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天问一号”启程,揭开中国行星探索序幕
2020年7月23日,长征五号运载火箭将“天问一号”探测器送入前往火星的地火转移轨道,成功开启我国首次火星探测任务,同时也揭开了中国行星探索的序幕。
人类太空探索的脚步快得惊人。短短几十年间,就实现了从走出地球摇篮,到能够在地球轨道上长久驻留和漫步月球,并有望在不久的将来踏上火星。“天问一号”的发射成功,还只是抵达火星的第一步,之后还需要长达7个月的飞行到达火星,更要经历惊心动魄的抵近和着陆火星动作,风险依然巨大。
由于火星的亮度变幻无常,让人迷惑,加上当时科技手段十分有限,古人只能将这颗遥远的红色星球取名为“荧惑”。如今用“天问”去解开“荧惑”,解开一个个科学谜团,无疑承载着人们的宏伟梦想和创新伟力。而映照着梦想的光芒,人类探索的脚步将一直向更深更远的太空迈进。
适用话题:科技发展、太空探索、梦想
大家富才是真的富
修路、盖羊圈、改建房屋……今年,塔依尔·卡吾里一直很忙,双手根本闲不下来。正是靠这双勤劳的手,凭借在外打工积累的经验、熟练操作大型机械的技能,塔依尔·卡吾里组建了一支施工队,带领不少村民脱了贫。
一花独放不是春,一家富了不算富。苦干致富的塔依尔·卡吾里心里一直装着乡亲们。近年来,新疆维吾尔自治区阿克陶县塔尔乡库祖村发展很快,建设项目也多,只要村里需要工程技术支持,塔依尔·卡吾里不管多忙,都会支援。有一年,当地发生特大洪水,泥石流堵塞河道,威胁群众生命财产安全,他不顾危险,驾驶着装载车参与清理、疏通河道。建设家乡,他不计成本、不求回报,“没有党的这么多好政策,没有政府的扶持,我也不会成为村民的致富带头人”。这颗热爱家乡、记挂乡亲的拳拳之心,既成就了他,也默默感染着村里人。
适用话题:脱贫不忘本、致富不忘根、奉献、家乡建设
像遏制“大树进城”那样狠刹“移石造景”
近日,在陕西省西安市长安区环山路沣峪口转盘出现了三座数米高的人造“小山”,名为“松石园”。“山体”绿化后堆积的景观石总数逾670块,大的重10吨,小的也有1吨重。该景观项目花费资金3100余万元。然而在当地群众看来,沣峪口转盘紧邻秦岭山脉,本就满目山石,花巨资“山下造山、石旁置石”的人工造景完全没有必要。
“移石造景”和前些年盛行的“大树进城”颇为相似。一些地方片面追求视觉效果和发展政绩,强求一日成林、一夜成景,大量非法移植大树、古树,搞绿化形象工程。对此,国家相继出台了多个文件禁止将大树、古树移植进城。有关部门应当像遏制“大树进城”一样,对财政采购景观石的规模和数量予以限制,严禁购买巨石、昂贵奇石。同时,引导各地在城市景观建设中做到就地取材、因地制宜,不盲目追求“移石造景”,更要防止“以石牟利”。
适用话题:尊重自然、节约资源、面子工程
耕耘好梦想的“菜地”
近日,一段视频引发关注。主人公张亚东是郑州电力职业技术学院的大一学生。由于酷爱机电模型,疫情防控期间,他在自家屋后一片菜地里动手施工,建出一系列微缩版基建工程。不仅有铁路、隧道,甚至还有跨江大桥。大家称之为“菜地里的奇观”,很多人称赞他“好厉害”!
张亚东在这片菜地里耕耘的,正是他的爱好、他的梦。
心里有梦,便有强烈的兴趣推动自己前行。有兴趣牵引,容易度过漫长的成长期,耐得住寂寞。一些取得突出成绩的科学家、运动员回忆说,困难经常遇见,有时甚至让人绝望,关键时刻是发自内心的热爱带领他们穿越了“无人区”。
梦想对每个人都敞开怀抱,实现梦想却没那么轻松,需要勇敢守护、长期坚持。希望人人都能耕耘、守护好一方“菜地”,让梦想生根发芽。
适用话题:梦想、兴趣、行动
老字号的走心跨界
不要太惊讶,卖了351年中药的同仁堂开起了咖啡店,名叫“知嘛健康”。位于北京双井的知嘛健康壹号店,一开张就成了“网红”。店面有着敞亮的落地橱窗,和我们记忆中雕梁画栋的门面很不一样。
如果说啤酒泡枸杞、可乐加党参是属于“90后”的朋克養生,那么同仁堂开卖枸杞拿铁、罗汉果美式、肉桂卡布奇诺,大概是百年中药老字号用自己扎实的根基为年轻人的新潮养生做加持。中药和饮食在中国传统文化中本来就关系密切,健康也是任何时代的人都关心的问题。内核都在,本质不变,将跨界的一时新鲜转化为日常需求,将平日疏远的中药铺转化为随时可以逛的咖啡店,用文化的力量和现实的需求,双剑合璧,再次击中了大众心理。
也许,不久的将来,逛中药铺会成为一种休闲方式。“麻烦给我来一杯枸杞拿铁”,这算不算既养生又时尚呢?
适用话题:传统文化、文化创新、与时俱进
骑行二十四载,只为让乡村孩子写“最美汉字”
今年淮河汛期,秦翔冒雨前往临泉县城关街道董庄小学留守儿童课堂。40分钟的路程里,电动车多次驶入积水路段。到校时,他的裤脚已被泥水打湿,来不及歇脚他就直奔教室。此时,30多位学生已坐好,满怀期待地望着门外。课堂上,伴随着板书的嗒嗒声,一个个工整、娟秀的楷体汉字出现在黑板上。并不宽敞的教室里,每个孩子都望向黑板。
20多年前,当语文代课老师的秦翔发现孩子们的字写得歪歪扭扭,有的学生连自己写的字都认不出来,他便萌生了开设书法课的念头。但学校经费紧张,没法儿另聘书法老师,秦翔表示:我不要报酬!就这样,秦翔为乡村孩子开设了写字公益课堂,一干就是24年。
24年的操劳,让秦翔看上去比实际年龄大许多。他坦言,在流行各种文字输入软件的时代,自己坚持硬笔书法教学,算是情怀,更是责任。
适用话题:乡村教育、奉献、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