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经】虞师、晋师灭夏阳a。
【传】非国而曰灭,重夏阳也。虞无师,其曰师,何也?以其先晋,不可以不言师也。其先晋何也?为主乎灭夏阳也。夏阳者,虞、虢之塞邑也。灭夏阳而虞、虢举矣。
虞之为主乎灭夏阳何也?晋献公欲伐虢,荀息曰b:“君何不以屈产之乘、垂棘之璧c,而借道乎虞也?”公曰:“此晋国之宝也。如受吾币,而不借吾道,则如之何?”荀息曰:“此小国之所以事大国也。彼不借吾道,必不敢受吾币。如受吾币而借吾道,则是我取之中府,而藏之外府;取之中厩,而置之外厩也。”公曰:“宫之奇存焉d,必不使受之也。”荀息曰:“宫之奇之为人也,达心而懦,又少长于君。达心则其言略,懦则不能强谏,少长于君则君轻之。且夫玩好在耳目之前,而患在一国之后,此中知以上乃能虑之e。臣料虞君中知以下也。”公遂借道而伐虢。
宫之奇谏曰:“晋国之使者,其辞卑而币重,必不便于虞。”虞公弗听,遂受其币,而借之道。宫之奇又谏曰:“语曰:‘唇亡则齿寒。’其斯之谓与!”挈其妻、子以奔曹f。
献公亡虢,五年,而后举虞。荀息牵马操璧而前曰:“璧则犹是也,而马齿加长矣g。”(《春秋穀梁传·僖公二年》)
注释:
a 虞:春秋时期小诸侯国,在今山西平陆。 晋:春秋时诸侯国,都于绛(今山西翼城附近)。晋国攻打虢国,必须经过虞国境内。 夏阳:虢国邑名,又称下阳邑,在今山西平陆东北。
b 荀息:晋献公最亲信的大夫,食邑于荀,亦称荀叔。
c 屈:即北屈,晋国地名,在今山西吉县北,盛产良马。 乘(shèng):
古代以一车四马为一乘。这里专指马。 垂棘:晋国地名,在今山西潞城县北,出产美玉。
d 宫之奇:虞国大夫。
e 知:同“智”。
f 曹:春秋时期小诸侯国,在今山东定陶西南。
g 马齿:通过看马的牙齿可以知道它的年龄。
大意:
【经】虞国军队和晋国军队一同灭掉了夏阳。
【传】不是一个国家而说它灭亡,是看重夏阳被攻占这件事。虞国没有出动军队,而《春秋》经文中说到军队,这是为什么呢?因为在晋国出兵前,虞国就已经把夏阳推入了死地,所以不能不说虞国也出动了军队。为什么它在晋国出兵前就把夏阳推入死地了呢?因为灭夏阳,虞国是主谋。夏阳是虞、虢两国交界处的一个要塞。灭掉夏阳,虞、虢两国也就可以攻下来了。
说虞国是灭掉夏阳的主谋,这是为什么呢?晋献公想要攻打虢国,荀息说:“君主为什么不用屈地出产的马,垂棘出产的美玉,向虞国借道呢?”献公说:“这是晋的国宝,如果虞国接受了我的礼物而不借道给我,那該怎么办?”荀息说:“这些东西是小国用来服侍大国的。它不借道给我们,就一定不敢接受我们的礼物。如果接受了我们的礼物,而借道给我们,那么,我们只不过是把美玉从宫中的库房里取出来,藏在宫外的库里;把良马从宫内的马厩中牵出来放在宫外的马厩而已。”献公说:“宫之奇在虞国,一定不让国君接受礼物的。”荀息说:“宫之奇的为人,虽然内心通达,但性情懦弱,又是从小和虞君一起长大的。心里明白,话就说得简短;性情怯懦,就不会坚决谏阻;和虞君一起长大,虞君就不重视他。况且虞君喜欢的珍宝就在眼前,而亡国之灾却要在另一个国家灭亡之后,这是中等智力以上的人才能考虑到的。我料想虞君是中等智力以下的人。”于是,晋献公就向虞国借道攻打虢国。
宫之奇劝谏说:“晋国的使者言辞谦卑而礼物厚重,一定对虞国没有好处。”虞国国君不听,接受了晋国的礼物而借道给晋国。宫之奇又劝谏道:“俗话说‘唇亡齿寒’,这大概就是说虢国和虞国的关系吧!”于是他带着妻子儿女逃到曹国去了。
晋献公灭了虢国,鲁僖公五年,又占领了虞国。荀息牵着马捧着璧,来到晋献公跟前说:“璧还是老样子,马却变老了。”
【题解】
“虞师、晋师灭夏阳”是《春秋》经文中的一句,《穀梁传》从用词和史实的角度对此句进行了解释和阐发。鲁僖公二年(前658),晋献公准备伐虢。虞国地处晋、虢之间,若绕道则受阻于中条山。晋国大夫荀息献计,以重礼贿赂虞国国君,欲借道伐虢。虞国贤臣宫之奇看出晋国居心叵测,有各个击破、一箭双雕的用意,劝谏虞国国君不要上当。然而,面对宝物,虞国国君非但听不进谏言,反而自告奋勇地出兵打头阵,帮助晋国攻下了虢邑夏阳。最终的结果是晋国灭掉虢国,不久之后又灭掉了虞国。《穀梁传》用这段史事深刻地说明了“唇亡齿寒”的道理,警示后世治国者不可贪图小利,而要志向远大,着眼于国家的长远利益。
《春秋穀梁传》又称《穀梁传》,为儒家经典之一,与《左传》《公羊传》同为解说《春秋》的著作。记事时间起于鲁隐公元年(前722),终于鲁哀公十四年(前481)。其作者相传是子夏的弟子,战国时鲁国人穀梁赤。起初也是口头传授,至西汉时才成书。它着重宣扬儒家礼义教化,是我们研究先秦到西汉初年儒家思想的重要资料。(高希)
【传】非国而曰灭,重夏阳也。虞无师,其曰师,何也?以其先晋,不可以不言师也。其先晋何也?为主乎灭夏阳也。夏阳者,虞、虢之塞邑也。灭夏阳而虞、虢举矣。
虞之为主乎灭夏阳何也?晋献公欲伐虢,荀息曰b:“君何不以屈产之乘、垂棘之璧c,而借道乎虞也?”公曰:“此晋国之宝也。如受吾币,而不借吾道,则如之何?”荀息曰:“此小国之所以事大国也。彼不借吾道,必不敢受吾币。如受吾币而借吾道,则是我取之中府,而藏之外府;取之中厩,而置之外厩也。”公曰:“宫之奇存焉d,必不使受之也。”荀息曰:“宫之奇之为人也,达心而懦,又少长于君。达心则其言略,懦则不能强谏,少长于君则君轻之。且夫玩好在耳目之前,而患在一国之后,此中知以上乃能虑之e。臣料虞君中知以下也。”公遂借道而伐虢。
宫之奇谏曰:“晋国之使者,其辞卑而币重,必不便于虞。”虞公弗听,遂受其币,而借之道。宫之奇又谏曰:“语曰:‘唇亡则齿寒。’其斯之谓与!”挈其妻、子以奔曹f。
献公亡虢,五年,而后举虞。荀息牵马操璧而前曰:“璧则犹是也,而马齿加长矣g。”(《春秋穀梁传·僖公二年》)
注释:
a 虞:春秋时期小诸侯国,在今山西平陆。 晋:春秋时诸侯国,都于绛(今山西翼城附近)。晋国攻打虢国,必须经过虞国境内。 夏阳:虢国邑名,又称下阳邑,在今山西平陆东北。
b 荀息:晋献公最亲信的大夫,食邑于荀,亦称荀叔。
c 屈:即北屈,晋国地名,在今山西吉县北,盛产良马。 乘(shèng):
古代以一车四马为一乘。这里专指马。 垂棘:晋国地名,在今山西潞城县北,出产美玉。
d 宫之奇:虞国大夫。
e 知:同“智”。
f 曹:春秋时期小诸侯国,在今山东定陶西南。
g 马齿:通过看马的牙齿可以知道它的年龄。
大意:
【经】虞国军队和晋国军队一同灭掉了夏阳。
【传】不是一个国家而说它灭亡,是看重夏阳被攻占这件事。虞国没有出动军队,而《春秋》经文中说到军队,这是为什么呢?因为在晋国出兵前,虞国就已经把夏阳推入了死地,所以不能不说虞国也出动了军队。为什么它在晋国出兵前就把夏阳推入死地了呢?因为灭夏阳,虞国是主谋。夏阳是虞、虢两国交界处的一个要塞。灭掉夏阳,虞、虢两国也就可以攻下来了。
说虞国是灭掉夏阳的主谋,这是为什么呢?晋献公想要攻打虢国,荀息说:“君主为什么不用屈地出产的马,垂棘出产的美玉,向虞国借道呢?”献公说:“这是晋的国宝,如果虞国接受了我的礼物而不借道给我,那該怎么办?”荀息说:“这些东西是小国用来服侍大国的。它不借道给我们,就一定不敢接受我们的礼物。如果接受了我们的礼物,而借道给我们,那么,我们只不过是把美玉从宫中的库房里取出来,藏在宫外的库里;把良马从宫内的马厩中牵出来放在宫外的马厩而已。”献公说:“宫之奇在虞国,一定不让国君接受礼物的。”荀息说:“宫之奇的为人,虽然内心通达,但性情懦弱,又是从小和虞君一起长大的。心里明白,话就说得简短;性情怯懦,就不会坚决谏阻;和虞君一起长大,虞君就不重视他。况且虞君喜欢的珍宝就在眼前,而亡国之灾却要在另一个国家灭亡之后,这是中等智力以上的人才能考虑到的。我料想虞君是中等智力以下的人。”于是,晋献公就向虞国借道攻打虢国。
宫之奇劝谏说:“晋国的使者言辞谦卑而礼物厚重,一定对虞国没有好处。”虞国国君不听,接受了晋国的礼物而借道给晋国。宫之奇又劝谏道:“俗话说‘唇亡齿寒’,这大概就是说虢国和虞国的关系吧!”于是他带着妻子儿女逃到曹国去了。
晋献公灭了虢国,鲁僖公五年,又占领了虞国。荀息牵着马捧着璧,来到晋献公跟前说:“璧还是老样子,马却变老了。”
【题解】
“虞师、晋师灭夏阳”是《春秋》经文中的一句,《穀梁传》从用词和史实的角度对此句进行了解释和阐发。鲁僖公二年(前658),晋献公准备伐虢。虞国地处晋、虢之间,若绕道则受阻于中条山。晋国大夫荀息献计,以重礼贿赂虞国国君,欲借道伐虢。虞国贤臣宫之奇看出晋国居心叵测,有各个击破、一箭双雕的用意,劝谏虞国国君不要上当。然而,面对宝物,虞国国君非但听不进谏言,反而自告奋勇地出兵打头阵,帮助晋国攻下了虢邑夏阳。最终的结果是晋国灭掉虢国,不久之后又灭掉了虞国。《穀梁传》用这段史事深刻地说明了“唇亡齿寒”的道理,警示后世治国者不可贪图小利,而要志向远大,着眼于国家的长远利益。
《春秋穀梁传》又称《穀梁传》,为儒家经典之一,与《左传》《公羊传》同为解说《春秋》的著作。记事时间起于鲁隐公元年(前722),终于鲁哀公十四年(前481)。其作者相传是子夏的弟子,战国时鲁国人穀梁赤。起初也是口头传授,至西汉时才成书。它着重宣扬儒家礼义教化,是我们研究先秦到西汉初年儒家思想的重要资料。(高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