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政治思想史中看人民群众创造了历史,而非精英

来源 :大观周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fantasyq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中图分类号:G0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8-925X(2011)O7-0006-02
  摘要:究竟是人民群众创造了历史,还是精英创造了历史?关于这个话题的争论由来已久。本文将以马克思主义原理为基础,结合众家之言与历史事件,并根据作者的理解来论证人民群众创造历史的伟大论断;另一方面,再对精英理论进行批判,使文章的论证更加具有说服力。最终的目的是强化人民群众在人们思想中的作用,更是希望当局关注民生,切实为人民群众谋利。
  关键词:历史观 人民群众 精英 精英理论
  
  一、关于“人民群众”方面的一些内容
  人民群众是一个复杂的概念,只有搞明白它的内涵与外延,我们才能把握住“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这一伟大论断的精髓。关于“人民群众”必须从以下几个方面去理解。
  首先,让我们来了解这一概念的由来。这一经典论断主要源于马克思,得到了列宁的进一步发展。马克思和恩格斯在《神圣家族》中指出:历史活动是群众的事业, 随着历史活动的深入, 必将是群众队伍的扩大①。根据马、恩的这种观点, 列宁把人们自己创造自己的历史中的“人们”进一步解释为人民群众, 从而提出了人民群众创造历史的这一伟大命题。
  其次,我们必须强调:人民群众是一个积极概念,具有进步意义,并非所有的人都可称之为人民群众。从“人民群众”这个概念总体上说,他们的意志、愿望和要求反映着历史发展的趋势,构成时代了潮流,他们的行动推动着历史向发展。②
  最后,它有较为严格的范围界定:人民群众不同于劳动群众。马克思主义认为人民群众是个历史范畴,在不同的历史阶段,它的内容各不相同,哪些人属于人民群众,这只能根据人们在特定历史阶段中所处的经济、政治地位及其作用来
  确定。毛泽东同志曾经说过:“历史上奴隶主阶级,封建地主阶级,资产阶级,在他们取得统治权力以前和取得统治权力以后的一段时间内,他们是生气勃勃的,是革命者,是先进者”③。毛理解的人民群众对部分精英也有所包括。
  二、关于“精英”方面的一些内容
  精英理论在20世纪30年代兴起,它反映了19世纪末以来保守主义思想,它实际上是19世纪一些思想家政治思想家,如历史学家卡莱尔的英雄崇拜、哲学家尼采的超人思想的继续。一般认为,这些思想都是传统的欧洲中世纪的等级社会的产物,反映出一种企图阻止民主观念传播的倾向。
  民主思想本身具有一定的局限,这就是它不能从根本上解决政治领导权问题,于是社会学家就转而在现实政治中寻求解释,结果出现社会学家帕雷托,莫斯卡,拉斯韦尔等人关于精英的一些理论。
  帕累托在《论普通社会学》中提到“精英”一词是指那些在其活动领域“能力水平”的最高者。莫斯卡精英理论的逻辑起点是社会异质性, 即人类社会始终存在资源分配的不平等性, 总存在两个对立的阶级, 即统治阶级和被统治阶级④。他所强调的少数统治者就是精英,即统治精英。拉斯韦尔认为,精英是指某一社会中占据高级职位的人,有多少种价值就有多少种精英,除了权力精英外,还有财富、名望和知识等方面的精英。同时拉斯韦尔还说,权势人物(即权力精英)是在可以取得的价值中获取最多的那些人们。
  三、为什么说是人民群众创造了历史,而非精英
  纵观人类的政治思想发展史,早在希腊时代就产生了人类最早的,最纯粹的民主政治,后来由于私有制的出现,逐渐形成了阶级差别,统治阶层为了维护自身统治,就开始鼓吹人与人之间存在天然的差别,即有些人天生就具备优秀的能力,应该统治他人。
  20世纪初社会主义思想盛行,也滋生了法西斯主义,使西方民主政治的基础“政治平等”受到很大质疑。再加上在人类政治思想的历史遗留中,始终存在着推崇少数优秀人才进行统治的理念,从而使古希腊思想家柏拉图提出的“哲人政治”思想,在20世纪以崭新的面目再次上阵,促使了精英理论的进一步发展。
  精英理论在当今社会存在着广泛的支持者,他们借用精英理论之名,忽视广大人民群众的利益,即认为只有精英才是社会的主要贡献者,社会一切行为的出发点应该是为这些人服务。
  作者应用现有的知识,以马列主义基本原理为基础,结合众家之言,借用历史事件,加之对精英理论进行批判,来论证“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这一伟大论断。
  (一)马克思主义关于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理论,是人类社会的重大理论发现。
  马克思主义理论虽说存在着一些不足,但关于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理论却得到了广泛支持。认可此理论,就应该认同人民群众是生产力实践的主体,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人民群众作为经济基础的创造者,有权,也有能力来决定上层建筑的模式。
  人如何创造历史? 答案是通过实践活动来实现。主要从以下两个方面来考察实践: 一是主体性, 二是物质性。
  就主体性而言,人民群众创造历史是相对于英雄创造历史而来的。而英雄史观认为:尽管人民群众在历史发展中起到了不可或缺的作用, 但并不起决定作用, 因为历史发展的方向、发展的面貌是由英雄人物决定的, 人民群众不过是瓦砾、多余的废品( 尼采认为)。在这里,“创造”的意思更确切的说是“决定”。
  就物质性而言,人民群众通过不断地改进生产工具,提高技术, 从而引起生产力的变化, 进而最终推动了社会历史( 经济、政治、文化等)的发展, 所以人民群众的行动决定着英雄的行动⑤。英雄之所以能够成为英雄最根本的原因是由于他们从事的事业是人民群众的事业, 他们行为的动机正是使广大群众, 使整个的民族, 以及在每一民族中间又是使整个的阶级行动起来的动机⑥。旧中国处于水深火热之中,使得毛泽东同志有机会成为了中国历史上救民族于危亡之中的英雄;法国的阶级斗争使得一个原本显得平庸可笑的矮子拿破仑,成为了时代的英雄,这些是因为他们的行动符合了人民群众的要求, 反映了人民群众的基本需要。人民群众还决定着历史的发展进程。人民群众内部矛盾、差异、斗争的程度和人民群众主体意识的觉醒水平都制约、影响着历史的发展。
  (二)精英阶层是依靠人民群众获得地位,发挥自身价值。他们作为人民的工具,必须符合人民的意愿,负责将会被人民所推翻或摒弃。
  精英的产生(举例说明,分类列举并不全面,旨在说明精英产生与人民群众的关系),其中政治精英:来源于人民,由人民推举或选举产生,作为人民统治国家的工具,但他们的地位是不牢固的,随时可以被人民推翻,然后由人民再寻找新的工具。帕雷托的政治理论是“精英流转”。他把精英区分为统治精英和非统治精英,认为没有任何精英可以长治久安,而永保统治地位。在这里我们为什么不能逆向理解,是人民群众利用了新的精英群体,而不是他们利用人民群众。经济精英:经济精英的财富主要来源于对人民群众的掠夺与占有,因为社会财富是由人民群众的辛勤劳动创造的,不是凭空产生的。没有人民群众的创造,就不会有经济精英这一概念。思想文化,科技艺术等精英:这些方面的成就主要来源于这些人的发现与总结,这些被发现的财富,也不是一开始就存在的,它们主要形成于人们的日常生活,是人民群众智慧长期积累的结果。所谓的精英只是甲乙丙丁等路人中的某位,他们具体到某人是偶然的;也是必然的,因为积累的结果总会达到质变。由此可以发现,精英的产生基础是人民群众。没有人民群众,就不会有精英,更何谈精英理论!
  (三)人类的历史进程很大程度上是以精英的表现为标志的,如某某思想文化影响,某某政治制度的建立,某某东西的发明创造等等,但是它始终无法跳出人民群众这个范围单独存活,人民群众是基础,如果人民群众不遵守,不采用,这些东西根本就没有存在意义,肯定会消失在茫茫的人类历史长河中。所以人民群众是历史的主体实践者,是历史的真正推动者。
  (四)精英理论的局限性与不足。
  1、此理论从一开始产生就缺乏公正性:一般认为,这些思想都是欧洲中世纪等级社会的产物,反映出了一种企图阻止民主观念传播的意图。在西方政治观念中,从历史的长时段来看,表现出了贵族政治思想的源远流长。
  2、精英理论从本质上讲,就是强调人类的不平等,支持少数统治。这就违背了人类最基本的精神价值,“人类是生而平等的”,如果人类失去最基本的良知,那我们现实的人类社会就没有存在的价值。如学者沃克说:“精英民主理论的核心是假设普通的公民在政治上是无能的,因此民主制度必须依靠政治精英的智慧、忠心和技巧,而不是一般民众。”这种理念发展的结果就是,人民将日益脱离权力的中心,权力日益集中在少数人手里,最终将走向集权,我们的历史将出现倒退!
  四、结论与目的
  兴起于19 世纪末期的精英主义理论,强调精英统治的必然性与合法性,否认自由民主的真实性与可能性,也不认同马克思主义的社会主义理论与西方多元民主理论。在政治价值观上,它是趋于保守的、反民主的;在历史观上,它是英雄主义的延续⑦。
  通过对人民群众概念的解释,精英理论的解读,以及人民群众创造历史理论的论证,我们不难得出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的结论。希望读者能对人民群众的价值有更深刻的认识,我们的政府对人民群众的价值有更为明确的了解,在政策的制定中,能够认真考虑人民群众的价值利益,真正做到“权为民所用”,“利为民所谋”,只有这样,我们的国家才能长治久安!我们的民族才能大有前途!
  
  参考文献:
  [1]马克思,恩格斯.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2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57年104页
  [2]王科铸.怎样正确理解和阐释人民群众创造历史的原理[M].社会科学战线,1983年3期,哲学,第18页
  [3]毛泽东.毛泽东选集一卷本[M].北京: 人民出版社,1973年,1088页
  [4]加塔诺·莫斯卡.统治阶级[M].南京:江苏译林出版社, 2002
  [5]马克思,恩格斯.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4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年,247页
  [6]列宁.列宁选集(第3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72年,381页
  [7]温龙.中共中央党校,精英理论概论[M].鲁行经院学报,2002年第四期,第23
其他文献
<正> 在我国宏观经济运行中,财政资金信用化和信贷资金财政化问题日趋严重。如何认识这种经济现象,以及如何在深化改革中合理引导,形成协调的财政金融环境,充分发挥导向和调
【摘要】新英语课程标准明确提出,要改变课程实施过于强调死记硬背、机械训练的现状,在教学中树立“以人为本,主动发展”的教学理念,以“科学探究”作为改变学生学习方式的突破口,倡导学生的积极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培养学生实践能力、创新能力与交流合作的能力。本文从探究性教学定义及特点出发,分析探究性教学的重要性,结合本人教学实践提出几点关于推进初中英语探究性教学的建议。  【关键词】初中英语 探究性 教学 
景色迷人的龙潭区位于吉林市北侧松花江畔。一九八九年以前,龙潭区还是吉林市四个区中经济最薄弱、发展速度最缓慢的市区。所幸的是龙潭区拥有全国大型化工联合企业——吉林
11亿中国人在迈向现代化的进程中,固然有许多稀缺,缺外汇、缺设备、缺技术,然而,更为稀缺的还是人才。人力资源居世界之首的中国,人才资源却少得可怜。据权成部门的资料表明,
信息技术课是孩子们愿学、乐学、爱学的一门学科,在每一内容的学习中,我都会安排开放时间让学生讨论这一内容该如何操作,因为有些孩子家有电脑,他们的学习经历更适合同龄孩子。比如为了让学生们能够制作多张幻灯片,让学生明白说说如何去操作,还可以说说操作过程中注意什么,使得他们在制作时少出一些差错。在教学过程中,用学生的知识来作铺垫可以让学生解决学习上的困难,使每一步操作踏踏实实。教学中教师要正确运用具有科学
2011年12月4日,新疆公安消防总队王育新政委、吐尔逊副政委率文工团来武警学院慰问演出。吴松荣主任致欢迎辞。学院副院长兼训练部部长马金旗、科研部部长董希琳及各部系领导
【摘要】近年来,随着现代化教育手段的迅速普及,现代化课程建设已经迈向了一个全面开放的崭新领域。教师运用多媒体对文字、图象、声音以及动画、影视等的综合处理,达到了声、图、文并茂的情景教学效果;通过对时间、空间的多维创新,使抽象深奥的问题直观形象化。能有效地减轻学生课业负担、激发学习兴趣和学习的积极性,使学生“乐学”落到实处,提高了课堂教学效率。  【关键词】教学情境 学习兴趣 理解课文 提高能力  
去年五月初欧盟布鲁塞尔首脑会议批准11国作为首批成员国加入欧洲经济货币联盟(EMU),七月一日欧洲中央银行(ECB)正式运作,今年一月一日欧元(EURO)正式启动。作为世界上最大的经济体之一(详见下表所
银行不良资产的处置有多种方式,"剥离"只是一种低层次的初始手段,而"盘活"则是不良资产处置的最终目标.各国实践表明,"盘活"不良贷款的最佳途径首推"资产证券化".但就目前而
【正】 在党的十二大精神指引下,为开创社队企业新局面,四川省新津县从1982年11月开始,经过在顺江公社试点,逐步将全县462个社队企业(其中社办162个,队办300个)包给几个人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