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黎族是生活在海南岛上的少数民族,共有五大方言支系,各支系的服装和语言都有区别。在三亚的母亲河——三亚河两岸,散落着众多的黎族村庄,他们基本上都属于哈方言支系。作为一个社会科学课题,三亚市人文地理学会于2016年下半年开始了展开三亚河流域的社会科考,本人荣幸参与,走进三亚河各支流民族聚集地,了解黎苗回汉各民族的历史渊源,风土人情,以及古老传说。
黄姓族人都不吃蛇肉
相传黄姓祖上不知何故做了一件不可饶恕的事,然后被神惩罚灭绝全族。后来,有一个猎人带着猎狗在山上打猎,在山间突然发现了一个非常奇怪的石头,猎人的狗老是围着石头转,仰头鸣叫。猎人终于明白了狗叫的意思,就将这块石头带回了家。过一段时间,石头就变成一个精灵可爱的小孩。
猎人没有东西喂小孩。每当小孩饿得不停啼哭的时候,就看到不知从何处爬来了一条蛇,爬到小孩身边,用它那平时看似柔软、此时却变得坚硬的尾巴把小孩卷吊起来,仰起蛇头,从嘴里吐出一股牛奶一样的汁液喂养小孩。小孩吃到蛇喂的仙汁,不再哭闹。
后来小孩长大了,知道自己是黄姓后人,还知道祖先的田地都在哪里,其它祖上大大小小的事情都心知肚明。
从这个小孩起,黄姓族人又开始慢慢繁衍兴旺起来。因为这个小孩是被蛇救活的,是黄姓族人的救命恩人,所以黄姓族人为了感恩,约定族人世代都不許吃蛇肉。
台楼村祖坟地的由来
相传很久很久以前,台楼村一位老人到山上采药,看到有众多小鸟在一块土地上挖坑洞埋葬死了的同伴。老人好奇,就经常观察。他发现每当有死了的小鸟同伴,其他小鸟就将它叼到此处,齐心合力用嘴和小爪子在地上刨开一个小洞,将小鸟叼进去,然后用土埋上。
长此以往,老人就觉得这里肯定是一块风水宝地,和村里的老人们说起,大家一致表示,以后村里哪位老人去世了,也将埋葬在这风水宝地之处。
久而久之,这里就成了台楼村黎族人的原始墓地。
落笔洞山的来历
在台楼村东南方向有一座跌岩起伏的好背山,说起好背山村民们讲起了一个古老又神奇的传说。
相传,在黎族人先人“望”没有来到台楼村的远古时期,一个老人挑着两个装有秧苗的篓筐,到田里准备栽秧。走到一处高坡时,忽然一阵神奇的狂风吹来,老汉站立不稳,狂风将老汉挑的两个篓筐掀翻,一个篓筐的稻苗掉到篓筐外,被风吹散,星罗密布地散落在四周,变成了大大小小的山峦,就是现在台楼村东南方向的“好背山”。另一个篓筐的稻苗没有洒落出来,顺风吹到了远处落下,形成了一个奇特的团状山峰,这就是如今的落笔洞山。因为连同篓筐一起落下,稻苗仍然整齐的码放在篓筐里,以致于今天的落笔洞山整个就像一个装满稻苗的篓筐。山底下的四周到山体的三分之一处,都是似垂直又有些凸凹,明显可以攀登;这些就是篓筐凸凹不平的横纹部分。往山体三分之二以上就有些垂直又有些分叉的感觉,这些就像篓筐里面的稻苗,垂直部分是稻苗的秸秆,分叉的部分是稻苗的枝叶。所以凡是攀登过落笔洞山的登山者一致反馈说:爬落笔洞山比爬泰山还要难。
落笔洞山是不是这样形成的无从考证。但是在落笔洞发现了海南人古人类遗址,这倒是经过考古发现的。
怪洞与怪物的传说
村中一位猎人,带着猎狗去好背山一带狩猎,遇上大雨躲进一山洞中,那条狗进洞后到处撒欢玩耍,突然一闪就没有了踪影。猎人赶紧走到猎狗失踪的地方一看,见到一个深不见底的大洞,怎么呼唤狗的名字也没有回音。猎人从此痛失爱犬,不久有消息传来,他失踪的爱犬在南海边出现,后来不知去向。
这个神奇的洞穴,不光让猎人的爱犬无端失踪,村里的小孩也经常无迹象地失踪。原来,这个洞里有一个叫“巴干”的很凶残的怪物,专门吃小孩。这个怪物来无踪去无影,村里人用各种办法对付怪物以保护孩子的安全,都不奏效。村里老人猜测:洞里的怪物可能是还遗留在人间的“原始人”。最终村里众人齐心合力围剿怪物,将怪物堵在洞中,大家运来很多石头将洞口封住,怪物无力推掉堵在洞中重如泰山般的石头,就在洞中自我销声匿迹了。
从此村里平安无事,再无小孩失踪。村民们过上了无忧无虑的生活。
台楼村还有很多有待挖掘的故事和传说,历代黎族同胞在这里无忧无虑地劳动和生活,他们对老祖宗用生命换来的土地很是感恩,对今天的生活很是满意,对未来的发展充满信心。村里民风淳朴,是一个有着黎族传统美德,传说丰富的小山村,这个山村终归会被世人熟知,是一个可发展旅游的美丽山村。

黄姓族人都不吃蛇肉
相传黄姓祖上不知何故做了一件不可饶恕的事,然后被神惩罚灭绝全族。后来,有一个猎人带着猎狗在山上打猎,在山间突然发现了一个非常奇怪的石头,猎人的狗老是围着石头转,仰头鸣叫。猎人终于明白了狗叫的意思,就将这块石头带回了家。过一段时间,石头就变成一个精灵可爱的小孩。
猎人没有东西喂小孩。每当小孩饿得不停啼哭的时候,就看到不知从何处爬来了一条蛇,爬到小孩身边,用它那平时看似柔软、此时却变得坚硬的尾巴把小孩卷吊起来,仰起蛇头,从嘴里吐出一股牛奶一样的汁液喂养小孩。小孩吃到蛇喂的仙汁,不再哭闹。
后来小孩长大了,知道自己是黄姓后人,还知道祖先的田地都在哪里,其它祖上大大小小的事情都心知肚明。
从这个小孩起,黄姓族人又开始慢慢繁衍兴旺起来。因为这个小孩是被蛇救活的,是黄姓族人的救命恩人,所以黄姓族人为了感恩,约定族人世代都不許吃蛇肉。
台楼村祖坟地的由来
相传很久很久以前,台楼村一位老人到山上采药,看到有众多小鸟在一块土地上挖坑洞埋葬死了的同伴。老人好奇,就经常观察。他发现每当有死了的小鸟同伴,其他小鸟就将它叼到此处,齐心合力用嘴和小爪子在地上刨开一个小洞,将小鸟叼进去,然后用土埋上。
长此以往,老人就觉得这里肯定是一块风水宝地,和村里的老人们说起,大家一致表示,以后村里哪位老人去世了,也将埋葬在这风水宝地之处。
久而久之,这里就成了台楼村黎族人的原始墓地。
落笔洞山的来历
在台楼村东南方向有一座跌岩起伏的好背山,说起好背山村民们讲起了一个古老又神奇的传说。
相传,在黎族人先人“望”没有来到台楼村的远古时期,一个老人挑着两个装有秧苗的篓筐,到田里准备栽秧。走到一处高坡时,忽然一阵神奇的狂风吹来,老汉站立不稳,狂风将老汉挑的两个篓筐掀翻,一个篓筐的稻苗掉到篓筐外,被风吹散,星罗密布地散落在四周,变成了大大小小的山峦,就是现在台楼村东南方向的“好背山”。另一个篓筐的稻苗没有洒落出来,顺风吹到了远处落下,形成了一个奇特的团状山峰,这就是如今的落笔洞山。因为连同篓筐一起落下,稻苗仍然整齐的码放在篓筐里,以致于今天的落笔洞山整个就像一个装满稻苗的篓筐。山底下的四周到山体的三分之一处,都是似垂直又有些凸凹,明显可以攀登;这些就是篓筐凸凹不平的横纹部分。往山体三分之二以上就有些垂直又有些分叉的感觉,这些就像篓筐里面的稻苗,垂直部分是稻苗的秸秆,分叉的部分是稻苗的枝叶。所以凡是攀登过落笔洞山的登山者一致反馈说:爬落笔洞山比爬泰山还要难。
落笔洞山是不是这样形成的无从考证。但是在落笔洞发现了海南人古人类遗址,这倒是经过考古发现的。
怪洞与怪物的传说
村中一位猎人,带着猎狗去好背山一带狩猎,遇上大雨躲进一山洞中,那条狗进洞后到处撒欢玩耍,突然一闪就没有了踪影。猎人赶紧走到猎狗失踪的地方一看,见到一个深不见底的大洞,怎么呼唤狗的名字也没有回音。猎人从此痛失爱犬,不久有消息传来,他失踪的爱犬在南海边出现,后来不知去向。
这个神奇的洞穴,不光让猎人的爱犬无端失踪,村里的小孩也经常无迹象地失踪。原来,这个洞里有一个叫“巴干”的很凶残的怪物,专门吃小孩。这个怪物来无踪去无影,村里人用各种办法对付怪物以保护孩子的安全,都不奏效。村里老人猜测:洞里的怪物可能是还遗留在人间的“原始人”。最终村里众人齐心合力围剿怪物,将怪物堵在洞中,大家运来很多石头将洞口封住,怪物无力推掉堵在洞中重如泰山般的石头,就在洞中自我销声匿迹了。
从此村里平安无事,再无小孩失踪。村民们过上了无忧无虑的生活。
台楼村还有很多有待挖掘的故事和传说,历代黎族同胞在这里无忧无虑地劳动和生活,他们对老祖宗用生命换来的土地很是感恩,对今天的生活很是满意,对未来的发展充满信心。村里民风淳朴,是一个有着黎族传统美德,传说丰富的小山村,这个山村终归会被世人熟知,是一个可发展旅游的美丽山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