苦难里你是我幸福的帆

来源 :新天地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namezhu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茅于轼,中国当前最有影响的经济学家之一,被评为改革开放30年最具贡献的十位经济学家之一和“当代中国最有道德修养和良知的经济学家”。
  这位历经劫难的耄耋老人回首往事时愉悦地说,在这一生的“苦难里,妻子是我幸福的帆”。让他此生无悔的,是夫人赵燕玲。
  一
  茅于轼出身南京名门世家,父亲是铁道专家茅以新,伯父是桥梁专家茅以升。1950年,他从上海交通大学毕业后到齐齐哈尔铁路局工作。次年秋,出身苏州富商之家的赵燕玲毕业来到齐齐哈尔铁路医院。
  茅于轼是铁路局的先进工作者,24岁便在中科院的刊物上发表文章,引起整个铁路系统的注意。赵燕玲也不落后,她是助产士,一副“娇小姐”的身架,做起事来却干净利落,一年后就被评为先进工作者。
  1955年,他们结婚了。不久,茅于轼被召回北京,成为铁道科学研究院的副研究员,年仅28岁的他本想大展宏图,却在历史的捉弄下走上另一条人生路。
  两年后,茅于轼的很多话被定为“右派言论”,当时,赵燕玲已有身孕,因胃溃疡而经常吐血,茅于轼不忍心打击她,在单位受排挤遭牵制,回到家就强颜欢笑硬撑着。
  1958年5月,儿子茅为星出生了,刚刚体味初为人父的喜悦,茅于轼又被戴上了“右派”帽子,降薪3级。拿着工资回家,实在瞒不住了,茅于轼刚说了一句:“对不起,让你跟着受苦了。”眼泪便止不住地滚落。
  抱着嗷嗷待哺的儿子,赵燕玲为丈夫的泪水心酸,冰雪聪明的她知道,少拿点钱委屈不倒丈夫,一家人的境遇和他理想的夭折最让他心痛。
  科研项目不沾边,重要课题无缘,令才华横溢的茅于轼透不过气来,但回到家,他总要例行公事一般对赵燕玲说一声:“今天很好的。”然后闷头看书。赵燕玲“察言观色”,心里有数,适时地把儿子抱给茅于轼,看着父子俩耍得高兴,赵燕玲心里也随着豁亮很多。
  第二年国庆,茅于轼终于摘掉了“右派”帽子,却又作为没改造好的“右派”下放到山东藤县劳改。
  一年后,茅于轼调回北京,1965年女儿茅燕星出生,更大的劫难也再次降临。
  二
  1966年8月23日,一家老小正准备吃晚饭,一群气势汹汹的红卫兵破门而入。饭桌被一脚踢翻,家里的角角落落被翻个底朝天。接着,茅于轼和父亲被剃了光头,赵燕玲和婆婆被剃成阴阳头,孩子的哭声隐隐传来,每个人的心都沉到了最黑暗处。
  红卫兵扬长而去,留下一片狼藉。
  良久,赵燕玲起身,捡拾起地下散落的棉絮和被撕烂的衣服,一条条一片片,非常专注,她说:“日子还要过。天快凉了,这些收起来能派用场。”茅于轼也不由蹲下,看到蓬乱的头发下妻子的脸庞平静如水,他心里不禁陡然开朗,妻子弱小身躯下的风骨,实在不逊于任何男子!
  入夜,家里仅剩的一条被子横盖在一家人身上,隔着两个孩子,夫妻俩互相安慰,“没有人能帮我们,要自己挺过去。”
  一家人每天都被赶去扫马路,八月槐花正香,落在地下也沁人心脾,但身边随意而来的唾沫和谩骂让一切索然无味。“啪,啪”两声,红卫兵的铜头腰带又狠狠地落在了茅于轼的背上,赵燕玲的整个身子为之颤栗,丈夫的白衬衫已经破了,和皮肉粘在一起,那触目的红映着白似雪的槐花刺眼而令人心悸。赵燕玲恨不能冲过去,茅于轼冲她努力地微笑摇头,她只能更安分更忍耐,以免给丈夫招致更多的折磨。
  天气渐凉,没了粮票布票,茅于轼的皮鞋要修补,孩子要喝牛奶……赵燕玲从未露出一丝慌乱,她拿出抄家后收集起来的布和棉絮,第一次做针线活,拆拆缝缝补补,是天生的心灵手巧,更是对丈夫和家矢志不渝的爱。
  三
  1978年,茅于轼终于结束流放生活,正式回到北京铁道科学研究院,全身心地开始经济学研究,并提出“择优分配学原理”。这一极具前瞻性的市场经济思想为他进入经济学界打响了头炮。
  1985年,茅于轼调任中国社科院美国研究所任研究员,其著作《择优分配原理》被普遍认为是对微观经济学的重新构造,也奠定了他经济学家的地位。次年,茅于轼又赴美国哈佛大学做注册访问学者,家庭的重担又一次落在了赵燕玲身上。
  赵燕玲接下的是一个好沉重的家。80年代初,公公患了老年痴呆,身体每况愈下,遇到大便干燥,保姆跑得远远的,赵燕玲一个人帮他抠出来。外面有人说闲话:“哪有儿媳妇这样照顾公公的!”茅于轼担心妻子受委屈,抢着去给父亲喂药、洗澡,老人家却不搭茬。赵燕玲匆匆回家,菜篮放不稳就奔到公公床前,拉着公公的手,和声细语像哄孩子一样喂下药。等老人睡下,保姆又来投诉婆婆任性——晚年罹患恐惧症的婆婆凡事只信任儿媳妇,赵燕玲安抚下保姆,端来温度适中的水给婆婆洗头发……茅于轼在一旁既感慨又不忍,赵燕玲说,应该感谢命运,要不然她还是一个衣来伸手饭来张口的大小姐,“现在,婆婆只敢吃我做的菜,逼出我一手好厨艺,让你每天沾光,岂不是好事?”
  90年代初,公公婆婆相继去世,儿子和女儿先后成家立业移民国外,赵燕玲解脱了很多。两位老人,更珍惜的是这和平年代的相依相守。茅于轼痴狂于经济学理论与实践,赵燕玲继续把日子打理得精致有序。
  即使是两个人的饭食,赵燕玲也一丝不苟,她的气派和温情,在方寸厨房里和谐共处,令茅于轼赏心悦目;在书房里敲打着键盘,闻着厨房里飘逸出的香气,他一次次感叹妻子精辟的总结:这是两个人的“黄金时代”。
  这几年,茅于轼的听力不好了,赵燕玲的视力也有些差,但每个月他们都要去看美国大片。穿着精致,举手投足都有一份天生的气度,手牵手走在街上,两位老人特别引人注目。
  年过八十,茅于轼开始觉得老了,他对赵燕玲说:“现在我大概能看到活到什么时候了……但我想再活60年,陪你一起享受迟来的好日子。”
  (责编:田茵)
其他文献
又到一年一度的春节了。  每到除夕夜,我们兄妹仨携全家都会到爸妈家去吃团圆饭。每逢佳节临近,父母对亲情的渴望和期盼,那一份牵挂真是难以言表。只要我们兄妹仨登门看望,二老马上就精神焕发。  母亲很看重年夜饭。每年过了腊月二十四,她就忙开了。腌猪腿、腌牛肉、发蹄筋、炸肉皮……每天晚上家里总弥漫着肉香。母亲的厨艺极好。她腌猪肉,必要买来花椒,和盐一起炒热了,来回在猪肉上抹揉,并且每天要翻动,以让盐水充分
期刊
2013岁末一个阳光冬日,北京金台饭店,“中国围产医学发展战略研讨会暨严仁英教授百岁寿辰庆典”正在这里举行。  严仁英的故事,就是一部中国妇幼保健事业的发展史和一位自强不息新中国女性的奋斗史。  大爱:始于从医之志  1932年,严仁英怀着求学从医之志,迈入清华园,成为生物系最引人注目的学生。清华园的3年,对严仁英来说就是6年,生物系的老师知道她想学医,就允许她选修协和医预科必修课程。  严仁英愉
期刊
神奇“舞器”能重启健康,公园大妈不逊专业,北海彩绸队队长王娅丽,告诉你一个舞回幸福人生的故事。  9米彩绸舞动自如,没有真功夫,三两下就能把自己给缠成彩色粽子。年轻人都未必能实现,老人们却翩若惊鸿、婉若游龙。北海公园彩绸舞带头人王娅丽现年56岁,曾在一场大病脱险后,走上康复自救之路,8年舞彩绸,带起北京数百位爱好者。彩绸30厘米宽,9米、12米长,最长的有26米。这些平均年龄60岁以上的老人,她们
期刊
今年是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100周年,欧洲各国正在筹备各种纪念活动。这场万里之外的大战,在100年前的中国被称为“欧战”,似乎与中国没有太多关系。然而实际上,中国向第一次世界大战中的英法俄等协约国累计派遣了约20万中国工人。  以工代兵  1914年欧洲爆发第一次世界大战之后,当时作为一个弱国的中国,内部有识之士开始思考“站队”以提高国际地位。几经权衡,中华民国政府决心站在英法等协约国一边,并希望通
期刊
据报道,语文期刊《咬文嚼字》不久前正式发布了“2012年十大流行语”,分别是:正能量、元芳,你怎么看(电视剧《神探狄仁杰》中的台词)、舌尖上、躺枪、高富帅、中国式、亚历山大(压力像山一样大)、最美、赞、接地气。  仔细品味,甜、酸、苦、辣,四味扑面而来。  甜蜜的欣慰尤其浓郁,十大流行语中,竟然有三个词汇都在积极张扬社会正气,“正能量”、 “最美”、“赞”,这绝对不是偶然的。在过去的一年中,十八大
期刊
节日聚会看似平常,其实是对每个人礼仪风范的一次考验。  一般情况下,节庆的时候人们聊天最佳最重要的是三个话题,第一个话题要谈近况。第二,关注时效性问题,就是此时此刻最热闹的话题,比如到哪儿玩去啊,有什么安排呀,现在发生了什么国内外重大的新闻等时效性话题。第三,也是最重要的,谈轻松愉快的话题。一般来讲聊天谈什么轻松愉快的事情呢?演什么电影、电视了,看什么球赛、体育比赛了,以及风光名胜、烹饪小吃。  
期刊
入冬后,我把母亲接到城里来住。我和老公陪着她游玩了风景区,老公还提议我们到大商场为母亲买点礼物。  到了商场,母亲居然什么也不要,还是老公心细,他发现母亲在卖女士皮靴的柜台前久久不愿离去。我一下子明白了母亲的心思。听母亲说过,她由于身材很瘦小,才一米五零,又有冻脚的毛病,以前年轻的时候每逢冬季母亲最爱穿的就是高跟长筒皮靴,瘦瘦高高的靴腰可以让母亲的腿部看起来比较修长,皮靴内衬的皮毛也可以保护母亲的
期刊
丁老师:你好!  我丈夫不在已经好几年了,女儿出国也已好长一段时间了。平时感觉还可以,而一到春节,我会感到强烈的孤独。害怕一个人,害怕安静,但又非常无奈。女儿也不是不让我去她那里,但她在国外已有了自己的生活,我不应该过多地打扰她。  每逢春节,看着别人家儿女回家探望父母,看着满饭店吃大餐的一桌又一桌亲人,我立马生出一种“世人皆狂欢,唯我最凄凉”的孤寂感。只能一个人灰溜溜地跑回家,眼不见心不烦。  
期刊
万善德为本  百行孝当先  古今多少事  教人结善缘  善者有善报  恶者以恶还  善恶隔千里  差在一念间  日日都行善  快乐每一天  人人都行善  世界更灿烂  (作者系中国老龄事业发展基金会理事长)
期刊
那年正月初一,人们还都陶醉于除夕夜的欢乐之中。我却坐上开往医院的公共汽车,因为老爸还在医院住院。  我推开病房的房门,见老爸正躺在病床上打点滴。放下鲜花给老爷子拜过年,他的表情很平和。  几年前,我被人编织了一些罪名。消息传到老父亲的耳朵里,让他动了肝火,对我说:“你什么也不要跟我解释。我只记得你历来说自己‘仰不愧于天,俯不怍于人’,过去还好,现在怎么回事?”虽没说不想再见我,但那之后两年多来,若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