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
[目的]二苯并呋喃(DBF)是研究多环芳烃降解过程的模式化合物,研究其代谢过程和代谢途径对于阐明多环芳烃的代谢机制有重要意义.[方法]从辽河河口区石油污染土壤中筛选到1个高效降解DBF的混合菌群DBFC.提取总DNA对菌群的生物多样性进行分析,通过稀释涂布平板法对菌株进行分离纯化.通过测定OD600的吸收值对混合菌群的最适生长条件进行研究.在最适生长条件下研究底物浓度、底物谱、营养物质及表面活性剂对菌群降解效率的影响.利用超高分辨质谱检测混合菌群降解DBF的中间代谢物质,并推测其代谢途径.[结果]生物多样
【机 构】
:
青岛农业大学中心实验室,山东青岛266109;中国海洋大学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海洋环境与生态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山东青岛266100;中国海洋大学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海洋环境与生态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山东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二苯并呋喃(DBF)是研究多环芳烃降解过程的模式化合物,研究其代谢过程和代谢途径对于阐明多环芳烃的代谢机制有重要意义.[方法]从辽河河口区石油污染土壤中筛选到1个高效降解DBF的混合菌群DBFC.提取总DNA对菌群的生物多样性进行分析,通过稀释涂布平板法对菌株进行分离纯化.通过测定OD600的吸收值对混合菌群的最适生长条件进行研究.在最适生长条件下研究底物浓度、底物谱、营养物质及表面活性剂对菌群降解效率的影响.利用超高分辨质谱检测混合菌群降解DBF的中间代谢物质,并推测其代谢途径.[结果]生物多样性分析表明该混合菌群的组成为类芽孢杆菌(84.06%)、无色杆菌(8.17%)、假单胞菌(0.77%)、其他菌株(2.13%).分离得到苍白杆菌、无色杆菌、寡养单胞菌和细杆菌.生长测定结果显示苍白杆菌、无色杆菌、寡养单胞菌和细杆菌均不能在DBF培养基中生长.混合菌群DBFC的最适生长条件为30℃、pH 8.0.在该条件下,混合菌群DBFC能将1.0 g/L的DBF在8d内完全降解.在DBF浓度1.0 g/L条件下,混合菌群DBFC的最大降解速率为0.031 mmol/(L·h).在培养基中添加葡萄糖、酵母粉和蛋白胨能将菌群降解DBF的效率分别提高1.38倍、1.14倍和1.24倍.在培养基中添加十二烷基磺酸钠或Triton-X-100能够抑制混合菌群降解DBF的效率.利用超高分辨质谱检测到4种中间代谢物质(2,2 \',3-三羟基联苯、2,4-已二烯酸、龙胆酸和水杨酸),并推测了DBF代谢途径.[结论]本研究分离到高效DBF降解菌群,该菌群能在碱性(pH 8.0)条件下完全降解DBF,为该类污染物的原位修复提供优良菌系;利用超高分辨质谱分析得到了DBF降解途径,为该类物质的混合菌群代谢研究提供了参考.
其他文献
[目的]基于传统的相对定量法,在总DNA提取过程中加入内标菌,探索不同老熟程度下窖泥微生物菌群组成特征.[方法]通过添加外源菌丙酮丁醇梭菌(Clostridium aeetobutylieum)作为内标菌,利用16S rRNA基因扩增子测序技术,基于相对丰度与绝对丰度解析不同老熟程度窖泥内的菌群结构和理化差异.[结果]相对定量分析表明,随着窖泥老熟,窖泥微生物群落的多样性增加,己酸菌属(Caproiciproducens)、甲烷杆菌属(Methanobacterium)、甲烷八叠球菌属(Methanosa
本文选取SrTiO3材料进行B位Nb5+离子掺杂改性,采用第一性原理计算了不同含量(0%,12.5%和25%)Nb5+掺杂SrTiO3的电子结构、光学、力学和热学性质.结果表明,当Nb5+掺杂浓度上升,材料晶胞参数增大;Nb5+掺杂后SrTiO3由间接带隙化合物转变为直接带隙化合物,Nb5+掺杂使材料反射系数、吸收系数、能量损耗下降、脆性降低,当Nb5+掺杂浓度上升,材料体弹性模量不变,剪切模量与杨氏模量减小,泊松比增大,德拜温度降低,晶格热导率与理论最低晶格热导率减小.
[目的]建立A型肉毒毒素轻链胞内持留模型来模拟A型肉毒毒素引起的长期中毒.[方法]设计构建pcDNA3.1-ALC-GFP重组质粒,提取质粒进行PCR验证,并将其转染进Nureo-2a细胞中表达,利用Western Blot与细胞免疫荧光分析验证ALC-GFP的表达情况及其在细胞内的长时间持留,建立A型肉毒毒素轻链的胞内持留模型,并将该模型用于抗肉毒药物的筛选.[结果]成功构建pcDNA3.1-ALC-GFP重组质粒并将其转染进Nureo-2a细胞中,验证了ALC-GFP在细胞内具有长时间持留性,成功建立
利用密度泛函理论计算,本文系统研究了δ掺杂的La:SrTiO3超晶格结构的电子性质随掺杂维度和掺杂浓度改变而变化的规律性.该结构通过在SrTiO3等间距的单元层中掺入一定浓度的La来实现.在25%La掺杂浓度下,随着相邻掺杂层间距从1个单层增加到5个单层,掺杂维度从三维过渡到二维,超晶格从金属性变到绝缘体性,并在带隙中产生局域态,且该局域态呈现出电荷序、自旋序和轨道序.这种金属-绝缘体转变是由于二维电子体系呈现出更强的关联性造成的.而随着二维掺杂浓度提高到50%,关联性降低,体系变成金属性.
DDTs (dichlorodiphenyltrichloroethane,1,1,1-三氯-2,2-双氯苯基乙烷)是一种典型的持久性有机污染物,曾在疟疾防治和农业除虫方面被广泛应用.虽然包括我国在内的很多国家已经禁止使用DDTs,但目前对环境中DDTs的检测发现它仍然广泛存在且具有新的输入源.DDTs的持续存在对近海生态系统和人类健康具有一定危害,因此它所造成的环境污染问题仍然值得关注.由于Rieske型芳香羟化双加氧酶能够起始多种持久性污染物的降解,过去的几十年里一直是芳香化合物降解领域的焦点.[目的
[目的]探究青藏高原不同地区高寒草原紫花针茅根际和体内真菌群落的组成、多样性等特征,及与土壤环境因子(理化性质和酶活性)间的相互关系.[方法]从青藏高原不同地区采集紫花针茅样品,应用土壤化学方法分析根际土壤理化性质和酶活性,并采用Illumina Miseq高通量测序技术,解析根际土壤和体内真菌群落组成和丰度、Alpha多样性和菌群结构,同时分析了紫花针茅根际真菌种群多样性与土壤环境因子的相关性,厘清了影响紫花针茅根际真菌区系的土壤环境因素.[结果]三个采样地的根际土壤呈中性偏碱,土壤理化性质和酶活性变化
分子聚集体中激子-激子湮灭动力学过程与其发光特性和能量转移过程密切相关,研究激子动力学过程对模拟自然界中的光合作用以及研究其光载流子的输运过程有重要意义.本文在密度矩阵理论框架下引入弱耦合近似得到率方程,用率方程研究了分子间距离、激子态密度和激发态偶极矩与激子-激子湮灭动力学的关系.研究发现当分子间距离减小时,第一激发态衰变过程受激子融合过程的影响,导致其衰变有明显的S型特征.高阶激发态的偶极矩是激子融合过程的关键因素,且偶极矩越大,激子融合过程越容易发生.在不同激子密度下第一激发态随时间的演变规律与在低
二维磁性材料的研究是一大热点,其中单层CrSi2表现出优良的磁性,有望应用于自旋电子学等领域,但金属性限制了其部分层面的应用与发展.采用基于密度泛函理论的第一性原理赝势平面波方法研究了不同元素(Ti,V,Co,Ni)、不同掺杂浓度(原子百分比为3.70%,7.41%,11.1%)对二维CrSi2电子结构、磁学及光学性质的影响,期望改善二维CrSi2材料的相关性质,也为开发基于二维CrSi2的电子器件提供有效的理论基础.研究表明:二维CrSi2在远红外以及紫外范围内的吸收系数与反射系数都很强,表现出优异的光
[目的]摩尔酸作为齐墩果烷型三萜化合物具有抗HIV、抗炎等多种生物学活性,其前体物质是计曼尼醇,本研究基于合成生物学策略构建酿酒酵母细胞工厂高效合成摩尔酸.[方法]运用CRISPR/Cas9技术,首先分别整合不同来源的氧化鲨烯环化酶(OSCs),筛选高产计曼尼醇底盘细胞;进一步异源表达长春花来源的细胞色素P450氧化酶(CYP716AL1)和麻风树来源的细胞色素P450还原酶(JcCPR),构建摩尔酸生物合成途径;并通过CYP716AL1和不同来源的CPR适配研究以及过表达甲羟戊酸(MVA)代谢途径中关键
近年来,二维铁电异质结在高密度存储及光电器件等领域展现了应用潜能,开发新颖二维铁电异质结是当前的一个重要研究方向.本论文采用第一性原理计算研究二维铁电材料α-In2Se3与二维单层InSe组成的In2Se3/InSe垂直异质结的能带结构及应力调控.计算表明,In2Se3/InSe异质结为间接带隙半导体,具有II型能带匹配.当In2Se3的极化方向垂直表面朝外时,带隙大小为0.50 eV,价带顶和导带底分别来自于InSe和In2Se3;当In2Se3的极化方向指向面内时,带隙降低0.04 eV,价带顶和导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