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当传统的时间沙漏落下最后一颗沙子,当人工智能机器人阿尔法狗战胜围棋九段李世石,当冰冷的科技撞上人们心中那最柔软的情怀处时,如何在时代的大潮中淘洗传统,激荡了每个人心中各异的情愫。
小时我生长在奶奶家的小院中。从那段天真烂漫的日子到如今的异乡生活,似乎只有奶奶用小柴灶煮起的一锅红彤彤的火锅才能够熨帖我半冷的心。
“哎呀,不说了,我的锅底子要烧掉了!”
她匆匆挂了电话,直扑向厨房。
这是小院里每个星期都要上演的桥段。
奶奶,年逾古稀的农村老太,质朴得像她系在身上的蓝布灰格围腰裙。生来就仿佛绝缘于一切新鲜事物,视觉、听觉都稍有些迟钝,只有味觉异常敏锐。奶奶生育了五个儿女,各自奔波劳碌,可每个星期六必会回到这小院里一聚,为的也是火锅的那口味,仿佛是无形中的一只手,不约而同地把儿女们召在了一起。也因如此,奶奶每次煮火锅,必视之同仪式。
案板上挨挨挤挤的朝天椒艳冶撩舌,乌红长椒秘辛藏味,小米尖椒茜红茜红、不传之冷辣。抬头撞见,满眼满眼的红。烧辣的锅里不见半分水汽,她放心倾入牛油,烧一翻锅,一捧捧椒末浮上油汤。精火久烹,她持勺翻滚油面,恍然抽离了躯壳,似是霎时容寂心忘。
每当汤底煮好,儿女们也都陆续到家,这时奶奶总是喜欢嘴上唠唠叨叨儿女们生活中的一些细碎小事兒,可手却不会停。老人的诸多心思,就在这绵绵磨磨的曲折中回肠,在那传统岁月中,是这火锅中的百味将儿女们团圆在一起。
如今,数十年过去,奶奶已经软塌塌地瘫在床上,眼神浑浊,嘴巴总是一张一合地呢喃不清。而那一段至味绾结的传统岁月,伴随着奶奶的衰老,也渐渐远去……
闲暇时偶然念及那儿时的小院,远梦杳渺莫测。可依稀那至味之盛大,似舌尖上暗暗埋伏每个味蕾的回刺暗锥,稍有牵扯,就扒拉出满腔浓血,疏远情亲之痛,奔腾涌来……
春节,奶奶分散在四个不同城市的五个儿女终于又团圆在了一起,可总感觉少了奶奶的火锅味儿。诚然,奶奶已经无力再为我们熬制那百味的汤底了。看着昏睡在床上的奶奶,心里便似那餐桌上早已冷却的速冻水饺,久久无人出声……
大伯意会了大家的心理。“自从妈动弹不得后,咱们兄弟姐妹们也都疏远了,要我说,咱以前每星期聚在一块儿还不都是为了妈的那口火锅吗,那是传统啊。可如今妈动弹不得了,火锅吃不上了,咱兄弟姐妹们也不能疏远了,咱得沿袭传统,创新传统,必须再找个集体活动把咱家人团结起来。”
我们家人是比较喜欢读书的,于是父亲提出一个倡议,在周末举行阅读交流会,就在自己家的客厅。这个倡议从提出到现在已经很多年了,每个月两次。虽然大家的阅读兴趣并不一样,然而交流却让我们了解到、感受到了兴趣领域之外的广阔世界。我偏爱文学性强的书籍,从鲁迅到迟子建,从《月亮与六便士》到《沉默的大多数》。父亲偏爱象棋方面的书籍,我虽然不精通,但是每次看他边下棋边给我们解说下棋技巧时,还是觉得非常奇妙。
就这样,家中的客厅仿佛承担了当年奶奶家那小院的使命,只不过是“书香”代替了奶奶火锅的香味儿,可一家人仍旧是团聚在了一起。或许这并不是传统,但慢慢地坚持做就变成了传统。经济发展和科技进步给传统带来一些改变,而我们个人的坚持又会带来新的传统。
灯影岑岑,暮云测测,往事魅魅祟祟匍匐而来,旧时的传统却仿佛是深深魆魆永不见底的黑洞。一束柔光静静打来,我悄然转身,与新传统温柔相遇。
(指导教师:黄绍文/编辑:李跃)
科技的发展,不仅改变了人们的生活方式,更改变了人们的思维方式,对传统造成了前所未有的冲击。新的时代,已然不可能完全按照传统方式行事,正如文中奶奶家小院里温润的火锅,随着奶奶生命的流逝,火锅也不复存在,变为了一家人的念想。一家人也迷茫过,但一家人团聚的心却始终没有改变,承前启后的“中间一代”爸爸反思后提出了新想法,于是有了一家人围坐“阅读”的新传统。文章善用隐喻,以小家喻大家,以小事藏大道理。“火锅”与“老人”,“阅读会”与“年轻一代”构成了两组传统与现代的完整图画。“火锅”需要细工慢活熬制,长时间的精心准备,在这繁琐的准备中融入了老人对家的希冀和期盼,但最终的成相是各种元素的融合。“读书会”以个人兴趣为出发点,每个人喜爱不同,阅读的书目也不同,充满多元性。二者方式不同,实则是共通的,只要人与人之间的“交流”的心未变,任何时候都能以不变应万变,传统也可能更新。文章精心打造,不过稍显过分雕琢,文风前后变化较大。
小时我生长在奶奶家的小院中。从那段天真烂漫的日子到如今的异乡生活,似乎只有奶奶用小柴灶煮起的一锅红彤彤的火锅才能够熨帖我半冷的心。
“哎呀,不说了,我的锅底子要烧掉了!”
她匆匆挂了电话,直扑向厨房。
这是小院里每个星期都要上演的桥段。
奶奶,年逾古稀的农村老太,质朴得像她系在身上的蓝布灰格围腰裙。生来就仿佛绝缘于一切新鲜事物,视觉、听觉都稍有些迟钝,只有味觉异常敏锐。奶奶生育了五个儿女,各自奔波劳碌,可每个星期六必会回到这小院里一聚,为的也是火锅的那口味,仿佛是无形中的一只手,不约而同地把儿女们召在了一起。也因如此,奶奶每次煮火锅,必视之同仪式。
案板上挨挨挤挤的朝天椒艳冶撩舌,乌红长椒秘辛藏味,小米尖椒茜红茜红、不传之冷辣。抬头撞见,满眼满眼的红。烧辣的锅里不见半分水汽,她放心倾入牛油,烧一翻锅,一捧捧椒末浮上油汤。精火久烹,她持勺翻滚油面,恍然抽离了躯壳,似是霎时容寂心忘。
每当汤底煮好,儿女们也都陆续到家,这时奶奶总是喜欢嘴上唠唠叨叨儿女们生活中的一些细碎小事兒,可手却不会停。老人的诸多心思,就在这绵绵磨磨的曲折中回肠,在那传统岁月中,是这火锅中的百味将儿女们团圆在一起。
如今,数十年过去,奶奶已经软塌塌地瘫在床上,眼神浑浊,嘴巴总是一张一合地呢喃不清。而那一段至味绾结的传统岁月,伴随着奶奶的衰老,也渐渐远去……
闲暇时偶然念及那儿时的小院,远梦杳渺莫测。可依稀那至味之盛大,似舌尖上暗暗埋伏每个味蕾的回刺暗锥,稍有牵扯,就扒拉出满腔浓血,疏远情亲之痛,奔腾涌来……
春节,奶奶分散在四个不同城市的五个儿女终于又团圆在了一起,可总感觉少了奶奶的火锅味儿。诚然,奶奶已经无力再为我们熬制那百味的汤底了。看着昏睡在床上的奶奶,心里便似那餐桌上早已冷却的速冻水饺,久久无人出声……
大伯意会了大家的心理。“自从妈动弹不得后,咱们兄弟姐妹们也都疏远了,要我说,咱以前每星期聚在一块儿还不都是为了妈的那口火锅吗,那是传统啊。可如今妈动弹不得了,火锅吃不上了,咱兄弟姐妹们也不能疏远了,咱得沿袭传统,创新传统,必须再找个集体活动把咱家人团结起来。”
我们家人是比较喜欢读书的,于是父亲提出一个倡议,在周末举行阅读交流会,就在自己家的客厅。这个倡议从提出到现在已经很多年了,每个月两次。虽然大家的阅读兴趣并不一样,然而交流却让我们了解到、感受到了兴趣领域之外的广阔世界。我偏爱文学性强的书籍,从鲁迅到迟子建,从《月亮与六便士》到《沉默的大多数》。父亲偏爱象棋方面的书籍,我虽然不精通,但是每次看他边下棋边给我们解说下棋技巧时,还是觉得非常奇妙。
就这样,家中的客厅仿佛承担了当年奶奶家那小院的使命,只不过是“书香”代替了奶奶火锅的香味儿,可一家人仍旧是团聚在了一起。或许这并不是传统,但慢慢地坚持做就变成了传统。经济发展和科技进步给传统带来一些改变,而我们个人的坚持又会带来新的传统。
灯影岑岑,暮云测测,往事魅魅祟祟匍匐而来,旧时的传统却仿佛是深深魆魆永不见底的黑洞。一束柔光静静打来,我悄然转身,与新传统温柔相遇。
(指导教师:黄绍文/编辑:李跃)
科技的发展,不仅改变了人们的生活方式,更改变了人们的思维方式,对传统造成了前所未有的冲击。新的时代,已然不可能完全按照传统方式行事,正如文中奶奶家小院里温润的火锅,随着奶奶生命的流逝,火锅也不复存在,变为了一家人的念想。一家人也迷茫过,但一家人团聚的心却始终没有改变,承前启后的“中间一代”爸爸反思后提出了新想法,于是有了一家人围坐“阅读”的新传统。文章善用隐喻,以小家喻大家,以小事藏大道理。“火锅”与“老人”,“阅读会”与“年轻一代”构成了两组传统与现代的完整图画。“火锅”需要细工慢活熬制,长时间的精心准备,在这繁琐的准备中融入了老人对家的希冀和期盼,但最终的成相是各种元素的融合。“读书会”以个人兴趣为出发点,每个人喜爱不同,阅读的书目也不同,充满多元性。二者方式不同,实则是共通的,只要人与人之间的“交流”的心未变,任何时候都能以不变应万变,传统也可能更新。文章精心打造,不过稍显过分雕琢,文风前后变化较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