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生活实例
老王今年68岁,有高血压病。一天,他打完麻将回家,正准备拿钥匙开门,突然感到头晕头胀,右手发麻,钥匙插不进去。隔壁邻居见状,马上给他女儿打电话。女儿回家后发现老王口齿不清,急忙将他送往医院,检查头颅CT显示“多发散在梗死灶伴有血肿”,结合他的病史特点,医生诊断为“混合性中风”,并建议他接受中医治疗。老王纳闷了,中风他倒是听说过,可混合性中风到底是什么病呢?为什么要采用中医治疗?有什么特色?
治混合性中风:止血不留瘀 活血不外溢
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中医科汪天湛傅晓东(副教授)
脑中风主要分为出血性和缺血性两大类,也就是我们平时常说的脑出血和脑梗塞(脑梗死)。然而,近年来的临床研究发现,在一个病人的一次中风期间,脑部可同时或短时间内相继发生出血和缺血,从而形成两种病变共存的状态,即混合性中风。
辨证治疗 效果显著
混合性中风的治疗不同于单纯的脑梗死或脑出血。由于同时存在梗死灶和出血灶,给临床治疗带来了矛盾:溶栓抗凝太过,出血止不住;止血剂使用过多,又有形成新的梗死灶之虞。而我们在临床实践中发现,在治疗缺血与出血这对看似矛盾的结合体中,中医辨证治疗及中西医结合治疗混合性中风,能起到止血不留瘀、活血而不使血溢脉外的作用,临床效果显著。
中风的基本病机为肝肾阴虚,气血逆乱,故滋阴潜阳为治疗混合性中风的主要方法,常用天麻钩藤饮、镇肝熄风汤佐以珍珠母、玳瑁、石决明等潜镇石类,引热下行之牛膝等。另外,瘀阻脑络为混合性中风的主要病机,故活血化瘀可贯穿于治疗的始终。梗死灶为瘀血范畴,出血灶也可由瘀阻脉络,血行失常所致。三七、花蕊石、蒲黄、藕节、茜草、血余炭等中药均具有活血化瘀与止血的双重功效,既能活血化瘀,又能避免造成再次出血的可能,有利于神经功能的恢复。丹参、赤芍、益母草等既能活血化瘀,又能降低血压,对高血压、动脉硬化患者能减少中风的发病率,对预防中风有积极意义。
临床亦证实,混合性中风属中医“中风”范畴,“脏腑功能失调,气血逆乱”为本,“风、火、痰、瘀、腑实、窍闭”为标,因此,可根据中风症状,采用豁痰开窍、扶正固脱、泄热通腑等方法,可取得良好的疗效
一、阳闭和阴闭
多用于混合性中风之闭证,有阳闭、阴闭之分。
* 阳闭为痰热闭阻清窍,症见面赤身热,气粗口臭,躁扰不宁,舌苔黄腻,脉象弦滑而数。阳闭多用安宫牛黄丸、紫雪丹鼻饲,也可辅以静脉滴注“醒脑净”醒神开窍。
* 阴闭为湿痰内闭清窍,症见面白唇暗,静卧不烦,四肢不温,痰涎壅盛,舌苔白腻,脉象沉滑或缓。阴闭多用鼻饲苏合香丸鼻饲。
二、元气败脱
中风病情危急元气败脱之时,出现目合、手撒、冷汗淋漓、二便自遗、气息俱微之脱证,当予扶正固脱法益气回阳,如参附汤、独身汤等。
三、便秘痰多
大便多日未解,痰热积滞较甚而出现躁扰不宁,时清时寐,谵妄者,此为浊气不降,更会加剧气血上逆,犯于脑窍。故针对本证腑气不通,而采用泄热通腑法,常用以大黄为主的方药,如星蒌承气汤、桃仁承气汤等。
四、半身不遂
中风后遗症期,常见手足不仁,半身不遂及刺痛瘫痪等“风邪入络”的表现,故辅以祛风通络的方法往往有效,上肢宜加桑枝,下肢宜加牛膝,疼痛较剧者,全蝎、蜈蚣、僵蚕等善搜剔经络的虫类药也可加入。
总之,中医辨证治疗混合性中风有其自身的特色和优势,以上治法,虽分开论述,但并非孤立,而是相辅相成,密不可分。根据不同病情,灵活运用效果更佳。
老王今年68岁,有高血压病。一天,他打完麻将回家,正准备拿钥匙开门,突然感到头晕头胀,右手发麻,钥匙插不进去。隔壁邻居见状,马上给他女儿打电话。女儿回家后发现老王口齿不清,急忙将他送往医院,检查头颅CT显示“多发散在梗死灶伴有血肿”,结合他的病史特点,医生诊断为“混合性中风”,并建议他接受中医治疗。老王纳闷了,中风他倒是听说过,可混合性中风到底是什么病呢?为什么要采用中医治疗?有什么特色?
治混合性中风:止血不留瘀 活血不外溢
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中医科汪天湛傅晓东(副教授)
脑中风主要分为出血性和缺血性两大类,也就是我们平时常说的脑出血和脑梗塞(脑梗死)。然而,近年来的临床研究发现,在一个病人的一次中风期间,脑部可同时或短时间内相继发生出血和缺血,从而形成两种病变共存的状态,即混合性中风。
辨证治疗 效果显著
混合性中风的治疗不同于单纯的脑梗死或脑出血。由于同时存在梗死灶和出血灶,给临床治疗带来了矛盾:溶栓抗凝太过,出血止不住;止血剂使用过多,又有形成新的梗死灶之虞。而我们在临床实践中发现,在治疗缺血与出血这对看似矛盾的结合体中,中医辨证治疗及中西医结合治疗混合性中风,能起到止血不留瘀、活血而不使血溢脉外的作用,临床效果显著。
中风的基本病机为肝肾阴虚,气血逆乱,故滋阴潜阳为治疗混合性中风的主要方法,常用天麻钩藤饮、镇肝熄风汤佐以珍珠母、玳瑁、石决明等潜镇石类,引热下行之牛膝等。另外,瘀阻脑络为混合性中风的主要病机,故活血化瘀可贯穿于治疗的始终。梗死灶为瘀血范畴,出血灶也可由瘀阻脉络,血行失常所致。三七、花蕊石、蒲黄、藕节、茜草、血余炭等中药均具有活血化瘀与止血的双重功效,既能活血化瘀,又能避免造成再次出血的可能,有利于神经功能的恢复。丹参、赤芍、益母草等既能活血化瘀,又能降低血压,对高血压、动脉硬化患者能减少中风的发病率,对预防中风有积极意义。
临床亦证实,混合性中风属中医“中风”范畴,“脏腑功能失调,气血逆乱”为本,“风、火、痰、瘀、腑实、窍闭”为标,因此,可根据中风症状,采用豁痰开窍、扶正固脱、泄热通腑等方法,可取得良好的疗效
一、阳闭和阴闭
多用于混合性中风之闭证,有阳闭、阴闭之分。
* 阳闭为痰热闭阻清窍,症见面赤身热,气粗口臭,躁扰不宁,舌苔黄腻,脉象弦滑而数。阳闭多用安宫牛黄丸、紫雪丹鼻饲,也可辅以静脉滴注“醒脑净”醒神开窍。
* 阴闭为湿痰内闭清窍,症见面白唇暗,静卧不烦,四肢不温,痰涎壅盛,舌苔白腻,脉象沉滑或缓。阴闭多用鼻饲苏合香丸鼻饲。
二、元气败脱
中风病情危急元气败脱之时,出现目合、手撒、冷汗淋漓、二便自遗、气息俱微之脱证,当予扶正固脱法益气回阳,如参附汤、独身汤等。
三、便秘痰多
大便多日未解,痰热积滞较甚而出现躁扰不宁,时清时寐,谵妄者,此为浊气不降,更会加剧气血上逆,犯于脑窍。故针对本证腑气不通,而采用泄热通腑法,常用以大黄为主的方药,如星蒌承气汤、桃仁承气汤等。
四、半身不遂
中风后遗症期,常见手足不仁,半身不遂及刺痛瘫痪等“风邪入络”的表现,故辅以祛风通络的方法往往有效,上肢宜加桑枝,下肢宜加牛膝,疼痛较剧者,全蝎、蜈蚣、僵蚕等善搜剔经络的虫类药也可加入。
总之,中医辨证治疗混合性中风有其自身的特色和优势,以上治法,虽分开论述,但并非孤立,而是相辅相成,密不可分。根据不同病情,灵活运用效果更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