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重庆资深媒体人漆园子曾因为先天性鼻甲肥大而患上头痛,这个痼疾,很多年来一直紧紧地尾随着她,纠缠着她,成为一个挥之不去的噩梦。
2004年左右,漆园子举家迁往城郊某小区,以此避开城市难以忍受的烟尘。稍后,她又辞掉工作,彻底从媒体隐去,这一消失就是好些年。她很少出现在城内,也很少有文字面世,与丈夫、一只杜宾犬、一只黑猫,安然地偏居一隅,写字、作画、练拳、研习中医。
这到底怎么回事呢?
不堪回首的头痛粉
从主城搬家到城郊,整理旧物的时候,旧钱包里一袋包装发黄的头痛粉勾起了漆园子那段不堪回首的记忆。
在上世纪八九十年代,头痛粉因为价格便宜,随处可买,成为像万金油一样的居家必备药物。头痛的时候,就撕开一包,嘴巴一张,手指轻轻一弹,纸袋子里的粉末就全部倒了进去,然后喝上一大口温开水,咕咚一下落肚。不久之后,头痛症状就会明显减轻。
这一袋印刷着繁体字的头痛粉,是漆园子经常服用的东西。在整理旧物的时候,她还发现了几个不同版本的头痛粉。“吃了几十年的头痛粉,直到最近才弄清楚,头痛粉包装上的图案是有讲究的。比如,一只手抱头和两只手抱头是有区别的,两只手抱,表示剂量多一倍。”
漆园子有着很长时间的“粉龄”,平时包包里如果没有带着头痛粉,整天就会忐忑不安。曾经有无数的人问漆园子头痛的原因,“为了回答这个问题,我都快成祥林嫂了”。漆园子是先天性鼻甲肥大,“稍有风吹草动,鼻甲立即肿大,和我抢占呼吸道。稍有感冒,立即头痛。小时候,在烈日下晒一会儿就头痛”。
到了青年时期,情况越来越严重。“我家住在江边,空气很好,但那时我就不能进城了,每进一次城,也就是走到两路口或者远一点的解放碑,回家就会头痛。”到了四十多岁,头痛成了家常便饭。“我随身带的皮包里、办公室、家里,这三个地方,必须放头痛粉,以应付随时发生的头痛。在这些年里,每一个耳鼻喉科的医生都对我说同样的话:做手术,切除部分鼻甲就好。”经过许多年挣扎,漆园子终于去做了鼻甲切除术。
中医票友漆园子
造化弄人,这一刀,并没有把漆园子头痛的毛病根除。无奈之下,漆园子只得求助于中医。
所幸的是,漆园子遇上了民间中医邓良福。2008年,在邓良福先生的治疗下,折磨漆园子多年的头痛已经好了七八分。“过去每周至少吃一次、有时吃两次镇痛药,接受中医治疗之后的近两个月里,只吃了两次镇痛药。”感受到中医带来的改变之后,漆园子对中医产生了浓厚的兴趣,此后,各类中医书籍频繁出现于她的购书单中,甚至成为了全部。
后来,邓医生的诊所搬到了黄泥滂,因为距离远,看病不方便,于是,她一边读医书,一边在电话里请教邓医生,一边试着给自己开药方。一年之后,竟然把折磨了她几十年的头痛症彻底治愈了。“在给自己治病的过程中,颇有心得,颇觉技痒,便要找志愿者来试试自己是否学有所得。所幸的是,我身边的亲人、朋友,还真有信任我的志愿者。”就这样,漆园子从偶尔的技痒到常常技痒,便有亲戚、朋友找上门来请她开药方。漆园子戏称这个“惠及亲友”的过程为“非法行医”。
从书斋动物到“侠女”
在接受中医治疗的同时,一位邻居建议她锻炼身体。“为了甩掉药罐子,不被熬成药渣子”,社区的小广场上,便多了一个学打太极拳的菜鸟。
在小广场打拳的时候,一位参加过重庆市传统武术比赛的银牌高手,直白地告诉漆园子,“你打的不是太极拳,而是‘太极操’”,要想学点真功夫,就得找个高人指点。
这个人所说的高人,就是重庆著名的形意拳高手郑光珑先生。闻得此讯,漆园子立刻去报了郑老师的拳剑初级班,一招一式从头学起。“承蒙郑师指教,还有拳剑班上的高手为了鼓励我而每次对我毫不吝啬的夸奖,都让我觉得自己进步飞快。每天早上在湖边打拳时,只要你不耻下问,总会有三个以上的老太太来围着教你。她们的热情指点不仅仅能帮助你学习打拳,还提高你对打拳的兴趣。”
从强迫自己早上起床出门打拳,到现在的冬练三九、夏练三伏,从以前觉得是痛苦的身体折磨变成了对太极拳不可放弃的热爱,昔日手无缚鸡之力、鼠标拿久了都恨不得大喘气的漆园子,现在也有了身轻如燕的感觉。在漆园子看来,会功夫的人“进可呼啸山林,退可强身健体”。自从练拳之后,漆园子感觉自己的身体变得柔韧,比过去有力量了。“还有就是心理上的变化,今天学习打拳,跟过去习拳有很大的不同。过去跟师父习拳要避人,一来不受干扰,二来不能让人偷师学艺。今天大众参与的打拳,更像一个社会活动。像我这样的书斋动物,每天清晨的打拳活动,就是一次社会参与。身边但凡拳打得像样一点的人,都有表演欲,对我这种以孤独自居的人,应该是一个很大的激励。”
漆园子说,中老年人习拳不可过劳,还要有明师指点,否则打出伤来也未可知。她告诫抱病之人:光打拳不吃药是很难好起来的,但是,如果光吃药不打拳,同样很难康复。
“三年前,我读书,写作,种花,养狗,最大的运动也只是跟老公一起遛狗,根本不知道自己会热爱书法,热爱中医,甚至热爱打拳。所以,未来的日子,我不知道还会出现什么吸引我的事物。不过,人的精力有限,我能够把字写好,把拳打好,把医书读透,并且能为亲友解除病痛,就很不错了。”至于朋友最为关心的写作事业,她倒是心平气和地放下了,“将来还会有什么更吸引我的事情发生呢?拭目以待吧!”
2004年左右,漆园子举家迁往城郊某小区,以此避开城市难以忍受的烟尘。稍后,她又辞掉工作,彻底从媒体隐去,这一消失就是好些年。她很少出现在城内,也很少有文字面世,与丈夫、一只杜宾犬、一只黑猫,安然地偏居一隅,写字、作画、练拳、研习中医。
这到底怎么回事呢?
不堪回首的头痛粉
从主城搬家到城郊,整理旧物的时候,旧钱包里一袋包装发黄的头痛粉勾起了漆园子那段不堪回首的记忆。
在上世纪八九十年代,头痛粉因为价格便宜,随处可买,成为像万金油一样的居家必备药物。头痛的时候,就撕开一包,嘴巴一张,手指轻轻一弹,纸袋子里的粉末就全部倒了进去,然后喝上一大口温开水,咕咚一下落肚。不久之后,头痛症状就会明显减轻。
这一袋印刷着繁体字的头痛粉,是漆园子经常服用的东西。在整理旧物的时候,她还发现了几个不同版本的头痛粉。“吃了几十年的头痛粉,直到最近才弄清楚,头痛粉包装上的图案是有讲究的。比如,一只手抱头和两只手抱头是有区别的,两只手抱,表示剂量多一倍。”
漆园子有着很长时间的“粉龄”,平时包包里如果没有带着头痛粉,整天就会忐忑不安。曾经有无数的人问漆园子头痛的原因,“为了回答这个问题,我都快成祥林嫂了”。漆园子是先天性鼻甲肥大,“稍有风吹草动,鼻甲立即肿大,和我抢占呼吸道。稍有感冒,立即头痛。小时候,在烈日下晒一会儿就头痛”。
到了青年时期,情况越来越严重。“我家住在江边,空气很好,但那时我就不能进城了,每进一次城,也就是走到两路口或者远一点的解放碑,回家就会头痛。”到了四十多岁,头痛成了家常便饭。“我随身带的皮包里、办公室、家里,这三个地方,必须放头痛粉,以应付随时发生的头痛。在这些年里,每一个耳鼻喉科的医生都对我说同样的话:做手术,切除部分鼻甲就好。”经过许多年挣扎,漆园子终于去做了鼻甲切除术。
中医票友漆园子
造化弄人,这一刀,并没有把漆园子头痛的毛病根除。无奈之下,漆园子只得求助于中医。
所幸的是,漆园子遇上了民间中医邓良福。2008年,在邓良福先生的治疗下,折磨漆园子多年的头痛已经好了七八分。“过去每周至少吃一次、有时吃两次镇痛药,接受中医治疗之后的近两个月里,只吃了两次镇痛药。”感受到中医带来的改变之后,漆园子对中医产生了浓厚的兴趣,此后,各类中医书籍频繁出现于她的购书单中,甚至成为了全部。
后来,邓医生的诊所搬到了黄泥滂,因为距离远,看病不方便,于是,她一边读医书,一边在电话里请教邓医生,一边试着给自己开药方。一年之后,竟然把折磨了她几十年的头痛症彻底治愈了。“在给自己治病的过程中,颇有心得,颇觉技痒,便要找志愿者来试试自己是否学有所得。所幸的是,我身边的亲人、朋友,还真有信任我的志愿者。”就这样,漆园子从偶尔的技痒到常常技痒,便有亲戚、朋友找上门来请她开药方。漆园子戏称这个“惠及亲友”的过程为“非法行医”。
从书斋动物到“侠女”
在接受中医治疗的同时,一位邻居建议她锻炼身体。“为了甩掉药罐子,不被熬成药渣子”,社区的小广场上,便多了一个学打太极拳的菜鸟。
在小广场打拳的时候,一位参加过重庆市传统武术比赛的银牌高手,直白地告诉漆园子,“你打的不是太极拳,而是‘太极操’”,要想学点真功夫,就得找个高人指点。
这个人所说的高人,就是重庆著名的形意拳高手郑光珑先生。闻得此讯,漆园子立刻去报了郑老师的拳剑初级班,一招一式从头学起。“承蒙郑师指教,还有拳剑班上的高手为了鼓励我而每次对我毫不吝啬的夸奖,都让我觉得自己进步飞快。每天早上在湖边打拳时,只要你不耻下问,总会有三个以上的老太太来围着教你。她们的热情指点不仅仅能帮助你学习打拳,还提高你对打拳的兴趣。”
从强迫自己早上起床出门打拳,到现在的冬练三九、夏练三伏,从以前觉得是痛苦的身体折磨变成了对太极拳不可放弃的热爱,昔日手无缚鸡之力、鼠标拿久了都恨不得大喘气的漆园子,现在也有了身轻如燕的感觉。在漆园子看来,会功夫的人“进可呼啸山林,退可强身健体”。自从练拳之后,漆园子感觉自己的身体变得柔韧,比过去有力量了。“还有就是心理上的变化,今天学习打拳,跟过去习拳有很大的不同。过去跟师父习拳要避人,一来不受干扰,二来不能让人偷师学艺。今天大众参与的打拳,更像一个社会活动。像我这样的书斋动物,每天清晨的打拳活动,就是一次社会参与。身边但凡拳打得像样一点的人,都有表演欲,对我这种以孤独自居的人,应该是一个很大的激励。”
漆园子说,中老年人习拳不可过劳,还要有明师指点,否则打出伤来也未可知。她告诫抱病之人:光打拳不吃药是很难好起来的,但是,如果光吃药不打拳,同样很难康复。
“三年前,我读书,写作,种花,养狗,最大的运动也只是跟老公一起遛狗,根本不知道自己会热爱书法,热爱中医,甚至热爱打拳。所以,未来的日子,我不知道还会出现什么吸引我的事物。不过,人的精力有限,我能够把字写好,把拳打好,把医书读透,并且能为亲友解除病痛,就很不错了。”至于朋友最为关心的写作事业,她倒是心平气和地放下了,“将来还会有什么更吸引我的事情发生呢?拭目以待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