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
互联网金融的兴起正值我国金融业改革的关键时期,是金融体制改革与互联网技术发展的必然结果。互联网金融不仅是传统金融的有益补充,而且会推动我国的金融效率提升、交易结构和金融架构的深刻变革。
关键词: 互联网金融; 商业银行
【中图分类号】TP393.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236-1879(2017)07-0224-01
一、互联网概述和主要模式
(一)互联网金融的概念。
经过多年发展,互联网企业的业务没有停留在向金融机构提供技术支持和服务层面,通过深度挖掘积累下来的数据信息,将业务拓展至金融领域,构建出互联网金融模式并成为信息技术与金融资本相结合的新兴领域。林采宜认为,互联网金融是信息时代的一种金融模式。笔者认为,互联网金融是依托现代信息科技进行的金融活动,具有融资、支付和交易中介等功能。
(二)互联网主要经营模式。
目前,互联网金融主要有四种经营模式:第一种是第三方支付模式,这种模式以支付宝为代表。第二种网络融资,以P2P信贷以及阿里金融为代表。第三种互联网金融对银行的影响-以阿里金融为例,是渠道业务,以互联网基金销售、理财为代表。第四种虚拟货币,以比特币为代表。
首先是独立的支付模式,主要是指与电子商务网站没有关联的独立的支付平台,这类支付模式不具有担保功能,只提供支付解决方案,其主要代表为汇付天下、易宝支付以及块钱等。其次是第三方支付模式,就是通过支付宝以及财务通等电子商务网站提供的,这些支付模式都是建立在企业自有的B2C以及C2C基础之上的具有担保功能的模式。
2网络融资
基于互联网平台的融资迅速发展,出现了多种以互联网为依托的融资模式,主要包括网络小贷公司、P2P融资、众筹融资和银行网络信贷四种模式。阿里小贷是目前国内最著名的网络贷款模式之一,通过数据中心集中处理阿里巴巴旗下多个平台的信息数据,并行数据库、分布式存储、云计算等信息科技技术进行数据挖掘,并通过神经网络、遗传算法、自动推理等人工智能科学对复杂数据去粗存精,进行客户信用评价,发放网商小额贷款。人人贷(P2P)是一种借助网络中介、资金供求双方直接进行借贷的融资模式。P2P公司作为中介,主要提供信息咨询、交易撮合、支付结算和贷款管理等服务。众筹融资是一种新型的互联网股权融资模式,集中众人的资金、能力和渠道,主要为小企业、艺术家及个人从事某项活动提供必要的资金资助。银行网络信贷是银行主要针对中小企业、小微网商而推出的低成本、个性化、高效率的线上信贷服务。目前主要有四种模式,即传统信贷业务线上运作的网络自助循环贷款,网上供应链融资,与第三方电商平台合作发放的小微贷,以及基于“善融商务”等银行自建电商平台的网商贷款。
二、商业银行面临的冲击
(一)导致商业银行支付功能逐步弱化。
“去中介化”——互联网金融的发展迫使传统银行面对金融加速脱媒的局面。互联网金融模式下的支付方式是以移动支付为基础,其通过移动通信设备、无线通信技术来转移货币价值以清偿债权债务关系。互联网金融从渠道脱媒切入,进一步加速了金融脱媒,使商业银行的支付中介功能弱化,并使其中间业务受到替代。
随着互联网和电子商务的发展中国的互联网第三方支付平台交易量、虚拟货币的发行和流通量越来越大,涉及的用户越来越多,第三方支付已经成为一个庞大的产业。
(二)商业银行建立的已有融资格局需重新构建。
互联网金融通过降低交易成本和降低信息不对称手段,降低了金融中介门槛,进而加速金融脱媒。双方对对方信息基本实现完全了解,资金中介将不再需要,取而代之的可以是资金信息中介。尽管目前互联网金融由第三方支付所衍生出的信貸业务占比仍较小,但由于其为资金借贷双方之间提供了直接连通的通道,成为商业银行战略和业务转型的重要方向。
三、商业银行应对决策建议
(一)银行高管要正视互联网金融的冲击,积极应对。
银行业的高管应保持清醒的头脑、敏锐的市场嗅觉,积极主动应对互联网金融带给银行业的机遇与挑战。
首先,从战略高度认识商业银行发展互联网金融的机遇和挑战。对互联网金融的发展我们要有危机意识,要改变目前相对迟钝、相对零散的应对状况。拆除那些条条框框,不要再抱着过去的优势不放,要大胆设想,小心求证。
(二)注重数据积累、挖掘和保护。
在电子商务交易量与日俱增的今天,应加强数据积累和挖掘。数据将是未来银行的核心竞争力之一。商业银行应将大数据体系和信息化银行建设作为未来创新发展的一项重要任务,重点关注在大数据背景下如何建设信息化银行,利用海量的结构化、非结构化数据,通过集中、整合、挖掘、共享,来进一步发挥好信息的价值和创造力。
(三)推进与战略伙伴的深度合作,搭建一站式金融服务平台。面对影响和冲击,单凭某一个行业的发展创新是无法与互联网金融抗衡的,因此商业银行目前最明智的做法就是竞争中求合作,达成双赢。 推进同业连接和跨业对接,创新商业服务模式。
未来商业银行的发展不仅应实现同业连接,即向客户提供多元化的金融产品组合,更应该实现跨业对接,突出金融与非金融的“一站式”服务,也就是说银行的服务外延应从金融领域向非金融领域拓展,为客户提供全能型的服务。
(四) 在应对互联网金融的同时加强互联网金融的风险控制。
尽管互联网金融具有单比业务效率高、成本低,网络覆盖面广,时间、空间限制小等明显优势,但其面临的风险也是十分明显的。
首先,前期投入规模大,商业模式不确定,技术和市场变化很快。互联网的技术日新月异,例如微信很快替代了短信,而不久易信出来,对微信又构成很大的影响,所以在这些方面还有很多不确定因素。
其次,网络安全、系统稳定和客户信息的保密以及流动性管理等对互联网金融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因此,在发展互联网金融的过程中,选准商业模式,控制商业风险,符合监管要求和提高自控能力,对银行业都显得尤为重要。商业银行在应对其影响同时要加强风险控制。
参考文献
[1]水木然:时代之巅:互联网构建新经济, 电子工业出版社{M},2016年版.
[2]孙超: 互联网金融来袭,银行如何做好立体化营销?{M},机械出版社,2016年版.
[3]李公生:中国互联网金融发展报告{J},上海证券报, 2016年第11期.
[4]史燕君:中国互联网金融新时代:“三马”联手融360出世{J},2012年第8期.
互联网金融的兴起正值我国金融业改革的关键时期,是金融体制改革与互联网技术发展的必然结果。互联网金融不仅是传统金融的有益补充,而且会推动我国的金融效率提升、交易结构和金融架构的深刻变革。
关键词: 互联网金融; 商业银行
【中图分类号】TP393.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236-1879(2017)07-0224-01
一、互联网概述和主要模式
(一)互联网金融的概念。
经过多年发展,互联网企业的业务没有停留在向金融机构提供技术支持和服务层面,通过深度挖掘积累下来的数据信息,将业务拓展至金融领域,构建出互联网金融模式并成为信息技术与金融资本相结合的新兴领域。林采宜认为,互联网金融是信息时代的一种金融模式。笔者认为,互联网金融是依托现代信息科技进行的金融活动,具有融资、支付和交易中介等功能。
(二)互联网主要经营模式。
目前,互联网金融主要有四种经营模式:第一种是第三方支付模式,这种模式以支付宝为代表。第二种网络融资,以P2P信贷以及阿里金融为代表。第三种互联网金融对银行的影响-以阿里金融为例,是渠道业务,以互联网基金销售、理财为代表。第四种虚拟货币,以比特币为代表。
首先是独立的支付模式,主要是指与电子商务网站没有关联的独立的支付平台,这类支付模式不具有担保功能,只提供支付解决方案,其主要代表为汇付天下、易宝支付以及块钱等。其次是第三方支付模式,就是通过支付宝以及财务通等电子商务网站提供的,这些支付模式都是建立在企业自有的B2C以及C2C基础之上的具有担保功能的模式。
2网络融资
基于互联网平台的融资迅速发展,出现了多种以互联网为依托的融资模式,主要包括网络小贷公司、P2P融资、众筹融资和银行网络信贷四种模式。阿里小贷是目前国内最著名的网络贷款模式之一,通过数据中心集中处理阿里巴巴旗下多个平台的信息数据,并行数据库、分布式存储、云计算等信息科技技术进行数据挖掘,并通过神经网络、遗传算法、自动推理等人工智能科学对复杂数据去粗存精,进行客户信用评价,发放网商小额贷款。人人贷(P2P)是一种借助网络中介、资金供求双方直接进行借贷的融资模式。P2P公司作为中介,主要提供信息咨询、交易撮合、支付结算和贷款管理等服务。众筹融资是一种新型的互联网股权融资模式,集中众人的资金、能力和渠道,主要为小企业、艺术家及个人从事某项活动提供必要的资金资助。银行网络信贷是银行主要针对中小企业、小微网商而推出的低成本、个性化、高效率的线上信贷服务。目前主要有四种模式,即传统信贷业务线上运作的网络自助循环贷款,网上供应链融资,与第三方电商平台合作发放的小微贷,以及基于“善融商务”等银行自建电商平台的网商贷款。
二、商业银行面临的冲击
(一)导致商业银行支付功能逐步弱化。
“去中介化”——互联网金融的发展迫使传统银行面对金融加速脱媒的局面。互联网金融模式下的支付方式是以移动支付为基础,其通过移动通信设备、无线通信技术来转移货币价值以清偿债权债务关系。互联网金融从渠道脱媒切入,进一步加速了金融脱媒,使商业银行的支付中介功能弱化,并使其中间业务受到替代。
随着互联网和电子商务的发展中国的互联网第三方支付平台交易量、虚拟货币的发行和流通量越来越大,涉及的用户越来越多,第三方支付已经成为一个庞大的产业。
(二)商业银行建立的已有融资格局需重新构建。
互联网金融通过降低交易成本和降低信息不对称手段,降低了金融中介门槛,进而加速金融脱媒。双方对对方信息基本实现完全了解,资金中介将不再需要,取而代之的可以是资金信息中介。尽管目前互联网金融由第三方支付所衍生出的信貸业务占比仍较小,但由于其为资金借贷双方之间提供了直接连通的通道,成为商业银行战略和业务转型的重要方向。
三、商业银行应对决策建议
(一)银行高管要正视互联网金融的冲击,积极应对。
银行业的高管应保持清醒的头脑、敏锐的市场嗅觉,积极主动应对互联网金融带给银行业的机遇与挑战。
首先,从战略高度认识商业银行发展互联网金融的机遇和挑战。对互联网金融的发展我们要有危机意识,要改变目前相对迟钝、相对零散的应对状况。拆除那些条条框框,不要再抱着过去的优势不放,要大胆设想,小心求证。
(二)注重数据积累、挖掘和保护。
在电子商务交易量与日俱增的今天,应加强数据积累和挖掘。数据将是未来银行的核心竞争力之一。商业银行应将大数据体系和信息化银行建设作为未来创新发展的一项重要任务,重点关注在大数据背景下如何建设信息化银行,利用海量的结构化、非结构化数据,通过集中、整合、挖掘、共享,来进一步发挥好信息的价值和创造力。
(三)推进与战略伙伴的深度合作,搭建一站式金融服务平台。面对影响和冲击,单凭某一个行业的发展创新是无法与互联网金融抗衡的,因此商业银行目前最明智的做法就是竞争中求合作,达成双赢。 推进同业连接和跨业对接,创新商业服务模式。
未来商业银行的发展不仅应实现同业连接,即向客户提供多元化的金融产品组合,更应该实现跨业对接,突出金融与非金融的“一站式”服务,也就是说银行的服务外延应从金融领域向非金融领域拓展,为客户提供全能型的服务。
(四) 在应对互联网金融的同时加强互联网金融的风险控制。
尽管互联网金融具有单比业务效率高、成本低,网络覆盖面广,时间、空间限制小等明显优势,但其面临的风险也是十分明显的。
首先,前期投入规模大,商业模式不确定,技术和市场变化很快。互联网的技术日新月异,例如微信很快替代了短信,而不久易信出来,对微信又构成很大的影响,所以在这些方面还有很多不确定因素。
其次,网络安全、系统稳定和客户信息的保密以及流动性管理等对互联网金融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因此,在发展互联网金融的过程中,选准商业模式,控制商业风险,符合监管要求和提高自控能力,对银行业都显得尤为重要。商业银行在应对其影响同时要加强风险控制。
参考文献
[1]水木然:时代之巅:互联网构建新经济, 电子工业出版社{M},2016年版.
[2]孙超: 互联网金融来袭,银行如何做好立体化营销?{M},机械出版社,2016年版.
[3]李公生:中国互联网金融发展报告{J},上海证券报, 2016年第11期.
[4]史燕君:中国互联网金融新时代:“三马”联手融360出世{J},2012年第8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