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泽东:我党抗战军事理论创新的旗手

来源 :决策与信息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tina_xu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而理论创新又是一切创新的前提。毛泽东同志的《论持久战》、《抗日游击战争的战略问题》等经典论著是我党抗战军事理论创新的代表作,它对抗日战争乃至整个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起到巨大的推动作用。
  
  军事理论创新的成果
  
  抗日战争是中国近代史上第一次取得完全胜利的反侵略战争。以毛泽东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在领导全国人民反抗日本侵略的战争中,集中群众的智慧,勇于探索,大胆创新,创造性地提出了指引抗日战争胜利的军事理论和战略策略,形成了我党系统的军事理论成果。
  抗战全面爆发后,在国民党内出现了“速胜论”和“亡国论”等论调。在共产党内,也有一些人寄望于国民党正规军的抗战,轻视游击战。但是,抗战10个月的实践证明“亡国论”、“速胜论”是完全错误的,轻视游击战也是完全错误的。针对抗战中出现的各种错误思想,1938年5月,毛泽东发表了《抗日游击战争的战略问题》。不久,他又作了《论持久战》的讲演。两篇军事著作,奠定了抗战中我党军事理论创新的基石,尤其是《论持久战》,总结了全国抗战的经验,批驳了种种错误观点,系统阐明了党的抗日持久战方针,回答了困扰人们思想的种种问题,是我党抗战理论创新成果的集中体现,在国内外产生了重大影响。
  在《论持久战》中,毛泽东指出:“中日战争不是任何别的战争,乃是半殖民地半封建的中国和帝国主义的日本之间在二十世纪三十年代进行的一个决死的战争。”日本是一个帝国主义强国,但它的侵略战争是退步的、野蛮的;中国的国力虽然比较弱,但它的反侵略战争是进步的、正义的。日本战争力量虽强,但它是一个小国,军力、财力都缺乏,经不起长期的战争;而中国是一个大国,地大人多,能够支持长期的战争。日本的侵略行为损害并威胁其他国家的利益,因此得不到国际的同情与援助;而中国的反侵略战争能获得世界上广泛的支持与同情。这些特点“规定了和规定着战争的持久性和最后胜利属于中国而不属于日本。战争就是这些特点的比赛。这些特点在战争过程中将各依其本性发生变化,一切东西就都从这里发生出来。”“中国会亡吗?答复:不会亡,最后胜利是中国的。中国能够速胜吗?答复:不能速胜,抗日战争是持久战。” 毛泽东预测这场持久战将经过三个阶段:“第一个阶段,是敌之战略进攻、我之战略防御的时期。第二个阶段,是敌之战略保守、我之准备反攻的时期。第三个阶段,是我之战略反攻、敌之战略退却的时期。”毛泽东着重指出,第二阶段是整个战争的过渡阶段,“将是中国很痛苦的时期”,“我们要准备付给较长的时间,要熬得过这段艰难的路程”。然而,它又是敌强我弱形势“转变的枢纽”。毛泽东强调“此阶段中我之作战形式主要的是游击战,而以运动战辅助之”。“此阶段的战争是残酷的,地方将遇到严重的破坏。但是游击战争能够胜利”。抗战的实践充分证明了毛泽东的科学预见是完全正确的。
  在《论持久战》中,毛泽东还强调了“兵民是胜利之本”。他说:“武器是战争的重要的因素,但不是决定的因素,决定的因素是人不是物”。“战争的伟力之最深厚的根源,存在于民众之中。”只要动员了全国老百姓,就会造成陷敌于灭顶之灾的汪洋大海,造成弥补武器等等缺陷的补救条件,造成克服一切战争困难的前提。抗战的进程,证明了毛泽东这些基本判断是马克思主义真理的体现。《论持久战》以其科学的分析、严密的逻辑、准确的预测而闻名于世,其理论的创新性、科学性和预见性,成为我党军事理论创新的经典之作。
  
  军事理论创新的历史作用
  
  理论创新的作用是巨大的。以毛泽东同志为首的抗战军事理论创新不仅为中国的抗日战争提供了科学的指导,也为世界反法西斯战争作出了重大贡献。
  一是为夺取抗日战争胜利提供了科学指导。在《论持久战》中,毛泽东的科学判断,回答了人们最关心的问题,大大提高了坚持抗战的信念,为抗战提供了最强大的思想武器。一位外国记者评论说:“不管他们对于共产党的看法怎样,以及他们所代表的是谁,大部分的中国人现在都承认毛泽东正确地分析了国内和国际的因素,并且无误地描绘了未来的一般轮廓。”这部著作,不仅对八路军和新四军进行抗日战争有着重要的指导意义,而且对国民党将领也产生不小的影响。程思远回忆道:“毛泽东《论持久战》刚发表,周恩来就把它的基本精神向白崇禧作了介绍。白崇禧深为赞赏,认为这是克敌制胜的最高战略方针。后来白崇禧又向蒋介石作了转述,蒋也十分赞成。白崇禧把《论持久战》的精神归纳成两句话:‘积小胜为大胜,以空间换时间。’并取得了周公的同意,由军事委员会通令全国,作为抗日战争中的战略指导思想。”
  二是为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提供了理论支持。1931年“9·18”事变,标志着日本法西斯开始侵略全中国,但日本法西斯的最终目的是想把中国当作北侵苏联、南下太平洋,并进一步对外扩张、称霸亚洲乃至世界的“基地”和“跳板”。因此,日本法西斯不仅仅是中国的敌人,也是整个亚太地区乃至世界各国人民的共同敌人。从这一意义上讲,中国的抗日战争决不仅仅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事情,而是亚洲的事情、世界的事情。1937年7月7日,中国开始的全民族抗战,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重要组成部分。
  我党在抗战中进行的伟大的军事理论创新,以及在这一创新理论指导下的抗战实践,开辟了世界反法西斯的第一个大战场,推动了世界反法西斯同盟的形成,为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做出了重大贡献。中国抗日战场的持久战,打乱了德意日法西斯的全球战略计划,粉碎了日本法西斯的“北进”战略,迟滞了日本的“南进”步伐,支援了苏联卫国战争。
  中国共产党人创新的独具特色的游击战、持久战理论,丰富了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理论宝库,为世界其他反法西斯战场树立了以弱胜强的榜样。
  三是谱写了马克思主义军事理论中国化的新篇章。马克思主义军事理论中国化早在第一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就开始了,毛泽东开创的农村包围城市的革命道路,是马克思主义军事理论中国化的最重要成果。在抗日战争中,毛泽东运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结合中国抗日战争的具体实际,创造性地回答了抗日战争实践中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解决了中国抗日战争面临的一系列军事问题,得出了许多具有创新性的新论断新结论,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军事理论宝库,谱写了马克思主义军事理论中国化的新篇章,推动着马克思主义军事理论中国化不断向前发展。
  
  抗战军事理论创新的重要启示
  
  我党抗战军事理论为后人留下了取之不竭的宝贵财富,从中我们可以得到重要启示:
  一、军事理论创新是打赢未来战争的前提。理论是明灯、是先导,军事理论创新的作用则更为明显和直接。我党抗战军事理论创新,科学地指导了中国抗日战争的胜利,为世界反法西斯战争作出了贡献。今天,面对世界新军事革命的迅猛发展,面对信息化战争形态的出现,要打赢未来的信息化战争,没有军事理论的创新是不可能的。未来的新的战争形态,也给军事理论创新提出了新的更高要求。只有勇于探索、大胆创新,才能为“打得赢”提供科学的理论指导和取胜的前提。
  二、军事理论创新必须以战争实践为基础。军事理论创新具有极大的创造性和挑战性。创新不是主观臆造和凭空想象,需要坚实的实践基础。当前,我们要进行军事理论创新,最缺少的就是现代化战争的实践。从海湾战争、科索沃战争、阿富汗战争到伊拉克战争,这几场局部战争已经显现出了高技术战争的全新特点,我们必须以它山之石为战例,认真总结,从中借鉴有益的经验,为我们的军事理论创新提供实践基础。
  三、前瞻性预见性是军事理论创新的关键。军事理论创新源于战争实践,但必须是对战争实践经验的总结和提炼,对未来的战争具有科学的预见性,这是创新军事理论的显著特征,也是军事理论创新的关键。抗日战争中,以毛泽东同志为代表的我党的军事理论创新,具有极高的前瞻性和科学的预见性,这是战争胜利的根本保证。今天我们进行军事理论创新,必须牢记和深刻把握这一点。
其他文献
丰富的农村劳动力资源是实现新农村建设最重要的条件,但农村人力资源的现状难以担当知识经济时代实现农业现代化的历史重任。文章以转型中的四川继续教育为案例,阐述在新农村建
金融机构行同业业务作为资金融通的流动性管理手段,自 2008 金融危机以来,由于监管要求对银行传统业务和核心资本管理的规范化,使得金融机构开始调整业务结构,寻找新的盈利增
【摘要】在语文教学中,要为每个学生搭建成功的平台,让他们在学习过程中品尝到成功的快乐,拥有自信的人生。在写作教学中,要引导他们自由抒写自我,张扬自己的个性。还要通过各种途
在素质教育的大背景下,高中教学模式和方法已经有了一定的改善,但是,高中教育仍然不能摒弃传统的应试教育,应试教育的理念根深蒂固。在高中物理教学中,老师和学生都只是片面
现有的高师声乐课程设置显得单一、滞后,不能适应新时期声乐教学的发展。因此,改变高师声乐的课程设置已经刻不容缓。声乐专业课程的改革可从三方面入手:注重师范性,加强声乐理论
全球性金融危机过后,人们的关注点也转移到了金融机构的倒闭和退出市场机制上,市场机制上的不完善也引起了各经济体的重点关注,只有不断进行探索才能完善银行金融机构在市场
实施对返乡农民工的特别职业培训,是帮助返乡农民工尽快实现再就业的一条重要途径。江西职业教育应抓住当下培训农民工、提升农民工素质的有利契机,为江西经济社会抵御金融危机
近年来,我国互联网经济发展迅速,大量新兴经济产业顺应这一经济浪潮,凭借互联网双边市场优势,雨后春笋般发展壮大起来,随之而来的是新的一批大体量企业占领产业市场。在涉及
词、曲作者写出一首作品,叫一度创作。二度创作是指演唱者将声乐作品变成声情并茂、直观生动的表演。二度创作是决定声乐演唱成败 与品质高低的重要因素之一,也是声乐学的首要
江西师范大学教育学院何齐宗教授近期推出了他的新著——《全球视野的教育理念——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教育文献研究》(广东高等教育出版社2010年5月出版),这是他主持的全国教育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