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一、鸭瘟
鸭瘟又叫鸭病毒性肠炎,是由鸭瘟病毒引起的一种急性、热性、败血性传染病。20日龄以上的鸭易感。患鸭食欲下降,饮欲增加,不愿走动,体温升高,呼吸困難,流泪,排绿色稀粪,头颈肿胀明显,故又称“大头瘟”。
防治:该病目前尚无特效疗法,以预防为主。可用鸭瘟弱毒苗10日龄首免0.5羽份/只,25日龄二免1羽份/只。一旦鸭群发生该病,应立即采用高倍量鸭瘟疫苗紧急接种,注射疫苗5天内疫情基本可得到控制。患病早期使用抗鸭瘟血清治疗,也有一定效果。
二、鸭病毒性肝炎
鸭病毒性肝炎,是由鸭肝炎病毒引起的雏鸭的一种急性传染病。常发生于20日龄以内雏鸭,5~15日龄最易感,最早3日龄即会发病,且年龄越小死亡率越高,1周龄内的雏鸭死亡率可达95%以上。患鸭食欲废绝,闭目蹲伏,排绿色稀粪,歪头扭颈,头向后背,呈角弓反张状倒向一侧,两腿痉挛性后踢,故又称“背脖病”。
防治:该病以预防为主。种鸭在开产前30天用雏鸭肝炎弱毒苗进行首免,2周后加强免疫1次,这样可使雏鸭在1~2周龄内获得较好的免疫力。对无母源抗体的雏鸭,可于1日龄皮下注射弱毒苗;对有母源抗体的雏鸭,可于7~10日龄注射弱毒苗。对患鸭应尽早采用抗鸭病毒性肝炎血清或高免卵黄抗体治疗,按每只雏鸭1毫升进行皮下或肌内注射,同时配合使用抗生素防止继发感染和用电解多维饮水以增强抵抗力。
三、鸭曲霉菌病
鸭曲霉菌病主要由烟曲霉菌、黄曲霉菌等引起的,常因饲料、垫料发霉而诱发。主要发生于20日龄以下的雏鸭。患鸭表现为少食或不食,张口呼吸,伸颈气喘,声音沙哑,羽毛焦乱,流涕流泪,眼半闭,眼角膜混浊,严重的眼内积有豆渣样物或角膜溃疡,后期有抽搐、扭颈等神经症状。
防治:做好饲料的储存工作,禁用霉变饲料;勤更换垫料,垫料不可重复使用,鸭舍注意通风除湿。治疗可用制霉菌素100万~150万单位/千克拌料,或用硫酸铜0.5克/升饮水,连用5~7天,同时配合使用电解多维饮水或拌料。
四、鸭传染性浆膜炎
鸭传染性浆膜炎又名鸭疫里默氏杆菌病,是由鸭疫里默氏杆菌引起的。各品种、性别、日龄的鸭均可感染,但主要侵害10~20日龄的雏鸭,发病率高达90%以上,常因脚蹼损伤而诱发。患鸭精神委顿,食欲下降或废绝,腿脚无力,步态不稳,排黄绿色稀粪,咳嗽,打喷嚏;眼鼻因黏液性、脓性分泌物增多而使周围羽毛粘结,形成“戴眼镜”状;常出现摇头或点头、斜颈、共济失调、角弓反张、抽搐等神经症状,耐过的鸭成为僵鸭。
防治:坚持“预防为主”的原则,平时应加强饲养管理,尽量减少或避免应激。平整鸭活动场地,清除石块和尖锐异物,防止脚蹼刺伤;注意防暑防寒,及时清除粪便,保持适当的饲养密度;合理搭配饲料,增强雏鸭体质。该病易产生交叉耐药性,用药前要进行药敏试验,最好选用几种药物交替使用,如可用恩诺沙星、环丙沙星0.05%~0.1%拌料或饮水;红霉素0.01%~0.03%或土霉素0.1%~0.2%拌料,连用5天;庆大霉素、丁胺卡那霉素或链霉素肌内注射或饮水。
五、鸭霍乱
鸭霍乱又名鸭出血性败血症、鸭巴氏杆菌病,是由巴氏杆菌引起的一种接触性传染病。目前以散发流行为主,但有时出现地方性流行。鸡、鸭、鹅等均会感染,特征为发病急、死亡快。30日龄以上鸭最易感。患鸭表现为不食,蹲伏或瘫痪,排灰白色或黄绿色稀粪,呼吸困难,口鼻流黏液,常摇头,故又称“摇头瘟”。
防治:加强饲养管理,坚持“全进全出”的饲养制度,减少应激,定期消毒,避免饲喂发霉饲料,保持鸭群健康。未发生该病的鸭场不进行疫苗接种。鸭群发病后应立即采取治疗措施,磺胺类药物、氯霉素、红霉素、庆大霉素、环丙沙星、恩诺沙星和喹乙醇均有较好的疗效。在治疗过程中,剂量要足,疗程合理,当死亡明显减少后再继续投药2~3天,以巩固疗效,防止复发。
(作者联系地址:聂书舫 高翠英 陈学礼 内蒙古塞飞亚农业科技发展股份有限公司 邮编:024207;王 敏 韩天龙 内蒙古自治区赤峰市松山区科研路2号农科院 邮编:024031)
鸭瘟又叫鸭病毒性肠炎,是由鸭瘟病毒引起的一种急性、热性、败血性传染病。20日龄以上的鸭易感。患鸭食欲下降,饮欲增加,不愿走动,体温升高,呼吸困難,流泪,排绿色稀粪,头颈肿胀明显,故又称“大头瘟”。
防治:该病目前尚无特效疗法,以预防为主。可用鸭瘟弱毒苗10日龄首免0.5羽份/只,25日龄二免1羽份/只。一旦鸭群发生该病,应立即采用高倍量鸭瘟疫苗紧急接种,注射疫苗5天内疫情基本可得到控制。患病早期使用抗鸭瘟血清治疗,也有一定效果。
二、鸭病毒性肝炎
鸭病毒性肝炎,是由鸭肝炎病毒引起的雏鸭的一种急性传染病。常发生于20日龄以内雏鸭,5~15日龄最易感,最早3日龄即会发病,且年龄越小死亡率越高,1周龄内的雏鸭死亡率可达95%以上。患鸭食欲废绝,闭目蹲伏,排绿色稀粪,歪头扭颈,头向后背,呈角弓反张状倒向一侧,两腿痉挛性后踢,故又称“背脖病”。
防治:该病以预防为主。种鸭在开产前30天用雏鸭肝炎弱毒苗进行首免,2周后加强免疫1次,这样可使雏鸭在1~2周龄内获得较好的免疫力。对无母源抗体的雏鸭,可于1日龄皮下注射弱毒苗;对有母源抗体的雏鸭,可于7~10日龄注射弱毒苗。对患鸭应尽早采用抗鸭病毒性肝炎血清或高免卵黄抗体治疗,按每只雏鸭1毫升进行皮下或肌内注射,同时配合使用抗生素防止继发感染和用电解多维饮水以增强抵抗力。
三、鸭曲霉菌病
鸭曲霉菌病主要由烟曲霉菌、黄曲霉菌等引起的,常因饲料、垫料发霉而诱发。主要发生于20日龄以下的雏鸭。患鸭表现为少食或不食,张口呼吸,伸颈气喘,声音沙哑,羽毛焦乱,流涕流泪,眼半闭,眼角膜混浊,严重的眼内积有豆渣样物或角膜溃疡,后期有抽搐、扭颈等神经症状。
防治:做好饲料的储存工作,禁用霉变饲料;勤更换垫料,垫料不可重复使用,鸭舍注意通风除湿。治疗可用制霉菌素100万~150万单位/千克拌料,或用硫酸铜0.5克/升饮水,连用5~7天,同时配合使用电解多维饮水或拌料。
四、鸭传染性浆膜炎
鸭传染性浆膜炎又名鸭疫里默氏杆菌病,是由鸭疫里默氏杆菌引起的。各品种、性别、日龄的鸭均可感染,但主要侵害10~20日龄的雏鸭,发病率高达90%以上,常因脚蹼损伤而诱发。患鸭精神委顿,食欲下降或废绝,腿脚无力,步态不稳,排黄绿色稀粪,咳嗽,打喷嚏;眼鼻因黏液性、脓性分泌物增多而使周围羽毛粘结,形成“戴眼镜”状;常出现摇头或点头、斜颈、共济失调、角弓反张、抽搐等神经症状,耐过的鸭成为僵鸭。
防治:坚持“预防为主”的原则,平时应加强饲养管理,尽量减少或避免应激。平整鸭活动场地,清除石块和尖锐异物,防止脚蹼刺伤;注意防暑防寒,及时清除粪便,保持适当的饲养密度;合理搭配饲料,增强雏鸭体质。该病易产生交叉耐药性,用药前要进行药敏试验,最好选用几种药物交替使用,如可用恩诺沙星、环丙沙星0.05%~0.1%拌料或饮水;红霉素0.01%~0.03%或土霉素0.1%~0.2%拌料,连用5天;庆大霉素、丁胺卡那霉素或链霉素肌内注射或饮水。
五、鸭霍乱
鸭霍乱又名鸭出血性败血症、鸭巴氏杆菌病,是由巴氏杆菌引起的一种接触性传染病。目前以散发流行为主,但有时出现地方性流行。鸡、鸭、鹅等均会感染,特征为发病急、死亡快。30日龄以上鸭最易感。患鸭表现为不食,蹲伏或瘫痪,排灰白色或黄绿色稀粪,呼吸困难,口鼻流黏液,常摇头,故又称“摇头瘟”。
防治:加强饲养管理,坚持“全进全出”的饲养制度,减少应激,定期消毒,避免饲喂发霉饲料,保持鸭群健康。未发生该病的鸭场不进行疫苗接种。鸭群发病后应立即采取治疗措施,磺胺类药物、氯霉素、红霉素、庆大霉素、环丙沙星、恩诺沙星和喹乙醇均有较好的疗效。在治疗过程中,剂量要足,疗程合理,当死亡明显减少后再继续投药2~3天,以巩固疗效,防止复发。
(作者联系地址:聂书舫 高翠英 陈学礼 内蒙古塞飞亚农业科技发展股份有限公司 邮编:024207;王 敏 韩天龙 内蒙古自治区赤峰市松山区科研路2号农科院 邮编:0240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