最馋嘴的,恐怕不是雀儿,还是孩子们自己。因为做完这件事之后,他们立即就呼朋引伴,到河边的空地上,烧野锅,吃春菜了。有人拎来了铁锅,有人下钩钓鱼,有人寻找柴火,有人在小河的斜坡上挖起灶台,更多的人,四散开来,采挖野菜。春分时节的野菜鲜嫩甜美,种类繁多。等钓来的两条鱼在锅中翻滚之时,他们就把野菜择洗干净,放入锅中。这时候,香气一阵阵在田野里飘散开来,所有人或坐或跪,紧紧围在锅灶的旁边,伸着头,咽着口水。他们早已急不可待了。
  野炊春菜只是打个牙祭,到了真正吃饭的时辰,村子里便陆续传来妈妈唤归的声音。妈妈们拖着长调,喊着孩子的乳名,孩子们便远远地应答着,撒腿往家跑去。
  屋门口早已摆放好一张宽大的方桌,大人们嘻嘻哈哈地聚在一起,轮流到桌前,尝试着,把一只只鸡蛋竖立起来。乡村里的人们,用游戏的方式,证明着春分这一天所象征的阴阳调和。
  (有删节)
  “清明时节雨纷纷”,牛毛细雨飘起来的时候,清明的脚步就近了……
其他文献
“五月斯螽(zhōng)动股,六月莎鸡振羽。七月在野,八月在宇,九月在户,十月蟋蟀,入我床下。”  这段文字是《诗经·七月》里的句子,上大学时老师讲得津津有味,使我也喜欢起司空见惯的蛐蛐来。之所以想起它,是因为今晚家里不绝于耳的蛐蛐声。大概是迷路的它们误入了我家墙角下吧?蛐蛐在声声欢叫,叫声时短时长,时低时高,是呼唤梦中情人,还是在这天高云淡的初秋开起了歌唱大赛?  我不禁想起女儿四岁时的事情:那
期刊
桃园的大院子里有许多孩子。  跟我最要好的是李大娘家的“奸臣”。奸臣和我同校同班,也十岁。因为老叫外号儿,我现在怎么也想不起他的名字了。其实他那外号儿不是我取的,是邵大爷。  邵大爷的样子我至今还清楚地记得:戴着玻璃片特别厚的近视镜,老穿着一件灰色长衫,人又细又高。他爱唱京戏,恰好我爸爸喜欢拉京胡,所以晚饭以后他俩常搬了凳子坐到院子里,一个拉一个唱。我也有时候被他们唤去,唱一段《甘露寺》,就是那段
期刊
农历九月初九,即重阳节这天,毛南族的村落尤为热闹,家家户户把刚收获的南瓜都搬了出来,仔细从中挑出最大、最圆、色泽最好的南瓜,然后抱着它急急忙忙赶往村长家。怎么回事?咱们赶紧去看看吧!  远远地就可以看到,村长家的院子里人头攒动,大家纷纷把自家南瓜做上标记,放到指定位置。这是要干什么?  原来,今天是毛南族一年一度的南瓜节。与往年一样,人们一大早就把精心挑选的南瓜聚集到村长家中,准备竞选“南瓜王”。
期刊
鍾书的“痴气”书本里灌注不下,还洋溢出来。我们在牛津时,他午睡,我临帖,可是一个人写写字困上来,便睡着了。他醒来见我睡了,就饱蘸浓墨,想给我画个花脸。可是他刚落笔我就醒了。他没想到我的脸皮比宣纸还吃墨,洗尽墨痕,脸皮像纸一样快洗破了,以后他不再恶作剧,只给我画了一幅肖像,上面再添上眼镜和胡子,聊以过瘾。回国后他暑假回上海,大热天女儿熟睡(女儿还是娃娃呢),他在她肚子上画一个大脸,挨他母亲一顿训斥,
期刊
当我们从射击场回来的时候,看到冰缝里不断地有鲸鱼游过。仪器记录到的从冰下游过的鲸鱼,就更多了。但是,北极熊的威胁,却给人们的心头蒙上了一层不祥的阴影,因为从望远镜里确实看到了一头很大的北极熊,就在不远的冰山之间转来转去。为了防备它的突然袭击,格瑞格嘱咐大家要多加小心,一个人单独活动时,一定要带好枪。  四月的北极,天特别长,夜特别短,太阳落到地平线以下,打一个盹儿,很快又升起来了。我在台子上站了十
期刊
“嫦娥”奔月  时间:2013年12月2日  嘿,看这里,静卧在勤务塔内的,就是咱们奔月的主角“嫦娥三号”。它可不是什么神话中的仙子,而是一台实实在在的登月探测器。  说起嫦娥,话自然就长了。作为一名中国人,嫦娥奔月的神话,谁人不知,谁人不晓?它可是代表了中国人几千年来的登月梦想啊。这不,中国的月球探测工程,自然而然地就以“嫦娥”来命名了。  “嫦娥三号”的两位“姐姐”,“嫦娥一号”和“嫦娥二号”
期刊
为了更好地了解葫芦画,咱们来认识一位长年潜心研究葫芦彩绘艺术的张苗老师。  多年来,他以“让宝葫芦放射中华传统文化的光彩”为工作目标,坚持纯手工制作,创作讲究天真率意,既有传承又有创新。  现在就让我们一起来欣赏张老师的作品吧。  亚云:张老师,这些葫芦画有什么寓意呢?您能给我们讲讲吗?  张老师:葫芦画的寓意是双重的,在葫芦本身,也在画。葫芦,与“福禄”谐音,一听就让人觉得很吉祥。再来,葫芦功用
期刊
孩子气的祖父  祖父的眼睛是笑盈盈的,祖父喜欢笑,常常笑得和孩子似的。  祖父是个长得很高的人,身体很健康,手里喜欢拿着个手杖。嘴上则不住地抽着旱烟,遇到了小孩子,每每喜欢开个玩笑。  趁那孩子往天空一看,他就伸出手去把那孩子的帽子给取下来了,有的时候放在长衫的下边,有的时候放在袖口里头。  孩子们都知道了祖父的这一手了,并不以为奇,就抱住他的大腿,向他要帽子,摸着他的袖管,撕着他的衣襟,一直到找
期刊
都说见作品如见人,那我们先来欣赏一些广受欢迎的作品吧!  猜!这些作品的主人是个什么样的孩子?什么,心灵手巧的女孩?大错特错。让我们来见见庐山真面目吧!  这位文质彬彬的男孩叫孙仲俭,是镇江市索普实验学校四(1)班的学生。他小名叫“巴特尔”,蒙古语中意为“英雄”,父母希望他成为生活中真正的“英雄”。可是,这位巴特尔不爱舞刀弄枪,却痴迷于一种捏捏揉揉的细致活儿——面塑。  走近正在面塑的巴特尔,他丝
期刊
有一种情感,它最美好,最无私,最温暖……这就是母爱,它如同春日的阳光,照耀着我们。你感受到这份情感了吗?  读完课文《花瓣飘香》,我们不禁被懂事的小女孩感动。她是那么善良,舍不得将整朵花都摘了。她是那么爱母亲,在母亲生病的时候,她去采摘带着露水的花瓣给妈妈。“妈妈生病了,我摘片花瓣送给她。花瓣摸上去像绒布一样,闻起来有淡淡的清香,妈妈会高兴的。”听了这番话,我们每个人都被她的纯真所感动。啊,原来,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