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我国经济飞速发展的同时,生态环境承受的压力也越来越大。为全面落实可持续发展战略,我国开始实行新一轮的退耕还林工程建设。这是在原有退耕还林的基础和经验之上提出的战略,以原有的退耕还林经验为依据,结合我国现有的经济形势,增加退耕还林的内容,希望可以进一步提高退耕还林工程建设在社会发展中的价值,改善我国的生态环境。
关键词 退耕还林;困境;策略
中图分类号:F326.27 文献标志码:B DOI:10.19415/j.cnki.1673-890x.2018.29.040
退耕还林就是按照国家的指示,有计划地停止一部分耕地的耕种,并按照土地的土质特点,种植合适的树木,完成植树造林的相关活动。我国在1999年开始了第一轮退耕还林工作,2014年我国又开始新一轮的退耕还林工程建设。从目前退耕还林的实际情况来看,新一轮退耕还林的政策在不断完善、涉及的面积在进一步增加,同时与人民的联系更加紧密,调动了人民的积极性,有助于退耕还林工作的进一步开展。与上一轮退耕还林相比,新一轮退耕还林融入了协调联动机制,有助于利用多方力量高效率地完成退耕还林工作。在实际的工作中,还应以上一轮退耕还林工作经验为基础,结合我国农业发展、经济发展和生态发展面临的新形势,提出更具时代特点的退耕还林政策。
1 退耕还林工程建设意义
退耕还林工程不能实现一劳永逸,在其后续发展中需要政策和资金的投入,这样才能进一步扩大上一期退耕还林工程建设的成果,从而保证工程的建设效果,避免工程在发展中退化。因此,我国在开展新一轮的退耕还林工程建设工作的意义还在于:向各级政府以及农民贯彻持续建设林地的理念,促使政府部门以及农民保护退耕还林工程的建设成果。近年来,沙尘暴、雾霾等恶劣天气的出现越来越频繁,山体滑坡以及泥石流等事件的发生率也在不断增加,将我国的生态环境建设又一次推到风口浪尖,也促使人们认识到再次开展退耕还林工程建设工作的重要意义[1]。在我国正式启动新一轮的退耕还林工程建设工作之前,甘肃、贵州、四川等地就纷纷向国务院提出重新启动退耕还林工程的计划。退耕还林工程不仅是生态环境建设工程,也是关乎经济发展的一项工程。在启动新一轮的退耕还林工程之后,通过退耕还林的补助政策,可以提高农民的经济收入,尤其是对于偏远山区的农民,可以使其走出“靠天吃饭”的困境,利用新型的农业生态发展帮助农民发家致富。建设美丽的中国,是我国政府部门新时期工作的主要目标,也是国家勾勒的一幅美好蓝图,而启动新一轮的退耕还林工程建设,则是实现新时期工作目标、建设美好蓝图的必然要求。
2 退耕还林工程建设困境
在政府部门的领导下和农民群众的配合下,退耕还林工程建设工作虽然比较顺利,但还是存在一些不可忽视的问题。1)退耕还林工程补助给农民的标准在降低,在一定程度上削弱了农民参与退耕还林工程建设的积极性。2)本次退耕还林工程建设的周期较长,考虑到短期利益,很多农民并不愿意放弃当前的耕地收入。还林的地块比较分散,这也是退耕还林工程建设面临的困境[2]。新一轮退耕还林工程对土地质量的要求比较严格,而这些地块没有集中在一个区域内,而是分散在很多地方,增加地质调研工作困难;同时,由于地块比较分散,种植林木后无法实现集群效应,改善生态环境的作用较小。
3 退耕还林工程建设策略
3.1 积极转变观念,提高对退耕还林的认识
经济的飞速发展对生态环境造成严重影响,为全面贯彻和落实我国的可持续发展战略,我国开始实施新一轮的退耕还林工程建设,在发展经济的同时,逐渐恢复我国的生态环境。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我国需要进一步扩大退耕还林面积,坚持耕地红线、保护好我国的农田的基本需求,但也要做到实事求是,应退还为林地的一定要退还。因此,在新一轮的退耕还林工程建设中,需要从3个方面落实具体的工作。1)坚持实事求是,各地严格按照当地的生态环境、地形地貌特点、实际耕地面积以及土地的实际生产力等因素,确定好还林地区和耕地區。2)各地需要按照基本农田地质特点和粮食种植需要,将产量较低、不适合种植粮食的地块划分为林地。3)针对农村的开荒地、举家搬迁以及易地扶贫搬迁等,已经不可能作为耕地经营的地块划分到退耕还林工程建设中。只有积极转变观念,提高对退耕还林的认识,才能全面且高效地开展退耕还林工程建设。
3.2 落实集约管理,发挥退耕还林工程效益
实施集约管理,及时确定耕地和林地的土地使用权,可以促使退耕还林工程在现代化社会发展中发挥更大的效益。在退耕还林工程建设中,符合国家、地方公益林区标准的林木,将其纳入国家和地方财政补偿项目中;未纳入公益林的区域,则允许农民在合法合理的范围内经营,依法进行采伐和流转,并纳入到中幼林补贴范围;地方政府还应建立有效的激励政策,鼓励农民积极退耕,创新农业发展的新模式,并实现退耕地的集约化管理,推行退耕还林工程建设模式下的符合经营,促使农民积极退耕还林,并实现退耕还林工程效益的多元化发展[3]。
在实施集约化管理的工作中,需要及时确权并发放相关的证书,使资源转化为资产、资金转化为股金、农民成为股东,从而实现退耕还林工程建设的三大变革,促使林业资产面向股权化发展,盘活退耕还林中的林地经营状态。同时,注意将符合标准的退耕还林地纳入森林康养项目以及碳汇交易项目,从而形成林地的叠加效应,全面提高农民的经济收入,促进我国市场经济的发展,并促进社会的和谐发展。
3.3 规划还林地域,精心设计耕地使用区域
退耕还林工程不仅是生态工程,也是民生工程,是帮助农民增加收益、扶贫帮困的有效措施。退耕还林工程建设需要结合退耕地域较分散、单独区域面积较小的特点,应以乡镇作为退耕还林的基本单位,按照村或是村民组进行设计,开展实地考察工作,以政府引导、农民自愿作为主要原则,在征求农民意见的基础上,与退耕的农民商定植树造林的树木品种,并坐待精准规划,在合适的土地上种植合适的树木[4]。同时,退耕还林工程建设中,还应估算好各环节工作完成的最低时间,确定好下达任务的时间,确保土地测量以及林地设计等前期准备工作的准确性,从而促使退耕还林工程发挥积极作用,实现百姓富、生态美等工程建设目标。在新一轮的退耕还林工程建设工作中,要有效解决建设工作中存在的问题,提高其建设质量,则应精准规划还林地域、设计耕地使用面积和区域,从而保证农业发展中对农田的基本需求,促进农业经济发展的同时,促进我国社会和谐发展。 3.4 完善工作责任,实现退耕还林协调联动
强化退耕还林工程建设效果,完善工作责任是其基础工作,也是关键性工作。因此,在退耕还林工程建设面临困境时,可以从完善工作责任,实现退耕还林工作的协调联动角度开展各项工作。1)完善责任落实的有关工作。参与到退耕还林工程建设的各级政府部门应明确分工,建立工作目标责任制,并建立健全的考核制度,将退耕还林工程建设工作纳入到各级政府部门年度考核的工作指标中,从而提高各部门的主观能动性,从实质上解决沟通困难等问题。2)详细划分责任主体。为保证退耕还林工程建设的效果,也能够分别在工程建设之前、建设过程中以及建设之后,将责任落实到个人,以便及时研究并解决工程建设中遇到的问题[5]。3)加强关于退耕还林工程建设的资金整合力度。以资金用途不变为原则,在退耕还林工程建设工作中,将现代农业生产发展的资金、易地扶贫搬迁以及农业综合项目等方面使用的资金进行科学整合,以此发展特点鲜明的农业产业,优化农村产业结构。在退耕还林工程建设中,完善工作责任,实现各部门的有效联动,可以有效解决建设工作中的问题,并大力发展特色农业,实现农业产业的调整。
4 结语
我国社会经济发展的过程中,不仅要金山银山,还要绿水青山,新一轮的退耕还林工程建设则重点在于落实我国的可持续发展战略,并促进我国社会的和谐发展。虽然在新一轮的退耕还林工程建设中存在着一些问题需要解决,但相信在我国政策的支持下,退耕还林工程建设可以顺利实施,并取得硕果,全面优化我国的生态环境。
参考文献:
[1] 梁占岐,李锦荣,郭建英,等.退耕还林工程建设对土壤侵蚀的影响——以安塞县为例[J].水土保持研究,2016,23(3):77-81.
[2] 陈新闯,邢恩德,董智,等.退耕还林工程建设对吴起县域植被碳储量的影响[J].国际沙棘研究与开发,2014,12(4):32-37.
[3] 邢恩德,郭建英,李锦荣,等.退耕还林工程建设对黄土丘陵区县域土壤水力侵蚀的影响——以吴起县为例[J].内蒙古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3,34(6):67-74.
[4] 胡生君,孫保平,王同顺.干热河谷区退耕还林生态效益价值评估——以云南巧家县为例[J].干旱区资源与环境,2014,28(7):79-83.
[5] 韩洪云,喻永红.退耕还林生态补偿研究——成本基础、接受意愿抑或生态价值标准[J].农业经济问题,2014,35(4):64-72,112.
(责任编辑:赵中正)
关键词 退耕还林;困境;策略
中图分类号:F326.27 文献标志码:B DOI:10.19415/j.cnki.1673-890x.2018.29.040
退耕还林就是按照国家的指示,有计划地停止一部分耕地的耕种,并按照土地的土质特点,种植合适的树木,完成植树造林的相关活动。我国在1999年开始了第一轮退耕还林工作,2014年我国又开始新一轮的退耕还林工程建设。从目前退耕还林的实际情况来看,新一轮退耕还林的政策在不断完善、涉及的面积在进一步增加,同时与人民的联系更加紧密,调动了人民的积极性,有助于退耕还林工作的进一步开展。与上一轮退耕还林相比,新一轮退耕还林融入了协调联动机制,有助于利用多方力量高效率地完成退耕还林工作。在实际的工作中,还应以上一轮退耕还林工作经验为基础,结合我国农业发展、经济发展和生态发展面临的新形势,提出更具时代特点的退耕还林政策。
1 退耕还林工程建设意义
退耕还林工程不能实现一劳永逸,在其后续发展中需要政策和资金的投入,这样才能进一步扩大上一期退耕还林工程建设的成果,从而保证工程的建设效果,避免工程在发展中退化。因此,我国在开展新一轮的退耕还林工程建设工作的意义还在于:向各级政府以及农民贯彻持续建设林地的理念,促使政府部门以及农民保护退耕还林工程的建设成果。近年来,沙尘暴、雾霾等恶劣天气的出现越来越频繁,山体滑坡以及泥石流等事件的发生率也在不断增加,将我国的生态环境建设又一次推到风口浪尖,也促使人们认识到再次开展退耕还林工程建设工作的重要意义[1]。在我国正式启动新一轮的退耕还林工程建设工作之前,甘肃、贵州、四川等地就纷纷向国务院提出重新启动退耕还林工程的计划。退耕还林工程不仅是生态环境建设工程,也是关乎经济发展的一项工程。在启动新一轮的退耕还林工程之后,通过退耕还林的补助政策,可以提高农民的经济收入,尤其是对于偏远山区的农民,可以使其走出“靠天吃饭”的困境,利用新型的农业生态发展帮助农民发家致富。建设美丽的中国,是我国政府部门新时期工作的主要目标,也是国家勾勒的一幅美好蓝图,而启动新一轮的退耕还林工程建设,则是实现新时期工作目标、建设美好蓝图的必然要求。
2 退耕还林工程建设困境
在政府部门的领导下和农民群众的配合下,退耕还林工程建设工作虽然比较顺利,但还是存在一些不可忽视的问题。1)退耕还林工程补助给农民的标准在降低,在一定程度上削弱了农民参与退耕还林工程建设的积极性。2)本次退耕还林工程建设的周期较长,考虑到短期利益,很多农民并不愿意放弃当前的耕地收入。还林的地块比较分散,这也是退耕还林工程建设面临的困境[2]。新一轮退耕还林工程对土地质量的要求比较严格,而这些地块没有集中在一个区域内,而是分散在很多地方,增加地质调研工作困难;同时,由于地块比较分散,种植林木后无法实现集群效应,改善生态环境的作用较小。
3 退耕还林工程建设策略
3.1 积极转变观念,提高对退耕还林的认识
经济的飞速发展对生态环境造成严重影响,为全面贯彻和落实我国的可持续发展战略,我国开始实施新一轮的退耕还林工程建设,在发展经济的同时,逐渐恢复我国的生态环境。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我国需要进一步扩大退耕还林面积,坚持耕地红线、保护好我国的农田的基本需求,但也要做到实事求是,应退还为林地的一定要退还。因此,在新一轮的退耕还林工程建设中,需要从3个方面落实具体的工作。1)坚持实事求是,各地严格按照当地的生态环境、地形地貌特点、实际耕地面积以及土地的实际生产力等因素,确定好还林地区和耕地區。2)各地需要按照基本农田地质特点和粮食种植需要,将产量较低、不适合种植粮食的地块划分为林地。3)针对农村的开荒地、举家搬迁以及易地扶贫搬迁等,已经不可能作为耕地经营的地块划分到退耕还林工程建设中。只有积极转变观念,提高对退耕还林的认识,才能全面且高效地开展退耕还林工程建设。
3.2 落实集约管理,发挥退耕还林工程效益
实施集约管理,及时确定耕地和林地的土地使用权,可以促使退耕还林工程在现代化社会发展中发挥更大的效益。在退耕还林工程建设中,符合国家、地方公益林区标准的林木,将其纳入国家和地方财政补偿项目中;未纳入公益林的区域,则允许农民在合法合理的范围内经营,依法进行采伐和流转,并纳入到中幼林补贴范围;地方政府还应建立有效的激励政策,鼓励农民积极退耕,创新农业发展的新模式,并实现退耕地的集约化管理,推行退耕还林工程建设模式下的符合经营,促使农民积极退耕还林,并实现退耕还林工程效益的多元化发展[3]。
在实施集约化管理的工作中,需要及时确权并发放相关的证书,使资源转化为资产、资金转化为股金、农民成为股东,从而实现退耕还林工程建设的三大变革,促使林业资产面向股权化发展,盘活退耕还林中的林地经营状态。同时,注意将符合标准的退耕还林地纳入森林康养项目以及碳汇交易项目,从而形成林地的叠加效应,全面提高农民的经济收入,促进我国市场经济的发展,并促进社会的和谐发展。
3.3 规划还林地域,精心设计耕地使用区域
退耕还林工程不仅是生态工程,也是民生工程,是帮助农民增加收益、扶贫帮困的有效措施。退耕还林工程建设需要结合退耕地域较分散、单独区域面积较小的特点,应以乡镇作为退耕还林的基本单位,按照村或是村民组进行设计,开展实地考察工作,以政府引导、农民自愿作为主要原则,在征求农民意见的基础上,与退耕的农民商定植树造林的树木品种,并坐待精准规划,在合适的土地上种植合适的树木[4]。同时,退耕还林工程建设中,还应估算好各环节工作完成的最低时间,确定好下达任务的时间,确保土地测量以及林地设计等前期准备工作的准确性,从而促使退耕还林工程发挥积极作用,实现百姓富、生态美等工程建设目标。在新一轮的退耕还林工程建设工作中,要有效解决建设工作中存在的问题,提高其建设质量,则应精准规划还林地域、设计耕地使用面积和区域,从而保证农业发展中对农田的基本需求,促进农业经济发展的同时,促进我国社会和谐发展。 3.4 完善工作责任,实现退耕还林协调联动
强化退耕还林工程建设效果,完善工作责任是其基础工作,也是关键性工作。因此,在退耕还林工程建设面临困境时,可以从完善工作责任,实现退耕还林工作的协调联动角度开展各项工作。1)完善责任落实的有关工作。参与到退耕还林工程建设的各级政府部门应明确分工,建立工作目标责任制,并建立健全的考核制度,将退耕还林工程建设工作纳入到各级政府部门年度考核的工作指标中,从而提高各部门的主观能动性,从实质上解决沟通困难等问题。2)详细划分责任主体。为保证退耕还林工程建设的效果,也能够分别在工程建设之前、建设过程中以及建设之后,将责任落实到个人,以便及时研究并解决工程建设中遇到的问题[5]。3)加强关于退耕还林工程建设的资金整合力度。以资金用途不变为原则,在退耕还林工程建设工作中,将现代农业生产发展的资金、易地扶贫搬迁以及农业综合项目等方面使用的资金进行科学整合,以此发展特点鲜明的农业产业,优化农村产业结构。在退耕还林工程建设中,完善工作责任,实现各部门的有效联动,可以有效解决建设工作中的问题,并大力发展特色农业,实现农业产业的调整。
4 结语
我国社会经济发展的过程中,不仅要金山银山,还要绿水青山,新一轮的退耕还林工程建设则重点在于落实我国的可持续发展战略,并促进我国社会的和谐发展。虽然在新一轮的退耕还林工程建设中存在着一些问题需要解决,但相信在我国政策的支持下,退耕还林工程建设可以顺利实施,并取得硕果,全面优化我国的生态环境。
参考文献:
[1] 梁占岐,李锦荣,郭建英,等.退耕还林工程建设对土壤侵蚀的影响——以安塞县为例[J].水土保持研究,2016,23(3):77-81.
[2] 陈新闯,邢恩德,董智,等.退耕还林工程建设对吴起县域植被碳储量的影响[J].国际沙棘研究与开发,2014,12(4):32-37.
[3] 邢恩德,郭建英,李锦荣,等.退耕还林工程建设对黄土丘陵区县域土壤水力侵蚀的影响——以吴起县为例[J].内蒙古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3,34(6):67-74.
[4] 胡生君,孫保平,王同顺.干热河谷区退耕还林生态效益价值评估——以云南巧家县为例[J].干旱区资源与环境,2014,28(7):79-83.
[5] 韩洪云,喻永红.退耕还林生态补偿研究——成本基础、接受意愿抑或生态价值标准[J].农业经济问题,2014,35(4):64-72,112.
(责任编辑:赵中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