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城乡二元结构是我国经济结构存在的突出矛盾,本文就城乡二元经济结构的主要表现进行了分析,在此基础上,寻求符合中国实际的破除城乡二元结构壁垒与禁锢的对策,逐步推动城乡一体化進程。
关键词: 城乡二元结构 城乡一体化 对策
一、 我国城乡二元结构的主要表现
1.1不平等的城乡社会保障权益
城乡二元结构造成的不平等,首先体现在制度上的不平等,如不平等的户籍制度,成为入托、入学、就业、社保等城乡有别的法理依据,一些部门甚至启动与城乡二元结构、居住地强行挂钩的利益寻租,借此乱收费,谋取私利;其二则是法理不平等,例如农民缺乏享有按人数选举人大代表人数,在人大代表中真正平民百姓比农村官员要少。
1.2逐渐扩大的城乡居民收入差距
中国城市的发展往往是从农村进行原始积累的,从农民手里以很低的费用甚至无偿得到土地开发,加之中国特色的以农支工、以农村支援城市,推动了城市的发展。这种发展模式导致当今的中国城市越来越富裕,而农村则越来越贫穷,城乡差距不断扩大。以云南省为例,云南城乡居民人均收入为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的数倍,且有差距不断扩大的趋势:2000年是3.21倍,2003 年是4.4倍,2006 年上升到4.8倍。
1.3相对较低的农业机械化水平
20世纪90年代中后期, 美国每个农业工人拥有的机械设备达1.5万美元,法国和德国的每个农业工人拥有的固定农业资产也达2 000多美元,日本的农业工人拥有的农业固定资产达1500多美元,而我国农民平均每百亩耕地拥有拖拉机0.77 台, 配套农机具1.88部, 每百户拥有拖拉机6.1台, 我国农业机械化投入不足, 农机品种、质量、作业项目和机械化服务明显落后。
二、 统筹我国城乡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意义
2.1有利于坚持扩大内需的方针,实现城乡经济的协调发展
改变城乡二元结构,推动城乡一体化进程,使城乡之间的资金、人才、土地等生产要素充分流动,有助于促进城乡产业发展的合理布局,使一部分农民转移到第二、第三产业上就业,成为城镇居民,减少了农村人口;与此同时,农村土地资源也可以相对集中,改变目前土地经营分散的状况,提高农业生产率,为农业的产业化、集约化经营和现代化发展创造条件,从根本上解决农村经济社会发展的问题。
2.2有利于稳定社会秩序,推进城乡社会的全面进步
通过推进城乡一体化,建立城乡一体的社会保障和就业体系,可以较好地解决失地农民的就业和生活,也可以改善农村贫困地区的生产生活条件,提高他们的收入。此外,推进城乡一体化一方面可以统筹安排城乡社会事业发展投入,使较多的资金投向农村教育、科技、文化、卫生等领域,使城乡居民的教育、医疗保健和文化生活等方面条件更加平等。
2.3有利于大力维护生态环境,促进城乡生态资源的有效利用
推进城乡一体化可以使城乡资源和环境的保护得到统筹考虑,避免城乡保护不一致、不同步的问题。同时,通过依托县城和区域中心镇,推进工业聚群发展,有利于区(市)县工业集中区形成,从而推进小城镇发展,也有利于农村地区道路、排水、供电、通信等基础设施的集中建设和使用,节约利用资源,避免“村村点火,户户冒烟”,促进生态环境的保护和资源的有效利用。
三、推进我国城乡一体化发展的对策
3.1推进农村自我发展,实现社会发展机制的一元化
国家必须对农村内部的发展投入更多的发展资金,促进农村地区的产业结构调整与农业生产转型,让更多的人从农业生产中解放出来,容纳于现代社会的职业体系之中,只有足够量的农业劳动力转移,农村自我的发展水平才能够真正提升上来;另外,农村社会要从各自的发展特色中体现出比较优势和区位优势,发展适合于本地区的农业增收模式,积极发展农村第二、三产业,改变农村落后的生产方式。
3.2发展农村第二、三产业,推进城乡社会的健康协调发展
根据中央1 号文件的精神,加快农村二、三产业的发展,拓宽农民增收的渠道, 主要抓好三方面工作: 推进乡镇企业改革和调整, 发展乡镇企业是转移农村剩余劳动力的主要途径;大力发展农村个体、私营等非公有制经济,鼓励支持和引导非公有制经济发展;繁荣小城镇经济,定位准确、规划科学、布局合理的小城镇对推动农村产业化经营,发挥城镇集聚效应,带动农村经济发展起积极作用。
3.3 完善法律法规,建立维护城乡经济社会发展的法律保障
通过立法,促进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是统筹城乡发展的最根本的制度保证。首先要对在城乡二元结构下形成的一些不利于统筹城乡经济社会发展的法律法规,进行清理和完善。其次要立足于促进城乡统筹发展,改变城乡二元结构,保障和维护广大农民群众的根本利益,研究确立科学的立法架构和布局,把统筹城乡发展行之有效的政策措施,以法律形式固定下来。
注释:
1. 中华人民共和国商务部对外贸易司.中国粮食进出口月度统计报告[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5:10
2. 余杰,强永亮.中国农业现状与国际比较及改革趋势[J].现代农业科技,2007(10):34.
3. 王景新,李长江,曹荣庆,等.明日中国:走向城乡一体化[ M ].北京:中国经济出版社,2005:52.
4. 瞿长福.谈乡镇企业发展[N].经济日报,2006-01-08.
5. 李炳坤.发展农村二、三产业拓宽农民增收渠道[N].人民日报,2004- 02- 12.
关键词: 城乡二元结构 城乡一体化 对策
一、 我国城乡二元结构的主要表现
1.1不平等的城乡社会保障权益
城乡二元结构造成的不平等,首先体现在制度上的不平等,如不平等的户籍制度,成为入托、入学、就业、社保等城乡有别的法理依据,一些部门甚至启动与城乡二元结构、居住地强行挂钩的利益寻租,借此乱收费,谋取私利;其二则是法理不平等,例如农民缺乏享有按人数选举人大代表人数,在人大代表中真正平民百姓比农村官员要少。
1.2逐渐扩大的城乡居民收入差距
中国城市的发展往往是从农村进行原始积累的,从农民手里以很低的费用甚至无偿得到土地开发,加之中国特色的以农支工、以农村支援城市,推动了城市的发展。这种发展模式导致当今的中国城市越来越富裕,而农村则越来越贫穷,城乡差距不断扩大。以云南省为例,云南城乡居民人均收入为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的数倍,且有差距不断扩大的趋势:2000年是3.21倍,2003 年是4.4倍,2006 年上升到4.8倍。
1.3相对较低的农业机械化水平
20世纪90年代中后期, 美国每个农业工人拥有的机械设备达1.5万美元,法国和德国的每个农业工人拥有的固定农业资产也达2 000多美元,日本的农业工人拥有的农业固定资产达1500多美元,而我国农民平均每百亩耕地拥有拖拉机0.77 台, 配套农机具1.88部, 每百户拥有拖拉机6.1台, 我国农业机械化投入不足, 农机品种、质量、作业项目和机械化服务明显落后。
二、 统筹我国城乡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意义
2.1有利于坚持扩大内需的方针,实现城乡经济的协调发展
改变城乡二元结构,推动城乡一体化进程,使城乡之间的资金、人才、土地等生产要素充分流动,有助于促进城乡产业发展的合理布局,使一部分农民转移到第二、第三产业上就业,成为城镇居民,减少了农村人口;与此同时,农村土地资源也可以相对集中,改变目前土地经营分散的状况,提高农业生产率,为农业的产业化、集约化经营和现代化发展创造条件,从根本上解决农村经济社会发展的问题。
2.2有利于稳定社会秩序,推进城乡社会的全面进步
通过推进城乡一体化,建立城乡一体的社会保障和就业体系,可以较好地解决失地农民的就业和生活,也可以改善农村贫困地区的生产生活条件,提高他们的收入。此外,推进城乡一体化一方面可以统筹安排城乡社会事业发展投入,使较多的资金投向农村教育、科技、文化、卫生等领域,使城乡居民的教育、医疗保健和文化生活等方面条件更加平等。
2.3有利于大力维护生态环境,促进城乡生态资源的有效利用
推进城乡一体化可以使城乡资源和环境的保护得到统筹考虑,避免城乡保护不一致、不同步的问题。同时,通过依托县城和区域中心镇,推进工业聚群发展,有利于区(市)县工业集中区形成,从而推进小城镇发展,也有利于农村地区道路、排水、供电、通信等基础设施的集中建设和使用,节约利用资源,避免“村村点火,户户冒烟”,促进生态环境的保护和资源的有效利用。
三、推进我国城乡一体化发展的对策
3.1推进农村自我发展,实现社会发展机制的一元化
国家必须对农村内部的发展投入更多的发展资金,促进农村地区的产业结构调整与农业生产转型,让更多的人从农业生产中解放出来,容纳于现代社会的职业体系之中,只有足够量的农业劳动力转移,农村自我的发展水平才能够真正提升上来;另外,农村社会要从各自的发展特色中体现出比较优势和区位优势,发展适合于本地区的农业增收模式,积极发展农村第二、三产业,改变农村落后的生产方式。
3.2发展农村第二、三产业,推进城乡社会的健康协调发展
根据中央1 号文件的精神,加快农村二、三产业的发展,拓宽农民增收的渠道, 主要抓好三方面工作: 推进乡镇企业改革和调整, 发展乡镇企业是转移农村剩余劳动力的主要途径;大力发展农村个体、私营等非公有制经济,鼓励支持和引导非公有制经济发展;繁荣小城镇经济,定位准确、规划科学、布局合理的小城镇对推动农村产业化经营,发挥城镇集聚效应,带动农村经济发展起积极作用。
3.3 完善法律法规,建立维护城乡经济社会发展的法律保障
通过立法,促进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是统筹城乡发展的最根本的制度保证。首先要对在城乡二元结构下形成的一些不利于统筹城乡经济社会发展的法律法规,进行清理和完善。其次要立足于促进城乡统筹发展,改变城乡二元结构,保障和维护广大农民群众的根本利益,研究确立科学的立法架构和布局,把统筹城乡发展行之有效的政策措施,以法律形式固定下来。
注释:
1. 中华人民共和国商务部对外贸易司.中国粮食进出口月度统计报告[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5:10
2. 余杰,强永亮.中国农业现状与国际比较及改革趋势[J].现代农业科技,2007(10):34.
3. 王景新,李长江,曹荣庆,等.明日中国:走向城乡一体化[ M ].北京:中国经济出版社,2005:52.
4. 瞿长福.谈乡镇企业发展[N].经济日报,2006-01-08.
5. 李炳坤.发展农村二、三产业拓宽农民增收渠道[N].人民日报,2004- 02- 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