入情.动情.悟情

来源 :科学教育导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Ares_Stray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语文教学中进行情感教育是全面提高语文教学质量的重要途径。语文教学实施情感教育,具有培养审美情感,铸造美好心灵,陶冶高尚情操的力量。语文教师要塑造学生的灵魂,纯化学生的情感,就必须挖掘教材中的情感因素,运用情感的语言,去激起学生相应的情感体验。
  [关键词]语文教学 情感教育 重要途径 提高质量
  列宁曾说过:“缺乏情感的认识,便失去了认识的深入,人的思想只有被浓厚的情感渗透时,才能得到力量,引起积极的记忆和思考”。这说明在语文教学中进行情感教育是全面提高语文教学质量的重要途径。可见,一堂成功的语文课,应把学生带进美的境地,进入情感的海洋,获得哲理美的享受。
  纵观现行的语文教材,尤其是文学作品,确实具有文质兼美,形神俱佳,蕴藏着大量的情感因素;有的对祖国、家乡的赞美,对大自然的热爱,对人民的忠诚,对事业的执着;有的表达了赤子之心,莫逆之交,儿女之情;有的是拍案而起的激愤,天地动容的悲壮,催人泪下的凄切;有的是开怀的笑,嚎啕的哭,会心的喜悦,无名的烦恼等。这些文字优美的作品融自然美、社会美、精神美、艺术美于一体,为语文教师进行情感教育提供了丰富的源泉。
  那么,语文教学应怎样进行情感教育呢?笔者在教学中,主要从这几方面人手:
  1.导之入境
  好的作品都有优美动人的意境,不论是小说、散文、戏剧、还是诗歌词赋等都是如此。所以在语文教学中引导学生进入作品的意境,是进行情感教育的第一步。语文教材选编了不少的美文和诗歌,这些富有艺术魅力的精品,构成超越文字的优美境界。如:《荷塘月色》中的清幽寂静之夜出现的流水一般的月光,绰约多姿、清香四溢的荷花,构成了朦胧美;《绿》中那无法比拟的色彩美;《我的空中楼阁》中那种境界超越的空灵美,焉能没有身临其境,如坐春风之感!那么怎样才能把学生引入到无限美好的情境中呢?
  1.1教师要有一个精美巧妙的导语,诱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把学生的全部情绪和注意力集中到所学的课文中,以情激情。例如:黄河浪的《故乡的榕树》是表达一种乡思主题的,那么就可以从“乡思”人手。本人在执教时是这样设计导语的:“乡思是一曲不衰的歌,让浪迹天涯的游子、背井离乡的浪子、沦落他乡的断肠人……从古吟唱到今。看柳宗元‘所盼化得身干亿,散上峰顶望故乡’;马致远的‘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郑愁予痛心疾首地叫道:‘我达达的马蹄是美丽的错误,我不是归人,是一个过客……’。你们也是远离故乡的人,在某些时候,你们有没有再想起故乡绿草如茵的山坡,苍翠欲滴的竹林,还有路旁林边策杖遥盼的奶奶呢?今天我们来学习一篇表达乡愁的《故乡的榕树》。”于是,学生带着对故乡的怀念,进入了课文,融入到作者“童年故乡”的美好境界中。
  1.2感情充沛的课文范读,对于营造情感氛围,引导学生进入意境,也是很重要的。因此,在范读时,就不仅是简单地把文字流畅地读出来,还要激情充沛,注意抑扬顿挫,并且善于传达作者细微的感情变化。因为好的文章总是洋溢着强烈的感情,喷涌着激昂的气势,教师只有把自己的感情与作者的感情融为一体时,才能再现出课文的意境和氛围。
  1.3如果配上情调和谐的音乐,就更能给学生一种直观的感受,情感氛围会更强烈。因为,“乐也者,郁于中而泄于心而会于意”。这就表明音乐给人的感染作用,更为直接,更为强烈。比如:《故乡的榕树》配以小提琴曲《思乡曲》,同为缠绵悠长;《荷塘月色》配以《月光奏鸣曲》,同为恬情柔美;《故都的秋》配以小提琴曲《天鹅之死》,同为忧伤低沉等等。用情调与课文基调基本一致的音乐作背景,能促使学生尽快进入情境,这样,既有精美巧妙的导语诱发,又有声情并茂的范读与音乐的双重影响,学生的全部身心就很快地进入意境中去,与作者一同黯然泣下,一同神采飞扬。因此,教师在教学中要运用最佳教学手段,绘声绘色地描摹出作品的境界,引导学生身临其境,陶醉其间。
  2.动之以情
  情感是作品的生命,凡是感人的作品中都渗透着作者强烈的思想感情,那么在教学中教师就要用作品的情感去打动学生的心灵,把学生带进“情融融,意切切”的情感世界。
  2.1以作者的情感,去感悟学生,叩开他们情感的心扉。大多数作品都是作者用笔蘸着心血、蘸着欢乐或辛酸的泪水写成的,蕴含其中的爱与恨,褒与贬,拥护与反对,赞扬与批评等思想,要让学生明白,使学生从中领略作者的思想感情,使他们从内心深处受到感染熏陶,带着崇尚作者思想情怀的热情,投入到课文学习中。如:当我们在欣赏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中的“乱石穿空,惊浪拍岸……”几句时,那山石高峻,拔地而起的神态,那种惊涛骇浪,席卷而来的声势,能不感染学生吗?这是作者对祖国山河的赞美,也是作者气吞万里河山的英雄气概的流露,作者陶醉其间,教者、学者亦陶醉其间,我们似乎触摸到了作者跳动着的感情脉搏。瞬间,作者的情已融为学生的情,并为作者被贬而不能实现报效国家的愿望而深深惋惜。当我们再去品味鲁迅的《祝福》时,谁都会为祥林嫂的不幸洒下一掬同情之泪,学生也会像鲁迅先生那样对制造这种悲剧的封建统治者深深地厌恶、憎恨。
  2.2理清思想情感的发展脉络,剖析人物形象,引起学生感情的共鸣。课文中不管是记叙文,还是小说,总是把人物、事件、思想有机地揉合加以表现的,它常常以动人的形象,生动的情节和强烈的抒情色彩熏陶、感染读者。因此,语文教学从情人手,把握作者倾注在人物形象中的情感,引导学生“进入角色”去体验,唤起感情的共鸣。如教鲁迅的小说《故乡》中闰土二十年后和“我”见面时倾吐衷肠一段,文中写“他只是摇头,脸上虽然刻着许多皱纹,却全然不动,仿佛石像一般。他大约只觉得苦,却形象不出,沉默了片刻,便拿起烟管默默地吸烟了”。如果只停留在外貌、对话和动作描写上,学生得到的只能是一个麻木者的形象。这时,教师要启发学生:少年闰土原是怎样的?他为什么变得像“石像”一般?为什么只是默默的吸烟?一连串的问题经过教师的点拔,学生的讨论思考,他们感触地认识到闰土此时无限哀愁和无限忍痛的心情,进而联想到二十年代中国农民的悲剧。这样挖掘,使学生对这一悲剧人物的苦难命运表示深切的同情和关注,并且激起对旧社会的遗憾与抗议。此时,作者的情感与教者的情感水乳交融,使学生从作品中感受到作者脉搏的跳动,在心灵深处受到震动,引起感情共鸣。
  2.3寻觅富有情感的语句、字眼灌注情感,动之以情。一篇好文章总是文情并茂的,生动形象的字词句是激发学生情感的兴奋剂,是使学生人情、移情、动情的重要手段。如:《西里西亚的纺织工人》中,“他们坐在织机旁,咬牙切齿,‘德意志,我们在织你的尸布,我们织进三厘诅咒,……”这些语句充分表达了纺织工人对封建地主和资产阶级以及旧制度的愤怨与仇恨。教师在讲授时就应该抓住这些典型的语句,激发学生的感情。化纺织工人的满腔愤慨为学生的满腔愤慨,让学生与作者一同去诅咒那万恶的旧世界。
  所以说,对那些语言美,形神兼备的文章,教师应引导学生用情去感受,用心去领略,使学生的情感世界五光十色,让学生演奏出一曲曲爱与恨的交响曲。学生在课堂上刻骨铭心的情感体验,悲时潸然泪下,喜时开怀大笑,乐时忍俊不禁,怒时义愤填膺,使学生对美的事物心生向往,对丑的东西嫌恶生厌。这样,作者的情感会潜移默化地传给学生,使他们在获得充分的美感享受的同时,也让他们“沁人心脾”,从而不知不觉地受到陶冶。
  3.晓之以理
  当然,教师在教学中,有了前面的两步,这可以说是把学生引入了美的殿堂,步入了情感的“天国”。但是,如果语文成了欣赏课,那么学生的审美情感就将如海市蜃楼,转瞬即逝。因此,教师还要用作品中蕴含的哲理启发学生,让学生获得哲理美的享受。为此,引导学生“入理”是进行情感教育的主要途径。
  像荀子的《劝学》,这篇文章通过设喻把道理隐含其中,“锲而舍之,朽木不折;锲而不舍,金不可镂”、“骐骥一跃才能十步,驽马十驾,功在不舍”。多么恰当的比喻!多么深刻的道理!作者把一个要认真学习,不断积累,坚持不懈、用心专一的道理寓于议论之中,是那样的拨人心弦,引人深思,耐人寻味!而这些哲理又与学生平时的学习态度和方法是那样的密切。在教学此文时,教师抓住这一关键来启发他们,让他们明白学习方法和学习态度的重要性,学生必能从中得到哲理的启迪。“喜亦喜,忧亦忧”,在心理上产生感受,在情感上产生“移情”的共鸣。让学生性情得到陶冶,灵魂得到净化,从而摒弃消极、颓废的情感,吸收健康、积极的情感,获得哲理美的享受。
  总之,语文教学实施情感教育,具有培养审美情感,铸造美好心灵,陶冶高尚情操的力量。白居易说过:“感人心者,莫先乎情。”这句话道出了情感教育的真谛。我们语文教师要塑造学生的灵魂,纯化学生的情感,就必须挖掘教材中的情感因素,运用情感的语言,去激起学生相应的情感体验,即把教材的“此情此景”变成学生的“我情我景”。不仅让学生受到强烈的艺术感染,而且让他们读书明理。不但“知之”,而且“好之乐之”。
其他文献
[摘要]技工学校学生基础差、底子薄,要提高学校教育教学质量更新教学观念固然重要,但培养学生积极的学习态度更是当务之急、重中之重。  [关键词]技工学校 教学质量 提高 学习态度 积极 培养  邓小平同志指出:“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如何培养高素质的技术人才是技工学校永恒的主题,其中学校教育教学质量的提高至关重要。那么,如何培养学生积极学习的态度呢?笔者认为应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1.帮助学生树
期刊
[摘要]随着课程与教学的不断改革和发展,教研工作的领域在不断拓展,其发展面临严峻的困难和挑战,亟待提高有效教研,促进教师专业发展。通过构建教研共同体,校内互动、同伴互助、跨科联动等措施,推进教学研究,实施有效教研,促进教师专业发展。  [关键词]构建 教研 共同体 任务驱动 专业发展  1.问题的提出  从近期的教研活动来看,有些教师同伴互助的意识不强,青年教师与中、老年教师之间的互助合作较少,不
期刊
[摘要]初中思品教材中插图颇多,插图不仅能帮助学生解读教材内容,还丰富了学生的视野,拓宽了学生的知识面。有些插图还可以加强学科间的联系,使之相互渗透。这类插图对学生理解教材具有指导意义。  [关键词]思品教材 插图 学习资源 理解 指导意义  初中《思想品德》(人教版)的插图有四百余幅,大致可分为两类:一类为照片;另一类为绘画(包括漫画)作品。这些插图和文字共同构成了现行初中《思想品德》教材内容,
期刊
[摘要]本文结合西部少数民族地区高中英语教学实际,根据高中学生听力训练情况和在听力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就怎样训练学生的听力能力、提高学生的听力理解水平,提出切实可行的训练方法。  [关键词]听力教学  存在问题  技能方法    1.1听力没有足够被重视起来。西部少数民族地区有很多学校从高一开始就安排了听力课程,但经常被语法和其它部分的讲解所占用,同时许多学生和老师认为听力在高中学习中也不太重要;有
期刊
[摘要]让语文课堂充满激情,绽放出生命的光彩,迸发出智慧的火花,使课堂成为学生向往的乐园。高中语文课堂教学应“五味俱全”。创设学生能够自主探究的学习情境,把抽象的知识转化为具体而充满生命活力的能力。  [关键词]高中语文课堂教学“五味俱全”学习情境  如何才能让语文课堂充满激情,绽放出生命的光彩,迸发出智慧的火花,使课堂成为学生向往的乐园呢?笔者认为,语文教学应添点“油”,加点“醋”,让其“五味俱
期刊
[摘要]教师在科学课的教育中多给学生思考的机会,让学生有表现的机会。多开展活动,在活动中表现。让科学走进生活、融入生活。学生在生活中,自觉的学科学、用科学,不但能够开阔学生的视野、丰富知识、巩固科学技能,而且能够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造能力,促进学生的全面可持续发展。  [关键词]科学知识 养成习惯 明白道理 解决疑难 运用 生活 发展  生活处处是教育,生活中的学生是一星需要点燃的火种。在日常生
期刊
[摘要]面对新学习理念下的小学语文课堂教学实践,作者在追寻语文教学的本真意义和核心价值时,反思这样的课是否就属于真正的好课,这样的课堂是否启迪了学生的心智。那么教师必须用全新的理念和方法教学,才能适应教学的要求,从而达到教学目标。  [关键词]新学习理念 小学语文 课堂教学 反思  “新学习”理念是正在开展的重庆市农村中小学“领雁工程”实施过程中提出的一种新的学习理念,主要内容是“以学活教,动感课
期刊
[摘要]高中新课程改革的实施无疑会更进一步的推动学生自主学习和实验探究与创新能力。作为一名高中教师,我们一定要转变观念,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大胆的放飞学生,往往教坛一名优秀的“导演”心有多宽,学生的学习的舞台就会有多大,学生学习的翅膀就会张得更远。本文通过高一的物理教学中学生自主学习的案例的介绍,以期能对同行们在高中新课程改革的实施过程中起到抛砖引玉的作用。  [关键词]新课程改革 高中物理 教学
期刊
[摘要]课堂教学是全面落实素质教育,课堂教学、解题教学、自主学习、培养学困生的创造想象能力,推动学困生全面发展。  [关键词]学困生课堂教学 学习能力 提高 策略  课堂教学是全面落实素质教育的主渠道,是全面提高教育质量的主旋律,由于种种原因导致一些学生学习发生困难,那么怎样在课堂教学中重视学困生学习能力的培养,是摆在教育工作者面前的一项重要课题。  1.自我教育,提高认识  学困生对自己认识不够
期刊
[摘要]双语数学教学过程中,学生心态变化多端;教育教学过程中,对学生和教育的要求存有心理障碍或进行逆向思维而造成的对立情绪和违拗心理,这会成为教育的严重障碍。针对学生出现的心态,教师应进行调控。  [关键词]双语教学 学生心态 过程 分析 调控  1.在双语数学教学过程中,学生心态复杂多变,变化多端,教育教学过程中常见的有以下几个方面  1.1愉悦心态。在学习、生活顺利,特别是受到好评时表现出的兴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