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在日本近代文学史中,井上靖创作了多篇以西域为舞台的作品,笔者将此归纳为〈西域物〉。通过《敦煌》与《楼兰》的发表,井上的「西域物」在日本社会掀起了一股“敦煌热”。无数日本游客由于受到作品影响而纷纷奔赴敦煌。本研究致力于分析井上靖历史小说的创作手法,通过考察《敦煌》的创作与成立过程而明确历史研究与小说创作之间的联系。
关键词:西域物;敦煌学;史实;虚构
井上靖的长篇历史小说《敦煌》,最初是昭和三十四年(一九五九年)连载于《群像》杂志一月号到五月号。小说用巨大的篇幅,讲述了发生在中国古丝绸之路的浪漫传奇并迅速在日本走红。之后与小说《楼兰》一同获得“每日艺术赏”。井上靖曾在〈自作「蒼き狼」について〉(一九六一年二月,《群像》)中指出“「楼蘭」は「歴史そのまま」の作品であり、「敦煌」はある意味で「歴史離れ」の作品である。「蒼き狼」はそれらの中間にある作品である。”在《敦煌》的登场人物中,有像李元昊一样的历史上真实存在的人物。但是主要登场人物(赵行德、朱王礼、尉迟光)则都是虚构的人物。井上自述的“ある意味で「歴史離れ」”有一部分指的是作者用自己的想象去填写历史的空白,也指为了作品的完整性,或者为了作品前后的一致性而去改变历史的部分。
一
关于从敦煌莫高窟藏经洞中发掘出的〈敦煌文献〉的秘密,在学术界有很多种说法。可是,关于‘为什么、谁、怎么样、什么时间’等问题,在正史文献中找不到相关记录。井上靖在创作此小说时,查阅了大量的古文献,以及当时最新的学术研究成果,这一点是明确的。但是,关于莫高窟藏经洞的秘密,即使在学术界,这也是一个难以解答的问题。《敦煌》这部作品,用小说的形式,把藏经洞被封的那一天,发生的事,以及前因后果都做了详尽的描述。
此外,在昭和三十六年围绕井上靖长篇历史小说《苍狼》,展开了一场日本近代文学史中有名的文学争论。在争论中,井上靖的历史小说被大冈升平用激烈的言辞加以批判。然而,井上靖的历史小说有其自己的特点,特别是像《敦煌》这样的〈西域物〉,有着特殊的创作手法。因此,为了厘清其特有的创作手法,逐一考察作品中史实与虚构的关系是非常有必要的。由此,通过分析登场人物的人物形象,便可一窥井上靖历史小说的全貌了。
本作品中,围绕着赵行德、朱王礼、尉迟光等虚构的登场人物还留有很多未解的谜团。在关于本作品的先行研究中,谭玮以《敦煌》为焦点,分析了赵行德的文人像,朱王礼的军人像,以及尉迟光的商人像。①可是,关于赵行德的人物原型,赵行德从儒生到军人的转变,军人到佛教徒的转变等问题,还有研究的余地。
二
《敦煌》这部作品的故事,发生在十一世纪末期宋仁宗的时代。举人赵行德为了参加科举考试的殿试,来到都城开封。在殿试中却因为打盹而误了考试,从而名落孙山。赵行德万念俱灰的时候,在城外的市场却意外地从回纥族人手里救了一个西夏女子。从西夏女子手里收到的西夏文字所写的布片,为赵行德打开了通向西域的一扇门。赵跟随沙漠商队走到河西走廊,却被西夏军队拉进军队成为一名军人。此后赵的人生便发生了巨变,救王女、学西夏文、翻译佛经、守卫敦煌。
关于《敦煌》的创作的灵感,是源于二十世纪初期,〈敦煌文献〉的发现。井上靖在其学生时代,读到相关报道时就在想“いついかなる理由で敦煌の石窟に夥しい数の経典や文書類が包蔵されたであろうか”。②由此可见,〈敦煌文献〉的发现,对井上靖的小说创作有极大的影响。在本小说的最后一章,对〈敦煌文献〉有详尽的描述。根据《敦煌学大辞典》(一九九八年十二月,上海辞书出版社),本作品中关于〈敦煌文献〉的描写,是基本和考古发掘一致的。可即便如此,历史小说的创作是需要非常多的相关专业知识。尤其是西域地区,地广人稀,各民族杂居。风俗习惯,信仰文化是各有不同。而且,自古以来中国中央政权对于西域的管理,也是分分合合。曾经数度失去了对西域地区的管理权。因此中国的正史记录中,对于西域诸国的历史记载,也是非常少的。由于中日邦交关系的原因,井上靖小说创作的时期去实地考察也是极难实现的。因此,井上靖对于创作这篇长篇历史小说,花费的精力和时间是难以估量的。从学生时代创作的萌芽意识开始,到实际执笔创作,其间隔了有二十年之久。
在多年收集资料之后,井上靖正式开始创作本作品是在他四十六岁的时候。根据〈小说「敦煌」ノート〉(昭和五十五年六月,《シルクロード 敦煌―砂漠の大画廊》)的记录,开始准备创作是在昭和二十八年,完成是在昭和三十三年。而且,在其创作期间曾数度停笔,多次拜访历史学专业学者,借阅诸多最新研究成果的论文才得以完成本作品。比如关于本作品时间的设定,是在宋仁宗时代(1022-1036年)。井上以宋仁宗时代为背景,是有其深刻用意的。就是为了最大限度尊重历史。经过他多番考察,也参照历史学家的研究成果,最后推定莫高窟藏经洞被封闭是敦煌被西夏攻陷前的仁宗时代。在小说创作中,有一位历史学家,对井上产生了巨大的影响。也和《敦煌》的创作有着密切的联系。在井上与他的一次会面中,当井上提及有创作一本关于藏经洞的小说时,得到了巨大的鼓舞。这个人就是京都大学人文科学研究所的藤枝晃。藤枝作为历史学家,在西域少数民族历史研究领域成果丰硕。给了井上很多专业性的意见,以解决小说创作中的难题。
关于小说创作过程中遇到的种种难题,在此列举一例。下面这段话是来自井上自述的内容。③
最初三百枚ぐらいの中篇にするつもりだった。敦煌石窟が包蔵される一日を書こうと思ったが、書き出してみると、何もかも知識が不足していて、一行も書き出せないことが判った。大体当時の沙州、瓜州の権力者である帰義軍節度使なるものが、いかなるものであるか判らない。
当面对如此困难,执笔难以继续的时候,井上说“藤枝晃氏が「帰義軍節度使始末」なる大変な労作を大学の卒業論文にしていなかったなら、私はこの小説の執筆を断念していたことであろうと思う。”④也正因为如此,井上作为一名小说家,在作品的创作难以继续的时候,借用的是史实研究的力量。此外,在作品连载发表的时候,每月下旬的截稿日期逼近时,井上都会用电话到藤枝的研究室去请教。藤枝晃出身于京都大学,是日本研究敦煌学以及西域出土古本研究的第一人。在第二次世界大战末期,曾赴中国,内蒙古等地调查研究。归国后在京都大学任教,埋头于敦煌学的研究。之后发表了诸多关于敦煌学的研究成果。在《敦煌》连载发表的昭和三十三年,藤枝晃已经是学术成果丰硕的一位敦煌学研究者。也正是这些最前沿、最新的历史学研究成果的帮助,才帮一位文学创作者完成了小说的创作。
根据查阅《宋史》记载,一〇二六年之后的十年左右,对于敦煌莫高窟藏经洞至关重要的部分,史书记载基本都是空白的。也许当时因为党项族与回族等西域少数民族地区的混战而造成的,也许是中央政府疏于对西域的管理而形成严重的消息闭塞。不过无论如何,虽然井上靖曾自述喜欢传创作西域小说的原因,就是因为有大量历史的空白。他可以凭借小说家的想象去填补历史的空白,让他可以自由挥洒。可通过探析《敦煌》的创作和成立过程,笔者可以得出结论,敦煌学的发展,以及敦煌学最前沿的研究成果与《敦煌》的成立之间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井上靖并没有像大冈升平批评的一样去胡乱改写,创造历史。他在创作历史小说的过程中,还是极大地去尊重,还原历史原貌的。这是他对历史小说的尊敬。至于在小说内容中,具体到哪些部分是参照了史实记录,哪些是文学家的创作,将是接下来要进行的课题。在今后的研究中,还需做到更细化的比较分析。明确《敦煌》中史实与虚构的关系,考察出井上靖「西域物」的创作手法。
注释:
①谭玮,《井上靖中国歴史題材小説『敦煌』における中国像の研究》,湖南大学硕士论文,二〇一〇年四月。
②井上靖,〈「敦煌」作品の背景〉,《东京新闻》昭和四十三年十一月二十九日。
③井上靖,〈小说「敦煌」ノート〉,《シルクロード 敦煌―砂漠の大画廊》,昭和五十五年六月。
④同③。
参考文献:
[1]神田喜一郎.敦煌学五十年.二玄社,一九六○年五月.
[2]井上靖著,巌谷大四編.わが人生観.大和出版,一九六九年十二月.
[3]福田宏年.増補 井上靖評伝覚.集英社,一九九一年十月.
[4]福田宏年.井上靖の世界.講談社,昭和四十七年九月.
[5]柴口順一.大岡昇平と歴史》.翰林書房,二〇〇二年五月.
关键词:西域物;敦煌学;史实;虚构
井上靖的长篇历史小说《敦煌》,最初是昭和三十四年(一九五九年)连载于《群像》杂志一月号到五月号。小说用巨大的篇幅,讲述了发生在中国古丝绸之路的浪漫传奇并迅速在日本走红。之后与小说《楼兰》一同获得“每日艺术赏”。井上靖曾在〈自作「蒼き狼」について〉(一九六一年二月,《群像》)中指出“「楼蘭」は「歴史そのまま」の作品であり、「敦煌」はある意味で「歴史離れ」の作品である。「蒼き狼」はそれらの中間にある作品である。”在《敦煌》的登场人物中,有像李元昊一样的历史上真实存在的人物。但是主要登场人物(赵行德、朱王礼、尉迟光)则都是虚构的人物。井上自述的“ある意味で「歴史離れ」”有一部分指的是作者用自己的想象去填写历史的空白,也指为了作品的完整性,或者为了作品前后的一致性而去改变历史的部分。
一
关于从敦煌莫高窟藏经洞中发掘出的〈敦煌文献〉的秘密,在学术界有很多种说法。可是,关于‘为什么、谁、怎么样、什么时间’等问题,在正史文献中找不到相关记录。井上靖在创作此小说时,查阅了大量的古文献,以及当时最新的学术研究成果,这一点是明确的。但是,关于莫高窟藏经洞的秘密,即使在学术界,这也是一个难以解答的问题。《敦煌》这部作品,用小说的形式,把藏经洞被封的那一天,发生的事,以及前因后果都做了详尽的描述。
此外,在昭和三十六年围绕井上靖长篇历史小说《苍狼》,展开了一场日本近代文学史中有名的文学争论。在争论中,井上靖的历史小说被大冈升平用激烈的言辞加以批判。然而,井上靖的历史小说有其自己的特点,特别是像《敦煌》这样的〈西域物〉,有着特殊的创作手法。因此,为了厘清其特有的创作手法,逐一考察作品中史实与虚构的关系是非常有必要的。由此,通过分析登场人物的人物形象,便可一窥井上靖历史小说的全貌了。
本作品中,围绕着赵行德、朱王礼、尉迟光等虚构的登场人物还留有很多未解的谜团。在关于本作品的先行研究中,谭玮以《敦煌》为焦点,分析了赵行德的文人像,朱王礼的军人像,以及尉迟光的商人像。①可是,关于赵行德的人物原型,赵行德从儒生到军人的转变,军人到佛教徒的转变等问题,还有研究的余地。
二
《敦煌》这部作品的故事,发生在十一世纪末期宋仁宗的时代。举人赵行德为了参加科举考试的殿试,来到都城开封。在殿试中却因为打盹而误了考试,从而名落孙山。赵行德万念俱灰的时候,在城外的市场却意外地从回纥族人手里救了一个西夏女子。从西夏女子手里收到的西夏文字所写的布片,为赵行德打开了通向西域的一扇门。赵跟随沙漠商队走到河西走廊,却被西夏军队拉进军队成为一名军人。此后赵的人生便发生了巨变,救王女、学西夏文、翻译佛经、守卫敦煌。
关于《敦煌》的创作的灵感,是源于二十世纪初期,〈敦煌文献〉的发现。井上靖在其学生时代,读到相关报道时就在想“いついかなる理由で敦煌の石窟に夥しい数の経典や文書類が包蔵されたであろうか”。②由此可见,〈敦煌文献〉的发现,对井上靖的小说创作有极大的影响。在本小说的最后一章,对〈敦煌文献〉有详尽的描述。根据《敦煌学大辞典》(一九九八年十二月,上海辞书出版社),本作品中关于〈敦煌文献〉的描写,是基本和考古发掘一致的。可即便如此,历史小说的创作是需要非常多的相关专业知识。尤其是西域地区,地广人稀,各民族杂居。风俗习惯,信仰文化是各有不同。而且,自古以来中国中央政权对于西域的管理,也是分分合合。曾经数度失去了对西域地区的管理权。因此中国的正史记录中,对于西域诸国的历史记载,也是非常少的。由于中日邦交关系的原因,井上靖小说创作的时期去实地考察也是极难实现的。因此,井上靖对于创作这篇长篇历史小说,花费的精力和时间是难以估量的。从学生时代创作的萌芽意识开始,到实际执笔创作,其间隔了有二十年之久。
在多年收集资料之后,井上靖正式开始创作本作品是在他四十六岁的时候。根据〈小说「敦煌」ノート〉(昭和五十五年六月,《シルクロード 敦煌―砂漠の大画廊》)的记录,开始准备创作是在昭和二十八年,完成是在昭和三十三年。而且,在其创作期间曾数度停笔,多次拜访历史学专业学者,借阅诸多最新研究成果的论文才得以完成本作品。比如关于本作品时间的设定,是在宋仁宗时代(1022-1036年)。井上以宋仁宗时代为背景,是有其深刻用意的。就是为了最大限度尊重历史。经过他多番考察,也参照历史学家的研究成果,最后推定莫高窟藏经洞被封闭是敦煌被西夏攻陷前的仁宗时代。在小说创作中,有一位历史学家,对井上产生了巨大的影响。也和《敦煌》的创作有着密切的联系。在井上与他的一次会面中,当井上提及有创作一本关于藏经洞的小说时,得到了巨大的鼓舞。这个人就是京都大学人文科学研究所的藤枝晃。藤枝作为历史学家,在西域少数民族历史研究领域成果丰硕。给了井上很多专业性的意见,以解决小说创作中的难题。
关于小说创作过程中遇到的种种难题,在此列举一例。下面这段话是来自井上自述的内容。③
最初三百枚ぐらいの中篇にするつもりだった。敦煌石窟が包蔵される一日を書こうと思ったが、書き出してみると、何もかも知識が不足していて、一行も書き出せないことが判った。大体当時の沙州、瓜州の権力者である帰義軍節度使なるものが、いかなるものであるか判らない。
当面对如此困难,执笔难以继续的时候,井上说“藤枝晃氏が「帰義軍節度使始末」なる大変な労作を大学の卒業論文にしていなかったなら、私はこの小説の執筆を断念していたことであろうと思う。”④也正因为如此,井上作为一名小说家,在作品的创作难以继续的时候,借用的是史实研究的力量。此外,在作品连载发表的时候,每月下旬的截稿日期逼近时,井上都会用电话到藤枝的研究室去请教。藤枝晃出身于京都大学,是日本研究敦煌学以及西域出土古本研究的第一人。在第二次世界大战末期,曾赴中国,内蒙古等地调查研究。归国后在京都大学任教,埋头于敦煌学的研究。之后发表了诸多关于敦煌学的研究成果。在《敦煌》连载发表的昭和三十三年,藤枝晃已经是学术成果丰硕的一位敦煌学研究者。也正是这些最前沿、最新的历史学研究成果的帮助,才帮一位文学创作者完成了小说的创作。
根据查阅《宋史》记载,一〇二六年之后的十年左右,对于敦煌莫高窟藏经洞至关重要的部分,史书记载基本都是空白的。也许当时因为党项族与回族等西域少数民族地区的混战而造成的,也许是中央政府疏于对西域的管理而形成严重的消息闭塞。不过无论如何,虽然井上靖曾自述喜欢传创作西域小说的原因,就是因为有大量历史的空白。他可以凭借小说家的想象去填补历史的空白,让他可以自由挥洒。可通过探析《敦煌》的创作和成立过程,笔者可以得出结论,敦煌学的发展,以及敦煌学最前沿的研究成果与《敦煌》的成立之间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井上靖并没有像大冈升平批评的一样去胡乱改写,创造历史。他在创作历史小说的过程中,还是极大地去尊重,还原历史原貌的。这是他对历史小说的尊敬。至于在小说内容中,具体到哪些部分是参照了史实记录,哪些是文学家的创作,将是接下来要进行的课题。在今后的研究中,还需做到更细化的比较分析。明确《敦煌》中史实与虚构的关系,考察出井上靖「西域物」的创作手法。
注释:
①谭玮,《井上靖中国歴史題材小説『敦煌』における中国像の研究》,湖南大学硕士论文,二〇一〇年四月。
②井上靖,〈「敦煌」作品の背景〉,《东京新闻》昭和四十三年十一月二十九日。
③井上靖,〈小说「敦煌」ノート〉,《シルクロード 敦煌―砂漠の大画廊》,昭和五十五年六月。
④同③。
参考文献:
[1]神田喜一郎.敦煌学五十年.二玄社,一九六○年五月.
[2]井上靖著,巌谷大四編.わが人生観.大和出版,一九六九年十二月.
[3]福田宏年.増補 井上靖評伝覚.集英社,一九九一年十月.
[4]福田宏年.井上靖の世界.講談社,昭和四十七年九月.
[5]柴口順一.大岡昇平と歴史》.翰林書房,二〇〇二年五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