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洛四联症术后房性心动过速的临床特点及射频导管消融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dahubi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观察法洛四联症(TOF)根治术后心房扑动(房扑)的临床特点及消融长期随访结果。方法选择2004年1月至2012年5月间,因TOF根治术后并发房扑于阜外心血管病医院行射频消融治疗的11例患者,收集相关资料并进行随访。结果共11例患者入选,TOF根治术后出现房扑的时间为9—32(19.5±6.5)年,消融时的平均年龄为31~47(39.3±5.8)岁,术中共对15种房扑进行了标测,8例表现为单纯围绕三尖瓣环折返的房扑,5例为单纯围绕右心房瘢痕的房扑,2例为同时围绕三尖瓣环及右心房瘢痕的“8”字型折返。单纯围绕三尖瓣环折返的房扑患者与瘢痕相关性房扑患者相比,右心室较小[(27.3±2.8)mm对(38.4±10.9)mm,P=0.039]。术后经过(56.7±26.7)个月的随访,有3例患者再发房扑并接受再次消融,长期成功率为72.7%。结论TOF根治术后患者房扑的发病时间晚,瘢痕相关性房扑的比例较高,射频消融有较高的成功率。相对于单纯右心房峡部依赖性房扑,瘢痕相关性房扑患者的右心室较大。

其他文献
目的探讨不同类型束支阻滞对心脏再同步治疗(CRT)效果的影响。方法:59例难治性心力衰竭患者接受CRT治疗,其中6例已植入永久起搏器,其余153例患者根据体表心电图QRS波形态分为左束支阻滞(LBBB)、右束支阻滞(RBBB)、非特异性室内阻滞(IVCD)、右束支伴左侧分支阻滞(RBBB伴LHB)及室内伴左侧分支阻滞(IVCD伴LHB)5组,比较植人术前及术后6个月心功能(NYHA分级)、QRS时
患者男,37岁,主因“间断心悸5年,再发7h”于2011年7月2日入院,入院诊断室上性心动过速(室上速)?房性心动过速(房速)?患者心悸多于发热时发作,辅助检查未见异常。入院时体温39℃,心动过速时给予普罗帕酮70mg缓慢静推,30min后心动过速仍未终止;
目的分析快速性心律失常终止后出现长时间窦性停搏的电生理特征。方法观察有快速性心律失常终止后出现长时间窦性停搏(〉3S)的25例患者,25例患者根据年龄分为2组,≤60岁14例(中青年组),〉60岁11例(老年组)。对这些患者行导管消融治疗,在消融前后行心内电生理检查。在消融术后的1、3、6、12和24个月行动态心电图检查。结果25例患者中,12例为房室折返性心动过速(AVRT),2例为房室结折返性
心脏再同步治疗(CRT)可显著改善特定心力衰竭人群的预后。然而在严格选择的病例中,仍约30%对CRT无应答。起搏参数的优化被认为是提高应答率的重要措施之一。近年来,在基本参数和最佳间期的优化策略、临床意义及发展前景等方面有些新的认识和进展,本文拟对起搏参数的优化内容和方法学新进展作一综述。
室性心律失常包括室性早搏、非持续性与持续性室性心动过速(室速)、心室扑动(室扑)与心室颤动(室颤)。室性心律失常可发生于无器质性心脏病患者,如特发性右心室流出道室速和特发性左心室室速,但更多见于器质性心脏病患者。近年来引入关注的“离子通道病”患者,虽心脏结构无明显变化,但由于患者心脏电学异常,常导致室性心律失常。
患者男19岁,因"先天性心脏病术后6年,反复晕厥3年,加重5d"入院.6年前因Ebstein畸形行Glenn手术(上腔静脉-右肺动脉吻合术)、房化右心室折叠术,术后恢复良好.入院前3年患者反复出现晕厥,在外院诊断为"室性心动过速(室速)",给予胺碘酮治疗,效果欠佳.入院前5d,患者睡眠中突然出现呼吸急促、呼之不应,伴大小便失禁,送四川大学华西医院急诊科,行心电图检查示室速,于电复律后转为窦性心律.
目的观察主动固定起搏导线(3830,美国美敦力公司)在临床心脏起搏治疗的可行性、安全性。方法40例符合起搏器植入适应证患者,随机分为主动固定导线组(n=20)和普通导线组(n=20),采用VVI或DDD起搏模式,心室导线均放置在右心室间隔部,观察两组在术中及术后各项心室导线参数情况以及有无并发症。结果两组患者均顺利完成起搏器植入手术,术后均无导线脱位或穿孔发生。主动固定导线组术后并发肺栓塞2例,且
恋情告吹需要分手,结束一段还未萌芽的感情何尝不算是一种分手?感情不分深浅,都值得被认真对待,尤其是后者,因为不是“正式确立”就可以随着性子玩失踪拉黑名单了吗?!懂得体面的分手是刚需,是情商的体现,是积攒人品的关键。好好分手,才能好好开始更棒的生活。你问究竟怎么做?我们都为你准备好了。  暧昧时期  分手策略  《欢乐颂2》中有那么一段,乖巧的关关想要拒绝母亲为其物色的相亲对象舒展,但是碍于情面又不
期刊
过去50余年,心血管植入性电子器械(cardiovascular implantable electronic device,CIED)的临床使用有了迅猛发展。随着心脏疾病治疗适应证的拓展,心脏起搏器和植入型心律转复除颤器(ICD)等器械植入的数量也迅速增加。
目的发现1例短QT间期合并Brugada样心电图患者,具有猝死家族史,报道其分子遗传及电生理机制研究结果。方法通过DNA直接测序法进行候选基因突变筛查。对表达突变基因序列的HEK293细胞进行膜片钳分析,研究其生物学特性。结果基因筛查发现患者SCN5A基因第2066位核苷酸G〉A杂合子错义突变,从而导致第689位密码子由精氨酸变成组氨酸(R689H)。细胞膜片钳分析发现R689H突变型钠通道不能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