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随着新课改的不断推进,对教师的要求越来越高,教师要想在课堂追求高效率,就需要教师付出更多的努力和心血,尤其是在备课环节更需要下一番工夫。只要做好备课环节才有可能在实际教学中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让教学活动更加顺利的开展下去。
【关键词】中学地理 新课改 备课 学生主体 兴趣
在教授学生的过程中,身边越来越多的同事对于新课改总感觉难以适应,笔者经过自身实践,逐步摸索,对新课改对地理教学的理解有了自己的看法。在新课改背景下,很多人都只是注意了课堂教学形式和内容的改变,对于我们传统教学中的“备、讲、批、辅、查”的各个环节缺乏整体认知,以至在教学中始终难得要领。传统教学将备课放在了第一位,由此可见其重要地位,本文将以《区域地理》教学为例,就如何做好备课环节谈一点自己浅薄的看法。
一、备课就是备目标
在教学中,要充分了解所教内容的考纲要求,在教学中要清晰的把它体现出来。只要这样,教学才能做到有的放矢,不偏不离。比如说针对《区域地理》教学中《俄罗斯》这一板块的教学我就做了如下的分析:
(一)教材分析
本节主要讲述了俄罗斯的地理位置、地形与主要河流的关系,气候形成的原因以及对农业的影响,资源对工业的分布及交通运输的影响。
(二)课标要求
俄罗斯的地理概况
(三)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识记俄罗斯的自然地理概况。了解俄罗斯的资源分布状况及其对工业的影响,掌握俄罗斯的农业、工业、交通的分布特征。
2.过程与方法:利用相关的教学资 源,收集、整理、运用与相关的地理资料,总结俄罗斯气候的成因及其对农业发展的影响,分析俄罗斯交通运输的特点及成因。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俄罗斯的人口政策,明确我国人口政策的重要性。
(四)重点难点
重点:俄罗斯的地理特征。
难点:俄罗斯的农业、工业发展条件;俄罗斯人口、城市分布特点及成因
二、备课就是备学生
新课改非常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在备课环节要充分考虑学生的现状,对学生的基本功,接受能力,课堂可能出现的种种情况,都应该有提前的预判,以便提前做好更充分的准备,以便让学生的主体地位得到尊重,让课堂教学更具时效性。比如在教授《俄罗斯》这一章节的时候,针对学生基础较差,我就做了一个预习环节的安排,如下:
【预学环节】(20分钟)——此环节在上课前一天晚自习完成
1.认真阅读地图册的“课程学习目标”,把握要学到的内容。
2.了解主要国家俄罗斯轮廓图。
3.了解俄罗斯的地理特征,掌握其地形、气候、河流、矿产,并分析其特点与成因。譬如以印度为例。
4.了解俄罗斯的农业发展条件、主要的农作物及出口的农产品,并能运用高中地理知识与原理进行解释,譬如以埃及长绒棉为例。
5.分析归纳俄罗斯的工业与城市发展的有利条件,工业分布的特点等。譬如以日本临海型工业布局为例。6.运用高中地理知识分析俄罗斯的人口分布、民族构成、人口迁移、城市化进程特点。
三、备课就是备教材
很多时候,一些老师在教学中总是喜欢抛弃教材,一味地去钻研一些难题,并认为这样的课堂才“高大上”,才能体现教师的专业水平。殊不知,这样的做法无异于舍本逐末,更不是真正的高效课堂,真正的高效课堂,应该是接地气的课堂,应该是让学生从书本中来,又能跳出书本,还能回归书本的教学。为此,在教授气候多样季风显著 这一板块时对教材知识的教学我做了如下的分析:
关于我国气温的特点,教材从季节变化和空间分布特点两个方面介绍,特别突出了空间分布上的南北差异,这部分内容是本节教学的一个重点。教材正文部分主要包括三个内容。
1.我国南北气温差异的主要原因是纬度因素。如果笼统说明我国气温南北差异,可以从纬度因素入手,但要单独分析冬季气温南北差异大的因素,还要考虑冬季风的影响,这部分知识教材安排在季风气候中讲述。
2.冬季气温特点。教材详细描述了如何从1月等温线图上阅读“0°C等温线、气温分布特点、我国最北和最南地区的气温分布差异”等。0°C等温线的分布位置应该是重点,明确这条线的意义在于,这是我国一条重要的自然地理分界线,此线南北河流水文特征有较大差异,特别是此线以北冬季河流会有结冰现象,而且界线南北的植被、耕地类型、农作物种类等都有较大差异。明确了0°C等温线的位置,对了解冬季气温分布有较大帮助。
3.夏季气温特点。教材对此叙述比较简单,但其中的内涵仍然比较丰富,特别是夏季我国大多数地区普遍高温,而青藏高原地区气温相对较低,这一结论教师不能忽视,这可以为后面活动题中分析地势对我国冬夏气温的影响奠定基础。
四、备课应结合学生身边的事,渗透新闻
在备课的时候,要从当今世界热点问题拓展教材内容,是教学生活化,具有时代感,从而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结合5.12地震,海啸,泥石流,洪涝干旱等自然灾害,让学生在了解这些灾害与地理关系的同时,也让他们知道发生这些灾害的原因,今后我们从哪些方面去预防。这样既增加了学生的环保意识,又加强了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学习珠江三角洲这一节课的同时,观看电视片段——改革开放三十年,让学生感受我国改革开放取得的巨大成就,认识改革开放战略的重要性,激发学生爱国热情。
五、备课时应充分发挥地理地图在数学中的作用
让学生学会看图、识图、用图。《地理教学大纲》明确指出:“教师要有计划,有步骤地指导学生阅读地图,使学生养成读图、用图的习惯,培养学生在地图上独立获取新的地理知识的能力。”所以老师要充分发挥地图册的作用,在课堂上,通过它来学习地图,通过它来训练学生读图,用图的习惯,通过它来检验课堂效果。对抽象性强的地图,可形象作比。解读中国政区图时,如陕西像数字“1”,山西像平行四边形,台湾像一艘船,黄河像“几”字等,这样不仅能培养学生观察想象能力,也能加深理解,增强记忆。
总之,在教学过程中要做好备课环节显得尤为重要,只有有了好的课前准备,在课堂上才能收放自如,才能真正地实现高效课堂教学。
【关键词】中学地理 新课改 备课 学生主体 兴趣
在教授学生的过程中,身边越来越多的同事对于新课改总感觉难以适应,笔者经过自身实践,逐步摸索,对新课改对地理教学的理解有了自己的看法。在新课改背景下,很多人都只是注意了课堂教学形式和内容的改变,对于我们传统教学中的“备、讲、批、辅、查”的各个环节缺乏整体认知,以至在教学中始终难得要领。传统教学将备课放在了第一位,由此可见其重要地位,本文将以《区域地理》教学为例,就如何做好备课环节谈一点自己浅薄的看法。
一、备课就是备目标
在教学中,要充分了解所教内容的考纲要求,在教学中要清晰的把它体现出来。只要这样,教学才能做到有的放矢,不偏不离。比如说针对《区域地理》教学中《俄罗斯》这一板块的教学我就做了如下的分析:
(一)教材分析
本节主要讲述了俄罗斯的地理位置、地形与主要河流的关系,气候形成的原因以及对农业的影响,资源对工业的分布及交通运输的影响。
(二)课标要求
俄罗斯的地理概况
(三)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识记俄罗斯的自然地理概况。了解俄罗斯的资源分布状况及其对工业的影响,掌握俄罗斯的农业、工业、交通的分布特征。
2.过程与方法:利用相关的教学资 源,收集、整理、运用与相关的地理资料,总结俄罗斯气候的成因及其对农业发展的影响,分析俄罗斯交通运输的特点及成因。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俄罗斯的人口政策,明确我国人口政策的重要性。
(四)重点难点
重点:俄罗斯的地理特征。
难点:俄罗斯的农业、工业发展条件;俄罗斯人口、城市分布特点及成因
二、备课就是备学生
新课改非常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在备课环节要充分考虑学生的现状,对学生的基本功,接受能力,课堂可能出现的种种情况,都应该有提前的预判,以便提前做好更充分的准备,以便让学生的主体地位得到尊重,让课堂教学更具时效性。比如在教授《俄罗斯》这一章节的时候,针对学生基础较差,我就做了一个预习环节的安排,如下:
【预学环节】(20分钟)——此环节在上课前一天晚自习完成
1.认真阅读地图册的“课程学习目标”,把握要学到的内容。
2.了解主要国家俄罗斯轮廓图。
3.了解俄罗斯的地理特征,掌握其地形、气候、河流、矿产,并分析其特点与成因。譬如以印度为例。
4.了解俄罗斯的农业发展条件、主要的农作物及出口的农产品,并能运用高中地理知识与原理进行解释,譬如以埃及长绒棉为例。
5.分析归纳俄罗斯的工业与城市发展的有利条件,工业分布的特点等。譬如以日本临海型工业布局为例。6.运用高中地理知识分析俄罗斯的人口分布、民族构成、人口迁移、城市化进程特点。
三、备课就是备教材
很多时候,一些老师在教学中总是喜欢抛弃教材,一味地去钻研一些难题,并认为这样的课堂才“高大上”,才能体现教师的专业水平。殊不知,这样的做法无异于舍本逐末,更不是真正的高效课堂,真正的高效课堂,应该是接地气的课堂,应该是让学生从书本中来,又能跳出书本,还能回归书本的教学。为此,在教授气候多样季风显著 这一板块时对教材知识的教学我做了如下的分析:
关于我国气温的特点,教材从季节变化和空间分布特点两个方面介绍,特别突出了空间分布上的南北差异,这部分内容是本节教学的一个重点。教材正文部分主要包括三个内容。
1.我国南北气温差异的主要原因是纬度因素。如果笼统说明我国气温南北差异,可以从纬度因素入手,但要单独分析冬季气温南北差异大的因素,还要考虑冬季风的影响,这部分知识教材安排在季风气候中讲述。
2.冬季气温特点。教材详细描述了如何从1月等温线图上阅读“0°C等温线、气温分布特点、我国最北和最南地区的气温分布差异”等。0°C等温线的分布位置应该是重点,明确这条线的意义在于,这是我国一条重要的自然地理分界线,此线南北河流水文特征有较大差异,特别是此线以北冬季河流会有结冰现象,而且界线南北的植被、耕地类型、农作物种类等都有较大差异。明确了0°C等温线的位置,对了解冬季气温分布有较大帮助。
3.夏季气温特点。教材对此叙述比较简单,但其中的内涵仍然比较丰富,特别是夏季我国大多数地区普遍高温,而青藏高原地区气温相对较低,这一结论教师不能忽视,这可以为后面活动题中分析地势对我国冬夏气温的影响奠定基础。
四、备课应结合学生身边的事,渗透新闻
在备课的时候,要从当今世界热点问题拓展教材内容,是教学生活化,具有时代感,从而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结合5.12地震,海啸,泥石流,洪涝干旱等自然灾害,让学生在了解这些灾害与地理关系的同时,也让他们知道发生这些灾害的原因,今后我们从哪些方面去预防。这样既增加了学生的环保意识,又加强了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学习珠江三角洲这一节课的同时,观看电视片段——改革开放三十年,让学生感受我国改革开放取得的巨大成就,认识改革开放战略的重要性,激发学生爱国热情。
五、备课时应充分发挥地理地图在数学中的作用
让学生学会看图、识图、用图。《地理教学大纲》明确指出:“教师要有计划,有步骤地指导学生阅读地图,使学生养成读图、用图的习惯,培养学生在地图上独立获取新的地理知识的能力。”所以老师要充分发挥地图册的作用,在课堂上,通过它来学习地图,通过它来训练学生读图,用图的习惯,通过它来检验课堂效果。对抽象性强的地图,可形象作比。解读中国政区图时,如陕西像数字“1”,山西像平行四边形,台湾像一艘船,黄河像“几”字等,这样不仅能培养学生观察想象能力,也能加深理解,增强记忆。
总之,在教学过程中要做好备课环节显得尤为重要,只有有了好的课前准备,在课堂上才能收放自如,才能真正地实现高效课堂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