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教书育人,爱是基础,教师的爱心在教学活动中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1、教师需要用一颗童心去对待学生,这样更能引起青少年的共鸣。2、相互尊重和信任尊重信任学生,是教师对学生的关心和爱护,也是教师对学生爱的情感和行为的具体体现。青少年时期,学生自尊心强,教师在处理学生事件时,重视维护学生的自尊,才能取得最佳的效果。3、 动之以情、晓之以理也就是以情感人,以平等的态度去对待学生,用真挚的情感去温暖学生,使他们在潜移默化中感觉到爱。
【关键词】爱心;童心;平等;真挚
爱是教师教育学生的前提,是教师的一种教育能力。苏联著名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曾说过:“教师技巧的全部奥秘,就在于如何爱学生”。尤其是在素质教育的今天,教师的爱,对于学生学习、个性的发展,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那么,教师如何做到有“爱心”呢?我认为主要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1 教师要有一颗“童心”
“童心”不应只是青少年学生的专利,作为他们的教育者与引导者,同样是不可或缺的,对于我们中学教师而言,教师要有“童心”,准确地说,是应具备一颗“年轻的心”,也就是说教师要理解青少年学生的心理,工作方式和方法要时时遵循他们的心理特点。道理很简单,一颗朝气蓬勃的心灵肯定会引起青少年学生的共鸣。相反,总是一副不苟言笑,严肃呆板的面孔,一套婆婆妈妈的说教,一股暮气沉沉老气横秋的夫子味,又能取得怎样的教育效果呢?过去,我在学生面前总是很严肃,课堂上更是少有笑脸,让学生很怕我,甚至学生连我的提问都不敢回答,唯恐一旦答错会遭到我的责骂,结果,语文课堂上虽然安安静静,但成绩总是平平,无法提高。后来,我逐渐意识到了这一点,现在与学生经常海阔天空地聊,开展各种文体活动,与学生融为一体,也没有了“代沟”,学生也愿意向我敞开心扉,畅叙衷曲,有了困难也乐意向我求教,我不仅成了他们的老师,更成了他们的益友。我带的班级语文成绩也常常名列前茅,再也没有了上下级的冷漠与隔阂,没有了生硬的命令和机械的执行,也没有了大声的训斥和消极的对抗,有的只是平等相处,团结协作和彼此体谅的默契配合。我想,这种“童心”从根本上来说就是一“爱心”。
2 尊重信任
尊重信任学生,是教师对学生的关心和爱护,也是教师对学生爱的情感和行为的具体体现。青少年时期,学生自尊心强,教师在处理学生事件时,重视维护学生的自尊,才能取得最佳的效果。
在教学工作中,我尊重信任每一位学生,允许他们对我工作和教学提意见;也善于采纳学生的建议,不管什么学生,我一般不在集体中批评指责他们,尽量用个别谈心的方法,做到和颜悦色,从不讽刺,挖苦学生,不把自己凌驾于学生之上;平等待人,更是尊重信任的重要一点,好学生有犯错误的时候,差生有做好事的时候,不论是谁,做了好事就表扬,错了就批评。
3 动之以情、晓之以理
要当好一个教师,必须动之以情、晓之以理。动之以情,也就是以情感人,以平等的态度去对待学生,用真挚的情感去温暖学生,使他们在潜移默化中感觉到爱。晓之以理,就是以理服人,要求教师要实事求是。近二十年的教学实践经验告诉我,以情感授人,以理服人,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关键在于教师,在于教师对学生的理解。教书育人,爱是基础。诗人泰戈尔说:“爱是理解的别名”。对于后进生,更需要用爱去温暖,用爱去开发。后进生是每个教师都会遇到的,也是最伤脑筋的。以前,我对后进生只知道死灌,逼他们死背,灌不进去,背不下来就严厉批评。时代在进步,教改在促人,通过理论学习和实践经验总结,我认为后进生落后,大都是有原因的:有的是先天不足;有的是基础太差;有的是缺少家庭温暖;有的是自尊心受到伤害等等。我的办法很简单:因材施教。我曾教的初一年级李某同学就是一个典型例子,语文第一次测试就考了一个零分,班上的同学都叫她“傻子”。于是我对李某作了家访,得知她父母双亡,跟着奶奶生活,奶奶又无生活来源,全靠村里救济,生活非常困难。她在学校读书,经常挨同学的欺负,每天都要哭好几次。在这种情况下,唯一能呵护她的也只有老师了,于是,我在班上发起了一次“爱心--我也有”的活动,动员全班同学向她伸出温暖之手。
很快,我发现了李某的优点:一是劳动积极,二是诚实。因此在班上投票评选劳动委员时,她的票数最多,她笑了。从此,李某发奋读书,到第二学期结束时,她的语文成绩到达了七十多分,她的性格也开朗了,完全成为一个正常的少年。我想,这正是“爱心”的结果,我的爱改变了她。
做一个好教师,必须有慈母之心,这种师爱是教师在施教中向学生做出无私的奉献,教师是用炙热的情感去温暖学生心灵,启迪学生的智慧,使他们成为素质教育下的一代新人。
【关键词】爱心;童心;平等;真挚
爱是教师教育学生的前提,是教师的一种教育能力。苏联著名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曾说过:“教师技巧的全部奥秘,就在于如何爱学生”。尤其是在素质教育的今天,教师的爱,对于学生学习、个性的发展,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那么,教师如何做到有“爱心”呢?我认为主要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1 教师要有一颗“童心”
“童心”不应只是青少年学生的专利,作为他们的教育者与引导者,同样是不可或缺的,对于我们中学教师而言,教师要有“童心”,准确地说,是应具备一颗“年轻的心”,也就是说教师要理解青少年学生的心理,工作方式和方法要时时遵循他们的心理特点。道理很简单,一颗朝气蓬勃的心灵肯定会引起青少年学生的共鸣。相反,总是一副不苟言笑,严肃呆板的面孔,一套婆婆妈妈的说教,一股暮气沉沉老气横秋的夫子味,又能取得怎样的教育效果呢?过去,我在学生面前总是很严肃,课堂上更是少有笑脸,让学生很怕我,甚至学生连我的提问都不敢回答,唯恐一旦答错会遭到我的责骂,结果,语文课堂上虽然安安静静,但成绩总是平平,无法提高。后来,我逐渐意识到了这一点,现在与学生经常海阔天空地聊,开展各种文体活动,与学生融为一体,也没有了“代沟”,学生也愿意向我敞开心扉,畅叙衷曲,有了困难也乐意向我求教,我不仅成了他们的老师,更成了他们的益友。我带的班级语文成绩也常常名列前茅,再也没有了上下级的冷漠与隔阂,没有了生硬的命令和机械的执行,也没有了大声的训斥和消极的对抗,有的只是平等相处,团结协作和彼此体谅的默契配合。我想,这种“童心”从根本上来说就是一“爱心”。
2 尊重信任
尊重信任学生,是教师对学生的关心和爱护,也是教师对学生爱的情感和行为的具体体现。青少年时期,学生自尊心强,教师在处理学生事件时,重视维护学生的自尊,才能取得最佳的效果。
在教学工作中,我尊重信任每一位学生,允许他们对我工作和教学提意见;也善于采纳学生的建议,不管什么学生,我一般不在集体中批评指责他们,尽量用个别谈心的方法,做到和颜悦色,从不讽刺,挖苦学生,不把自己凌驾于学生之上;平等待人,更是尊重信任的重要一点,好学生有犯错误的时候,差生有做好事的时候,不论是谁,做了好事就表扬,错了就批评。
3 动之以情、晓之以理
要当好一个教师,必须动之以情、晓之以理。动之以情,也就是以情感人,以平等的态度去对待学生,用真挚的情感去温暖学生,使他们在潜移默化中感觉到爱。晓之以理,就是以理服人,要求教师要实事求是。近二十年的教学实践经验告诉我,以情感授人,以理服人,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关键在于教师,在于教师对学生的理解。教书育人,爱是基础。诗人泰戈尔说:“爱是理解的别名”。对于后进生,更需要用爱去温暖,用爱去开发。后进生是每个教师都会遇到的,也是最伤脑筋的。以前,我对后进生只知道死灌,逼他们死背,灌不进去,背不下来就严厉批评。时代在进步,教改在促人,通过理论学习和实践经验总结,我认为后进生落后,大都是有原因的:有的是先天不足;有的是基础太差;有的是缺少家庭温暖;有的是自尊心受到伤害等等。我的办法很简单:因材施教。我曾教的初一年级李某同学就是一个典型例子,语文第一次测试就考了一个零分,班上的同学都叫她“傻子”。于是我对李某作了家访,得知她父母双亡,跟着奶奶生活,奶奶又无生活来源,全靠村里救济,生活非常困难。她在学校读书,经常挨同学的欺负,每天都要哭好几次。在这种情况下,唯一能呵护她的也只有老师了,于是,我在班上发起了一次“爱心--我也有”的活动,动员全班同学向她伸出温暖之手。
很快,我发现了李某的优点:一是劳动积极,二是诚实。因此在班上投票评选劳动委员时,她的票数最多,她笑了。从此,李某发奋读书,到第二学期结束时,她的语文成绩到达了七十多分,她的性格也开朗了,完全成为一个正常的少年。我想,这正是“爱心”的结果,我的爱改变了她。
做一个好教师,必须有慈母之心,这种师爱是教师在施教中向学生做出无私的奉献,教师是用炙热的情感去温暖学生心灵,启迪学生的智慧,使他们成为素质教育下的一代新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