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LICC模式是一种由学生学习(Learning)、教师教学(Instruction)、课程性质( Curriculum)与课堂文化(Culture)四个维度构成的课堂观察的新范式。LICC课堂观察模式共分为三个步骤:课前会议、课中观察和课后会议。课前调查量表的研制就是为了更好的开展课前会议,以便观察者确定有针对性的观察点,从而为后面的课中观察做好铺垫。
关键字:LICC范式;课堂观察;课前调查量表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一、设计理念
LICC课堂观察模式共分为三个步骤:课前会议、课中观察和课后会议。课前会议作为课堂观察的程序之一,其目的是为观察者和被观察者、观察者与观察者之间提供一个交流沟通的平台,让观察者对被观察者的课情有所了解,以便确定观察点。而课前调查量表的制作,不但可以帮助观察者更好的记录课前会议所交流的内容,而且可以同时对部分课堂观察点进行量化评分。
二、理论依据
LICC模式是由华东师范大学崔允漷教授于2006年创立的。该模式以证据-技术-合作为理念,规范了课堂观察的基本程序与关键环节,使听评课逐步专业化。在其包括的四个维度中,学生学习(L)关注学生在课堂中的学习动态以及目标达成情况,涵盖学习准备、学习倾听、师生互动、自主学习、目标达成五个视角;教师教学(I)关注教师在课堂中的运作情况,涵盖教学环节、环节展现、教学对话、教学指导、课堂调控五个视角;课程性质(C)关注教师的教学设计情况,涵盖教学目标、教学内容、课程实施、教学评价、课程资源五个视角;课堂文化(C)关注师生的发展变化,涵盖教学思考、师生民主、自主创新、师生关爱、教学特质五个视角。本文提及的课前调查量表就是基于LICC课堂观察量表的4个维度和20个视角,并结合我校《基于LICC模式的中职课堂教学诊断研究》课题研究而制定的。
三、观察内容
经仔细研究推敲,最后确定从准备、目标、达成、环节、内容、实施、评价7个视角进行确定观察点。其中“准备”视角确定了教师上课素材准备情况、课前作业布置情况、学生课前作业完成情况、教师对学情的掌握情况4个观察点;“目标”视角确定了学生对本课学习目标的理解情况、三维目标设定的合理性2个观察点;“达成”视角确定了三维目标预设达成的合理性1个观察点;“环节”视角确定了各种教学行为时间分配的合理性1个观察点;“内容”视角教材处理的合理性1个观察点;“实施”视角确定了课堂教学活动的丰富性及合理性1个观察点;“评价”视角确定了课堂评价的主要方式及依据1个观察点。
四、操作要求
在课前会议期间,通过倾听被观察者的说课及问答方式,观察者将了解到的具体信息记录在制定好的课前调查量表中,并通过分析所记录的信息,判断部分课堂观察点的具体表现。同时,通过分析学优生、学困生的位置,确定观察者在课中观察时的具体观察点分布情况。量表具体内容如表1所示:
五、评分依据
根据观察者在课前会议中了解的具体情况,参照量表里的评分依据对表里的每个观察点进行量化评分。具体评分依据如表2所示:
六、总论
本文针对LICC范式的課前会议步骤,分别从准备、目标、达成、环节、内容、实施、评价7个视角中设定了11个观察点进行分析,从而制定了此课前调查量表。此量表不但可以帮助观察者更好的记录课前会议所交流的具体内容,而且可以同时对部分课堂观察点进行量化评分,还能帮助观察者通过分析学优生、学困生的位置确定好各个观察者在课中观察时的具体观察位置。
参考文献
[1] 沈毅,崔允漷.课堂观察:走向专业的听评课[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8.
[2] 崔允漷.论课堂观察LICC范式:一种专业的听评课[J] .教育研究,2012(5) :82.
[3] 兰璇.论课堂观察LICC模式的专业性[J].当代教育科学,2009( 10) :34.
[4] 崔允漷,沈毅,吴江林等.课堂观察II:走向专业的听评课[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13.
[5]崔允.论指向教学改进的课堂观察LICC模式[J].教育测量与评价:理论版,2010(3):4-8.
关键字:LICC范式;课堂观察;课前调查量表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一、设计理念
LICC课堂观察模式共分为三个步骤:课前会议、课中观察和课后会议。课前会议作为课堂观察的程序之一,其目的是为观察者和被观察者、观察者与观察者之间提供一个交流沟通的平台,让观察者对被观察者的课情有所了解,以便确定观察点。而课前调查量表的制作,不但可以帮助观察者更好的记录课前会议所交流的内容,而且可以同时对部分课堂观察点进行量化评分。
二、理论依据
LICC模式是由华东师范大学崔允漷教授于2006年创立的。该模式以证据-技术-合作为理念,规范了课堂观察的基本程序与关键环节,使听评课逐步专业化。在其包括的四个维度中,学生学习(L)关注学生在课堂中的学习动态以及目标达成情况,涵盖学习准备、学习倾听、师生互动、自主学习、目标达成五个视角;教师教学(I)关注教师在课堂中的运作情况,涵盖教学环节、环节展现、教学对话、教学指导、课堂调控五个视角;课程性质(C)关注教师的教学设计情况,涵盖教学目标、教学内容、课程实施、教学评价、课程资源五个视角;课堂文化(C)关注师生的发展变化,涵盖教学思考、师生民主、自主创新、师生关爱、教学特质五个视角。本文提及的课前调查量表就是基于LICC课堂观察量表的4个维度和20个视角,并结合我校《基于LICC模式的中职课堂教学诊断研究》课题研究而制定的。
三、观察内容
经仔细研究推敲,最后确定从准备、目标、达成、环节、内容、实施、评价7个视角进行确定观察点。其中“准备”视角确定了教师上课素材准备情况、课前作业布置情况、学生课前作业完成情况、教师对学情的掌握情况4个观察点;“目标”视角确定了学生对本课学习目标的理解情况、三维目标设定的合理性2个观察点;“达成”视角确定了三维目标预设达成的合理性1个观察点;“环节”视角确定了各种教学行为时间分配的合理性1个观察点;“内容”视角教材处理的合理性1个观察点;“实施”视角确定了课堂教学活动的丰富性及合理性1个观察点;“评价”视角确定了课堂评价的主要方式及依据1个观察点。
四、操作要求
在课前会议期间,通过倾听被观察者的说课及问答方式,观察者将了解到的具体信息记录在制定好的课前调查量表中,并通过分析所记录的信息,判断部分课堂观察点的具体表现。同时,通过分析学优生、学困生的位置,确定观察者在课中观察时的具体观察点分布情况。量表具体内容如表1所示:
五、评分依据
根据观察者在课前会议中了解的具体情况,参照量表里的评分依据对表里的每个观察点进行量化评分。具体评分依据如表2所示:
六、总论
本文针对LICC范式的課前会议步骤,分别从准备、目标、达成、环节、内容、实施、评价7个视角中设定了11个观察点进行分析,从而制定了此课前调查量表。此量表不但可以帮助观察者更好的记录课前会议所交流的具体内容,而且可以同时对部分课堂观察点进行量化评分,还能帮助观察者通过分析学优生、学困生的位置确定好各个观察者在课中观察时的具体观察位置。
参考文献
[1] 沈毅,崔允漷.课堂观察:走向专业的听评课[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8.
[2] 崔允漷.论课堂观察LICC范式:一种专业的听评课[J] .教育研究,2012(5) :82.
[3] 兰璇.论课堂观察LICC模式的专业性[J].当代教育科学,2009( 10) :34.
[4] 崔允漷,沈毅,吴江林等.课堂观察II:走向专业的听评课[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13.
[5]崔允.论指向教学改进的课堂观察LICC模式[J].教育测量与评价:理论版,2010(3):4-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