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目的:研究優质护理模式在心血管内科患者护理中的实施效果。方法:我院内科全科VIP病房于(2019年6月—2020年04月)开始实施优质护理模式,分别选择实施前后科室各收治的30例心血管内科患者为研究对象,比较患者的负性情绪以及依从性评分。结果:两组患者的负性情绪评分比较,实施优质护理后明显优于实施前(P<0.05);两组患者的治疗依从性评估结果显示,实施后的依从性显著高于实施前,数据差异显著(P<0.05)。结论:在心血管内科落实优质护理模式能够取得满意的护理效果,对于提高患者治疗依从性、消除不良情绪的意义重大,值得推广。
【关键词】优质护理;心血管内科;负性情绪;依从性
【中图分类号】R473.5 【文献标识码】A 【DOI】10.12332/j.issn.2095-6525.2020.12.130
前言
医院VIP病房所收治的患者病情复杂,常见疾病有高血压、冠心病等一系列心血管内科疾病患者,此类疾病在临床上尚无根治手段,部分患者病情迁延,因此严重影响了患者治疗自信心,表现为对治疗不依从、出现负性情绪等,因此在临床上应重视此类患者的护理支持,为保障临床治疗顺利开展奠定基础。优质护理是未来临床护理的主要发展趋势,强调护理方案的针对性以及护理过程的人文关怀,具有广阔的临床应用前景。我院心血管内科在实施优质护理后取得了满意的护理效果,详细资料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临床资料
选择我院内科全科VIP病房实施优质护理前(2019年6月—2020年04月)收治的30例心血管内科疾病患者,包括男16例,女14例,年龄48-60岁,平均年龄(54.28±3.26)岁。同时选择实施优质护理后(2020年10月—2021年1月)收治的30例,男15例,女15例,年龄46-60岁,平均年龄(54.19±3.31)岁。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数据差异不显著(P>0.05)。
1.2方法
常规护理方案为:叮嘱患者遵医嘱用药、测量患者生命体征指标等。
我院于(2019年6月—2020年04月)开始实施优质护理干预,护理方案为:(1)构建良好的护患关系。护理人员充分认识到患者在入院期间可能出现的不良情绪问题,从职业形象建设入手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通过科学的沟通交流向患者介绍住院环境,消除患者的紧张感受。(2)强化健康宣教。针对心血管内科疾病特殊性,护理人员主动做好健康教育,结合患者的病史、知识基础等做针对性宣教,向患者介绍医嘱用药方案,并结合成功案例阐明治疗方法的优势,展望预期疗效,帮助患者重塑自信心,改善依从性。(3)强化日常生活管理。考虑到心血管疾病的复杂发病机制,因此在临床护理中护理人员需要详细阐述心血管疾病患者日常生活的注意事项,例如每日饮食中应该改变传统的饮食习惯,增加白肉(如鱼肉等)的摄入量,减少红肉摄入量等;在饮用牛奶时尽量选择低脂牛奶或者脱脂牛奶,尽量不饮用咖啡的事物。日常生活中保证膳食纤维的摄入量,包括薏仁、燕麦等,并食用富含维生素A、C等果蔬等。在生活中注意维持正常体重,适当参加体育度锻炼,增强身体机能。(4)强化健康指导。指导患者正确使用居家血压测量仪等设备,观察自己的血压、心率变化,针对血压明显升高等情况要第一时间向护理人员反馈;了解常见心血管药物的不良反应及其应对措施,在发生药物不良反应问题后应避免焦虑,一般药物不良反应在停药后可自行消退。
1.3观察指标
使用医学应对问卷(MCMQ)评估患者情绪,评估标准包括面对、回避以及屈服等,得分与患者情绪正相关。依从性评价中使用MMAS-8量表,其中得分大于82分为非常依从,60-82为一般依从,不足60分为不依从。
1.4统计学方法
使用SPSS 25.0软件,患者的心理状态数据用t值检验,依从性用卡方值检验,当P<0.05时认为数据差异显著。
2 结果
两组患者的负性情绪评分比较,实施后显著优于实施前,数据差异显著(P<0.05),资料见表1。
从两组患者的依从性评估结果来看,在实施优质护理后患者的依从性更高,与实施前相比,数据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3 讨论
心内科疾病的发病机制复杂,临床治疗难度高,因此在临床上需要通过科学的护理方法来进一步促进患者康复。针对临床护理工作现状来看,患者在临床上会出现多种不良情绪,这也是导致患者依从性下降的重要原因,因此在护理过程中,护理人员应该兼顾患者的情绪变化情况并作出调整[1]。本文详细研究了优质护理模式的临床应用价值,结合本文的研究结果来看,实验组患者在优质护理模式下,患者的治疗依从性达到了100%,显著高于实施前的73.33%,数据差异显著(P<0.05)。同时,优质护理模式已经成为改善心血管疾病患者不良情绪的有效方法,本文数据来看,实施优质护理后患者的面对、回避、屈服评分分别为(24.68±3.41)分、(16.41±1.28)分、(20.35±1.69)分,显著高于实施前,数据差异显著(P<0.05)。
作为一种科学护理手段,优质护理方法能够以临床实际为切入点,通过持续优化临床护理路径,最终打造了一个完整的护理干预体系,在该护理模式下,护理人员通过交流来引导患者正确认知心血管内科疾病,整个护理方案考虑到老年患者在疾病周期中可能遇到的各种问题,以患者的情绪管理、治疗依从性等为切入点,实现了“以患者为中心”的临床护理思想,因此在临床工作中能够取得满意效果[2]。
综上所示,优质护理模式在心血管内科患者护理中具有满意效果,是改善患者不良情绪、提高依从性的科学手段,值得推广。
参考文献:
[1]陈静.优质护理改善心血管内科患者负性情绪和治疗依从性的价值[J].山西医药杂志,2020,49(12):1601-1602.
[2]侯蜀涛.优质护理改善心血管内科患者负性情绪和治疗依从性的效果观察[J].基层医学论坛,2019,23(09):1197-1198.
【关键词】优质护理;心血管内科;负性情绪;依从性
【中图分类号】R473.5 【文献标识码】A 【DOI】10.12332/j.issn.2095-6525.2020.12.130
前言
医院VIP病房所收治的患者病情复杂,常见疾病有高血压、冠心病等一系列心血管内科疾病患者,此类疾病在临床上尚无根治手段,部分患者病情迁延,因此严重影响了患者治疗自信心,表现为对治疗不依从、出现负性情绪等,因此在临床上应重视此类患者的护理支持,为保障临床治疗顺利开展奠定基础。优质护理是未来临床护理的主要发展趋势,强调护理方案的针对性以及护理过程的人文关怀,具有广阔的临床应用前景。我院心血管内科在实施优质护理后取得了满意的护理效果,详细资料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临床资料
选择我院内科全科VIP病房实施优质护理前(2019年6月—2020年04月)收治的30例心血管内科疾病患者,包括男16例,女14例,年龄48-60岁,平均年龄(54.28±3.26)岁。同时选择实施优质护理后(2020年10月—2021年1月)收治的30例,男15例,女15例,年龄46-60岁,平均年龄(54.19±3.31)岁。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数据差异不显著(P>0.05)。
1.2方法
常规护理方案为:叮嘱患者遵医嘱用药、测量患者生命体征指标等。
我院于(2019年6月—2020年04月)开始实施优质护理干预,护理方案为:(1)构建良好的护患关系。护理人员充分认识到患者在入院期间可能出现的不良情绪问题,从职业形象建设入手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通过科学的沟通交流向患者介绍住院环境,消除患者的紧张感受。(2)强化健康宣教。针对心血管内科疾病特殊性,护理人员主动做好健康教育,结合患者的病史、知识基础等做针对性宣教,向患者介绍医嘱用药方案,并结合成功案例阐明治疗方法的优势,展望预期疗效,帮助患者重塑自信心,改善依从性。(3)强化日常生活管理。考虑到心血管疾病的复杂发病机制,因此在临床护理中护理人员需要详细阐述心血管疾病患者日常生活的注意事项,例如每日饮食中应该改变传统的饮食习惯,增加白肉(如鱼肉等)的摄入量,减少红肉摄入量等;在饮用牛奶时尽量选择低脂牛奶或者脱脂牛奶,尽量不饮用咖啡的事物。日常生活中保证膳食纤维的摄入量,包括薏仁、燕麦等,并食用富含维生素A、C等果蔬等。在生活中注意维持正常体重,适当参加体育度锻炼,增强身体机能。(4)强化健康指导。指导患者正确使用居家血压测量仪等设备,观察自己的血压、心率变化,针对血压明显升高等情况要第一时间向护理人员反馈;了解常见心血管药物的不良反应及其应对措施,在发生药物不良反应问题后应避免焦虑,一般药物不良反应在停药后可自行消退。
1.3观察指标
使用医学应对问卷(MCMQ)评估患者情绪,评估标准包括面对、回避以及屈服等,得分与患者情绪正相关。依从性评价中使用MMAS-8量表,其中得分大于82分为非常依从,60-82为一般依从,不足60分为不依从。
1.4统计学方法
使用SPSS 25.0软件,患者的心理状态数据用t值检验,依从性用卡方值检验,当P<0.05时认为数据差异显著。
2 结果
两组患者的负性情绪评分比较,实施后显著优于实施前,数据差异显著(P<0.05),资料见表1。
从两组患者的依从性评估结果来看,在实施优质护理后患者的依从性更高,与实施前相比,数据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3 讨论
心内科疾病的发病机制复杂,临床治疗难度高,因此在临床上需要通过科学的护理方法来进一步促进患者康复。针对临床护理工作现状来看,患者在临床上会出现多种不良情绪,这也是导致患者依从性下降的重要原因,因此在护理过程中,护理人员应该兼顾患者的情绪变化情况并作出调整[1]。本文详细研究了优质护理模式的临床应用价值,结合本文的研究结果来看,实验组患者在优质护理模式下,患者的治疗依从性达到了100%,显著高于实施前的73.33%,数据差异显著(P<0.05)。同时,优质护理模式已经成为改善心血管疾病患者不良情绪的有效方法,本文数据来看,实施优质护理后患者的面对、回避、屈服评分分别为(24.68±3.41)分、(16.41±1.28)分、(20.35±1.69)分,显著高于实施前,数据差异显著(P<0.05)。
作为一种科学护理手段,优质护理方法能够以临床实际为切入点,通过持续优化临床护理路径,最终打造了一个完整的护理干预体系,在该护理模式下,护理人员通过交流来引导患者正确认知心血管内科疾病,整个护理方案考虑到老年患者在疾病周期中可能遇到的各种问题,以患者的情绪管理、治疗依从性等为切入点,实现了“以患者为中心”的临床护理思想,因此在临床工作中能够取得满意效果[2]。
综上所示,优质护理模式在心血管内科患者护理中具有满意效果,是改善患者不良情绪、提高依从性的科学手段,值得推广。
参考文献:
[1]陈静.优质护理改善心血管内科患者负性情绪和治疗依从性的价值[J].山西医药杂志,2020,49(12):1601-1602.
[2]侯蜀涛.优质护理改善心血管内科患者负性情绪和治疗依从性的效果观察[J].基层医学论坛,2019,23(09):1197-119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