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 可持续发展是我国的一项基本国策,城市的交通运输是城市可持续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在阐述城市交通运输系统与城市建设协调发展的关系后,认为在大中城市建设过程中发展以轨道交通系统为骨干的一体化综合公共交通系统是解决城市交通拥堵、环境污染,走可持续发展之路的必然选择。
关键词: 交通运输;城市建设;协调发展;可持续发展
中图分类号:F57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1-7597(2010)0510112-01
1 交通运输与城市建设两者之间的关系
交通运输与城市建设两者之间的关系不是简单的供给与需求之间的关系。交通运输与城市建设两者之间的关系直接影响国民经济的发展,涉及到国计民生,同时也涉及到客流、物流,厂矿企业的物资运进、运出。很多城市的主城区由于受自然条件的影响,过去大多是以“自由式”发展.并因地制宜形成了分散、分片、多中心组团式的布局结构。与此相应形成了网格自由式为基础的道路网络系统。过去,厂矿企业大多建在每一个组团的边缘地带,随着城市的发展,各个组团逐渐相连,许多厂矿企业也就淹没在城市之中,与居民生活区相交错,交通运输的需求也就更加错综复杂。城市主城区组团式结构的城市建设对交通运输的需求是很敏感的,房地产与交通运输的关系特别突出,从宏观上看,城市轨道交通对于改善城市交通结构,缓解城市地面交通拥堵,充分利用城市土地等方面部具有不可低估的作用。城市轨道交通的发展,一方面在推进着城市现代化的历史进程,改善着城市日益拥挤的交通面貌,缩短着时间与空间的距离;另方面又在改变着人们的出行方式,加快着人们的生活和工作节奏,影响着人们的生存质量。
2 交通运输与城市建设不协调可能造成的危害
交通运输与城市建设不协调可能造成的危害很多,其中最突出的就是必然造成交通拥堵,严重影响着人们的工作、学习和生活。 交通拥堵是大城市的普遍现象,其背后有许多复杂的因素。要深入研究交通拥堵问题,就必须研究交通的需求与供给。决定交通需求的两个重要因素是汽车拥有量和城市用地分布,同时居民的收入水平以及对特定交通模式的偏好也影响着交通需求。交通的供给是指交通网络及设施所能提供的服务总量,由于交通工程建设的长期性,短期上交通供给是刚性的,也即不随价格变化而明显变化。交通拥堵不仅降低了人们的生活质量,增加了空气污染,提高了能源消耗,同时也提高了企业经营成本。世界上很多城市中心区的衰败皆起因于交通问题。
从交通供给的角度来看,近几年主城区道路拓宽工程到处可见,然而,几乎每一个道路工程都只是暂时缓解了交通,不久又恢复了拥堵状态。导致这种现象的主要原因有:1)新增的交通容量诱发出额外的车流,抵消了工程带来的利益;2)由于没有完整的支路系统和停车设施的支持,主干道的交通容量得不到有效利用。
3 交通运输与城市建设不协调的原因
交通运输与城市建设不协调的主要原因在于规划。主要集中在主城区。
3.1 城市建设规划不完善。在城市建设中,由于大城市规模的迅速扩张,土地使用的分布发生了明显变化。旧城拆迁改建,住房郊区化趋势方兴未艾,商业开发则主要集中在市中心,人们从住处到工作地点的距离增长,从而增加了对道路交通的需求。都市规划也有不尽完善的地方,郊区建设过于分散,大量人口和商业活动集中在狭小的市中心区,加上城市公共交通严重滞后,大众运输网络未能覆盖新社区,居民对私车的依赖性增强,造成交通拥堵。
3.2 主城区路网结构先天不足,道路建设不合理、城市功能布局不完善。就功能定位而言,城市道路应分6个层次,即城际高速路、沟通城郊与城市主干道的快速路、城市主干道、次干道、支于道以及生活区道路。道路功能的战略规划失当、道路功能不清导致行车错位的病根不除。
3.3 公交线路及站点设置存在问题。部分道路公交线路过于集中,大干道缺乏公交港湾,加上众多线路设在同一站点.公交车经常同时占用23条车道。主干道上经常出现公交车“压车”现象。
3.4 停车设施严重短缺。导致城市交通拥堵还有技术方面的原因.动静态交通相互争夺空间,道路资源利用率低下。目前几乎国内所有大城市都有停车难的问题,因市区停车不便产生的临时停车占道现象十分普遍,致使在行车辆遏阻或减速。此外,道路施工加剧了交通拥堵;特权车辆对社会交通也有一定影响;出租车空驶率高,增加无效交通量;管理上还存在不科学、不到位的地方;交通管理的观念及技术滞后;市民交通公德意识、违章、乱穿公路,造成事故,增加了交通拥堵;在狭窄的道路上由于汽车故障造成的交通堵塞等汽车技术的问题。
4 交通运输与城市建设协调发展探讨
研究交通运输与城市建设协调发展要用创新的观点,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现代城市交通规划的科学性极强。国内许多城市招架桥修路当作改善交通的重要举措,这并不能解决问题的全部,交通拥堵必须通过城市发展战略的创新产以根本解决。当务之急是廓清道路的战略性功能定位,分层次进行适应性改造,成片搞活而不是条线各自为阵,头痛医头的城市交通永远走不出“路越修越堵”的怪圈。
4.1 从城市建设规划到人员上调节交通需求。合理的都市规划可以缩短人们日常行车距离,减少不必要的交通需求有效发挥。
4.2 正确看待私人汽车的增长。把交通堵塞问题简单归咎于道路建设赶不上汽车拥有量的增长是不科学的。首先,汽车拥有量本身并不等于交通需求,因为交通需求还决定于居民交通模式的选择和偏好,大众快速运输系统的发展,有车阶层选择开车模式的比例反而会逐渐降低;其次,公路的里程数或道路面积也不等同于供给,因为还有车流的控制和管理问题,以及不同公路设计配套间题。因此,不能把汽车拥有量和道路里程的关系做简单比较。这说明解决交通问题不是简单的道路建设问题,它涉及到都市规划、运输经济、车流控制及管理等多个领域。私人汽车并不是罪魁祸首,对待私人汽车应当是:提倡拥有,限制使用。
4.3 实施交通疏堵工程,编制综合交通规划,制定交通发展战略。1)实施交通疏堵工程。包括:完善行人过街设施、调整公交线路及场站、消除道路平交路口瓶颈、完善交通工程配套设施、道路养护和维修、完善公交配套设施、新建公交港湾、调整道路出人口设置、清理城区电线杆占路。2)组织编制综合交通规划。按照调整规划,控制规模,监督落实的原则,采取控制建筑总量、加大路网密度、打通外部交通、发展公共交通、提升管理水平等措施,为现代经济的建设和发展创造良好的交通环境。
4.4 提高交通管理效能。提高交通管理效能,就是以交通组织指挥控制系统、交通综合信息管理系统、交通答务管理系统和指挥调度中心为依托,提高管理效率和应变能力。通过有线、无线通讯、计算机网络、GP3定位等技术手段,对市区主要道路实现全天候电子监控,减少交替出暂时间,减少交通意外造成的交通拥堵。
参考文献:
[1]李海疆、刘晓红,城市轨道交通噪声及其控制研究[J].《噪声与振动控制》,2007年05期.
[2]孙黎民,城市轨道交通客流预测面面观,《城市交通》2007年03期.
关键词: 交通运输;城市建设;协调发展;可持续发展
中图分类号:F57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1-7597(2010)0510112-01
1 交通运输与城市建设两者之间的关系
交通运输与城市建设两者之间的关系不是简单的供给与需求之间的关系。交通运输与城市建设两者之间的关系直接影响国民经济的发展,涉及到国计民生,同时也涉及到客流、物流,厂矿企业的物资运进、运出。很多城市的主城区由于受自然条件的影响,过去大多是以“自由式”发展.并因地制宜形成了分散、分片、多中心组团式的布局结构。与此相应形成了网格自由式为基础的道路网络系统。过去,厂矿企业大多建在每一个组团的边缘地带,随着城市的发展,各个组团逐渐相连,许多厂矿企业也就淹没在城市之中,与居民生活区相交错,交通运输的需求也就更加错综复杂。城市主城区组团式结构的城市建设对交通运输的需求是很敏感的,房地产与交通运输的关系特别突出,从宏观上看,城市轨道交通对于改善城市交通结构,缓解城市地面交通拥堵,充分利用城市土地等方面部具有不可低估的作用。城市轨道交通的发展,一方面在推进着城市现代化的历史进程,改善着城市日益拥挤的交通面貌,缩短着时间与空间的距离;另方面又在改变着人们的出行方式,加快着人们的生活和工作节奏,影响着人们的生存质量。
2 交通运输与城市建设不协调可能造成的危害
交通运输与城市建设不协调可能造成的危害很多,其中最突出的就是必然造成交通拥堵,严重影响着人们的工作、学习和生活。 交通拥堵是大城市的普遍现象,其背后有许多复杂的因素。要深入研究交通拥堵问题,就必须研究交通的需求与供给。决定交通需求的两个重要因素是汽车拥有量和城市用地分布,同时居民的收入水平以及对特定交通模式的偏好也影响着交通需求。交通的供给是指交通网络及设施所能提供的服务总量,由于交通工程建设的长期性,短期上交通供给是刚性的,也即不随价格变化而明显变化。交通拥堵不仅降低了人们的生活质量,增加了空气污染,提高了能源消耗,同时也提高了企业经营成本。世界上很多城市中心区的衰败皆起因于交通问题。
从交通供给的角度来看,近几年主城区道路拓宽工程到处可见,然而,几乎每一个道路工程都只是暂时缓解了交通,不久又恢复了拥堵状态。导致这种现象的主要原因有:1)新增的交通容量诱发出额外的车流,抵消了工程带来的利益;2)由于没有完整的支路系统和停车设施的支持,主干道的交通容量得不到有效利用。
3 交通运输与城市建设不协调的原因
交通运输与城市建设不协调的主要原因在于规划。主要集中在主城区。
3.1 城市建设规划不完善。在城市建设中,由于大城市规模的迅速扩张,土地使用的分布发生了明显变化。旧城拆迁改建,住房郊区化趋势方兴未艾,商业开发则主要集中在市中心,人们从住处到工作地点的距离增长,从而增加了对道路交通的需求。都市规划也有不尽完善的地方,郊区建设过于分散,大量人口和商业活动集中在狭小的市中心区,加上城市公共交通严重滞后,大众运输网络未能覆盖新社区,居民对私车的依赖性增强,造成交通拥堵。
3.2 主城区路网结构先天不足,道路建设不合理、城市功能布局不完善。就功能定位而言,城市道路应分6个层次,即城际高速路、沟通城郊与城市主干道的快速路、城市主干道、次干道、支于道以及生活区道路。道路功能的战略规划失当、道路功能不清导致行车错位的病根不除。
3.3 公交线路及站点设置存在问题。部分道路公交线路过于集中,大干道缺乏公交港湾,加上众多线路设在同一站点.公交车经常同时占用23条车道。主干道上经常出现公交车“压车”现象。
3.4 停车设施严重短缺。导致城市交通拥堵还有技术方面的原因.动静态交通相互争夺空间,道路资源利用率低下。目前几乎国内所有大城市都有停车难的问题,因市区停车不便产生的临时停车占道现象十分普遍,致使在行车辆遏阻或减速。此外,道路施工加剧了交通拥堵;特权车辆对社会交通也有一定影响;出租车空驶率高,增加无效交通量;管理上还存在不科学、不到位的地方;交通管理的观念及技术滞后;市民交通公德意识、违章、乱穿公路,造成事故,增加了交通拥堵;在狭窄的道路上由于汽车故障造成的交通堵塞等汽车技术的问题。
4 交通运输与城市建设协调发展探讨
研究交通运输与城市建设协调发展要用创新的观点,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现代城市交通规划的科学性极强。国内许多城市招架桥修路当作改善交通的重要举措,这并不能解决问题的全部,交通拥堵必须通过城市发展战略的创新产以根本解决。当务之急是廓清道路的战略性功能定位,分层次进行适应性改造,成片搞活而不是条线各自为阵,头痛医头的城市交通永远走不出“路越修越堵”的怪圈。
4.1 从城市建设规划到人员上调节交通需求。合理的都市规划可以缩短人们日常行车距离,减少不必要的交通需求有效发挥。
4.2 正确看待私人汽车的增长。把交通堵塞问题简单归咎于道路建设赶不上汽车拥有量的增长是不科学的。首先,汽车拥有量本身并不等于交通需求,因为交通需求还决定于居民交通模式的选择和偏好,大众快速运输系统的发展,有车阶层选择开车模式的比例反而会逐渐降低;其次,公路的里程数或道路面积也不等同于供给,因为还有车流的控制和管理问题,以及不同公路设计配套间题。因此,不能把汽车拥有量和道路里程的关系做简单比较。这说明解决交通问题不是简单的道路建设问题,它涉及到都市规划、运输经济、车流控制及管理等多个领域。私人汽车并不是罪魁祸首,对待私人汽车应当是:提倡拥有,限制使用。
4.3 实施交通疏堵工程,编制综合交通规划,制定交通发展战略。1)实施交通疏堵工程。包括:完善行人过街设施、调整公交线路及场站、消除道路平交路口瓶颈、完善交通工程配套设施、道路养护和维修、完善公交配套设施、新建公交港湾、调整道路出人口设置、清理城区电线杆占路。2)组织编制综合交通规划。按照调整规划,控制规模,监督落实的原则,采取控制建筑总量、加大路网密度、打通外部交通、发展公共交通、提升管理水平等措施,为现代经济的建设和发展创造良好的交通环境。
4.4 提高交通管理效能。提高交通管理效能,就是以交通组织指挥控制系统、交通综合信息管理系统、交通答务管理系统和指挥调度中心为依托,提高管理效率和应变能力。通过有线、无线通讯、计算机网络、GP3定位等技术手段,对市区主要道路实现全天候电子监控,减少交替出暂时间,减少交通意外造成的交通拥堵。
参考文献:
[1]李海疆、刘晓红,城市轨道交通噪声及其控制研究[J].《噪声与振动控制》,2007年05期.
[2]孙黎民,城市轨道交通客流预测面面观,《城市交通》2007年03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