奶牛妊娠诊断技术

来源 :中国牛业科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a370298894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奶牛妊娠诊断是指通过外部观察或直肠检查等方法对母牛配种后两个发情周期以上不发情者进行妊娠与否的判定。及早进行妊娠诊断,可避免漏配,减少奶牛空怀时间,提高奶牛繁殖率,缩短繁殖周期,有利于提高产奶量及经济效益,是促进奶牛业发展的重要措施之一。因此,各奶牛饲养场及饲养户都很重视,生产中常用的有以下两种方法。
其他文献
本研究用氯前列烯醇分别对青海大通牦牛(n=12)两次注射;对天祝白牦牛(n=17)和天祝黑牦牛(n=21)一次注射进行同期发情处理.三批处理结果为,一次注射后的发情率分别为:青海大通
2006年7-10月,本地区5例黄牛突发全身肌肉无力,卧地不起,呈瘫痪的一种疾病,经临床诊断和实验室血液检查,确诊为黄牛附红细胞体病。静脉注射黄色素治疗取得了满意的疗效。
犊牛的培育是养牛生产的重要环节之一,这个时期饲养管理的好坏,对今后牛的正常发育有直接影响。
吉林省1978年黄牛存栏107万头,出栏44872头;至2001年末,全省黄牛存栏446.64万头,出栏281.28万头,分别为1978年的4.17倍和62.65倍。2003年末,吉林省牛饲养量已达822万头,肉牛存栏488.3万头
本文从肉牛屠宰后肌肉变化,分析了几种影响屠宰后牛肉品质的相关生理过程,即肌肉pH的下降、温度,肌肉收缩以及肌肉中蛋白质的分解,合适的pH下降速度和(或)肌肉收缩的机械保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