极端降雨条件下小流域淤地坝系连溃风险分析

来源 :水土保持学报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taibei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近年来,黄土高原上的淤地坝在减轻水土流失、淤地造田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但相较土石坝,淤地坝的防洪标准不高,更容易发生溃坝.淤地坝多以梯级形式分布在若干小流域中,构成了一个复杂的坝系网络,为正确评价溃决风险带来很大的挑战.采用一种基于小流域水文计算和考虑复杂入流条件的淤地坝系连溃风险分析模型及相应的计算程序FT-IWHR,以山西省西廒沟流域淤地坝除险加固工程为实例,在校核工况(洪水重现期为200年)下对现状淤地坝系进行了连溃风险分析.同时在现状坝系和若干年后各坝淤积面达到设计淤积高程这2种工况下对除险加固方案进行了可行性分析.结果 表明:现有8#中型坝不满足防洪标准,临界降雨量仅为133 mm;增设宽6 m、高3 m的溢洪道后临界降雨量增至945 mm,在淤积面达到设计淤积高程后临界降雨量降为886 mm,均满足防洪要求;且增设溢洪道能够有效减少淤积面升高带来的风险.研究提出的淤地坝系连溃风险分析方法及实例应用成果对淤地坝系在极端降雨下的防洪风险分析和规划设计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其他文献
为了把握土壤种子库在国内外的研究现状及研究前沿动态,客观反映各个国家、机构及研究者在该领域的影响力,本文基于文献计量学分析方法,对Web of Science数据库1999—2020年和中国知网数据库1983—2020年的研究成果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该领域的科研成果在国内外的发文趋势不同,国外期刊论文逐年上升,但国内论文自2009年以后开始下降.在发文量的国家排序中,美国排名第1,澳大利亚和中国分别位列第2和第3.国家间合作关系密切程度不大,相比较而言,美国的合作贡献量最大.中国科学院在该领域的发文量最
土壤容重是影响作物生长的重要土壤属性,也是土壤改良的重要依据,对土壤容重空间分布及影响因素的了解有助于生产管理及土壤改良方案的实施.本研究通过系统采样,测定了毕节市植烟区653个样点的土壤容重、机械组成及有机质含量,分析了土壤容重的空间分布特征,探讨了影响土壤容重的因素.结果表明:毕节市植烟土壤容重平均为1.20 g/cm3,变异系数为12.4%.在空间上,土壤容重以西部为高,中部略低.土壤母质及土壤类型对土壤容重影响较大,其中,红色风化壳及砂页岩类土壤容重较高,而粗晶岩发育土壤容重最小;土壤类型中,以紫
为揭示有机无机配施条件下15N尿素在稻田土壤中的残效状况,在我国北方棕壤性水稻土上进行盆栽试验,结合土壤氮素供应及水稻对肥料氮的吸收利用,探寻最佳的施肥方式.设置空白(CK)、尿素(N)、秸秆+尿素(NS)、猪粪+尿素(NM)、稳定性尿素(NI)、秸秆+稳定性尿素(NIS)、猪粪+稳定性尿素(NIM)7个处理.结果 表明,稳定性尿素、秸秆、猪粪的添加均能影响15N标记的尿素在土壤中的残留、转化及水稻吸收利用.相比于N,NI显著延缓了尿素水解(P<0.05),增加水稻返青期和分蘖期铵态氮的供应,增加各生育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