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察急性区域性隐匿性外层视网膜病变(AZOOR)的眼底光学影像学特征,探讨眼底光学影像检查在AZOOR诊断及鉴别诊断中的临床作用。
方法回顾性分析2008年1月至2014年9月期间经河北省眼科医院门诊检查后初诊为AZOOR的48例(48只眼)患者进行眼底光学影像学检查,包括频域光学相干断层扫描(FD-OCT)以及眼底自发荧光照相(FAF)、眼底荧光血管造影(FFA)、吲哚青绿血管造影(ICGA)。观察患者眼底后极部在各项检查中的改变特征;通过随诊,观察它们的预后转归;并对所有患眼的临床资料进行总结分析。
结果眼科门诊初诊为I型AZOOR的48只患眼,经眼底光学影像学检查后,大致表现为两种类型。第一类28只眼,他们仅在FD-OCT检查中有异常改变,表现为眼底后极部光感受器内外节连接(IS/OS)层反光带紊乱,变薄、甚至局部缺失,伴RPE层光带紊乱,并与视野缺损区相对应,而在FAF、FFA、ICGA检查中无异常改变,属于I型AZOOR。第二类20只眼,他们在FD-OCT中的改变与第一类相类似,但在FAF、FFA及ICGA检查中的表现却完全不同。其中在FAF检查中眼底后极部有强自发荧光灶分布;在FFA早期眼底对应部位可见轻微的斑点状强荧光,后期荧光增强;在ICGA早期眼底无异常改变,但后期眼底对应部位出现了明显的低荧光;且这些异常荧光灶在分布上与视野缺损区域均相对应,属于Ⅱ型AZOOR中的多发性一过性白点综合征(MEWDS)。
结论I型AZOOR与MEWDS具有类似的临床表现和FD-OCT表现,临床上容易混淆。但他们具有完全不同的FAF、FFA、ICGA改变特征。因此,熟练掌握它们各自在FAF、FFA及ICGA中的改变特征对于这两者的鉴别诊断具有重要意义。而FD-OCT检查由于具有简单、快捷、无创、分辨率高等特点,能够动态监测这些患者病变部位的感光细胞层内部结构的改变,非常适合于两者的随访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