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析创新教育背景下的中学历史教育教学要求

来源 :大观周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kobe2006012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随着时代的发展以及课程改革的深入,创新教育的相关概念不断出现在人们的视野中。在创新教育的发展背景之下,中学阶段的历史教育该如何发展成为广大中学历史教育工作者热议的课题。本文就新形势下对中学历史教育的相关要求进行详尽的阐述,希望对于日后中学历史课程教学的高校开展能起到一定的参考作用。
  关键词:创新教育 中学历史 教育教学 相关要求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市场对于高素质人才的需求越来越大,并且由于全球化发展趋势的推动,国家之间的核心竞争也从教育者数量多少的比拼转到教育者素质高低的比拼中来。所谓高素质人才是指集良好人格结构与较高创新精神以及能力为一体的新型人才,中学历史学科属于人文学科的范畴,对于学生人文素质的提高和培养有着无法复制的重要作用。那么在创新教育的大背景下,中国历史学科教育的方向在哪里?
  一、新教育观念的树立
  (一)人本教育观念
  人本教育理念旨在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在创新教育的背景下,高素质人才的定义就是全面发展的综合型人才。因此在具体历史学科的教学过程中,应树立人本的教育观念,对学生进行理论知识传授的同时还应注重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综合能力的培养。
  (二)所谓人本教育是指以学生为主体、从学生的角度去展开日常教学
  这不仅是教育的本质要求,同时也是新时代发展背景对当今教育教学的客观要求,因此在中学的历史课程教学中,教师应多从学生需求角度出发,学生缺什么补什么,学生更容易接受哪种方式就多采取那种教学方式。
  (三)重视学生全面发展,树立质量观
  学生并无优劣之分,每个学生都有各自擅长的领域,因此在新的发展背景下,教师应积极履行其为人师者的责任,激发学生的学习潜能,使其成长为对社会有用的人才。
  (四)创新教育观的树立
  创新教育的价值观与传统教育观最大的不同是对于创新意识以及创新观念的要求,“创新”是其血脉。因此在具体的历史教学过程中,教师应以学生的学习以及发展为重心展开教学,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以及创新能力,从而为新世纪的发展提供人才的保障。
  二、新教学方法运用
  结合上述教学理念的指导,那么在新的创新教育的背景下,该如何开展历史课程的日常教学呢?有哪些方法可以采用呢?
  (一)现代化的教育手段
  时代发展对于人才的培养有了新的要求,因此,历史课堂上传统的教学手段已经不能满足时代的发展,教师应充分利用多种现代化的教学工具,调动学生多方面的感官进行学习。中学历史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努力创造条件,充分利用多媒体等现代化的教学设施,制作相关的历史课件,让学生在图文并茂的课堂中感受历史科学的人文熏陶,从而有效提高学生的人文素质。
  (二)处理好传承与创新二者的关系
  与其他科目不同,历史学科在很大程度上都是对过往重大事件的相关论述,它的教学目的主要是起到一个传承的作用,主要包括对于传统文明、传统优秀思想以及相关文化产的传承。除此之外还包括许多对历史规律的探寻以及对历史经验的总结,因此,在历史科目的学习中,我们经常听到的一个词就是“以史为鉴”。而创新教育实质上是建立在“以史为鉴”基础上的创新,因此,在具体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引导学生处理好“传承”与“创新”的关系,这二者相辅相成缺一不可,没有传承的创新是无源之水,而没有创新的传承,只是原地踏步,毫无生机。在具体的历史教学中,教师在传授历史学科知识的同时还应积极引导学生将历史事件与现实进行结合比照,从而把握时代发展的主题,让学生立足过去方言未来。
  (三)教学方式的转变
  传统的历史教学中,常常会涉及到对于历史人物的评价,要求学生对一历史事件的功过是非得出自己的结论。然而我们都知道,任一事件的发生都存在两面性,即我们经常说到的“世事无绝对”,也许这一种做法在当时的历史背景下是不利于社会发展的,但是在新的时代背景下,当外部环境发生一定变化的情况下,同样一种做法或许又转变成有利于社会发展的措施。因此在创新背景下的历史教学应转变出传统结论式的教学模式,教师应积极引导学生进行怀疑式学习,在原有结论的基础上试着去更新他们甚至是推翻他们,这种教学方法不仅能最大限度的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同时还能有效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以及创新能力,使他们能用不同的眼光多角度的去对待某一事件或者是某一社会现象。
  (四)通识教育理念的融入
  现代市场要求培养新型的复合型人才,所谓复合型人才即是指能够综合运用多门学科的知识去分析问题以及解决问题的高素质人才。因此,在创新背景下的历史学科教学应充分贯彻落实通识教育理念,教师在日常的历史教学中应将其他学科如语文、数学、地理等方面的知识也融入进来,转变传统的封闭的学科观念,在知识体系之间进行交叉和渗透,从而提高学生的迁移能力以及综合分析问题的能力,最终达到提高学生综合素质的目的。
  (五)研究性活动的开展
  仅依靠有限的课堂教学想要提高学生的人文素质虽不是没有可能,但存在一定难度,有目的的开展相关研究性的学习活动,不仅可以让学生了解到历史学科的研究方法,同时学生还可以进行学以致用,将具体的方法运用到日常的历史学科的学习中来,对于培养学生分析问题以及解决问题的能力有着极大的帮助。
  三、小结
  综上所述,我们可以看到,在创新教育的背景下,中学历史学科的教育教学工作面临着一系列新的改革,在这一改革的过程中,教师应肩负起为人师者的使命,积极投身到教育改革的事业中,为把学生培养成社会有用人才贡献最大的努力。
  参考文献:
  [1]许鹭.新课程背景下高中历史人物教学的现状分析与对策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12.
  [2]韩久林.中学历史教育教学改革势在必行[J].考试周刊,2011,29:21-22.
  [3]曾艳.中学历史教育教学创新型培养模式的一点探索——以大河坎中学的改革为例[J].中国科教创新导刊,2011,15:1.
  [4]叶翔.关于中学历史教育教学任务的几点思考[J].科学咨询(教育科研),2009-05:86.
  [5]阮巧玲.中学历史教育的苍白与困境[J].探索与争鸣,2012-09:34-37.
其他文献
人物专稿是以反映特定人物的事迹和思想风貌的专稿样式.它是最常见且影响深远的一种专稿体裁。人物专稿可以通过展示特定人物的事迹和思想,更加生动、深刻地反映时代的精神风貌
摘要:在中学化学教学中结合化学史进行教学,能全面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化学教科书是化学知识的载体,化学史的渗透,增强了教材的可读性,也有助于教师落实新化学课程的教学要求,引导学生进行探究性的学习,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  关键词:初中化学 教科书 化学史  在课程改革和学科交叉的今天,化学的课堂教学已不再满足于单纯的知识点的讲解,更重视学生在理解知识的同时,通过科学体系的发展过程,因而化学史在课堂
针对公司高级管理人员这一特殊劳动者是否必须支付未签订劳动合同的两倍工资,实践中存在较大争议,本文研究认为一刀切式的认定支持或不支持高管人员未签劳动合同二倍工资均不
曾经有一度我很讨厌失败的滋味。  我从小学开始接触篮球,也许真的是有天赋,我在学校里打篮球几乎所向披靡,一场接一场的胜利让我对自己充满了信心。但很快,“胜利女神”离我远去,失败的“魔咒” 开始降临在我身上。  在小学和淄博体校的学生打篮球时,有一个球员和我身形相似、实力相当,但我却怎么都防不住他,在他身上丢了好几个球。高中的时候,山东实验中学的实力很强劲,经过几年的锻炼,我的球技也在不断增长,本以
摘 要:法务会计因为发展时间系相对较短,发展方向相对比较局限,我国对法务会计的定义和其在诉讼中的作用没有形成整体性的理解,但随着我国市场经济的快速发展,企业徇私舞弊现象愈加严重,法务会计在处理企业财务违法违纪行为中所起的作用也越来越大。本文从法务会计的定义和基本作用出发,针对法务会计在诉讼支持中的作用进行了重点研讨,并对我国法务会计在诉讼支持中作用的完善提出了几点意见。  关键词:法务会计;诉讼支
学生也普遍反映英文书面表达难,到底难在哪里?为此笔者采用往届高考书面表达高中班学生进行测试调查,评分标准、时间限制和高考类同。随后对答卷错误进行了分析统计。结果发现学生在有关英语谓语的时态、语气、动词词义辩析和句子结构方面的错误占到大约42%之多,拼写单词错误约占25%,名词、代词和冠词类的错误占15%,介词和关连词使用不当占8%左右,形容词、副词和其它方面错误占9%多点。评讲后学生感到书面表达短
STS理论旨在提高学生的科学技能和实践能力,更好地服务社会。对发酵工程教学中引入STS教育理论的策略以及需要注意的问题进行了分析,以期为发酵工程专业学生的培养提供理论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