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罗山旧名螺仔坑,然我孤陋寡闻,先前从未听闻小村之名,当然也无从得知,就在台湾东部海岸山脉的西麓,秀姑峦溪畔有个秀丽如许的小村。
一切说来全是偶然,我和旅伴从台北出发前,除了确定头一天要到花莲之外,什么行程也没规划,打算一路搭着火车往南,一路晃荡,走到哪儿算哪儿。在花莲盘桓期间,听说靠近台东县界有个罗山村,是全台第一个有机农村,这可引起我的兴趣,近些年来,我越来越关注有机农业,却不知故乡台湾也有完全从事有机农业的村落。
于是就在细雨纷飞的夜色中,来到村里。下了接驳车,山谷一片暗黝,民宿“罗山之家”的主人说,屋前几米就是水稻田。次晨,推门一看,眼前果真绿野平畴,昨夜的雷阵雨没有令葱绿的稻禾弯腰低头,稻田反倒因着雨水的滋润,嫩绿得像要滴水,这一片漫延的绿意仿佛有疗愈的力量,抚慰了焦躁的心。远处的田边种了一排槟榔树为界,并不显得突兀,反而让地景显得更生动也更有层次。
民宿主人的女儿洁告诉我们,晴天时站在村道上,便看得到罗山瀑布,那不但是村子最著名的景点,也是农田灌溉的水源,山坡上的人家甚至不必接自来水,清冽甘甜的山泉水任人饮用,还可以奢侈地拿来烧洗澡水、浇花。洁担任导览,领着我们欣赏田园风光,两个来自都市的游客边看风景边赞叹“好美好美,美得无法形容。”我们的导游不知是谦虚还是客套,微笑道:“我看惯了,并不觉得美。”
我听了竟着急了起来,想起一句老话“人在福中不知福”,忍不住就说:“请别妄自菲薄,这里有高山、田园、河流、瀑布、天然池和难得一见的泥火山,风光并不比我侨居的欧洲乡村差,只是房子形态不同,但是这些农家三合院,看在西方游客眼中,应该更有风情。”洁听了也不说话,脸上带着思索的神情。也许我太心急了,但希望她能把我的话听进一点点,一点点就好。
我们绕村漫步,每遇村人,对方总是先向我们这两个陌生人点头为礼,尔后亲热地和洁打招呼。小村有五百多人口,但实际的居民并没有那么多,村民彼此相识,谁要是做了坏事,逃不出众人的眼睛,也因此这村子颇有古风,不但鸡犬相闻,而且几乎夜不闭户。
下午,我们到“大自然体验农家”,去看林家三口按照古法,不用石膏,而用天然的盐卤来点豆腐。那卤水很特别,汲自泥火山,是泥浆沉淀后浮在上层的咸水。
做豆浆的两项材料,有机黄豆来自家田里,水则是从瀑布接来的山泉水,素材完全取自本村,自给自足,更不劳长途运送、不耗汽油、少费能源,真是再“低碳”、再“慢食”不过。这种制法失传四十多载,这几年才在村里老人家的口授心传下重见天日。
林家大叔先将泡了四个多小时的黄豆磨成汁,倒入大灶熬煮,大婶拿着大勺,不停搅拌一大锅豆汁,以免焦底,待豆汁沸腾,滤去豆渣,再回锅加卤水一起煮上一二十分钟,等豆浆凝结,捞出置于垫有棉布的木模中,用力加压成形,分切成方块,就是本地特产的泥火山豆腐了。
大婶拿来碗盘,招呼我们尝尝,我夹了一块,蘸了点酱油送入口中,浓浓的豆味中隐约有股焦香,口感不那么嫩,却有弹性,真好吃。我吃着吃着,觉得自己尝到的不单是一小块豆腐而己,那素朴却隽永的滋味中,还包含着亲切真诚的人情、对土地的尊重和田园牧歌式的风光,这些或许才是美味的关键吧。
韩良忆
住在欧洲的台湾美食旅游作家,著有《在欧洲,逛市集》。
一切说来全是偶然,我和旅伴从台北出发前,除了确定头一天要到花莲之外,什么行程也没规划,打算一路搭着火车往南,一路晃荡,走到哪儿算哪儿。在花莲盘桓期间,听说靠近台东县界有个罗山村,是全台第一个有机农村,这可引起我的兴趣,近些年来,我越来越关注有机农业,却不知故乡台湾也有完全从事有机农业的村落。
于是就在细雨纷飞的夜色中,来到村里。下了接驳车,山谷一片暗黝,民宿“罗山之家”的主人说,屋前几米就是水稻田。次晨,推门一看,眼前果真绿野平畴,昨夜的雷阵雨没有令葱绿的稻禾弯腰低头,稻田反倒因着雨水的滋润,嫩绿得像要滴水,这一片漫延的绿意仿佛有疗愈的力量,抚慰了焦躁的心。远处的田边种了一排槟榔树为界,并不显得突兀,反而让地景显得更生动也更有层次。
民宿主人的女儿洁告诉我们,晴天时站在村道上,便看得到罗山瀑布,那不但是村子最著名的景点,也是农田灌溉的水源,山坡上的人家甚至不必接自来水,清冽甘甜的山泉水任人饮用,还可以奢侈地拿来烧洗澡水、浇花。洁担任导览,领着我们欣赏田园风光,两个来自都市的游客边看风景边赞叹“好美好美,美得无法形容。”我们的导游不知是谦虚还是客套,微笑道:“我看惯了,并不觉得美。”
我听了竟着急了起来,想起一句老话“人在福中不知福”,忍不住就说:“请别妄自菲薄,这里有高山、田园、河流、瀑布、天然池和难得一见的泥火山,风光并不比我侨居的欧洲乡村差,只是房子形态不同,但是这些农家三合院,看在西方游客眼中,应该更有风情。”洁听了也不说话,脸上带着思索的神情。也许我太心急了,但希望她能把我的话听进一点点,一点点就好。
我们绕村漫步,每遇村人,对方总是先向我们这两个陌生人点头为礼,尔后亲热地和洁打招呼。小村有五百多人口,但实际的居民并没有那么多,村民彼此相识,谁要是做了坏事,逃不出众人的眼睛,也因此这村子颇有古风,不但鸡犬相闻,而且几乎夜不闭户。
下午,我们到“大自然体验农家”,去看林家三口按照古法,不用石膏,而用天然的盐卤来点豆腐。那卤水很特别,汲自泥火山,是泥浆沉淀后浮在上层的咸水。
做豆浆的两项材料,有机黄豆来自家田里,水则是从瀑布接来的山泉水,素材完全取自本村,自给自足,更不劳长途运送、不耗汽油、少费能源,真是再“低碳”、再“慢食”不过。这种制法失传四十多载,这几年才在村里老人家的口授心传下重见天日。
林家大叔先将泡了四个多小时的黄豆磨成汁,倒入大灶熬煮,大婶拿着大勺,不停搅拌一大锅豆汁,以免焦底,待豆汁沸腾,滤去豆渣,再回锅加卤水一起煮上一二十分钟,等豆浆凝结,捞出置于垫有棉布的木模中,用力加压成形,分切成方块,就是本地特产的泥火山豆腐了。
大婶拿来碗盘,招呼我们尝尝,我夹了一块,蘸了点酱油送入口中,浓浓的豆味中隐约有股焦香,口感不那么嫩,却有弹性,真好吃。我吃着吃着,觉得自己尝到的不单是一小块豆腐而己,那素朴却隽永的滋味中,还包含着亲切真诚的人情、对土地的尊重和田园牧歌式的风光,这些或许才是美味的关键吧。
韩良忆
住在欧洲的台湾美食旅游作家,著有《在欧洲,逛市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