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一个人只要有成功的决心和信心,就能保持最佳状态,把全部的精力集中到追求目标上。只有坚信自己是成功的人,才会取得成功。
关键词:自信是孩子成长过程中的精神核心,是促使孩子充满信心、面对困难、努力完成自己愿望的动力。
从教近20多年,有太多值得回味的东西一直在我心头涌动。但使我体味最深的是一位哲人说的话:“谁拥有自信谁就成功了一半。”自信是孩子成长过程中的精神核心,是促使孩子充满信心、面对困难、努力完成自己愿望的动力,是一个成功者最重要的心理素质之一。但它并非与生俱来,必须由家长对孩子从小加以正确引导,使孩子逐渐学会相信自己,建立起自信。
孩子的自信来自自尊,一个没有自尊的孩子不可能有自信。尊重孩子不分时间与地点,更不分赞扬优点或纠正缺点的时候。日常生活中,让孩子参与家庭事物,与孩子讨论一些家事,让孩子感觉自己的能力、平等的地位以及父母对自己的信任。尊重孩子,信任孩子,不能常常责怪孩子,更不能对孩子说一些像傻瓜、笨蛋、没出息之类的话。孩子只有时刻觉得自己很棒,自信心才能真正建立起来。因此,当孩子遇到困难时给予帮助,成功后给予奖励,发现孩子的长处及时告诉他,切忌提出不切实际的过高要求,更不要小看孩子,要相信孩子。不要以为孩子什么不都懂,他知道的很多,家长不要以强烈的否定或取笑来针对孩子,不能经常指责、抱怨、训斥、打骂孩子。
帮助孩子培养与伙伴交往的合作能力,这是使他获得自信的重要基础。当孩子经历挫折失败而心情沮丧时,多关怀、多安慰他们,花一点时间同他们讨论原因,用鼓励的方法使得他们慢慢接受失败和错误,从而获得勇气。
有位母亲第一次参加家长会,幼儿园的老师说:“你的孩子有多动症,在板凳上3分钟都坐不住。”回家路上儿子问老师说了什么,她鼻子一酸,差一点落泪:“老师表扬了你,说宝宝原来在板凳上坐不了1分钟,现在能够坐3分钟了。别的家长特别羡慕妈妈,因为全班只有宝宝进步了。”那天晚上,儿子破天荒地吃了两碗米饭。第二次家长会,老师说:“全班50名同学,这次你儿子数学排49名,我怀疑他有智力问题,最好带他到医院看一下。”回家的路上,母亲哭了。回到家里,看到诚惶的儿子时,这位母亲振作精神:“老师对你充满信心,你并不是一个笨孩子,只要你能够再细心些,一定会超过你的同桌,相信自己,你可以做到。”说这些话时,她发现儿子黯淡的眼神一下子亮了。第二天上学,儿子比平时起得都早,之后学习也更加努力了。孩子上了初中,家长会上老师告诉她:“按你儿子的成绩,考重点高中有点困难。”她还是告诉儿子:“班主任对你非常满意,只要你努力,很有希望考上重点高中。”高中毕业,儿子把清华大学的录取通知书送给了妈妈,边哭边说:“妈妈,我一直都知道我不是个聪明的孩子,是您……”这时,妈妈再也按捺不住十几年聚积在内心的泪水。
我觉得家长要学会用欣赏的眼光去看待孩子,善于发现孩子的优点,欣赏孩子的优点,放大孩子的优点,让其对自己充满信心,从而达到调动他们积极性的目的,增強学习活动的自信心。让他们因为欣赏而感动,因为欣赏而更优秀。
尊重和信任孩子是帮助他们建立自信的“敲门砖”。尊重孩子,使他切实地体会到自己是一个有独立人格的人;信任孩子,调动孩子做事的积极性,并给予积极关注和表扬,切忌包办代替,更不可打击、讽刺。这样既培养了孩子对自己行为负责的品质,又培养了自信心。
建立合乎孩子能力的目标是帮助他们迈好人生每一步的“垫脚石”。父母的责任在于怀揣一颗期待的心,帮助孩子建立自己第一阶段适合自己的目标。父母期望过高,目标定的太高,超过了孩子能达到的限度,就容易使孩子产生挫败感,丧失信心,也不能把目标定的太低,孩子完成得轻而易举就会是其变得轻率和骄傲。
发现并时常肯定孩子的优点是促使他们不断进步的“力量泉”。每个孩子都有自己独特的地方,孩子在自己喜欢的领域中活动是十分投入、十分自信的,所以家长要了解孩子的特点,发现他们的优点并经常给予表扬和肯定,这是孩子建立自信,不断进步的力量源泉。千万不要把孩子的缺点挂在嘴上,让孩子产生自卑感。
让孩子迎接并战胜困难是形成他们社会能力的“关键点”。对困难的成功跨越,是对自己的一次又一次的肯定,会逐渐增加更大的信心。多鼓励孩子学习勇敢行事,不断面对困难、战胜困难,如洗衣服、倒垃圾、下棋、打球等。当孩子战胜了困难,实现了自己的愿望时,自信心自然就会提高,我们应该格外留意孩子的第一次尝试,这将是他人生道路上的关键起点。
以身作则并树立典范是为孩子提供前进方向的“指南针”。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很难想像缺乏自信的家长能培养出自信心十足的子女。父母能够充满希望地看待未来,充满自信,孩子就会深受感染。所以父母在要求孩子的同时,一定要注意自己的修养,做孩子的典范。
一个人只要有成功的决心和信心,就能保持最佳状态,把全部的精力集中到追求目标上。只有坚信自己是成功的人,才会取得成功。在孩子努力拼搏,尽力攀岩顶峰时,请多给孩子一点自信、鼓励和支持吧!
参考文献:
[1]唐春花.孙锐.《科海故事博览.科教创新》.2012
[2]龚治勇.肖莎.《现代教育学:小学教师》.2014
[3]方超.《试题与研究.新课程论坛》.2015
关键词:自信是孩子成长过程中的精神核心,是促使孩子充满信心、面对困难、努力完成自己愿望的动力。
从教近20多年,有太多值得回味的东西一直在我心头涌动。但使我体味最深的是一位哲人说的话:“谁拥有自信谁就成功了一半。”自信是孩子成长过程中的精神核心,是促使孩子充满信心、面对困难、努力完成自己愿望的动力,是一个成功者最重要的心理素质之一。但它并非与生俱来,必须由家长对孩子从小加以正确引导,使孩子逐渐学会相信自己,建立起自信。
孩子的自信来自自尊,一个没有自尊的孩子不可能有自信。尊重孩子不分时间与地点,更不分赞扬优点或纠正缺点的时候。日常生活中,让孩子参与家庭事物,与孩子讨论一些家事,让孩子感觉自己的能力、平等的地位以及父母对自己的信任。尊重孩子,信任孩子,不能常常责怪孩子,更不能对孩子说一些像傻瓜、笨蛋、没出息之类的话。孩子只有时刻觉得自己很棒,自信心才能真正建立起来。因此,当孩子遇到困难时给予帮助,成功后给予奖励,发现孩子的长处及时告诉他,切忌提出不切实际的过高要求,更不要小看孩子,要相信孩子。不要以为孩子什么不都懂,他知道的很多,家长不要以强烈的否定或取笑来针对孩子,不能经常指责、抱怨、训斥、打骂孩子。
帮助孩子培养与伙伴交往的合作能力,这是使他获得自信的重要基础。当孩子经历挫折失败而心情沮丧时,多关怀、多安慰他们,花一点时间同他们讨论原因,用鼓励的方法使得他们慢慢接受失败和错误,从而获得勇气。
有位母亲第一次参加家长会,幼儿园的老师说:“你的孩子有多动症,在板凳上3分钟都坐不住。”回家路上儿子问老师说了什么,她鼻子一酸,差一点落泪:“老师表扬了你,说宝宝原来在板凳上坐不了1分钟,现在能够坐3分钟了。别的家长特别羡慕妈妈,因为全班只有宝宝进步了。”那天晚上,儿子破天荒地吃了两碗米饭。第二次家长会,老师说:“全班50名同学,这次你儿子数学排49名,我怀疑他有智力问题,最好带他到医院看一下。”回家的路上,母亲哭了。回到家里,看到诚惶的儿子时,这位母亲振作精神:“老师对你充满信心,你并不是一个笨孩子,只要你能够再细心些,一定会超过你的同桌,相信自己,你可以做到。”说这些话时,她发现儿子黯淡的眼神一下子亮了。第二天上学,儿子比平时起得都早,之后学习也更加努力了。孩子上了初中,家长会上老师告诉她:“按你儿子的成绩,考重点高中有点困难。”她还是告诉儿子:“班主任对你非常满意,只要你努力,很有希望考上重点高中。”高中毕业,儿子把清华大学的录取通知书送给了妈妈,边哭边说:“妈妈,我一直都知道我不是个聪明的孩子,是您……”这时,妈妈再也按捺不住十几年聚积在内心的泪水。
我觉得家长要学会用欣赏的眼光去看待孩子,善于发现孩子的优点,欣赏孩子的优点,放大孩子的优点,让其对自己充满信心,从而达到调动他们积极性的目的,增強学习活动的自信心。让他们因为欣赏而感动,因为欣赏而更优秀。
尊重和信任孩子是帮助他们建立自信的“敲门砖”。尊重孩子,使他切实地体会到自己是一个有独立人格的人;信任孩子,调动孩子做事的积极性,并给予积极关注和表扬,切忌包办代替,更不可打击、讽刺。这样既培养了孩子对自己行为负责的品质,又培养了自信心。
建立合乎孩子能力的目标是帮助他们迈好人生每一步的“垫脚石”。父母的责任在于怀揣一颗期待的心,帮助孩子建立自己第一阶段适合自己的目标。父母期望过高,目标定的太高,超过了孩子能达到的限度,就容易使孩子产生挫败感,丧失信心,也不能把目标定的太低,孩子完成得轻而易举就会是其变得轻率和骄傲。
发现并时常肯定孩子的优点是促使他们不断进步的“力量泉”。每个孩子都有自己独特的地方,孩子在自己喜欢的领域中活动是十分投入、十分自信的,所以家长要了解孩子的特点,发现他们的优点并经常给予表扬和肯定,这是孩子建立自信,不断进步的力量源泉。千万不要把孩子的缺点挂在嘴上,让孩子产生自卑感。
让孩子迎接并战胜困难是形成他们社会能力的“关键点”。对困难的成功跨越,是对自己的一次又一次的肯定,会逐渐增加更大的信心。多鼓励孩子学习勇敢行事,不断面对困难、战胜困难,如洗衣服、倒垃圾、下棋、打球等。当孩子战胜了困难,实现了自己的愿望时,自信心自然就会提高,我们应该格外留意孩子的第一次尝试,这将是他人生道路上的关键起点。
以身作则并树立典范是为孩子提供前进方向的“指南针”。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很难想像缺乏自信的家长能培养出自信心十足的子女。父母能够充满希望地看待未来,充满自信,孩子就会深受感染。所以父母在要求孩子的同时,一定要注意自己的修养,做孩子的典范。
一个人只要有成功的决心和信心,就能保持最佳状态,把全部的精力集中到追求目标上。只有坚信自己是成功的人,才会取得成功。在孩子努力拼搏,尽力攀岩顶峰时,请多给孩子一点自信、鼓励和支持吧!
参考文献:
[1]唐春花.孙锐.《科海故事博览.科教创新》.2012
[2]龚治勇.肖莎.《现代教育学:小学教师》.2014
[3]方超.《试题与研究.新课程论坛》.20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