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延安时期是毛泽东与作家交往比较集中的时期。延安文艺座谈会前,毛泽东通过个别交谈、小型座谈会、书信来往等形式,结交了许多位作家,草明就是其中的一位。
一
草明是中国现代女作家,以小说见长。她原名吴绚文,1913年生于广东省顺德县,1940年加入中国共产党。曾著有小说《原动力》、《乘风破浪》、《小加的经历》等,另写有一些散文和杂文。她比较喜欢以工业题材进行创作。
1941年,草明得到八路军办事处的紧急通知,让她立即去曾家岩候车赴延安。按照事先与丈夫欧阳山的约定,草明带着一个孩子先期前往。当时,与草明同车前往延安的,还有女作家白朗、诗人艾青的妻子韦萤、叶剑英之子叶选平、李硕勋烈士之子李鹏等。由于安排周密,他们很顺利地到达了延安。
初到延安,草明被分配到设在杨家岭的“中华全国文艺界抗敌协会延安分会”(简称“文抗”)工作。当时,这里集中了一批作家,有丁玲、刘白羽、萧军、吴伯箫、柳青等,他们住在一排窑洞,看书写作,相互交流。
到延安时间不长,草明有感于这里积极向上的进步气氛,特别是与先前在国统区的环境对比,感叹不已。她便提起笔,恭敬地给毛泽东写了一封信,表达她到延安后的愉快心情,这是草明与毛泽东最早的联系。
二
1942年初,中共中央准备开展一次整顿党风、文风、学风的学习运动。当年4月,毛泽东先后约请了几十位作家、艺术家前去谈话,了解情况,搜集材料。草明也是受邀作家之一。当时草明的丈夫欧阳山也到了延安,两人都被调到中央研究院文艺研究室工作。4月9日,他们收到中共中央所在地杨家岭昆仑收发室的一封信,打开一看,是毛泽东亲笔写给欧阳山、草明夫妇的邀请函,希望他们到他那去谈谈情况。
虽然来延安的时间不长,可欧阳山夫妻俩与毛泽东,还是有见面机会的,可像这样近距离直接对话,以前还没有过。所以,在几十年后,草明还用这样的文字,来描述他们夫妇当时的心情及情景:
“我们二人扯扯衣襟,便动身下山朝杨家岭走去。远处的驼铃声划破了晨雾,传来阵阵脚夫口中唱的信天游,如歌如梦、或高或低的歌声,好像要越过高山,去寻找它需求的什么似的。路边的早开的马兰花似乎向我们点头招呼,迟放的野百合花还羞答答地擎着露珠儿向我们微笑。我在心中喊道:可爱的黄土高原,神妙莫测的黄土高原,你好!是的,这里的一草一木,每寸土地都会了解我这时去拜会一位伟大导师的喜悦心情。”
来到杨家岭,草明和欧阳山找到昆仑收发室,递上毛泽东的信函,马上有人把他们引向毛泽东的办公窑洞。进去时,毛泽东正在批阅文件。见到他们,毛泽东点点头,对他们说:“请坐。”并指指对面的一张旧双人沙发,示意他们先坐下。
毛泽东放下笔和手边的卷宗,站起身走了过来,和他们握手后,自己也在一个单人沙发上坐下来,然后开门见山地说出约请他们来的原因。他说,党中央准备召开一次有关文艺工作的会议,和你们研究一下文艺工作问题。会议准备提出几个问题:文艺为什么人?文艺如何为工农兵服务?如何熟悉工农兵?实际上,关于这几方面的问题,毛泽东已经有了自己的一些想法,所以,在谈话过程中,他着重对草明夫妇提出了希望,为工农兵写作,就得熟悉工农兵,到工农兵所在的火热的生产斗争实践中去。毛泽东还提到,他认为现在来延安的青年是拥护共产党的,可马列主义学习不够,思想水平不高,头脑中还有非无产阶级的思想,这就需要学习马列主义,需要端正思想,改造世界观。
毛泽东当时谈的问题,对于草明夫妇来说,感觉新鲜又重要。草明夫妇是在重庆入的党,在写作中,他们也总是表现自己熟悉的工人或其他阶层的生活。草明的家乡是广东顺德桂洲,是当时有名的丝蚕之乡,所以,这十多年的写作题材,她一直放在描述缫丝女工的苦难生活上。听了毛泽东的话后,她心中产生了一些问号:我这样的写作,算不算熟悉工农兵,了解工农兵呢?我还有没有非无产阶级思想?
接下来,毛泽东又与他们谈了许多话题。草明注意到,当别人说话时,毛泽东“惊人的专注”。在听完对方的话后,他便能立刻整理出对方的思路,随即做出自己的解读,引导对方向正确的方向转变。毛泽东与欧阳山谈话的同时,也不时转过头来询问草明有什么意见。草明对毛泽东说,文艺界有宗派主义,这对革命是不好的……毛泽东听后,点头表示赞同。他分析认为,宗派、行帮,各行各业都有,这是扩大了的个人主义,维护小团体的利益。他认为,文艺界要解决宗派主义,只有作家、艺术家到工农兵中去,全心全意为工农兵写作,宗派主义就可以克服,就会消失。毛泽东的一番话,使草明茅塞顿开。
谈话结束后,毛泽东还请草明夫妇留下来吃了一顿午饭。当时延安的物质条件很差,毛泽东为这顿饭还特地加了两个菜,所以桌上有猪肉、猪肚和猪肝,还有汤。对于许久没有吃上这些东西的草明夫妇来说,感觉比在大城市的大饭店吃得还要有味。这顿饭给草明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她在几十年后回忆说:“(这顿饭)使我尔后几十年想起来还余甘在舌。”
4天以后的4月13日,草明夫妇收到毛泽东的第二封亲笔信:
欧阳山、草明二同志:
前日我们所谈关于文艺方针问题,拟请代我搜集反面意见,如有所得,祈随时赐示为盼。
毛泽东
四月十三日
在“反面意见”4字下面,毛泽东特别加了重点符号。
接到毛泽东的信之后,时任中央研究院文艺研究室主任的欧阳山,便将这封信给研究室全体同志传阅,让大家当作重要任务去执行。几天时间里,大家翻阅了一些西方文艺论述和解放区内外的报刊杂志,在上面寻找到相关内容,一并交给欧阳山。在这些材料的基础上,欧阳山再作加工梳理,选择了10多种意见看法,并在每一篇的后面附上简介,有助于毛泽东了解背景。
材料搜集好之后,欧阳山将其包扎好,让草明给毛泽东送去。草明来到毛泽东的办公窑洞时,毛泽东正在工作。见到草明,毛泽东便站起来与她打招呼。对草明送来的材料,毛泽东看得很认真,除去内容,还注意看欧阳山所写的材料简介。阅毕,毛泽东坐下与草明谈起话来。他问草明,工作、生活环境怎么样,有什么困难没有?先前,草明已经给毛泽东写过信,所以就没有多说自己的感受和来到根据地的心情,只是对自己的工作谈了一些问题:“一切都很好,很理想,只是3个孩子缠身,对写作有些妨碍。”毛泽东十分关心,问道:怎么不把孩子送托儿所和学校去?草明回答:“中央托儿所需要一个保姆才能让孩子进去,我没有保姆;两个到学龄的孩子想进八路军干部子弟学校,可我们不是军人,也送不进去。”
听到这里,毛泽东有些感叹地说:“还要带保姆,咳!”随即,毛泽东让勤务员请傅连暲过来。傅连暲是中央机关的保健大夫,当时负责中央托儿所的工作。他过来后,毛泽东马上请他为草明的小儿子解决入托的问题。草明站起身来表示感谢,毛泽东又吩咐他的秘书叶子龙,用他的名义,致函八路军总参谋长叶剑英,请叶剑英介绍草明的两个女儿到干部子弟学校入学。
这一切,都在短短的几分钟内办好,叫当初无意于此的草明有些不知所措。她想,自己的这些小小困难,竟然惊动了数位领导,激动得几乎流出了泪水。她感到,在这次会见中,毛泽东的话虽然不很多,却表现了他对一个辛劳母亲的体谅和对下一代的关爱。
草明回到家里,她的两个女儿知道自己能够上学了,高兴得跳了起来,连连问几时可以进校。当得知这一切都是毛泽东的安排后,更是兴奋。以后每逢新年,草明的几个孩子都会自己制作贺年片寄给毛爷爷,向他拜年。
三
延安文艺座谈会召开前,毛泽东找到了包括草明、欧阳山在内的许多作家谈话,查阅了大批资料,通过调查研究,摸清了文艺队伍的现状,为开好座谈会做了充分的准备。1942年5月2日,延安文艺座谈会在杨家岭中央大礼堂举行。草明、欧阳山夫妇怀着激动的心情,参加了会议的全过程。
大会上,毛泽东首先讲话。讲话时间不长,内容即是后来发表的《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的“引言”部分。接下来几天是大会讨论。在讨论中,大家提出和争论了许多问题。23日下午,毛泽东为会议做了总结讲话。这就是后来发表的《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的下半部分。
延安文艺座谈会结束后,草明开始了自觉向工农兵“靠”拢的写作探索。刚到延安,她写了《希特勒的自我写照》、《垫脚石》等杂文,聆听了毛泽东的“讲话”后,她写出了一篇名为《史永平》的短篇小说,作为表现“兵”的一次创作实践。
在接下来的整风运动中,草明还听了毛泽东的《整顿党的作风》、《改造我们的学习》、《反对党八股》等多个报告。经过几次接触,草明对毛泽东的文采十分佩服。她认为毛泽东的讲话生动活泼,用浅显的语言表达深刻的哲理,具有极大的吸引力。
随着整风运动的深入,出现了“扩大化“的现象,凡是从国统区来的青年知识分子,几乎无一例外成了被审查对象,其中也包括草明在内。由于中央领导及时觉察和纠正,“审干”扩大化最后得到制止。毛泽东在中央党校宣布“审干”结束,并承认有扩大化的错误,伤害了许多好同志。在一次大会上,毛泽东正式向大家道歉。他摘下帽子,深深地向大家鞠躬,表达歉意。草明亲眼目睹了这个场景,她认为:“伟人的鞠躬,平息了千百干部心中的郁结。”
抗战胜利后,草明希望到前线去工作。考虑到她是女性,身体又不好,上级一直没同意,经过她多次请求,才予以批准。快离开延安时,草明心里有说不出的滋味,这一去千山万水,不知何时才能有缘再见到毛泽东。她决定到枣园,去见一见毛泽东。
到枣园后,草明先去看望了邓颖超。她告诉邓颖超,她想在离开延安前,再见毛泽东一面。邓颖超答应带她去,并留她吃晚饭。吃过饭后,邓颖超便带草明来到毛泽东的窑洞。
当草明走进毛泽东的窑洞时,毛泽东还在批阅文件。他抬头看了草明一眼,招呼她坐下。待文件批阅完,毛泽东放下笔,先问草明吃过晚饭没有。原来,此时毛泽东还没有吃晚饭。得知草明已在邓颖超处吃过时,他自己才吃起晚饭来。
草明见毛泽东在吃饭,便主动讲起了在重庆谈判时自己身边发生的小故事。她说,当《解放日报》发表毛泽东、周恩来去与蒋介石谈判的消息时,自己正在疗养所疗养。所里的全体疗养员、医护人员和伙夫们,都在一起开会讨论。大家虽然都认为应当服从中央的决定,但又因为蒋介石惯于背信弃义,都为毛泽东、周恩来的安全担心。大家甚至在一起正式开会讨论,准备为此给中央提个意见。当天晚上,一位疗养员在熄灯之后,还为这个问题想不通。他起身点亮油灯,又拿起报纸来看;看看,睡下;又看看,又睡下……如是再三,几乎一个晚上都没有睡觉。
毛泽东听完,微微一笑,他解释说:“蒋介石之所以不敢动手,不是因为我毛某有什么,而是因为有中国共产党,有八路军、新四军、边区的革命人民和大后方的爱国民众。”
草明又谈起了自己的写作,她说自己过去并不懂得要到工农兵中间去,没有接触和了解他们的机会,所以写的东西不深。毛泽东听后说:“你过去的工作是有意义的。现在到前方去,看见工农兵后就更好了。”
草明带着遗憾说:“可惜我懂这些已经晚了,我都33岁了。”毛泽东笑了:“33岁算不了什么,66岁还可以为党工作很多年嘛!”
毛泽东接着问:“整风中受委屈没有?”见草明摇头后,毛泽东说:“受委屈也不要紧,审查者和被审查者彼此都可以从中取得经验教训。”正说着,毛泽东似乎想起了草明的个人情况,他问:“听说你和欧阳山离婚了?”毛泽东忽然提到这个问题,草明有点慌乱,她回答说:“是的,我今后没有感情了。”
毛泽东马上纠正道:怎么会没有感情哩,感情更洗练了,今后更能把精力集中到写作中去了。草明觉得毛泽东说得十分中肯,便把这话暗暗记在了心里。毛泽东由此想到草明的孩子,他说:“到前方去,带孩子吗?”草明如实回答道:“前方工作可能很紧张,我身体又不大好,大的孩子已经工作,小的还在托儿所,我不准备带了。”毛泽东听后,大声说:“那好,交给党!”毛泽东的这番话,给了草明极大的鼓舞。
毛泽东将草明送到窑洞门口,与她握手告别。这次见面,使草明感到很愉快,她后来形容,她是带着领袖慈母般的关怀和温暖,离开枣园的。
四
离开延安后,草明随部队来到沈阳,在一个叫镜泊湖的发电厂工作了一段时间,这为她后来写作工业题材作品奠定了基础。草明第一部描写工业题材的作品《原动力》,就是以此为原型完成的。在写作期间,她得到老一代革命家蔡畅等人的关心和支持。作品出版后,正好中央有一位机要人员来为东北局送密码,草明便托他把自己的小说带给毛泽东。她在《原动力》的扉页上恭恭敬敬地写上:“敬呈毛主席教正!”以表达自己在“延安文艺座谈会”结束后所做的努力,汇报她践行为工农兵写作的成绩。
小说《原动力》写完后不久,蔡畅交给草明一个任务:辅导毛永寿提高中文水平。毛永寿即是毛泽东的第二个儿子毛岸青。当时,他与贺子珍、娇娇(毛泽东女儿李敏)刚从苏联回国。毛岸青很小就到了苏联,离开中国已经很久了,所以中文表达很不熟练。蔡畅便向东北局建议草明来做毛岸青的中文辅导老师。经过研究,东北局同意了这个意见。
蔡畅找到草明,说明了情况。虽然草明感到自己缺乏教学经验,可她深感这是一项很光荣的任务,于是毫不犹豫地接受了下来。
教学没有教材,草明便从具体实用的东西入手,譬如拿一些散文来分析讲解,再教毛岸青一些写信的基本要素,写报告的基本内容等,并让他学习记日记,使他较快地掌握表达中文的能力。在教学过程中,草明发现,毛岸青还是很聪明的,许多东西,一说就懂。他写的东西,草明也只是用口头上给他指点一下,再让他自己去体会和修改;只有完全不懂的字或词汇,草明才用笔给他写出。跟草明学习了一段时间后,毛岸青进步很快。他给父亲写的信,只需要修改两三个字,这使草明感到很欣慰。
毛泽东从毛岸青的来信中,了解到了儿子的一些学习情况。一次,他嘱咐自己的秘书给草明写了一封信,对毛岸青的中文进步,表示感谢。信中还说,毛泽东看了草明的作品《原动力》,还看到周立波的《暴风骤雨》和刘白羽的《无敌三勇士》,都很高兴,很感动……这封信,草明一直珍藏着。毛泽东逝世后,她将此信交给了“中央文献馆”保存。
五
草明再一次见到毛泽东,已经是在1949年的北平了。当年3月初,草明接到“全国妇女联合会”的邀请函,来到北平。初到北平,她住在李克农的家里,见到了自己多年未见的女儿欧阳天娜,还知道了自己小女儿的情况。3月4日,北平举行了隆重的解放军入城仪式,参加“全国妇联”的全体代表也随中央的行列一起参加检阅。
检阅式是在天安门广场举行的。毛泽东、朱德、刘少奇、周恩来等领导人检阅一圈后,下车来到队伍中间。毛泽东先来到妇女代表中间。草明个子矮,站在第一排,正好可以与毛泽东等领导人握手。毛泽东见到草明,边握手边说:“你也来了。”草明握着毛泽东的手,激动得忘了放开。
全国解放后,草明一直担任全国政协委员。在这期间,她在政协会议上,偶尔能见到毛泽东。一次大会休息时,草明来到毛泽东的跟前。毛泽东问她:我一直很奇怪,怎么会有人姓草?草明回答:这是我自己创始的。我搞创作时还是旧社会,蒋介石还在到处捕杀革命者。我不能用自己的本名发表文章,就取了白居易诗句“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里的“草”字,所以成了“草明”。毛泽东听后,微笑点头,周围的委员也点头称好。
“文化大革命”开始后,草明经历了严峻的考验。1976年9月,毛泽东逝世,草明心情很悲痛。她在纪念文章中这样高度评价毛泽东:“毛泽东的著作,不管是哪一方面的,都充满哲理。他是个政治家,军事家;也是一位哲人。当然,他还是一位杰出的诗人。他是一位千百年来才出现的奇才!”
从个人创作角度来说,草明认为:“我是毛泽东文艺思想的受益者。我学习了《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以后,经过长期的实践,心明眼亮,作品扎实了。在和工、农、兵(特别是工人阶级)的长期接触中,我的思想素质、认识客观事物的能力都有所加强。深入群众生活后,创作源泉更是滚滚而来,创作获得丰收。回顾我青年时代和中年时代,生活在战乱与革命斗争的灾难与挫折中,饱受折腾之苦。可是,我也幸运地生活和成长在毛泽东思想的光辉的时代。我不仅生活、工作受到毛泽东思想的指引;我还幸运地得以直接受到他对我的耳提面命的机会。”
草明的这些话,充分表现了她对毛泽东的爱戴之情,也表明了她对毛泽东伟大人格的敬佩之情。
(责任编辑:黄锐锋)
链接:
草明:延安火种钢铁魂
草明(1913-2002),曾任东北作家协会副主席。她从来不愿坐在机关办公室里,而是主动要求到鞍钢去落户。有人在厂里看到瘦弱纤细的她,讥笑说,你呆不了3年就得走。可她一呆就是10年,不但出了书,还培养出了不少工人创作骨干。如果身体允许她在炼钢炉前穿梭的话,1964年她就不会调到北京。按说到北京后总该歇口气了,可她却又跑到北京第一机床厂去蹲点,她就愿意生活在工人之中。“文化大革命”后,历史迎来了新的一页,草明抑制不住心中的喜悦,要写小说赞颂工人阶级在艰难中与“四人帮”作斗争,并揭露“四人帮”的罪恶。1980年她开始动笔,在与病魔的殊死搏斗中,终于在1982年完成了近40万字的长篇小说《神州儿女》。工人出版社出版后不到半年,就销售了17万册。
1982年,《草明全集》出版了。这6卷文集,是从她1932年到1992年60年间创作的300万字中精选的200万字的作品。其中大部分是写工人的。
是什么力量使她钟情于写工业题材?1913年出生在广东顺德的草明,由于家境贫困,从小就同情工人,19岁时便写出了反映女工生活的短篇小说。1932年参加左翼作家联盟之后,在鲁迅的关怀和指导下,她走向工厂、夜校,写了不少反映工人的作品。然而促使这位女作家真正有意识地、主动地去写工人,是在参加了延安文艺座谈会之后。1945年她从延安出发,奔赴东北。毛泽东特意接见了草明,鼓励她到前方去,深入到工农兵中去。她到炼铁厂、邮电局、发电厂,和工人生活在一起,为工人当文化教员。从鞍山钢铁厂到北京第一机床厂的20年间,她将自己的部分工资、稿费共计4万余元,或作为党费或送给了生活困难的工人家庭。这期间,她先后举办了10多期工人文艺讲习班,从中涌现出了40多名全国或省市的知名作家。鞍山钢铁公司曾向草明赠匾:“延安火种钢铁魂”,这是中国工人阶级对这位卓有成就的女作家的由衷赞誉。
一
草明是中国现代女作家,以小说见长。她原名吴绚文,1913年生于广东省顺德县,1940年加入中国共产党。曾著有小说《原动力》、《乘风破浪》、《小加的经历》等,另写有一些散文和杂文。她比较喜欢以工业题材进行创作。
1941年,草明得到八路军办事处的紧急通知,让她立即去曾家岩候车赴延安。按照事先与丈夫欧阳山的约定,草明带着一个孩子先期前往。当时,与草明同车前往延安的,还有女作家白朗、诗人艾青的妻子韦萤、叶剑英之子叶选平、李硕勋烈士之子李鹏等。由于安排周密,他们很顺利地到达了延安。
初到延安,草明被分配到设在杨家岭的“中华全国文艺界抗敌协会延安分会”(简称“文抗”)工作。当时,这里集中了一批作家,有丁玲、刘白羽、萧军、吴伯箫、柳青等,他们住在一排窑洞,看书写作,相互交流。
到延安时间不长,草明有感于这里积极向上的进步气氛,特别是与先前在国统区的环境对比,感叹不已。她便提起笔,恭敬地给毛泽东写了一封信,表达她到延安后的愉快心情,这是草明与毛泽东最早的联系。
二
1942年初,中共中央准备开展一次整顿党风、文风、学风的学习运动。当年4月,毛泽东先后约请了几十位作家、艺术家前去谈话,了解情况,搜集材料。草明也是受邀作家之一。当时草明的丈夫欧阳山也到了延安,两人都被调到中央研究院文艺研究室工作。4月9日,他们收到中共中央所在地杨家岭昆仑收发室的一封信,打开一看,是毛泽东亲笔写给欧阳山、草明夫妇的邀请函,希望他们到他那去谈谈情况。
虽然来延安的时间不长,可欧阳山夫妻俩与毛泽东,还是有见面机会的,可像这样近距离直接对话,以前还没有过。所以,在几十年后,草明还用这样的文字,来描述他们夫妇当时的心情及情景:
“我们二人扯扯衣襟,便动身下山朝杨家岭走去。远处的驼铃声划破了晨雾,传来阵阵脚夫口中唱的信天游,如歌如梦、或高或低的歌声,好像要越过高山,去寻找它需求的什么似的。路边的早开的马兰花似乎向我们点头招呼,迟放的野百合花还羞答答地擎着露珠儿向我们微笑。我在心中喊道:可爱的黄土高原,神妙莫测的黄土高原,你好!是的,这里的一草一木,每寸土地都会了解我这时去拜会一位伟大导师的喜悦心情。”
来到杨家岭,草明和欧阳山找到昆仑收发室,递上毛泽东的信函,马上有人把他们引向毛泽东的办公窑洞。进去时,毛泽东正在批阅文件。见到他们,毛泽东点点头,对他们说:“请坐。”并指指对面的一张旧双人沙发,示意他们先坐下。
毛泽东放下笔和手边的卷宗,站起身走了过来,和他们握手后,自己也在一个单人沙发上坐下来,然后开门见山地说出约请他们来的原因。他说,党中央准备召开一次有关文艺工作的会议,和你们研究一下文艺工作问题。会议准备提出几个问题:文艺为什么人?文艺如何为工农兵服务?如何熟悉工农兵?实际上,关于这几方面的问题,毛泽东已经有了自己的一些想法,所以,在谈话过程中,他着重对草明夫妇提出了希望,为工农兵写作,就得熟悉工农兵,到工农兵所在的火热的生产斗争实践中去。毛泽东还提到,他认为现在来延安的青年是拥护共产党的,可马列主义学习不够,思想水平不高,头脑中还有非无产阶级的思想,这就需要学习马列主义,需要端正思想,改造世界观。
毛泽东当时谈的问题,对于草明夫妇来说,感觉新鲜又重要。草明夫妇是在重庆入的党,在写作中,他们也总是表现自己熟悉的工人或其他阶层的生活。草明的家乡是广东顺德桂洲,是当时有名的丝蚕之乡,所以,这十多年的写作题材,她一直放在描述缫丝女工的苦难生活上。听了毛泽东的话后,她心中产生了一些问号:我这样的写作,算不算熟悉工农兵,了解工农兵呢?我还有没有非无产阶级思想?
接下来,毛泽东又与他们谈了许多话题。草明注意到,当别人说话时,毛泽东“惊人的专注”。在听完对方的话后,他便能立刻整理出对方的思路,随即做出自己的解读,引导对方向正确的方向转变。毛泽东与欧阳山谈话的同时,也不时转过头来询问草明有什么意见。草明对毛泽东说,文艺界有宗派主义,这对革命是不好的……毛泽东听后,点头表示赞同。他分析认为,宗派、行帮,各行各业都有,这是扩大了的个人主义,维护小团体的利益。他认为,文艺界要解决宗派主义,只有作家、艺术家到工农兵中去,全心全意为工农兵写作,宗派主义就可以克服,就会消失。毛泽东的一番话,使草明茅塞顿开。
谈话结束后,毛泽东还请草明夫妇留下来吃了一顿午饭。当时延安的物质条件很差,毛泽东为这顿饭还特地加了两个菜,所以桌上有猪肉、猪肚和猪肝,还有汤。对于许久没有吃上这些东西的草明夫妇来说,感觉比在大城市的大饭店吃得还要有味。这顿饭给草明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她在几十年后回忆说:“(这顿饭)使我尔后几十年想起来还余甘在舌。”
4天以后的4月13日,草明夫妇收到毛泽东的第二封亲笔信:
欧阳山、草明二同志:
前日我们所谈关于文艺方针问题,拟请代我搜集反面意见,如有所得,祈随时赐示为盼。
毛泽东
四月十三日
在“反面意见”4字下面,毛泽东特别加了重点符号。
接到毛泽东的信之后,时任中央研究院文艺研究室主任的欧阳山,便将这封信给研究室全体同志传阅,让大家当作重要任务去执行。几天时间里,大家翻阅了一些西方文艺论述和解放区内外的报刊杂志,在上面寻找到相关内容,一并交给欧阳山。在这些材料的基础上,欧阳山再作加工梳理,选择了10多种意见看法,并在每一篇的后面附上简介,有助于毛泽东了解背景。
材料搜集好之后,欧阳山将其包扎好,让草明给毛泽东送去。草明来到毛泽东的办公窑洞时,毛泽东正在工作。见到草明,毛泽东便站起来与她打招呼。对草明送来的材料,毛泽东看得很认真,除去内容,还注意看欧阳山所写的材料简介。阅毕,毛泽东坐下与草明谈起话来。他问草明,工作、生活环境怎么样,有什么困难没有?先前,草明已经给毛泽东写过信,所以就没有多说自己的感受和来到根据地的心情,只是对自己的工作谈了一些问题:“一切都很好,很理想,只是3个孩子缠身,对写作有些妨碍。”毛泽东十分关心,问道:怎么不把孩子送托儿所和学校去?草明回答:“中央托儿所需要一个保姆才能让孩子进去,我没有保姆;两个到学龄的孩子想进八路军干部子弟学校,可我们不是军人,也送不进去。”
听到这里,毛泽东有些感叹地说:“还要带保姆,咳!”随即,毛泽东让勤务员请傅连暲过来。傅连暲是中央机关的保健大夫,当时负责中央托儿所的工作。他过来后,毛泽东马上请他为草明的小儿子解决入托的问题。草明站起身来表示感谢,毛泽东又吩咐他的秘书叶子龙,用他的名义,致函八路军总参谋长叶剑英,请叶剑英介绍草明的两个女儿到干部子弟学校入学。
这一切,都在短短的几分钟内办好,叫当初无意于此的草明有些不知所措。她想,自己的这些小小困难,竟然惊动了数位领导,激动得几乎流出了泪水。她感到,在这次会见中,毛泽东的话虽然不很多,却表现了他对一个辛劳母亲的体谅和对下一代的关爱。
草明回到家里,她的两个女儿知道自己能够上学了,高兴得跳了起来,连连问几时可以进校。当得知这一切都是毛泽东的安排后,更是兴奋。以后每逢新年,草明的几个孩子都会自己制作贺年片寄给毛爷爷,向他拜年。
三
延安文艺座谈会召开前,毛泽东找到了包括草明、欧阳山在内的许多作家谈话,查阅了大批资料,通过调查研究,摸清了文艺队伍的现状,为开好座谈会做了充分的准备。1942年5月2日,延安文艺座谈会在杨家岭中央大礼堂举行。草明、欧阳山夫妇怀着激动的心情,参加了会议的全过程。
大会上,毛泽东首先讲话。讲话时间不长,内容即是后来发表的《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的“引言”部分。接下来几天是大会讨论。在讨论中,大家提出和争论了许多问题。23日下午,毛泽东为会议做了总结讲话。这就是后来发表的《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的下半部分。
延安文艺座谈会结束后,草明开始了自觉向工农兵“靠”拢的写作探索。刚到延安,她写了《希特勒的自我写照》、《垫脚石》等杂文,聆听了毛泽东的“讲话”后,她写出了一篇名为《史永平》的短篇小说,作为表现“兵”的一次创作实践。
在接下来的整风运动中,草明还听了毛泽东的《整顿党的作风》、《改造我们的学习》、《反对党八股》等多个报告。经过几次接触,草明对毛泽东的文采十分佩服。她认为毛泽东的讲话生动活泼,用浅显的语言表达深刻的哲理,具有极大的吸引力。
随着整风运动的深入,出现了“扩大化“的现象,凡是从国统区来的青年知识分子,几乎无一例外成了被审查对象,其中也包括草明在内。由于中央领导及时觉察和纠正,“审干”扩大化最后得到制止。毛泽东在中央党校宣布“审干”结束,并承认有扩大化的错误,伤害了许多好同志。在一次大会上,毛泽东正式向大家道歉。他摘下帽子,深深地向大家鞠躬,表达歉意。草明亲眼目睹了这个场景,她认为:“伟人的鞠躬,平息了千百干部心中的郁结。”
抗战胜利后,草明希望到前线去工作。考虑到她是女性,身体又不好,上级一直没同意,经过她多次请求,才予以批准。快离开延安时,草明心里有说不出的滋味,这一去千山万水,不知何时才能有缘再见到毛泽东。她决定到枣园,去见一见毛泽东。
到枣园后,草明先去看望了邓颖超。她告诉邓颖超,她想在离开延安前,再见毛泽东一面。邓颖超答应带她去,并留她吃晚饭。吃过饭后,邓颖超便带草明来到毛泽东的窑洞。
当草明走进毛泽东的窑洞时,毛泽东还在批阅文件。他抬头看了草明一眼,招呼她坐下。待文件批阅完,毛泽东放下笔,先问草明吃过晚饭没有。原来,此时毛泽东还没有吃晚饭。得知草明已在邓颖超处吃过时,他自己才吃起晚饭来。
草明见毛泽东在吃饭,便主动讲起了在重庆谈判时自己身边发生的小故事。她说,当《解放日报》发表毛泽东、周恩来去与蒋介石谈判的消息时,自己正在疗养所疗养。所里的全体疗养员、医护人员和伙夫们,都在一起开会讨论。大家虽然都认为应当服从中央的决定,但又因为蒋介石惯于背信弃义,都为毛泽东、周恩来的安全担心。大家甚至在一起正式开会讨论,准备为此给中央提个意见。当天晚上,一位疗养员在熄灯之后,还为这个问题想不通。他起身点亮油灯,又拿起报纸来看;看看,睡下;又看看,又睡下……如是再三,几乎一个晚上都没有睡觉。
毛泽东听完,微微一笑,他解释说:“蒋介石之所以不敢动手,不是因为我毛某有什么,而是因为有中国共产党,有八路军、新四军、边区的革命人民和大后方的爱国民众。”
草明又谈起了自己的写作,她说自己过去并不懂得要到工农兵中间去,没有接触和了解他们的机会,所以写的东西不深。毛泽东听后说:“你过去的工作是有意义的。现在到前方去,看见工农兵后就更好了。”
草明带着遗憾说:“可惜我懂这些已经晚了,我都33岁了。”毛泽东笑了:“33岁算不了什么,66岁还可以为党工作很多年嘛!”
毛泽东接着问:“整风中受委屈没有?”见草明摇头后,毛泽东说:“受委屈也不要紧,审查者和被审查者彼此都可以从中取得经验教训。”正说着,毛泽东似乎想起了草明的个人情况,他问:“听说你和欧阳山离婚了?”毛泽东忽然提到这个问题,草明有点慌乱,她回答说:“是的,我今后没有感情了。”
毛泽东马上纠正道:怎么会没有感情哩,感情更洗练了,今后更能把精力集中到写作中去了。草明觉得毛泽东说得十分中肯,便把这话暗暗记在了心里。毛泽东由此想到草明的孩子,他说:“到前方去,带孩子吗?”草明如实回答道:“前方工作可能很紧张,我身体又不大好,大的孩子已经工作,小的还在托儿所,我不准备带了。”毛泽东听后,大声说:“那好,交给党!”毛泽东的这番话,给了草明极大的鼓舞。
毛泽东将草明送到窑洞门口,与她握手告别。这次见面,使草明感到很愉快,她后来形容,她是带着领袖慈母般的关怀和温暖,离开枣园的。
四
离开延安后,草明随部队来到沈阳,在一个叫镜泊湖的发电厂工作了一段时间,这为她后来写作工业题材作品奠定了基础。草明第一部描写工业题材的作品《原动力》,就是以此为原型完成的。在写作期间,她得到老一代革命家蔡畅等人的关心和支持。作品出版后,正好中央有一位机要人员来为东北局送密码,草明便托他把自己的小说带给毛泽东。她在《原动力》的扉页上恭恭敬敬地写上:“敬呈毛主席教正!”以表达自己在“延安文艺座谈会”结束后所做的努力,汇报她践行为工农兵写作的成绩。
小说《原动力》写完后不久,蔡畅交给草明一个任务:辅导毛永寿提高中文水平。毛永寿即是毛泽东的第二个儿子毛岸青。当时,他与贺子珍、娇娇(毛泽东女儿李敏)刚从苏联回国。毛岸青很小就到了苏联,离开中国已经很久了,所以中文表达很不熟练。蔡畅便向东北局建议草明来做毛岸青的中文辅导老师。经过研究,东北局同意了这个意见。
蔡畅找到草明,说明了情况。虽然草明感到自己缺乏教学经验,可她深感这是一项很光荣的任务,于是毫不犹豫地接受了下来。
教学没有教材,草明便从具体实用的东西入手,譬如拿一些散文来分析讲解,再教毛岸青一些写信的基本要素,写报告的基本内容等,并让他学习记日记,使他较快地掌握表达中文的能力。在教学过程中,草明发现,毛岸青还是很聪明的,许多东西,一说就懂。他写的东西,草明也只是用口头上给他指点一下,再让他自己去体会和修改;只有完全不懂的字或词汇,草明才用笔给他写出。跟草明学习了一段时间后,毛岸青进步很快。他给父亲写的信,只需要修改两三个字,这使草明感到很欣慰。
毛泽东从毛岸青的来信中,了解到了儿子的一些学习情况。一次,他嘱咐自己的秘书给草明写了一封信,对毛岸青的中文进步,表示感谢。信中还说,毛泽东看了草明的作品《原动力》,还看到周立波的《暴风骤雨》和刘白羽的《无敌三勇士》,都很高兴,很感动……这封信,草明一直珍藏着。毛泽东逝世后,她将此信交给了“中央文献馆”保存。
五
草明再一次见到毛泽东,已经是在1949年的北平了。当年3月初,草明接到“全国妇女联合会”的邀请函,来到北平。初到北平,她住在李克农的家里,见到了自己多年未见的女儿欧阳天娜,还知道了自己小女儿的情况。3月4日,北平举行了隆重的解放军入城仪式,参加“全国妇联”的全体代表也随中央的行列一起参加检阅。
检阅式是在天安门广场举行的。毛泽东、朱德、刘少奇、周恩来等领导人检阅一圈后,下车来到队伍中间。毛泽东先来到妇女代表中间。草明个子矮,站在第一排,正好可以与毛泽东等领导人握手。毛泽东见到草明,边握手边说:“你也来了。”草明握着毛泽东的手,激动得忘了放开。
全国解放后,草明一直担任全国政协委员。在这期间,她在政协会议上,偶尔能见到毛泽东。一次大会休息时,草明来到毛泽东的跟前。毛泽东问她:我一直很奇怪,怎么会有人姓草?草明回答:这是我自己创始的。我搞创作时还是旧社会,蒋介石还在到处捕杀革命者。我不能用自己的本名发表文章,就取了白居易诗句“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里的“草”字,所以成了“草明”。毛泽东听后,微笑点头,周围的委员也点头称好。
“文化大革命”开始后,草明经历了严峻的考验。1976年9月,毛泽东逝世,草明心情很悲痛。她在纪念文章中这样高度评价毛泽东:“毛泽东的著作,不管是哪一方面的,都充满哲理。他是个政治家,军事家;也是一位哲人。当然,他还是一位杰出的诗人。他是一位千百年来才出现的奇才!”
从个人创作角度来说,草明认为:“我是毛泽东文艺思想的受益者。我学习了《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以后,经过长期的实践,心明眼亮,作品扎实了。在和工、农、兵(特别是工人阶级)的长期接触中,我的思想素质、认识客观事物的能力都有所加强。深入群众生活后,创作源泉更是滚滚而来,创作获得丰收。回顾我青年时代和中年时代,生活在战乱与革命斗争的灾难与挫折中,饱受折腾之苦。可是,我也幸运地生活和成长在毛泽东思想的光辉的时代。我不仅生活、工作受到毛泽东思想的指引;我还幸运地得以直接受到他对我的耳提面命的机会。”
草明的这些话,充分表现了她对毛泽东的爱戴之情,也表明了她对毛泽东伟大人格的敬佩之情。
(责任编辑:黄锐锋)
链接:
草明:延安火种钢铁魂
草明(1913-2002),曾任东北作家协会副主席。她从来不愿坐在机关办公室里,而是主动要求到鞍钢去落户。有人在厂里看到瘦弱纤细的她,讥笑说,你呆不了3年就得走。可她一呆就是10年,不但出了书,还培养出了不少工人创作骨干。如果身体允许她在炼钢炉前穿梭的话,1964年她就不会调到北京。按说到北京后总该歇口气了,可她却又跑到北京第一机床厂去蹲点,她就愿意生活在工人之中。“文化大革命”后,历史迎来了新的一页,草明抑制不住心中的喜悦,要写小说赞颂工人阶级在艰难中与“四人帮”作斗争,并揭露“四人帮”的罪恶。1980年她开始动笔,在与病魔的殊死搏斗中,终于在1982年完成了近40万字的长篇小说《神州儿女》。工人出版社出版后不到半年,就销售了17万册。
1982年,《草明全集》出版了。这6卷文集,是从她1932年到1992年60年间创作的300万字中精选的200万字的作品。其中大部分是写工人的。
是什么力量使她钟情于写工业题材?1913年出生在广东顺德的草明,由于家境贫困,从小就同情工人,19岁时便写出了反映女工生活的短篇小说。1932年参加左翼作家联盟之后,在鲁迅的关怀和指导下,她走向工厂、夜校,写了不少反映工人的作品。然而促使这位女作家真正有意识地、主动地去写工人,是在参加了延安文艺座谈会之后。1945年她从延安出发,奔赴东北。毛泽东特意接见了草明,鼓励她到前方去,深入到工农兵中去。她到炼铁厂、邮电局、发电厂,和工人生活在一起,为工人当文化教员。从鞍山钢铁厂到北京第一机床厂的20年间,她将自己的部分工资、稿费共计4万余元,或作为党费或送给了生活困难的工人家庭。这期间,她先后举办了10多期工人文艺讲习班,从中涌现出了40多名全国或省市的知名作家。鞍山钢铁公司曾向草明赠匾:“延安火种钢铁魂”,这是中国工人阶级对这位卓有成就的女作家的由衷赞誉。