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土炕,即用土坯或砖砌成的长方台,其上铺席,其里有孔道,与烟囱相通,可烧火取暖,主要用于睡觉。
在中国北方的农村,大概家家都有这样一盘土炕。早些时候,是泥胚砌的。泥胚的炕道、泥胚的炕箱、泥胚的炕面。后来,逐渐就有用砖头砌的了。不过,泥胚砌的炕,上热散热缓慢,温度相较恒定持久;而砖结构的炕,却易热易凉,温度来去迅疾不能久存。
早些时候,农村贫困,土炕也无甚铺设,不过一席或一毡,再有就是于此毡席上另铺层塑料布,擦得倒透光油亮,然而睡不惯的人硌得慌。可农人们却祖辈相袭,习惯且享受那种生硬。那时的炕沿儿也多是泥的,或有人家做個木头的窄沿儿,巧巧地嵌在边上,好看倒好看些,不过年长日久坐去,木沿儿会渐渐松动,咯吱咯吱响不说,一不小心,还会硌夹人的屁股,夹一下像被蜂蜇一样,生疼。那时,炕上的围墙亦是泥的,用熟面水浆浆,倒也光滑不掉土渣。或有人家会用油漆漆,漆面上画花、鸟、鱼、虫各种图案,红的、绿的、蓝的,花花哨哨十分惹眼。后来,人们生活慢慢富裕了,土炕的陈设铺排也就不一样了,一水儿的水泥或瓷砖炕沿儿,干净,宽绰,漂亮。墙围也多用漆或壁纸,讲究与屋子的整体色调相搭相匹。炕面上也铺上了厚厚的绵垫,地毯,炕单儿,炕布什么的,瞧着倒是不一样,整齐,亮丽,喜人。
早些时候,农村娃儿多,又多是几代同堂,土炕遂盘得又大又长,几乎占据房间的大半地界儿。一到晚间,炕上一排人,地上一溜鞋。别说亲见了,纵想着,就觉有趣,就觉壮观。后来,随着政策与观念的改变,农村娃儿生得也少了,隔家另门的也多了,土炕盘得也就越来越小了,巧巧的一个方形或长形台,亦有人家在炕台的一侧,另架一个木质床头,围帘一搭,还真是别有洞天哩。
一灶连一炕。土炕的温暖,主要来源于灶膛里的柴火。一日三餐,柴火在灶间燃着、熄着,炊烟自炕道蠕蠕而出,蛇一样于屋顶上飘着、绕着,温暖却在土炕里暗暗积着、蓄着。不论大小,一盘土炕最最热乎处,就要属“锅头地儿”了。所谓的“锅头地儿”,可不是醉汉嘴里二锅头的锅头,而是锅灶之烟火入炕道的口处。据闻,早先时的锅头地儿,多是一家之主的地儿,它象征着辈分、地位与权威。后来的人们,似乎不甚讲究这些旧礼了。唯记少时,自己如果有个头疼、脑热、腹鼓、肚涨什么的病症,大人们总会说:“去,锅头地儿爬爬就好了。”于是便乖乖尊长所命,将肚皮紧贴着锅头地儿的炕面上塌着。喘息之间,便有热气袅袅钻入体内温柔抚慰。不消一刻钟,或出上一脑门的热汗,或放上几个通透的响屁,病就立时好了,比吃药还快,还管用。也就怪了,土炕就是有那般神医华佗妙手回春之力。
一盘炕暖一个家。家里若有盘好炕,再或有个勤妇烧着,一进门就觉热气扑面,温暖入心。土炕最忌凉睡,会睡坏人的。土炕的温暖,恍同世间的许多温暖,亦需经营方能享得。土炕的温暖最能体显处,或在农忙季节,或在风雪之夜。农忙时,割麦打场劳作一天的人们,累的腰发硬、腿发软,就想着吃罢了饭赶紧土炕上躺躺。赤身裸体、伸腰展臂地躺在那土炕上,温温乎乎睡上一觉。第二日起来,那腰自然就软了,腿自然就硬了,力气自然也就又生出来了,实在神奇。若在那深冬的风雪之夜,窗外北风呼啸着,似凶神恶煞提刀策马,相随而行的雪片,匪兵一样纷纷扬扬娑娑簌簌着。窗里,度过农忙季的农人们,闲心清明,天地无惧,只管将土炕烧得热热的,覆被就枕睡在上面,连做的梦概亦是安稳的,是恬静的,是暖乎乎的。
如常日里,若来个亲戚,“上炕吧!”来个老者,“上炕吧!”请个人宴个客,“上炕吧!”于是乎,一方木桌,三五小菜,几盅烧酒,盘膝曲腿端坐在土炕上的人们,便推杯换盏一言一语闲话起来。炕暖,酒香,人亲,那是格外热乎且饱满的俗世生活。记得自小家教甚严,每有人来,小孩子是不能上炕上桌的,要么躲在灶角胡乱吃些个什么,要么就到外头玩儿一会儿,等客人们都走了,方能回屋归桌吃饭。土炕既是尊贵的,却亦是寻常的。除去来个人请个客外,平素里,一家子都吃在上面,睡在上面,隔三差五还打个麻将斗个牌玩儿在上面,真是合了那句“老婆,孩子,热炕头”的俗话,真是其乐融融千金不换。想来,人世的幸福,至此,也便算是尽了。
农村的人们,一辈子吃在炕上,喝在炕上,活在炕上,一朝身老故去时,亦是会先停放在土炕上的。木板置体,清水洁身。而后理衣、穿鞋,睡着了一样躺着,静静地。等得儿孙辈们都聚齐了,且见过死者最后的面,烧了离门的纸钱,方才会入棺,依序下葬。农村的老人们,最钟情且最离不开的,就是自己的一盘土炕。成日间,离了土炕便睡不着睡不香。生命走到最后,能够终老在自己的那盘土炕上,亦算得是件积德修善、可以息心瞑目的大幸事了。
现在,城市里亦到处可见着炕。取名槐花、翠花、春花的特色饭庄子,装修效仿农村的木檐土炕,客人也需脱掉鞋上炕盘腿而食,可总觉形似而神缺,少了乡屋里烟火缭绕热气袅袅的温暖。亦有不少人家装修楼房时也会做大炕,不过全是用木制板儿钉合砌成的,没有一块土坯一粒土渣子,更不通火,到底失了土炕的真味道。
记得木心先生曾说:《红楼梦》中的诗,如水草。取出水,即不好。放在水中,好看。让我看,这土炕之于乡村,与此实是异曲同工。
在中国北方的农村,大概家家都有这样一盘土炕。早些时候,是泥胚砌的。泥胚的炕道、泥胚的炕箱、泥胚的炕面。后来,逐渐就有用砖头砌的了。不过,泥胚砌的炕,上热散热缓慢,温度相较恒定持久;而砖结构的炕,却易热易凉,温度来去迅疾不能久存。
早些时候,农村贫困,土炕也无甚铺设,不过一席或一毡,再有就是于此毡席上另铺层塑料布,擦得倒透光油亮,然而睡不惯的人硌得慌。可农人们却祖辈相袭,习惯且享受那种生硬。那时的炕沿儿也多是泥的,或有人家做個木头的窄沿儿,巧巧地嵌在边上,好看倒好看些,不过年长日久坐去,木沿儿会渐渐松动,咯吱咯吱响不说,一不小心,还会硌夹人的屁股,夹一下像被蜂蜇一样,生疼。那时,炕上的围墙亦是泥的,用熟面水浆浆,倒也光滑不掉土渣。或有人家会用油漆漆,漆面上画花、鸟、鱼、虫各种图案,红的、绿的、蓝的,花花哨哨十分惹眼。后来,人们生活慢慢富裕了,土炕的陈设铺排也就不一样了,一水儿的水泥或瓷砖炕沿儿,干净,宽绰,漂亮。墙围也多用漆或壁纸,讲究与屋子的整体色调相搭相匹。炕面上也铺上了厚厚的绵垫,地毯,炕单儿,炕布什么的,瞧着倒是不一样,整齐,亮丽,喜人。
早些时候,农村娃儿多,又多是几代同堂,土炕遂盘得又大又长,几乎占据房间的大半地界儿。一到晚间,炕上一排人,地上一溜鞋。别说亲见了,纵想着,就觉有趣,就觉壮观。后来,随着政策与观念的改变,农村娃儿生得也少了,隔家另门的也多了,土炕盘得也就越来越小了,巧巧的一个方形或长形台,亦有人家在炕台的一侧,另架一个木质床头,围帘一搭,还真是别有洞天哩。
一灶连一炕。土炕的温暖,主要来源于灶膛里的柴火。一日三餐,柴火在灶间燃着、熄着,炊烟自炕道蠕蠕而出,蛇一样于屋顶上飘着、绕着,温暖却在土炕里暗暗积着、蓄着。不论大小,一盘土炕最最热乎处,就要属“锅头地儿”了。所谓的“锅头地儿”,可不是醉汉嘴里二锅头的锅头,而是锅灶之烟火入炕道的口处。据闻,早先时的锅头地儿,多是一家之主的地儿,它象征着辈分、地位与权威。后来的人们,似乎不甚讲究这些旧礼了。唯记少时,自己如果有个头疼、脑热、腹鼓、肚涨什么的病症,大人们总会说:“去,锅头地儿爬爬就好了。”于是便乖乖尊长所命,将肚皮紧贴着锅头地儿的炕面上塌着。喘息之间,便有热气袅袅钻入体内温柔抚慰。不消一刻钟,或出上一脑门的热汗,或放上几个通透的响屁,病就立时好了,比吃药还快,还管用。也就怪了,土炕就是有那般神医华佗妙手回春之力。
一盘炕暖一个家。家里若有盘好炕,再或有个勤妇烧着,一进门就觉热气扑面,温暖入心。土炕最忌凉睡,会睡坏人的。土炕的温暖,恍同世间的许多温暖,亦需经营方能享得。土炕的温暖最能体显处,或在农忙季节,或在风雪之夜。农忙时,割麦打场劳作一天的人们,累的腰发硬、腿发软,就想着吃罢了饭赶紧土炕上躺躺。赤身裸体、伸腰展臂地躺在那土炕上,温温乎乎睡上一觉。第二日起来,那腰自然就软了,腿自然就硬了,力气自然也就又生出来了,实在神奇。若在那深冬的风雪之夜,窗外北风呼啸着,似凶神恶煞提刀策马,相随而行的雪片,匪兵一样纷纷扬扬娑娑簌簌着。窗里,度过农忙季的农人们,闲心清明,天地无惧,只管将土炕烧得热热的,覆被就枕睡在上面,连做的梦概亦是安稳的,是恬静的,是暖乎乎的。
如常日里,若来个亲戚,“上炕吧!”来个老者,“上炕吧!”请个人宴个客,“上炕吧!”于是乎,一方木桌,三五小菜,几盅烧酒,盘膝曲腿端坐在土炕上的人们,便推杯换盏一言一语闲话起来。炕暖,酒香,人亲,那是格外热乎且饱满的俗世生活。记得自小家教甚严,每有人来,小孩子是不能上炕上桌的,要么躲在灶角胡乱吃些个什么,要么就到外头玩儿一会儿,等客人们都走了,方能回屋归桌吃饭。土炕既是尊贵的,却亦是寻常的。除去来个人请个客外,平素里,一家子都吃在上面,睡在上面,隔三差五还打个麻将斗个牌玩儿在上面,真是合了那句“老婆,孩子,热炕头”的俗话,真是其乐融融千金不换。想来,人世的幸福,至此,也便算是尽了。
农村的人们,一辈子吃在炕上,喝在炕上,活在炕上,一朝身老故去时,亦是会先停放在土炕上的。木板置体,清水洁身。而后理衣、穿鞋,睡着了一样躺着,静静地。等得儿孙辈们都聚齐了,且见过死者最后的面,烧了离门的纸钱,方才会入棺,依序下葬。农村的老人们,最钟情且最离不开的,就是自己的一盘土炕。成日间,离了土炕便睡不着睡不香。生命走到最后,能够终老在自己的那盘土炕上,亦算得是件积德修善、可以息心瞑目的大幸事了。
现在,城市里亦到处可见着炕。取名槐花、翠花、春花的特色饭庄子,装修效仿农村的木檐土炕,客人也需脱掉鞋上炕盘腿而食,可总觉形似而神缺,少了乡屋里烟火缭绕热气袅袅的温暖。亦有不少人家装修楼房时也会做大炕,不过全是用木制板儿钉合砌成的,没有一块土坯一粒土渣子,更不通火,到底失了土炕的真味道。
记得木心先生曾说:《红楼梦》中的诗,如水草。取出水,即不好。放在水中,好看。让我看,这土炕之于乡村,与此实是异曲同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