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创新高等教育理念的思考

来源 :群文天地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jh_viso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建设高等教育强国首先需要创新高等教育理念。当前,要充分认清创新中国特色高等教育理念的必要性和紧迫性,在高等教育发展上树立以人为本的理念,在高等教育宏观管理上树立科学理念,在高等教育功能提升上树立与有助于经济社会发展的理念。
   中国共产党十六届三中全会提出了“坚持以人为本,树立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观,促进经济社会和人的全面发展”,这是一种全新的发展观 ,科学的发展观。十六届四中全会提出了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目标。这些总结了 20 多年来我国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成功经验,吸取了世界上其他国家在现代化发展进程中的经验教训,对我国今后的社会发展具有指导意义。
   创新高等教育理念必须以史为鉴,要在继承和总结反思中创新,坚持以“三个面向”和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为核心信念,体现时代性,遵循规律性,才能构建具有中国特色的高等教育理念体系。
   一、树立以人为本的大学理念
   1.坚持教育以人为本,使教育服务于一切人的发展。“人既是发展的第一主角,又是发展的终极目标。”以人为本将发展的逻辑起点与终极目标归结于人自身,突出了人在发展中的主体地位和作用,发展是人的发展,是为了人的发展;人是发展的动力;是发展的关键因素;当然,和谐的根本还在于人与人之间的和谐,人与社会之间的和谐。以人为本的大学理念就是将人视为大学发展的中心;大学的一切工作都要围绕、服务和促进人的发展。因此我们要把满足人的发展需要、促进人的全面发展作为教育发展的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在教育过程中,牢固树立关心、尊重、 理解和服务的观念,从教育的内容、目标到教育方法的选择,都要从学生的需要出发,建立多元化的教育内容、模式和评价标准。使不同地区、不同个性、兴趣和资质的学生,都能从实际的教育活动过程中得到益处。在教育管理过程中,还要关心教师的发展。没有教师的发展,就没有学生的发展,只有作为教育者的教师的全面发展和可持续发展,才会有学生的全面、健康和可持续发展,所以我们要不断提高教师的物质待遇,提供教师进修发展的机会,只有师生并重,才能真正把以人为本的观念落到实处。
   2.树立高等教育全面发展观,使教育服务于人的一切发展。教育的全面发展,一是指教育系统本身的全面发展。目前,我国高等教育已形成多样化的格局,但还需要不断优化各类教育的比例。高等教育应在研究型、研究教学型、教学型、教学研究型之间有不同层次的发展,不应让高校盲目上规模、上层次,使得发展类型趋向同一化。另外重高等教育轻基础教育、 重普通教育轻职业教育、重正规学历教育轻非正规学历教育等教育发展不平衡状况亦应引起广泛重视并逐步克服。二是指教育要促进人的全面发展,首先在教育目标上,要成人和成才并重,不仅要传授给学生专业知识,还要教会他们如何做人,更要注重品德和心理等综合素质的培养,使学生在科学与人文、知识与道德、智能与情感等方面得到全面、协调发展。
   3.健全法制、建立机制,保证高等教育的科学发展、与时俱进。坚持科学发展,观念很重要,仅有观念还不行,还要有法制、机制来做保证。要制定保证高等教育科学发展、和谐发展的法律、政策,建立有效的机制。一是制度改革、重大决策的法制化。对于高等教育发展的重大问题决策时,要有一定的法律程序,不能凭领导的一时意气用事,主观臆断,否则将难于形成科学的决策。二是要有保证高等教育科学发展的相应政策。例如,当前我们国家高等教育方面的政策,包括经费投入、评价体系等都鼓励规模大、层次高,如果高校不上规模、上层次,就难求生存。因此政策应做相应调整,鼓励高校进行特色个性的发展,争取社会认同。三是要保证公平。每位老师享有授予知识、进行创新研究的权利,同样,每位学生享有学习知识,充分利用学校资源的权利。
   二、树立高等教育科学发展观念
   1.以内涵发展为主导。科学发展观的根本要求是统筹兼顾、协调发展。对于高等教育来说,这一要求应体现为以内涵发展为主导。这是因为:第一,从高等教育和社会的关系看,高等教育的发展也面临着教育资源、教育环境压力日益加大的趋势,目前高等教育的发展已经引起教育资源的供需矛盾;第二,从高校之间的关系看,盲目扩张必然引起高校之间竞争加剧,导致地区间教育发展不平衡,人才、资金、土地等有限资源的流向更加不合理,从而导致高等教育总体发展的结构布局更加不合理;第三,从高等教育的内部发展看,如果只注重外延的发展,势必导致发展中心偏移,忽视教学质量、学科建设等内在方面,使人才培养质量下降,造成高校间的重复建设和大量浪费。脱离实际盲目的扩招和扩张既没有做到统筹,更谈不上协调,是一种不科学的发展。
   2.以质量提高为主线。目前,高等教育肩负着建设规模宏大、结构合理、素质较高的 “人才队伍”的重任。要在近几年提供一大批国家经济发展所必须的具有创新能力和奉献精神的高素质的科学家、工程师、教育家、文学家、艺术家以及医疗、卫生、新闻、法律等其他哲学社会科学方面的专门人才。因此高等教育必须改进和提高培养方式和培养目标,全面实施素质教育,对学生的思想道德水平、学习能力、实践能力、创新能力、知识结构、科学文化素质以及身心健康方面进行全面的提高,以此保证人才培养的质量,这也是目前高等教育最主要的任务和宗旨。所以高校以培养人的质量为主线,体现了高等教育与社会的衔接和互动,也是着眼于长远的统筹和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3.以学科建设为龙头。学科建设必须与经济社会发展相统筹和协调,特别是重点学科的确定,往往是先有社会需求,才有校内专业的调整,才有代表性、前沿性的学科产生。新的学科需求是随着社会新的发展而产生的。在上个世纪末,出现了一批边缘性、交叉性的新兴学科,这些学科的出现导致了新一轮学科建设的激烈竞争.
   4.以人才建设为保证实现可持续发展。高校所利用的最重要的资源就是人力资源,在人力资源的利用上也要讲求可持续性。人才强校现在已经成为共识,但在人才的统筹安排和合理使用上还需要进一步研究。目前高校间的人才大战已经使我国西部地区的高校和相对薄弱的高校身受其害,导致了一些高校不但不可能持续发展,甚至连保持正常的教学科研秩序都困难。所以,从宏观和大局出发,应当讲人才战略的统筹与协调。学科建设中的领军人物是必须的,但除了学科带头人外,还需要有从高到低、从年老到年轻的学科梯队,使人才队伍有充足的后备。后继有人,才能实现可持续发展。学校的发展不是光有教师就可以了,管理也是非常重要的,因此管理人员、教辅人员等也都应纳入人才建设的范围。
   三、树立高等教育与经济社会发展相适应和协调的观念
   1.高等教育要不断进行调整以与经济社会相适应。高等教育是全面面向社会的,与社会一直处于互动之中,相互联系,相互依存。科学发展观要求社会各系统实现最大程度的统筹协调和全面兼顾,当然也包括教育和经济社会的协调发展。首先,高等教育要为实施科教兴国、可持续发展战略和人才强国战略服务。这就需要承担高等教育任务的大学根据新的社会需求调整规划,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提供强有力的科技教育和人才保证。第二,高等教育要把握好自身的发展节奏,根据经济、社会的发展需要,调整学科专业结构,调整研究生教育、本科教育、高等职业教育的比例,在宏观上还要优化高校布局。从这一角度看,大学也并不是越大越多越好,而是越适应、越协调越好。第三,各级各类高等学校的发展之间也要讲平衡和协调,既要克服重理轻文,坚持社会科学与自然科学并重,充分发挥哲学社会科学在经济社会发展中的重要作用,又要克服重大轻小的倾向,实现教学型、教学研究型和研究型各类大学并重,保持自己的特色,为特定的对象服务,不盲目追求 “国内一流”、“世界一流”。各高校要科学定位,这样才能形成我国高等教育整体的均衡发展和目标定位。
   2.不断深化改革以适应经济社会发展。高等教育内部改革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一是深化办学体制改革。要改变一切有国家包办的办学格局,办一批以就学和就业市场为导向的二级学院,或拿出一定比例的招生指标由学校支配实行自主招生和进行市场化调整。这样有利于高校与高速发展的市场经济相适应和协调。二是深化管理体制和人事制度改革。在高等院校内部建立岗位聘任制及与之相配套的分配制度,建立按劳取酬、优劳优酬的竞争和激励机制,在外部要建立人才合理流动和合理导向机制,使分流人员得到合理的安置。三是要深化后勤社会化方面的改革,使得高等院校更加突出主体,轻装上阵,在经济社会发展中发挥应有的作用。
  
   参考文献:
   [1]如何建设高等教育强国——国家高等教育理念的传承与创新.大学学术版,2010(08).
   [2]罗永彬.构建和谐的成人高等教育理念导向体系[J].浙江工业大学学报,2009(09).
   [3]朱中华.大众化背景下的高等教育理念创新[J].教育学术月刊,2011(02).
  
   (作者单位:刘建明(1979-),男,湖北汉川人,管理学硕士、哲学硕士,中南财经政法大学助理研究员,研究方向:为营销管理、伦理学、党建研究。)
其他文献
今天的教育是为了学生明天的生活,数学教学应为学生构建健康成长的环境。学生生活是创造性的生活,是运用有价值的数学参与社会生活、实践人生价值,使理想现实化的生活。今天的数学教学应强调与现实生活的联系,应从理念、目标、内容、过程、方式等诸方面为学生构建健康成长的环境。   一、教学理念——回归学生生活世界,做学生的“共同遭遇者”   曾读过一篇题为《小女孩有意跌了一跤——一个小女孩的智慧》的小短文:
期刊
可持续发展教育蕴含着深刻的思想道德要求,对大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产生重要的影响,同时,大学生思想道德素质的提高也有利于促进可持续发展教育的实施。本文主要以可持续发展教育为出发点,研究可持续发展教育对大学生思想道德素质的影响。   可持续发展作为一种新的发展战略,是时代的新的要求,它的核心问题在诸如人口,环境资源等问题上,摒弃传统的人类中心主义,走社会持续和谐发展的道路。它还是一种新的价值观
期刊
C语言程序设计课程是计算机专业一门非常重要的课程,很多教师觉得这门课程难教,学生也觉得难学。针对这一现象,根据实际教学经验,本文对这门课程的教学改革与实践进行了研究。其中对教学思想、教学手段、方法和成绩考核方式等内容进行了较为全面的论述与剖析。   一、引言   目前,C语言程序设计这门课程已经成为高校学生的公共基础课程,并且是多种程序设计语言学习的起点,对于这门课程的学习,学生往往很
期刊
康普生太太是《喧哗与骚动》中重要的角色,但是也是容易被误解的角色之一。历来的福克纳研究者们多是以简单的判断一笔带过这个人物,没有做较为具体深入的探讨。本文试提出笔者对人物形象的概括——“无力者”,然后从南方淑女传统、宗教曲解与战争影响三个具体角度来深入探讨这个具有代表性的人物形成的原因与存在的必然性和悲剧性。   一、基本形象   在很多读者眼中,康普生太太都是冷漠无情的。她自私自利,
期刊
自从近代文明产生,法国思想就以其深刻的哲学基础在世界文化尤其是西方文明中占据了不可动摇的一席之地。其思想之发展对于西方文化的影响在近代尤为突出。列维-斯特劳斯的结构主义,罗兰巴特的文化符号论,福柯的新尼采主义以及德里达反语音中心的结构论等,其前后的呼应,摧毁,延承,发展,并带来深化,不可否认的成为西方文明乃至世界哲思历史上浓墨重彩的一笔。   近日阅读福柯的作品,《疯癫与惩罚》让我感触颇
期刊
电影《看上去很美》改编自王朔的同名小说。在对原小说背景、人物、情节结构的改变和镜头的运用上,导演始终紧扣影片的寓言式主题。“小红花”是承载导演对儿童世界和成人世界思考的最重要的道具。   电影《看上去很美》改编自王朔的同名小说,在小说中,王朔以其特有的语言风格和自传式的叙事方式,讲述了一个孩子的成长故事。导演张元很好地把“自传体”这种文学上的叙述模式嫁接到电影创作之中,以影片主人公方枪枪
期刊
金基德是韩国当代电影导演中最具个人特色的导演之一。在金氏电影中,“隐喻”被大量运用,尤其是在电影《时间》中,“身体”不仅是导演表达的技巧和手法之一,更成为贯穿整部电影的重要线索。在金基德的镜头中,“身体”不仅是一个客观存在物,更是女性主义在当代社会中的尴尬地位的象征——在取得“身体”的独立性的表面下,精神世界仍然被束缚在以男性为中心的男权主义世界中,最终造成了故事的悲剧结果。   隐喻——借用客
期刊
当今时代大众文化不但占据了文化生活的主体地位,而且仍以不可阻挡的态势在扩张和膨胀着。它以前所未有的速度和力量推行着自己的价值观和意识形态,摧枯拉朽般地占据了生活的方方面面,逐步建立起了自己的“霸权”。而且大众文化代表着后现代时期中解构主义文化的精髓和主流。之前历史上所出现过的原创和经典作品在保持它们原有的地位、声誉的同时,被大众文化思潮解构为当代的一些恶搞“经典”的例子比比皆是。本文就是从现行的恶
期刊
十字绣以一种休闲时尚进入国内市场,从开始到繁荣,只不过有几年的历史,但其产业却得到了长足的发展。其产业占领并充斥着刺绣行业,其市场份额不断增长。这一现象对于传统手工刺绣有着深刻的借鉴意义,更体现了时尚与经典的完美结合。通过对十字绣以及传统手工刺绣的比较分析,探究关于市场对传统文化的影响意义。   一、十字绣的历史发展   1.十字绣的起源。十字绣,是用专用的绣线和十字格布,利用
期刊
戏剧符号学要研究的就是在戏剧交流中符号的意义,以及舞台设计,包括舞台人物服装符号的概念、能指、所指和意指作用与戏剧符号的特性问题,从而运用记号与记号的关系以及记号与使用者的关系,对戏剧演出所运用的主要的符号系统的形态、功能等进行了多层次的分类研究,建立一个具有实用与审美、现实与非现实的双重特质为目的的舞台演出样式。   戏剧符号学是一门上世纪70年代末80年代初兴起的戏剧研究新学科,它综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