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以微博和微信为主体的网络微平台模式拓展了高校传统教育的空间,一方面为高校主流价值观引导模式开辟了新式路径,另一方面也对主流价值观引导工作提出了挑战。网络微平台与高校主流价值观教育的无缝对接、网络微平台对高校主流价值观的双重影响及引导路径构建,是考察网络微平台能否拓展高校传统教育空间不可或缺的因素,对其研究,有助于探寻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与网络空间的契合点。
关键词 微平台 微博 微信 主流价值观
中图分类号:G640 文献标识码:A
Spatial expansion Guided by College Mainstream Values
——Building a Network Micro Platform as an Example
BAO Wei
(School of Marxism, Yanshan University, Qinhuangdao, Hebei 066004)
Abstract Micro-blog and micro-channel network as the main mode of micro platform to expand the space of traditional college education, while mainstream values boot mode for the college opened a new path, on the other hand to guide the work of mainstream values pose a challenge. Seamless network micro-platform mainstream values education and universities, online colleges micro-platform dual effect on mainstream values and guiding path is to investigate the construction of a network of micro platform can expand the traditional college education space indispensable factor, the research, it's helpful to explore the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meeting point and cyberspace.
Key words micro platform; micro-blog; micro-channel; mainstream values
人们对网络认知作用至今经历了“网络危害论”、“网络工具论”、“网络社会观”三个过程,由此形成 “以遭遇和应对网络负面信息冲击为特征的被动适应阶段”,“以各类‘红色网络’的建设为特征的主动应战阶段”,“以综合性网络社区的发展为特征的自觉深入阶段。” ①互联网的强大扩散性不断地冲击着高校传统的教育空间,如何在现代社会中寻找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与网络空间的契合点,是一项重要的课题。
1 高校主流价值观教育无缝对接网络微平台的必然性
70~90后是微时代最主要的活跃群体,因其与高校师生群具有交叉吻合性,所以微平台营造的微网络环境是可以将高校主流价值观引导教育纳入其中的。
一方面高校主流价值观引导教育具有独特性。它依托于知识的传授但又决不限于此,引导教育能否成功,关键看知识的受众者能否真心认可并进而产生共鸣,在价值观问题上形成科学合理的是非判断标准并自觉引导自身行动。与其他学科相比,思政课仅依靠传统课堂单向传输模式很难有效地在传播知识之外产生更高层次的触动,即便网络在教学中普及,从总体上看也多成为传统课堂简单、便捷的延续。因此迫切需要另一种方式来拓展高校价值观的引导教育空间。
另一方面大学生是微时代最活跃群体。事情一出,各种媒体解读、各种角度分析往往与事件本身纠结一起,一同进入学生视野,在及时获取资讯信息同时也伴随着所认知事件在认知过程中被过度解读、误读甚至错读的风险,这对学生价值观形成所产生的负面作用是教育工作者不能回避的难题。
单纯依托课堂容易产生理论脱离实际的弊病,导致价值观认知与实际行为背向而驰的结果。微时代前所未有地将实际生活与我们拉得如此之近,然而对事物多角度解读与判断、多样地放大与缩小却淹没了主流价值观的主体地位,凸显了传统主流价值观理论传授模式的无力。因此,主流价值观教育与微平台的无缝对接是应对微时代挑战的必然选择。
2 网络微平台对高校思想政治理论教育的影响和挑战
网络微平台的出现大大提升了个人信息获取和发布能力,改变了话语权与信息传播权的中心化状态。与此同时,微力量的聚合由此而生,仅就微博而言,“微博影响力的动力机制内生于微博作为信息服务平台所激发的内容协同生产及基于用户社会关系网络打通的信息通路,其本质是对信息资源的凝聚力和整合力。”②这样,基于网络微平台而生成的个体话语权的凸显和碎片化力量的凝聚共同挑战着高校传统的思想政治教育模式。
首先,教育权威性受到影响与挑战。传统思政课中教师的权威性毋庸置疑。教育者通过精心筛选,有意识地选择合适的材料向教育对象集中地、持续地、高强度地传播含有特定内容的信息,从而促进教育对象的思想、行为发生转变。③微时代下个体言论观点通过“自媒体”形式在网络上传播,个体成为信息传播和影响的关键点,也能通过微平台便捷地拓展教育资源,与各专业领域学者和专家互动和对话,这降低了教师主导地位与权威性。主流价值观引导的权威性如果被湮没在网络微平台钩织的大网中,学生价值观的取向也将在各种对错交织的网络观点中迷失。这就要求教育者创新模式,利用微平台构建校园网络舆论主导阵地,同时提升自身素养,充分发挥线下人际交流的魅力和影响力。 其次,学生认知能力培养方式受到影响与挑战。传统教育以一对多“传—授”模式展开,学生认知能力培养按照由浅入深、由易渐难方式进行。微时代在与信息咨询零距离接触中,一方面大学生会产生受众心理现象,打乱原有纵向认知模式而更接近于横向认知模式,另一方面在原有纵向认知模式下形成的被动认知方式彻底转变成主动认知方式,微平台上学生完全成了一个积极主动的信息获取者、传播者和发布者。因此,教育者必须更新原有工作理念,彰显现实性、突出真实感,通过增强应对热点、难点问题的能力以达到对学生价值观引导的目的。
再次,教育环境受到影响与挑战。微时代重新构筑起一种全新教育环境。网络时代不可逆,全新环境也无可避免且无法剥离。教育者面临最主要挑战是话语权转换。网络话语具有多样性、多变性和生活化等特点,虽然不能用网络话语来取代传统话语,但不能忽视它已经越来越为青年学生所推崇和应用。这恰恰揭示出在传统主流价值观引导教育中,学生接受心理与施教话语之间的距离和矛盾问题。表面看,如对网络话语熟视无睹,易造成教育者和被教育者间话语鸿沟,实质上是一个需改进教育方式方法的实质性问题,即由权威型教育向平等型教育的模式转变。如果不能很好适应微时代新环境,会导致在主流价值观引导教育中不仅不能有效地传播思想教育内容,而且可能遭抵制。
3 高校网络微平台的建设路径
微时代来临,不仅考验高校主流价值观引导工作实效性,更对其发出了强有力的挑战。高校价值观教育要融入微时代、适应微环境、利用微力量、构筑校园微平台以拓展引导空间,增强引导影响力和持续力。
(1)以校园微平台为媒介将思想政治教育融入微网络环境中。要适应微时代这样一种全新的教育环境,教育者首先要利用微博、微信等手段将自身融入到微环境中。其次,高校要结合自身特点构建起具有特性和归属感的微平台,作为师生之间联系与交流的重要场域。再次,教育者要有意识地利用校园微平台开展教育活动,让校园微平台成为教育者与大学生进行共同交流与学习活动的新环境。
(2)以校园微平台为阵地构建起师生互动交流的沟通机制。教育者不能将微平台简单看作是课堂的复制和延续,要有意识地适应大学生网上交流方式,了解网络话语,熟悉网络思维,捕捉心理动态,才能与大学生实现无障碍沟通,进而达到有效引导主流价值观的目的。
(3)转变原有教育理念,建设校园微文化。校园微文化建设首先要将微平台纳入到校园红色网站,占领微网络阵地。还需教育者充分关注学生论坛,及时把握学生动态,以微平台作为和学生论坛的链接纽带,拓展教育空间。此外,教育者应当关注微平台工具作用,寻找微平台与学生日常生活契合点,将网下学生社团活动与网上教育活动衔接,吸引更多学生参与。
总之,微时代进一步改变了高校价值观引导教育的环境,教育者要迎难而上,拓展教育空间,凝聚微力量,倡导正能量,努力探索价值观引导教育的新途径。
河北省社会科学发展研究课题《网络微力量对大学生价值导向的影响及应对机制研究》课题号201304132 阶段性成果
注释
① 张再兴.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研究[M].北京:经济科学出版社,2009: 1.
② 喻国明,欧亚,张佰明等.微博:一种新传播形态的考察——影响力模型和社会性应用[M].北京:人民日报出版社,2011:24.
③ 曾令辉,邓军.网络思想政治教育概论[M].南宁:广西民族出版社,2002:45.
关键词 微平台 微博 微信 主流价值观
中图分类号:G640 文献标识码:A
Spatial expansion Guided by College Mainstream Values
——Building a Network Micro Platform as an Example
BAO Wei
(School of Marxism, Yanshan University, Qinhuangdao, Hebei 066004)
Abstract Micro-blog and micro-channel network as the main mode of micro platform to expand the space of traditional college education, while mainstream values boot mode for the college opened a new path, on the other hand to guide the work of mainstream values pose a challenge. Seamless network micro-platform mainstream values education and universities, online colleges micro-platform dual effect on mainstream values and guiding path is to investigate the construction of a network of micro platform can expand the traditional college education space indispensable factor, the research, it's helpful to explore the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meeting point and cyberspace.
Key words micro platform; micro-blog; micro-channel; mainstream values
人们对网络认知作用至今经历了“网络危害论”、“网络工具论”、“网络社会观”三个过程,由此形成 “以遭遇和应对网络负面信息冲击为特征的被动适应阶段”,“以各类‘红色网络’的建设为特征的主动应战阶段”,“以综合性网络社区的发展为特征的自觉深入阶段。” ①互联网的强大扩散性不断地冲击着高校传统的教育空间,如何在现代社会中寻找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与网络空间的契合点,是一项重要的课题。
1 高校主流价值观教育无缝对接网络微平台的必然性
70~90后是微时代最主要的活跃群体,因其与高校师生群具有交叉吻合性,所以微平台营造的微网络环境是可以将高校主流价值观引导教育纳入其中的。
一方面高校主流价值观引导教育具有独特性。它依托于知识的传授但又决不限于此,引导教育能否成功,关键看知识的受众者能否真心认可并进而产生共鸣,在价值观问题上形成科学合理的是非判断标准并自觉引导自身行动。与其他学科相比,思政课仅依靠传统课堂单向传输模式很难有效地在传播知识之外产生更高层次的触动,即便网络在教学中普及,从总体上看也多成为传统课堂简单、便捷的延续。因此迫切需要另一种方式来拓展高校价值观的引导教育空间。
另一方面大学生是微时代最活跃群体。事情一出,各种媒体解读、各种角度分析往往与事件本身纠结一起,一同进入学生视野,在及时获取资讯信息同时也伴随着所认知事件在认知过程中被过度解读、误读甚至错读的风险,这对学生价值观形成所产生的负面作用是教育工作者不能回避的难题。
单纯依托课堂容易产生理论脱离实际的弊病,导致价值观认知与实际行为背向而驰的结果。微时代前所未有地将实际生活与我们拉得如此之近,然而对事物多角度解读与判断、多样地放大与缩小却淹没了主流价值观的主体地位,凸显了传统主流价值观理论传授模式的无力。因此,主流价值观教育与微平台的无缝对接是应对微时代挑战的必然选择。
2 网络微平台对高校思想政治理论教育的影响和挑战
网络微平台的出现大大提升了个人信息获取和发布能力,改变了话语权与信息传播权的中心化状态。与此同时,微力量的聚合由此而生,仅就微博而言,“微博影响力的动力机制内生于微博作为信息服务平台所激发的内容协同生产及基于用户社会关系网络打通的信息通路,其本质是对信息资源的凝聚力和整合力。”②这样,基于网络微平台而生成的个体话语权的凸显和碎片化力量的凝聚共同挑战着高校传统的思想政治教育模式。
首先,教育权威性受到影响与挑战。传统思政课中教师的权威性毋庸置疑。教育者通过精心筛选,有意识地选择合适的材料向教育对象集中地、持续地、高强度地传播含有特定内容的信息,从而促进教育对象的思想、行为发生转变。③微时代下个体言论观点通过“自媒体”形式在网络上传播,个体成为信息传播和影响的关键点,也能通过微平台便捷地拓展教育资源,与各专业领域学者和专家互动和对话,这降低了教师主导地位与权威性。主流价值观引导的权威性如果被湮没在网络微平台钩织的大网中,学生价值观的取向也将在各种对错交织的网络观点中迷失。这就要求教育者创新模式,利用微平台构建校园网络舆论主导阵地,同时提升自身素养,充分发挥线下人际交流的魅力和影响力。 其次,学生认知能力培养方式受到影响与挑战。传统教育以一对多“传—授”模式展开,学生认知能力培养按照由浅入深、由易渐难方式进行。微时代在与信息咨询零距离接触中,一方面大学生会产生受众心理现象,打乱原有纵向认知模式而更接近于横向认知模式,另一方面在原有纵向认知模式下形成的被动认知方式彻底转变成主动认知方式,微平台上学生完全成了一个积极主动的信息获取者、传播者和发布者。因此,教育者必须更新原有工作理念,彰显现实性、突出真实感,通过增强应对热点、难点问题的能力以达到对学生价值观引导的目的。
再次,教育环境受到影响与挑战。微时代重新构筑起一种全新教育环境。网络时代不可逆,全新环境也无可避免且无法剥离。教育者面临最主要挑战是话语权转换。网络话语具有多样性、多变性和生活化等特点,虽然不能用网络话语来取代传统话语,但不能忽视它已经越来越为青年学生所推崇和应用。这恰恰揭示出在传统主流价值观引导教育中,学生接受心理与施教话语之间的距离和矛盾问题。表面看,如对网络话语熟视无睹,易造成教育者和被教育者间话语鸿沟,实质上是一个需改进教育方式方法的实质性问题,即由权威型教育向平等型教育的模式转变。如果不能很好适应微时代新环境,会导致在主流价值观引导教育中不仅不能有效地传播思想教育内容,而且可能遭抵制。
3 高校网络微平台的建设路径
微时代来临,不仅考验高校主流价值观引导工作实效性,更对其发出了强有力的挑战。高校价值观教育要融入微时代、适应微环境、利用微力量、构筑校园微平台以拓展引导空间,增强引导影响力和持续力。
(1)以校园微平台为媒介将思想政治教育融入微网络环境中。要适应微时代这样一种全新的教育环境,教育者首先要利用微博、微信等手段将自身融入到微环境中。其次,高校要结合自身特点构建起具有特性和归属感的微平台,作为师生之间联系与交流的重要场域。再次,教育者要有意识地利用校园微平台开展教育活动,让校园微平台成为教育者与大学生进行共同交流与学习活动的新环境。
(2)以校园微平台为阵地构建起师生互动交流的沟通机制。教育者不能将微平台简单看作是课堂的复制和延续,要有意识地适应大学生网上交流方式,了解网络话语,熟悉网络思维,捕捉心理动态,才能与大学生实现无障碍沟通,进而达到有效引导主流价值观的目的。
(3)转变原有教育理念,建设校园微文化。校园微文化建设首先要将微平台纳入到校园红色网站,占领微网络阵地。还需教育者充分关注学生论坛,及时把握学生动态,以微平台作为和学生论坛的链接纽带,拓展教育空间。此外,教育者应当关注微平台工具作用,寻找微平台与学生日常生活契合点,将网下学生社团活动与网上教育活动衔接,吸引更多学生参与。
总之,微时代进一步改变了高校价值观引导教育的环境,教育者要迎难而上,拓展教育空间,凝聚微力量,倡导正能量,努力探索价值观引导教育的新途径。
河北省社会科学发展研究课题《网络微力量对大学生价值导向的影响及应对机制研究》课题号201304132 阶段性成果
注释
① 张再兴.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研究[M].北京:经济科学出版社,2009: 1.
② 喻国明,欧亚,张佰明等.微博:一种新传播形态的考察——影响力模型和社会性应用[M].北京:人民日报出版社,2011:24.
③ 曾令辉,邓军.网络思想政治教育概论[M].南宁:广西民族出版社,2002: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