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译理论与实践课程建设的研究

来源 :教育教学论坛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anfeizifly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日语翻译理论与实践》主要针对日语翻译专业硕士研究生设立,是专业硕士研究生必修核心课程。本研究围绕教学方法与模式、教学内容、考核评价体系等方面逐一展开,目的是使学生具备基本的笔译与口译能力。
  关键词:日语教学;翻译理论;课程建设;专业硕士
  中图分类号:G643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4)45-0164-03
  一、课程建设的意义
  本课程主要针对日语翻译专业硕士研究生设立,是笔译方向和口译方向专业硕士研究生的必修核心课程。2012年河南大学外语学院开始在日语专业招收翻译专业硕士,其培养目标在于使学生具备基本的笔头与口头的翻译能力,帮助学生胜任我国企事业单位内的一般翻译工作。而本专业2012级、2013级所有翻译专业硕士均修读了本课程,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本课程为了适应市场经济对外语人才培养的新要求,向各行业、各用人单位输送具有较强日语综合运用能力的复合型翻译从业人员而设立的。课程一方面通过指导学生用真实的翻译材料(会议发言提纲、演讲录音、企业介绍、产品目录)进行翻译实践,另一方面讲解相关的翻译理论与跨文化交际理论,使学生不但从实践上知道如何做翻译,并且在理论上获得升华。以使学生在未来的工作中即便接触到未曾学习过的行业(领域)的资料也清楚应该如何着手翻译,怎样获得最好的交流效果,使不懂外语的人毫无障碍地理解原作者的意思。经过本课程的学习,学生不但能够掌握初步笔译与口译技能,同时还能获得一定的“翻译技能意识”,为今后的职业生涯打下坚实的基础。
  二、课程建设的途径
  据教育部相关规定,建设精品课程需要具有一流教师队伍、一流教学内容、一流教学方法、一流教材、一流教学管理等条件。精品课程的特点是先进性、互动性、整体性、开放性和示范性。通过日语翻译理论与实践课程建设,一是要选择、编写一系列适合本课程的教材;二是要形成特色教学方法,使用先进的教学手段;三是形成产学研结合的优势,以科研促进和带动教学,促进社会效益的生产;四是全面提高教学质量,促进翻译专业人才培养目标的全面实现。课程建设的重点如下。
  (一)教材建设的情况
  本课程的教材主要包括两部分,二者同等重要。一是正式出版的教科書、教程、学术书籍。二是各类辅助、补充材料,如自编讲义和翻译实践材料等。为了使教材满足教学目的的需要,我们执行的是审慎选用教程和自行开发教学材料的“双轨制”。
  由于课程目标要求既传授翻译知识,又不可偏废理论,因此希望能选用理论与实际兼顾的成熟教程。但是实际上兼顾这二者的教材极其难得,经过反复考虑,笔者最后选定了岩波书店编的《翻译家的工作(翻訳家の仕事)》,大野晋的《日本语练习集(日本語練習帳)》这两本原版材料作为教材。为了使学生对平时教学中较少接触到的商贸、科技、市场营销等行业的翻译材料有足够的了解,笔者还选择了《现代科技日语》、《互动日语》、《外贸函电日语》、《市场营销日语》、《实用导游日语》中的一些例文进行讲解和练习。
  为弥补原版教材理论上与最新、最前沿的“跨文化交际学”结合的不足,笔者穿插使用自编翻译理论讲义,以期让学生清楚对于说明书、技术报告、广告、产品目录一类的“无名文本”应该使用“交际翻译”的技巧。即翻译必须从使读者最无障碍的阅读出发,而不能逐字死译,完全忽视中日两国的文化差异。
  (二)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
  为了应对翻译教学时间长、见效慢的问题,笔者初步摸索出以下一些有效的教学方法和手段。
  第一,产学研相结合的教学手段。学生尽管被翻译专业录取并修读了相关课程,但还是经常反映缺乏信心,不知道是否能胜任今后的工作。同样用人单位也不仅希望看到毕业生的“文凭”,更希望学生通过自身成果的展示,证明其有一上岗位就能较快进入工作角色的能力。有鉴于此,笔者联系了上海三联出版社、重庆出版社、中华书局等有译介出版活动的出版机构,由教师牵线,让学生参与到一些简单的翻译实务中去。这既扩大了本专业翻译的影响,又为毕业生就业拓展了道路。
  第二,利用网络资源和多媒体教学手段。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和信息时代的到来为日语教学提供了丰富的资源和手段。指导学生如何主动利用网络和多媒体资源为翻译服务,才能做到“授之以渔”。笔者在课程中不仅利用网络资源开发、设计教学材料,而且鼓励学生利用丰富的网络资源自主探索翻译技巧。笔者还自制多媒体课件,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参与意识和质疑精神。
  第三,灵活变通的练习、改作方法。学生带自己的译文进教室,教师点评后由其他学生提问,师生一起讨论,初稿返回后修改,再进行一次讨论,总结修改心得。每个月学生都有一次这样的机会,不但可以增加高质量的翻译机会,而且让学生认清了进一步改进的方向。
  (三)教学内容的建设
  传统翻译课程的教学内容往往取决于所选定的教材和课程考试覆盖的内容,因此或多或少存在僵化、静态、落伍、不实用的缺憾。旧有的基本教材,往往没能够及时地“与时俱进”,存在翻译理论薄弱、内容选材不广,只注重词句翻译而忽视了整个语篇的翻译。并且由于翻译方法和技巧的讲解均以孤立的单句为译例,有些例句甚至带有明显的时代痕迹与政治色彩,与学生未来的就业契合度不高。
  课程中笔者选择了最新出版的原版教材,并且并不拘泥于教材,而是立足于课程的目的,为培养复合型专业翻译人才,使教学内容充分体现灵活、开放、机动的特点。
  有鉴于此,各种性质的授课内容比重大体如此:翻译理论(含方法、技巧)占20%左右,跨文化交际理论占10%,翻译实践占50%,译作(包括笔译作品和口译录音)和改评占20%。
  本课程授课计划如下所示:
  1~2周:翻译史、翻译各基础理论、跨文化交际学概括性的介绍。这时学生普遍还没有经过充分的翻译实践,只能对各理论有初步的印象。不过这些概括性的理论会在其后的课程实践中得到具体、感性的再现和印证,使学习者逐渐学会并习惯在理论下进行翻译活动。   3~4周:培养学生对词汇的敏感度,并进行练习。具体形式为:指导学生翻译法律文书,并进行改作讲解。例如剖析中文中没有的日语自他动词的区别如何在译文中得到体现。
  5~6周:教授学生掌握日语文章的一般结构,并进行练习。具体形式为:指导学生翻译新闻报道,并进行改作讲解。笔者以最新、最权威、最富职业气息的标准来选择新闻报道,得到了学生相当正面的反馈。
  7~8周:介绍日、中两国语言中的敬意表现,并进行练习。具体形式为:指导学生翻译商务信函,并进行改作讲解。商务信函的写作有其固定的格式,学生实际操作中往往翻译得过于口语化而失去了翻译的职业性,这是在课程中需要给学生讲清楚的。
  9~10周:介绍日、中两国语言的“中断”和“音色”对信息传达的影响。具体形式为:指导学生进行商务计划宣讲的口译实践。“中断”和“音色”往往是口译实践中最容易忽视的因素,学生在本科的学习中甚至意识不到它们的重要性,因此对“中断”和“音色”的学习就显得尤为重要。
  11~12周:介绍日语的节奏对描述性信息的影响。具体形式为:指导学生进行模拟外语导游实践。
  13~16周:介绍中、日两国语言中的滑稽、愤怒、感伤等激烈的音色表现。具体形式为:指导学生进行模拟演讲口译实践。
  17~18周:对整个课程教学内容进行复习。具体形式为:指导学生对一般通俗性学术著作进行笔译实践(仅对笔译方向学生实施)或对一般学术会议进行模拟口译实践(仅对口译方向学生实施)。最后对学生一学期的学习效果进行最终评估。
  三、课程建设的初步成果
  我们要打破传统单调的注入式和“填鸭式”的教学方法,调动学生的积极性,采用“以学生为中心”的讨论互动方法,避免教师直接讲出解决方法。笔者倡导合作学习的理念,从而期望能激发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和创造性。注重能力的培养和非智力因素的发展,在肯定教师主导作用的同时,强调学生主观能动性的发挥。经过一段时间的努力,本课程在建设中体现出了一定的成果。
  首先,越来越多的学生选择翻译理论与实践相关研究课题进行论文的写作。2012级翻译专业硕士只有2个学生选择翻译理论与实践相关研究课题,约占33%。2013级已经有5人表示要选择翻译理论相关研究课题进行毕业论文的专业,约占50%。为此,本专业教师将严格把关,使学生能够写出理论联系实际的高质量毕业论文。
  其次,毕业生就业较为对口、顺利。2012级拟毕业的专业硕士,已有1人被沿海地区合资企业的翻译岗位提前录取,占17%。有3人将在高校中从事日语教学相关工作,占50%。接下来,本专业教师将进一步对2013级翻译专业硕士的就业活动进行指导并提供帮助。
  最后,参加本课程的学生的翻译作品顺利过稿,将由上海三联书店出版。课程负责人指导学生完成的国际会议论文翻译也已顺利过稿,论文集翌年由中华书局出版。今后我们还将联系其他出版机构、企事业单位进行合作。
  四、结语
  面对当前社会对复合型应用外语人才的大量需求,在《日语翻译理论与实践》课程建设中,笔者进一步明确了什么是复合应用型翻译人才的概念,明确了翻译应以有效的跨文化交际为目标。立足于现有条件,尝试进行对课程的大胆改革,使学生既可以学习日语专业知识与技巧,也可以在原有语言知识的基础上训练语言应用能力,跨文化的交际能力。
  就《日语翻译理论与实践》的课程现状而言,目前我们与国内同类课程相比,应该说是有自己的特色的。但与一流大学的精品课程相比,尚存差距。特色体现在我们跨文化交际学的理论指导和“实用性”方面。差距在于我们硬件投入(同声传译室,语音识别系统)以及翻译教育测试理念的滞后。与国外(日本)的同类课程相比,我们理论应用得更为超前,而国外的同类课程比我们有更多的实践机会。
  目前,本专业致力于在培养一流教师队伍的基础上进行教学方法等的改革。希望通过改革,實施以外语知识、翻译技能、交流技巧为人才培养基点的培养规划,突出专业优势和专业特色,以期培养出具有扎实外语基础、广博的其他学科知识、自主学习能力和跨文化交际能力的日语专业高级翻译人才。为此,笔者还将在以下几点做出进一步的努力:第一,使用专业相关软件大量增加学生一对一的口译练习条件;第二,加深学生对日本文化的理解,尽量让更多的学生有赴日本实习的机会;第三,在课程测试中更多体现学习过程和个性化学习,提高学生的参与意识和自主学习意欲。
  参考文献:
  [1]青木保.异文化理解[M].东京:岩波书店,2001.
  [2]山口仲美.日本语的历史[M].东京:岩波书店,2006.
  [3]岩波书店编辑部.翻译家的工作[M].东京:岩波书店,2006.
  [4]大野晋.日本语的练习册[M].东京:岩波书店,1999.
  [5]大野晋.日本语的教室[M].东京:岩波书店,2002.
  [6]贝田桃子.小论文的练习[M].东京:岩波书店,2003.
  基金项目:本文为河南大学研究生课程建设项目(专业课重点项目)“翻译理论与实践”(Y1312002)成果之一
  作者简介:张博(1984-),女,天津人,博士,副教授,研究方向:日本语言文化。
其他文献
企业的生存与发展离不开市场,只有紧紧抓住市场,企业才有旺盛的生命力。成都军区后勤部长城特种安全玻璃厂的“当家人“深谙这一道理。他们着眼市场求发展,使工人在市场经济
目前,土工合成材料在我国的基础建设、农业工程、水利和土壤改造、海洋建设、环境保护工程中具有良好的发展前景。据预测,2000年我国每年需土工材料2亿平方米。土工合成材料
先生多是蔼然的长者,我的求学,遭遇到的,皆是纵千金也难以礼聘的好先生。说礼聘,似乎有些摆阔。少时家贫,拿什么“礼”去聘先生呢。而且聘的又多半是学究之类,做“八股文”的
<正> 科学施肥是生产优质烤烟的重要措施.随着我省烤烟种植面积的扩大,迫切需要适合不同烟区的烤烟专用肥.本试验根据洛南土壤气候特点,引进了6种烤烟专用肥进行了比较试验.1
煤磨的收尘对我厂来说一直难以解决,往往造成大量的煤尘随废气排入大气,不仅严重污染环境和危害健康,而且增加能耗。为认真贯彻“环保法”,彻底解决煤磨收尘问题,我厂煤磨放
重视专用型玉米新品种的引进与应用时宝华(陕西省农业科学院杨陵712100)玉米是我国的主栽作物,以其产量高,面积大,适应性强,对保证粮食总产的提高,发展畜牧业和出口创汇起着重要的作用。因
2020年对全球各行各业来说,都是一个极其特殊的年份,在钢铁行业,无论是从生产端还是下游需求端,都受到了前所未有的影响。据世界钢铁协会统计,2020年全球粗钢产量下滑0.9%,至18.64
期刊
论述了高产技术的理论体系与形成条件,提出了生态适应性理论、物候学理论、群体的协调平衡理论、营养平衡理论,综合因子理论的观点,并将其做为高产技术的基本理论。
十二日接吾乡康鉴先生信,及其大著《嘉州雪鸿录》。书信沾着“海棠香国”的余馨,飘临蓉城,沐手捧读,便想起了与先生曾有的交往。康先生很是洒脱,常常出入净地,交结方外高人,
最近,省政府为了表彰我省在深入企业改革,转换经营机制,建立现代企业制度,加强经营管理,提高经济效益,加速经济发展中做出突出贡献的企业和厂长(经理),根据省“双优”评审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