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炕

来源 :月读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pearl12345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土炕,即用土坯或砖砌成的长方台,其上铺席,其里有孔道,与烟囱相通,可烧火取暖,主要用于睡觉。
  在中国北方的农村,大概家家都有这样一盘土炕。早些时候,是泥胚砌的。泥胚的炕道、泥胚的炕箱、泥胚的炕面。后来,逐渐就有用砖头砌的了。不过,泥胚砌的炕,上热散热缓慢,温度相较恒定持久;而砖结构的炕,却易热易凉,温度来去迅疾不能久存。
  早些时候,农村贫困,土炕也无甚铺设,不过一席或一毡,再有就是于此毡席上另铺层塑料布,擦得倒透光油亮,然而睡不惯的人硌得慌。可农人们却祖辈相袭,习惯且享受那种生硬。那时的炕沿儿也多是泥的,或有人家做個木头的窄沿儿,巧巧地嵌在边上,好看倒好看些,不过年长日久坐去,木沿儿会渐渐松动,咯吱咯吱响不说,一不小心,还会硌夹人的屁股,夹一下像被蜂蜇一样,生疼。那时,炕上的围墙亦是泥的,用熟面水浆浆,倒也光滑不掉土渣。或有人家会用油漆漆,漆面上画花、鸟、鱼、虫各种图案,红的、绿的、蓝的,花花哨哨十分惹眼。后来,人们生活慢慢富裕了,土炕的陈设铺排也就不一样了,一水儿的水泥或瓷砖炕沿儿,干净,宽绰,漂亮。墙围也多用漆或壁纸,讲究与屋子的整体色调相搭相匹。炕面上也铺上了厚厚的绵垫,地毯,炕单儿,炕布什么的,瞧着倒是不一样,整齐,亮丽,喜人。
  早些时候,农村娃儿多,又多是几代同堂,土炕遂盘得又大又长,几乎占据房间的大半地界儿。一到晚间,炕上一排人,地上一溜鞋。别说亲见了,纵想着,就觉有趣,就觉壮观。后来,随着政策与观念的改变,农村娃儿生得也少了,隔家另门的也多了,土炕盘得也就越来越小了,巧巧的一个方形或长形台,亦有人家在炕台的一侧,另架一个木质床头,围帘一搭,还真是别有洞天哩。
  一灶连一炕。土炕的温暖,主要来源于灶膛里的柴火。一日三餐,柴火在灶间燃着、熄着,炊烟自炕道蠕蠕而出,蛇一样于屋顶上飘着、绕着,温暖却在土炕里暗暗积着、蓄着。不论大小,一盘土炕最最热乎处,就要属“锅头地儿”了。所谓的“锅头地儿”,可不是醉汉嘴里二锅头的锅头,而是锅灶之烟火入炕道的口处。据闻,早先时的锅头地儿,多是一家之主的地儿,它象征着辈分、地位与权威。后来的人们,似乎不甚讲究这些旧礼了。唯记少时,自己如果有个头疼、脑热、腹鼓、肚涨什么的病症,大人们总会说:“去,锅头地儿爬爬就好了。”于是便乖乖尊长所命,将肚皮紧贴着锅头地儿的炕面上塌着。喘息之间,便有热气袅袅钻入体内温柔抚慰。不消一刻钟,或出上一脑门的热汗,或放上几个通透的响屁,病就立时好了,比吃药还快,还管用。也就怪了,土炕就是有那般神医华佗妙手回春之力。
  一盘炕暖一个家。家里若有盘好炕,再或有个勤妇烧着,一进门就觉热气扑面,温暖入心。土炕最忌凉睡,会睡坏人的。土炕的温暖,恍同世间的许多温暖,亦需经营方能享得。土炕的温暖最能体显处,或在农忙季节,或在风雪之夜。农忙时,割麦打场劳作一天的人们,累的腰发硬、腿发软,就想着吃罢了饭赶紧土炕上躺躺。赤身裸体、伸腰展臂地躺在那土炕上,温温乎乎睡上一觉。第二日起来,那腰自然就软了,腿自然就硬了,力气自然也就又生出来了,实在神奇。若在那深冬的风雪之夜,窗外北风呼啸着,似凶神恶煞提刀策马,相随而行的雪片,匪兵一样纷纷扬扬娑娑簌簌着。窗里,度过农忙季的农人们,闲心清明,天地无惧,只管将土炕烧得热热的,覆被就枕睡在上面,连做的梦概亦是安稳的,是恬静的,是暖乎乎的。
  如常日里,若来个亲戚,“上炕吧!”来个老者,“上炕吧!”请个人宴个客,“上炕吧!”于是乎,一方木桌,三五小菜,几盅烧酒,盘膝曲腿端坐在土炕上的人们,便推杯换盏一言一语闲话起来。炕暖,酒香,人亲,那是格外热乎且饱满的俗世生活。记得自小家教甚严,每有人来,小孩子是不能上炕上桌的,要么躲在灶角胡乱吃些个什么,要么就到外头玩儿一会儿,等客人们都走了,方能回屋归桌吃饭。土炕既是尊贵的,却亦是寻常的。除去来个人请个客外,平素里,一家子都吃在上面,睡在上面,隔三差五还打个麻将斗个牌玩儿在上面,真是合了那句“老婆,孩子,热炕头”的俗话,真是其乐融融千金不换。想来,人世的幸福,至此,也便算是尽了。
  农村的人们,一辈子吃在炕上,喝在炕上,活在炕上,一朝身老故去时,亦是会先停放在土炕上的。木板置体,清水洁身。而后理衣、穿鞋,睡着了一样躺着,静静地。等得儿孙辈们都聚齐了,且见过死者最后的面,烧了离门的纸钱,方才会入棺,依序下葬。农村的老人们,最钟情且最离不开的,就是自己的一盘土炕。成日间,离了土炕便睡不着睡不香。生命走到最后,能够终老在自己的那盘土炕上,亦算得是件积德修善、可以息心瞑目的大幸事了。
  现在,城市里亦到处可见着炕。取名槐花、翠花、春花的特色饭庄子,装修效仿农村的木檐土炕,客人也需脱掉鞋上炕盘腿而食,可总觉形似而神缺,少了乡屋里烟火缭绕热气袅袅的温暖。亦有不少人家装修楼房时也会做大炕,不过全是用木制板儿钉合砌成的,没有一块土坯一粒土渣子,更不通火,到底失了土炕的真味道。
  记得木心先生曾说:《红楼梦》中的诗,如水草。取出水,即不好。放在水中,好看。让我看,这土炕之于乡村,与此实是异曲同工。
其他文献
对于病人而言,宜“不治已病治未病”;对于国家而言,当“不治已乱治未乱”,治国和治病原理相通。治早治小、固本培元、综合辨证、预防为主……中医的许多核心理念都值得今人借鉴。  扁鹊见蔡桓公,立有间。扁鹊曰:“君有疾在腠理,不治将恐深。”桓侯曰:“寡人无疾。”扁鹊出。桓侯曰:“医之好治不病以为功。”居十日,扁鹊复见曰:“君之病在肌肤,不治将益深。”桓侯不应。扁鹊出,桓侯又不悦。居十日,扁鹊复见曰:“君之
期刊
无所不能的孙大圣,除了赖以成名的七十二变和筋斗云之外,还有一项罕有人知的秘技——悬丝诊脉。  《西游记》第六十八、六十九回中,唐僧师徒路过朱紫国,正巧该国国王患病,张榜寻良医。孙悟空毛遂自荐,穿上“白大褂”,大摇大摆进宫瞧病。望、闻、问、切本是医者常理,那国王却娇气得要命,“那和尚叫他去罢,说我见不得生人面哩!”不得已,行者道:“若见不得生人面呵!我会悬丝诊脉。”  猴子伸手拔了三根毫毛,即变作三
期刊
古语说:“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这是历代相传的名言,颠扑不破的真理。其实,征之于过去的史实,这句话还可引伸为:“内政修明而有敌国外患者国必不亡!”“内政不修而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  内政不修的涵义极广,举实例说明之,如政出多门,机构庞冗,横征暴敛,法令滋彰,宠佞用事,民困无告,货币紊乱,盗贼横行,水旱为灾等等都是,而最普遍最传统的一个现象是贪污。这现象是“一以贯之”,上述种种实例都和它有母子关系
期刊
纵观中国古代历史,新兴政权建立后,都面临治理问题。有的治理得比较好,出现治世、盛世;有的治理得较差,或者很差,从一开始就乱象丛生,不长时间就走向灭亡。这里面有什么规律没有?古人的回答是:有规律。  宋代政治家、文学家范仲淹说:“王者得贤杰而天下治,失贤杰而天下乱。”  宋代哲学家、教育家程颢、程颐兄弟也说:“天下之治,由得贤也;天下不治,由失贤也。”  中国历史上有几代有名的治世盛世,如汉代的“文
期刊
治国治家 顺而已矣  黄帝曰:余闻先师,有所心藏,弗著于方。余愿闻而藏之,则而行之。上以治民,下以治身,使百姓无病。上下和亲,德泽下流。子孙无忧,传于后世,无有终时,可得闻乎?  岐伯曰:远乎哉问也。夫治民与自治,治彼与治此,治小与治大,治国与治家,未有逆而能治之也,夫惟顺而已矣。顺者,非独阴阳脉论气之逆顺也,百姓人民皆欲顺其志也。(《灵枢·师传》)  黄帝说:我听说先师有些医学心得,没有记载到书
期刊
礼,与其奢也,宁俭;丧,与其易也,宁戚。  ——《论语·八佾》   就一般礼节仪式来说,与其过分奢侈,不如朴素节俭;就办丧事而言,与其在仪式上大操大办,不如内心真正悲哀。  林放问孔子,何为礼之根本,孔子夸他问得好,并做出以上回答。《礼记·檀弓上》说:“与其哀不足而礼有余也,不若礼不足而哀有余也。”意思是,与其哀伤不足而礼节有余,不如礼节不足而哀伤有余,与此句意思相近。朱熹认为“凡物之理,必先
期刊
众芳摇落独暄妍,占尽风情向小园。  疏影横斜水清浅,暗香浮动月黄昏。  霜禽欲下先偷眼,粉蝶如知合断魂。  幸有微吟可相狎,不须檀板共金尊。  (《林和靖集》)  【品读】  别人品古诗,多喜整句整句地读;我倒爱钻“字词”的牛角尖儿。比如这首《山园小梅》,之所以说其是咏梅的极品,关键在“暄妍”“清浅”“浮动”“偷眼”这四词上。  “暄妍”是什么?是暖而明艳,即指梅开如春日般热腾、喜悦,是声色上的美
期刊
吕蒙未及受封而疾发a,权迎置于所馆之侧,所以治护者万方。时有加鍼,权为之惨戚。欲数见其颜色,又恐劳动,常穿壁瞻之b,见小能下食,则喜顾左右言笑,不然则咄泣,夜不能寐c。病中瘳,为下赦令,群臣毕贺,已而竟卒,年四十二。权哀痛殊甚,为置守冢三  百家。  权后与陆逊论周瑜、鲁肃及蒙曰d:“公瑾雄烈,胆略兼人,遂破孟德,开拓荆州,邈焉寡俦e。子敬因公瑾致达于孤,孤与宴语,便及大略帝王之业,此一快也。后孟
期刊
中国传统思想精粹解读系列之十一  中国优秀传统文化中蕴藏着解决当代人类面临的难题的重要启示,比如,关于道法自然、天人合一的思想,关于天下为公、大同世界的思想,关于自强不息、厚德載物的思想,关于以民为本、安民富民乐民的思想,关于为政以德、政者正也的思想,关于苟日新日日新又日新、革故鼎新、与时俱进的思想,关于知者行之始,行者知之成的思想,关于经世致用、知行合一、躬行实践的思想,关于集思广益、博施众利、
期刊
孙权(182—252)及其父兄孙坚(155—191)、孙策(175—200),在三国英雄谱中构成了一道独特的风景,与他们对应的是刘表父子。曹操曾说:“生子当如孙仲谋!若刘景升儿子若豚犬耳!”a 刘景升,荆州刺史刘表也。叶剑英《七律·远望》“景升父子皆豚犬”,辛弃疾《南乡子·登京口北固亭有怀》“生子当如孙仲谋”,出典即在于此。  然而,三国人物中,与曹操、刘备相比,孙氏父子的事迹,是传说最少的一个。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